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错别字吗?

作者&投稿:朱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里面的通假字是错别字吗?~

不是。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所谓通假,是相对今天的汉语词汇和读音而演变出来的现象。也就是说古代并无通假的说法,因为古代人以读音认字,是以音为主而不是字,这个时候不存在假的问题。但是今天的人不会读,所以说那个字是“假字”。
由于普.通.话读音不是古代汉语语系,因此大量古文出现语音不对的现象,但是以汉音是不会有问题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现代语法专家提出了通假提法,其实是增加了古文的阅读困难。
所以这是语法演变带来的新变化现象,不是古代就有的。

当然不是,只是古人和我们的文字用法不同罢了。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参考资料:百科

是,只是我们不好意思把古人的错别字叫错别字罢了。

可以这么认为,因为以前的汉字不像现在那么丰富,古人只好找其他字代替了。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与假借字的分别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通假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为什么古人写错了字叫“通假字”,而我们写错字叫“错别字”呢?
所以才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想法。那么又有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古人写错字体就叫做通假字。我们现在的人写错字体就叫做错别字呢?其实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通假字的原理是谐声 在进行古文的阅读的时候,如果细心一点的人应该会发现文中出现的绝大多数的通假字几乎和他所同的字以及读音都十分...

古文中通假字一定是读通假字的音么?
一般说来,通假字应当读被通假字的音。例如,罢,本读ba,借作“疲”字,应读pí;内,本读nèi,借作“纳”字,应读纳。这些,古汉语字典里都有说明,只要留心查阅就不会错。在古诗词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字,这些字,古时有旧读音,而现代却已经没有这个旧读音了,或者这些字按古代的音韵规则...

古文的错字叫通假字吗?拜托各位大神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通借虽然前人也谓之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是不同的。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简析 “高”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译作“推崇”. ⑵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 6. 人教版7年级上册语文言文实词归纳,通假字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世说新语》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

为什么鲁迅写错字就是通假字,我们写错字就是错别字
两个原因 鲁迅时代还没有约定俗成对的字,只能用错字来替代。名人效应。如同一个普通人写的字潦草就是潦草,但是书法家写的字就算是潦草也是书法。普通人晋升为名人后他的潦草的字也会变成书法。

如何理解阅读文言文
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出现,是原来古人在写文章时本该用这个字时,却借用了音同或音近意义不相通的字,就形成通假字,严格意义上讲应讲是“别字“了,但古人长期使用,并且得到社会认同,就不算错了.比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本义是“恩惠“,但若按本义去解释,整句话的意思就...

为什么鲁迅的病句就是不矛盾,错别字就是通假字?
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年代,白话文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句子语法结构基本都已经形成了规范,我们就很难再搞出另类的表达,而且简体字至今已经得到普及,我们自己用错了字,就很难说用通假字的方法去敷衍了。在当时那个年代,无论大师名流,或是普通老百姓,写"记念""特诚""气忿"都是没问题的,因为...

写文言文的注意点
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工作。 二,学习文言虚...

关于文言文的文学常识
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4.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你在看一篇古文时分这么几个步骤:一、文学知识 了解古文的出处、作者、背景以及这篇文章的文体二、基础知识 分为字词句.字分为字音、字形和字义.把不会的罗列一下,用心积累着.字义可以分为通假字、古...

高中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词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字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 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 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

宣威市1378336338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错别字吗? -
拓徐清热: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

宣威市1378336338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古代的错别字? -
拓徐清热: 通假字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

宣威市13783363384: 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古人在写错别字 -
拓徐清热: 通假字绝非错别字! 古文的通假字有两原因: 1、汉字数量不足.古汉字的总量比现在少得多,很多字必须“兼用”. 2、古汉字的字义有一个发展完善到规范的过程.其间,一些字义分工不明确,有的相互交叉.在那种情况下,出现一词多字的现象很正常.

宣威市13783363384: 通假字是否就是古代的错别字? -
拓徐清热: 是,因为古代的知识没有那么关,所以有很多字不知道写就用别的字代替那个不知道的字 百科上说是: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宣威市13783363384: 古文的通假字有可能是错别字吗 -
拓徐清热:[答案]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

宣威市13783363384: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不是现代人说的错别字? -
拓徐清热:[答案] 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

宣威市13783363384: 古文的通假字有可能是错别字吗 -
拓徐清热: 通假字有可能是错别字,古人在写作或抄写传播,有可能出现错误,文章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下来.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因为,通假字是在收集分析几乎所有文章的基础上,具有统一性的分析结果,就是统计学的体现.所以,所谓的通假字基本是汉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造成的.

宣威市13783363384: 通假字是不是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 -
拓徐清热:[答案] 不是.通假字是古人的一种用字习惯,即在书写时本来有为A义专门造的A字,但写作的人却偏不写A字,而是写了一个与A同音的B字.A、B二字之间就构成了通假关系.例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记载项伯对刘邦说的话:“...

宣威市13783363384: 通假字是不是就是古人所写的错别字? -
拓徐清热: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狭义的通假字.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说”与“悦”;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宣威市13783363384: 通假字是不是古人写的错别字 -
拓徐清热: 不是的. 汉字也是不断地发展、演化.最古时候,汉字数量不多,通假字在所难免.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不断地更新、添加、专业化了.比如有机化学中的字、建筑学中的字、医学中的字,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