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宏词科是什么

作者&投稿:曾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唐开元年间始设,称“博学宏词”,以考拔能文之士。宋神宗后,因考试重经义、策论,考生语文水平降低,朝廷甚感起草诏、诰、章、表等应用文书乏人。遂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置此科。

清代康熙与乾隆时曾两次举试,因乾隆名弘历,“宏”音形义与“弘”相近,故改为博学鸿词。所试为诗、赋、论、经、史、制、策等,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考试。考试后便可以任官。得人颇多,甚有影响。

简介

清朝一共在北京举行过两次博学鸿词科。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藩之乱将平,国势基本稳定。康熙十七年正月,康熙帝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

令各地举荐并送至燕京。因天气寒冷,考试时间改为隔年三月。试题是《璇玑玉衡赋》、《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全国推荐一百四十三人,考取五十人。其中一等20名、二等30名,合约占应试人数的三分之一,授以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并入“明史馆”纂修《明史》。朱彝尊、汪琬、潘耒、毛奇龄均在此列。

雍正末年,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令各省督抚推荐,但未及举行考试雍正驾崩。乾隆元年(1736年)才在京考试,各省推荐的二百七十六人,取十五人,次年又取四人。

公案

《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年5月26日)。据清朝顺治实录记载,当日以修《明史》总裁官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请,正式设置副总裁官,以学士、侍读学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并且选定纂修、收掌、誊录官。此时正值清军入关之初,立足未稳便急于诏修《明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以此宣告明朝已亡,而当时南京的弘光朝廷正与清朝南北对抗,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认弘光的南明政权存在。二是以此笼络明朝遗臣,通过纂修《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汉族官员有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开馆修史的条件是根本不具备的。在这样战火纷飞、政局未定的情况之下,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开馆修史,是根本不可能的。

清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拘禁权臣鳌拜,开始亲政。然而此时政局又有新的变化。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撤藩而引发了“三藩之乱”,从此,又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乱。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期间,清廷集中全力平叛,仍然无暇顾及《明史》的修纂。

“三藩之乱”基本平定之后,清廷才有力量集中人力物力正式动手修纂《明史》,其间已历时三十五年之久。真正动手修史,是康熙十八年以后的事。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征博学鸿儒,次年三月,试博学鸿儒一百四十三人于体仁阁,取一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二人,命纂修《明史》,从这时候起,正式动手修纂《明史》的第二阶段即告开始。

康熙年间修《明史》者,可谓人才济济。有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尤侗和毛奇龄等人。但出力最多的是清初著名史家万斯同。这里,应当提一提我国史学史的一段公案。原来,明清之际,有一些明朝遗臣和反清志士十分重视明史的研究。

杰出思想家黄宗羲曾编《明文海》四百多卷,并著有《明史案》二百四十卷;顾炎武也辑存有关明朝史料一两千卷。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笼络明朝遗臣、社会名流,曾有意开博学鸿词科。黄、顾等人虽坚持不肯与清廷合作,但为着保存明朝真实史迹的目的,仍派出了得力助手参与明史的编纂。黄宗羲的得意弟子万斯同,便是当时被委派参加明史的编撰人之一。

黄宗羲的儿子、顾炎武的外甥,也都参与其事。这样,就相应地保证了明史的质量。万斯同是一位出色的史学家。清初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评论他:“专意古学,博通诸史”,熟于明朝掌故,对自洪武至天启的“实录”,皆“能暗诵”,了如指掌。他先后编写和审定两种明史稿。各有三百和四百多卷。因此,可以说,《明史》的初稿,在万斯同时代已基本上完成了。

万斯同死后,先后三次任明史总编的王鸿绪,把万氏的明史稿进行了改编,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两次向皇帝进呈。这便是王氏《明史稿》本。王氏此举曾引起当时和后来文坛的非议和责难,史学家们一致认为王鸿绪实际上是掠夺了数十年来以万斯同等人为主力的几十个学者的劳动成果,属于剽窃行为。




博学鸿词科公案
然而不久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三藩之乱”再次中断了修史进程,直到十八年以后,战乱基本平定,清廷才得以集中力量,于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开始正式修纂《明史》的第二阶段。在修纂过程中,人才济济,如朱彝尊、尤侗和毛奇龄等人,但贡献最大的当属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这段时期,明清...

何谓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何得名?
有名望的名士,直接参加这一考试。这个考试一方面的确发掘了很多被埋没的、具有实际才干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很多名士都是明朝遗老,这样做也能拉拢人心,所以可说是一举两得。对了,有个地方写错了,应该是“博学鸿儒科”而不是“博学鸿词科”:)...

博学宏词科,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尉,什么意思
博学宏词科:封建王朝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的一种。始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至清康熙时,改称“博学鸿儒”科。乾隆时,又改为“博学鸿词”科。简称“鸿博”。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雍正举行。先由内外大臣荐举,不分已仕未仕,定期在殿廷考试。录取者授以翰林官。《官史.选举志...

博学鸿儒典故
清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方式除了常规科举考试,还设有特殊的制科取士,其中博学鸿儒科是其一。该科也被称为博学鸿词或词科,起初写作宏词,后为避清高宗弘历的名讳改为博学鸿。博学鸿儒科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乾隆元年(1736年)两次举行。尽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曾有重启的提议,但最终因德宗...

宋朝谁与唐朝博学鸿词科相当
宋朝词科与唐朝博学鸿词科相当。词科的基本定义的扩展: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宋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清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词科的出处的扩展:唐·无名氏 《玉泉子》:德裕尝为藩府从事日,同院李评事以词科进,适...

