清商乐舞发展

作者&投稿:五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商乐舞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自汉魏六朝至唐初,它不断汲取民间艺术的精华,每一时期都有新的创作,被视为华夏正统音乐舞蹈艺术的代表。在汉魏西晋时期,清商乐舞主要为女乐歌舞,如张衡在《西京赋》中所描绘的场景,展示了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曹操和曹魏后裔对清商乐舞的热爱和推动,如曹操的音乐喜好和死后对伎人的安排,以及曹丕设立的清商署,都为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晋以后,清商乐舞流传甚广,西晋武帝更是将其保留并发展。永嘉之乱后,清商乐分化,一部分流入凉州与龟兹乐交融,形成了西凉乐;另一部分则随东晋南下,对江南地区的民间乐舞,如吴声、西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南朝的“新声”。这些新声在《乐府诗集》中被分类为吴声歌曲、西曲歌舞和江南弄,各具特色。


进入隋唐时期,清商乐舞继续受到皇室的重视和整理,如隋文帝对清商乐的赞赏,以及在宫廷音乐中设立《清商伎》和《清乐》等。隋唐时期对清商乐舞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不仅体现在音乐曲目上,如《明君》等,也体现在乐部制度的设立,如隋代的七部乐和唐代的十部乐中,《清乐》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扩展资料

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清商乐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古代的商歌。《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清,商也;浊,宫也。”所以商歌就有清商之义。另一说清商出于汉代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相和歌》中有平调、清调、瑟调,清调以商为主,举清商以代表三调,称为清商三调。清商乐传到唐代尚存周曲《白雪》。




清商乐舞发展
晋以后,清商乐舞流传甚广,西晋武帝更是将其保留并发展。永嘉之乱后,清商乐分化,一部分流入凉州与龟兹乐交融,形成了西凉乐;另一部分则随东晋南下,对江南地区的民间乐舞,如吴声、西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南朝的“新声”。这些新声在《乐府诗集》中被分类为吴声歌曲、西曲歌舞和江南弄,...

清商乐舞衰微
唐高祖和唐太宗时期,清商乐的地位继续保持,到武则天时期,《清乐》虽然仅存63曲,但其影响力仍然可见。尽管清商乐舞在武则天时期经历了衰微,但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影响并未完全消逝,而是为后世的音乐舞蹈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随着历史的演进,清商乐舞的精髓融入了更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成...

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
清商乐舞在魏晋时期是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也是乐舞流变过程中最为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清商乐舞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处于统治阶层的乐舞爱好者—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同时也是建安文坛的一代文学巨匠,曹操的身份和影响力都不同凡响,而且其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审美,所以说,这个人物对清商乐...

论述夏、商时期乐舞发展的成就
关于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的乐舞,由于当时夏商两朝统治者的嗜酒和侈乐,这个时期的乐舞更注重感官的享乐,再加上巫术的盛行,乐舞成了占卜和祭祀的一部分。作者这样写道:“商代乐舞既娱人,又欲神,神人并用。毋庸置疑,商代统治阶级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殷人对于神灵的祭祀献舞,客观上推动了商代乐舞...

唐代宫廷乐舞清商乐舞
唐代宫廷乐舞中,清商乐舞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起源于南朝的《清商乐》在永嘉之乱后,随着五都的沦陷,流传至江南地区。宋梁时期,南朝文化兴盛,其中民间习俗和新颖的音乐更是繁盛。北魏孝文帝和宣武帝在淮汉地区用兵时,收集并融合了南方音乐,将其命名为《清商乐》。隋朝统一后,设立清商署,统称其...

清商乐有什么艺术特征
4. 晋朝以后,清商乐舞广泛传播,西晋武帝更是积极保留和发展这一艺术。5. 永嘉之乱导致清商乐舞分化,部分传入凉州与龟兹乐融合,形成西凉乐;另一部分随东晋南迁,对江南地区的民间乐舞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南朝“新声”的诞生。6. 《乐府诗集》将新声分为吴声歌曲、西曲歌舞和江南弄,各具...

清商乐舞的特征
,均体现了中国土文化的特质 清商乐舞是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清商乐作为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传统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区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

清商乐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时,南方的清商乐传到了北方,在宫廷中作为“华夏正声”受到较大的重视。此后,清商乐就成为盛行于中国南北方的重要乐种。汉魏西晋时代的清商乐舞是女乐歌舞,如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描写道:“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秘舞更奏,妙材骋伎。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于虞氏,始徐进...