...遭人嫉妒,被刷下,想知道举鸿科大考的是什么?急!!
举鸿科大考,是应博学宏词考试。唐代科举制度,中了进士之后,不会立即授以官职。须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择优录用。选拔考试之一就是博学宏词科。考取的就授予官职,落选的只能到节度使那里当幕僚。博学宏词科到了清代,为避乾隆讳,改为博学鸿词科,简称鸿科。李商隐没考上,就只能去当泾原节度使...

博学鸿词科的简介
,全国推荐一百四十三人,考取五十人。其中一等20名、二等30名,合约占应试人数的三分之一,授以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职,并入“明史馆”纂修《明史》。朱彝尊、汪琬、潘耒、毛奇龄均在此列。雍正末年,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令各省督抚推荐,但未及举行考试雍正驾崩。乾隆元年(1735)...

“博学鸿儒”是什么意思?
博学鸿儒 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清承唐宋旧制,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有博学鸿儒、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名目。博学鸿儒,又称博学鸿词,亦简作词科或鸿博。鸿始为宏,因避清高宗弘历名讳,改作鸿。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举行。光绪三十四年(1908)虽有重开之议...

鸿博的意思鸿博的意思是什么
鸿博的词语解释是:①学识渊博:鸿博之士。②指科举考试博学鸿词科。鸿博的词语解释是:①学识渊博:鸿博之士。②指科举考试博学鸿词科。注音是:ㄏㄨㄥ_ㄅㄛ_。结构是:鸿(左右结构)博(左右结构)。拼音是:hóngbó。鸿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

神探狄仁杰剧中,粱王说的鸿辞之士是什么意思
鸿词 拼 音 hóng cí 注 音 ㄏㄨㄥˊ出 处 《宋湜挽词》引证解释 (1).雄伟的文词。宋 王禹偁 《宋湜挽词》:“柩前言顾命,笔下定鸿词。”(2).“博学鸿词科”的省称。清 全祖望 《湖语》:“堂堂深宁,正学是宗,荟萃鸿词,比辔三 洪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

涧西区17897352965: 博学宏词科 - 搜狗百科
窄桑岩清: 博学宏词科 博学宏词(或作“宏辞”、“弘词”)科,据《辞海》“博学鸿词科”条解释说:“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始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鸿'本作'宏',至清代乾隆中以音近清高宗名而改.”此条释文不够准确.其实,博学宏词科并非始于宋代,而是始于唐玄宗时;宋代此科仅偶尔实行且较冷落,清代也只于康熙十八年(1679)和乾隆元年(1736)开科两次,而唐代尤其是唐后期的博学宏词科不仅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多彩,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

涧西区17897352965: 何谓博学宏词科?何谓博学宏词科?
窄桑岩清: 博学宏词,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兼有一定的科举制度中制举的某种性 质,始设置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唐朝学子科举及第后并不能立即做官,实际获得的...

涧西区17897352965: 博学宏词科的博学宏词科的要求 -
窄桑岩清: 实际上,博学宏词科要求很高.顾名思义,“博学宏词”既要“博学”,又要有“宏词”,一是渊博精深的学识,二是优美恢宏的文词.关于博学方面,李商隐《与陶进士书》说: 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

涧西区17897352965: 博学宏词科的唐代科举制度 -
窄桑岩清: 与宋以后各代不同,唐代科举及第并不能立即入仕,而是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即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方可释褐当官,即真正受到任命.唐代进士及第以后,雁塔题名、曲江宴会、杏园探花,以至风流于平康里,确实是“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但因为尚未入仕,故也有人及第后发出“犹着褐衣何足羡”的慨叹.按一般情况,唐代进士及第后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通过铨试获得官职.于是,不少进士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悦轻快一番之后,便面临着寂寞的守选日子,或是奔走于权贵间求取官职,或长期沉浮于人间,有的甚至生活困顿.

涧西区17897352965: 考试设立博学鸿词科的朝代是 -
窄桑岩清: 由于科举考试以八股文为主,很多有真才实学却不精通八股的人就总也考不上.康熙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开设博学鸿词,主要方式是由各地的地方官和士绅推举本地公认有学识、有名望的名士,直接参加这一考试.这个考试一方面的确发掘了很多被埋没的、具有实际才干的人,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很多名士都是明朝遗老,这样做也能拉拢人心,所以可说是一举两得. 对了,有个地方写错了,应该是“博学鸿儒科”而不是“博学鸿词科”:)

涧西区17897352965: 科举制下的“三甲”是什么? -
窄桑岩清:[答案] 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时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1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唐朝时的省试,... 唐代制科的科目见于记载的就有百种,如博学宏词科、文经邦国科、达于教化科、可以理人科等.参加制科的人不仅有白身,...

涧西区17897352965: 康熙年间的鸿博之征是什么? 就是吕留良的拒绝鸿博之征? -
窄桑岩清: 康熙年间的鸿博之征是博学鸿词科,就是吕留良的拒绝鸿博之征.吕留良康熙间拒应满清的鸿博之征,后削发为僧.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唐开元年间始...

涧西区17897352965: 富阳出过哪些名人?````` -
窄桑岩清: 南宋理宗朝时 一代名相李宗勉 唐末,群雄割据,天下大乱 吴越擎天柱杜棱、杜建徽父子 北宋时,富阳曾出过谢涛、谢绛、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祖孙三代五位进士,他们不仅为官清正,而且都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在当时文坛上有很高的...

涧西区17897352965: 博鸿名词的意思? -
窄桑岩清: 鸿释义 1. 大雁.2. 大.3. 指书信.4. 姓.博:博大.博鸿取名,朗朗上口,好听好记,好的取名,意味着美好的开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