魏晋时期俗乐舞的总称是
魏晋时期俗乐舞的总称是清商乐舞。清商乐舞是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区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清商乐舞经过了汉魏六朝直到唐初,不断吸取民间乐舞的营养,被认为是华夏正声。

论述乐舞发展的概况
传说,在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神农就发明了五弦琴,创制了名叫《扶梨》的乐舞,在各个部落中以蜡祭傩舞的形式进行教化活动。为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被后世尊为华夏“乐舞之祖” 今年的10月29日,来自湖南株洲九个县(市)区的1500余名舞蹈爱好者代表欢聚炎帝陵,击鼓九通、鸣金九响...

万安县13724054047: 清商乐舞 - 搜狗百科
紫鱼二母: 关于清商乐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古代的商歌,《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清,商也;浊,宫也” 所以商歌就有清商之意;另一说清商处于汉代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清调以商为主,举清商以...

万安县13724054047: 清商乐的特点和起源是什么?
紫鱼二母: 东晋政权南迁(4世纪初)以后,南方的音乐随之有了更显著的地位.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地 歌曲在战国时本就有名,称为“吴声”;长江中游早就出名的“楚声”在新的时代叫做“西曲”.在 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的基础上,继承了相和歌的传统发展起来的新乐种,就叫“清商乐”,也 简称“清乐”. 清商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扩大.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集团十分重视,清商 乐进一步发展,隋文帝谓之为“华夏正声也”,还设七部乐,内有《清商伎》,是重要的舞蹈.唐太 宗时增为十部乐,《清乐》列第二部.至武则天长安年间,朝廷不再重视古乐舞,清商乐衰落.

万安县13724054047: 最早融合的南北方汉族音乐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述?
紫鱼二母: 是清商乐.简称 清乐.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 角调的俗称)的歌曲,故也称清商三调.东晋初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在江南民歌“吴声”与荆楚“西 曲"的基础上,继承了北方相和歌的传统,出现南 北方汉族音乐的融合.后魏孝文帝采集中原旧曲 与吴歌.西曲,总称之为清商乐.此后直至隋唐 时代,不论南方或北方的民间音乐,统称之为清 商乐.清商乐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具有较复杂曲式并应用于舞蹈的清乐大曲.较著名的作品有东晋 桓伊创作的笛曲《三弄》等.

万安县13724054047: 何谓“清商乐?何谓清商乐”?
紫鱼二母: 是指古代汉族的民间音乐.如汉代的相和歌,即包括宫、 商、角三调(时称“清商三调”),后晋代播迁,相和歌在南方又发展 为荆楚西声和江南吴歌;北朝后魏孝文帝采集中原旧曲及吴歌、新 声,遂总称曰“清商乐”.实际都是相和歌的延续和发展.隋初有 七部乐,其二为“清商伎”,均由“清商署”掌管之.炀帝设“九部 乐”,改称“清乐”,列为九部之首.唐初沿隋制,太宗设十部乐,其 中仍保留清商伎.故杜佑《通典》称清乐为“九代之遗声”.

万安县13724054047: 艺术舞蹈发展的体现 - 舞蹈类别汉唐舞蹈的艺术特征
紫鱼二母: 汉代是伎乐大发展的时期.汉代作为我国舞蹈史上的一大高峰,主要就表现在伎乐的繁荣上.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表演形式,如著名的角抵百戏、相和大曲;一些著名...

万安县13724054047: 中国古代的舞蹈 -
紫鱼二母: 一、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祭祀:兵舞、帗舞、羽舞、皇舞 巫礼:兵舞、帗舞. 驱疫 教育: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 贵族子弟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

万安县13724054047: 汉代俗乐的发展如何?
紫鱼二母: 汉代,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得到了发展.世俗音 乐的潮流不断发展壮大.各种音乐形式在不断出现、发展和完善 之中,“相和歌”、“鼓吹乐”和“百戏”是...

万安县13724054047: 隋唐时期多部乐的形成过程 -
紫鱼二母: 隋唐时期多部乐的形成过程:民族大融合中原,与中原音乐融合,多部乐慢慢形成.隋朝统一中国后,集中整理了魏晋及南朝盛行的《清商乐》,和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兄弟民族及外国乐舞,制定了七部乐,后来又增为九部乐,唐代继承了...

万安县13724054047: 清商乐和唐代软舞的共同点是 -
紫鱼二母: 都是流行于宫廷贵族、士大夫家宴及民间堂会中的表演性舞蹈清商乐本是俗乐舞,汉代张衡《西京赋》中对清商乐就有所描述,说明清商乐舞已是汉代俗乐舞中的组成部分.薛综注“清商”为:“清商,郑音.郑音即俗乐也.”曹魏三代帝王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