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

作者&投稿:谏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

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宾事务之官.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鸿胪.新莽改为典乐,东汉时复称大鸿胪.
  秦汉时凡诸侯王、列侯和各少数族的君长,以及外国君主或使臣,都被视为皇帝的宾客,所以与此有关的事务多由大鸿胪掌管.如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他们因有罪而夺爵、削地,都由大鸿胪经手处置.诸侯王进京朝见皇帝,大鸿胪典掌礼仪;诸侯王死亡,大鸿胪遣使吊唁,并草制诔策和谥号.臣属于汉的少数族君长,在接受汉的封号或朝见皇帝时,以及外国使臣来贡献等,属于礼仪方面的事务,都由大鸿胪承办.郡国派属吏到京师上计,大鸿胪要为他们安排馆舍.大鸿胪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武帝时改行人为大行.又设郡邸长、丞,主管各郡在京的邸舍.东汉时只留一大行,余皆省去.大行之下有治礼郎四十七人,专门管理各项具体的礼仪事务.
  魏晋至明、清,大鸿胪职掌屡有变化.魏晋及北魏,大鸿胪在掌一般殿廷礼仪的同时,仅负责夺爵削地事务,其余权力分归尚书省吏部、礼部、刑部.梁、陈称鸿胪卿,改掌赞导一般殿廷礼仪而不负责封爵事务.唐、宋鸿胪卿恢复礼宾事务,兼主皇室、大臣之凶仪.金、元不设此官.明代基本恢复梁、陈之制,鸿胪卿专掌一般殿廷礼仪.清代沿用不改,宾客事务则转归理藩院管理.

汉代所确立的以诸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外交事务,及其与掌管外交政令的尚书主客曹双轨并行的中央专职外交管理体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基本上仍然如此,但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大鸿胪地位的陵替就是其突出变化之一。这一时期不仅大鸿胪的名称和机构有了变化,而且其职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在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因而相应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鸿胪寺的地位和作用较汉代有所下降,而沦于尚书主客曹之左。不过这个时期鸿胪寺仍为实职,仍然是中央外交专职管理机构之一。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迄未引起学术界之注意,尚无专文论述之,故试略述这一时期鸿胪寺机构的变化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鸿”的本意是天鹅或大雁,通“洪”,引申为大、强等:“胪”的本意是皮肤,通“(左足右卢)”,意为“传”,传达的“传”、传话的“传”。乡村农家办婚丧大事,一般都要请“总管”(或称“知事客”)来操持料理———这样的人物常常会高喉咙大嗓门地向众人传达主家的意见,安排各项事务。国家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这样,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鸿胪卿或鸿胪省,到北齐时,就叫鸿胪寺了。寺最初的意思是侍候———篆体“寺”字为手持器物用具状,后来引申为官署,再后来才指佛教的庙宇。
唐代的鸿胪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务及凶丧之仪的机关,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外交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办公厅的一部分。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正四品衙门。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其属,司仪、司宾二署,各署丞1人,呜赞4人,序班50人。司仪署典陈设、引奏。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呜赞典赞礼仪。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乾隆十四年(1749),以礼部满尚书兼管理大臣。下设满、汉卿2人,满、汉少卿2人,呜赞满14人、汉2人,学习呜赞4人,汉序班4人,学习序班8人,满、汉主簿2人,笔帖式4人,经承6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礼部。寻又分出。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属事务归并于礼部。

中书鸿胪,官职名,即中书。

说白了 皇帝的秘书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
“传声赞导,故曰鸿胪”,也即“鸿胪”之官,是专管朝廷庆贺吊丧赞导之礼的。这样,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鸿胪卿或鸿胪省,到北齐时,就叫鸿胪寺了。寺最初的意思是侍候———篆体“寺”字为手持器物用具状,后来引申为官署,再后来才指佛教的庙宇。唐代的鸿胪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务及凶丧之...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
中国古代朝廷掌管礼宾事务之官.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大鸿胪.新莽改为典乐,东汉时复称大鸿胪.秦汉时凡诸侯王、列侯和各少数族的君长,以及外国君主或使臣,都被视为皇帝的宾客,所以与此有关的事务多由大鸿胪掌管.如诸侯王、列侯受封或其子...

请问古代朝庭的官员大小是怎么分的?一品是宰相?二品三品四品等等。_百...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

请问古代朝庭的官员大小是怎么分的?一品是宰相?二品三品四品等等。_百...
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

《答谢中书书》题目什么意思
答——回答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古代的一~九品官位各是什么?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7、正四品上 职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

求隋朝官制品级
正四品上: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少卿、太常少卿、卫尉少卿、太子左卫率、太子右卫率、吏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宗正少卿、太仆少卿、大理少卿、鸿胪少卿、司农少卿、太府少卿、下州刺史 正四品下:内史侍郎、太子右庶子、朝散大夫 从四品上:上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子左卫副率、太子右卫副率、太子左监门...

答谢中书书翻译全文
齐时官至奉朝请,后隐居于句曲山。梁武帝每遇大事,常去咨询,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他爱山水,好道术,精通阴阳五行、地理、医药,是南朝道教的重要思想家。谢中书,即谢徽,曾经做过成安王萧秀的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陶弘景的这封书信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既非...

古代三国两个字官员等级排名
御史中丞: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将作大匠: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博士:专管经学传授。城门校尉: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负责传宣诏命。五兵尚书: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

答谢中书书译文 | 注释 | 赏析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夏津县18386552125: 南朝时的中书鸿胪是一个什么官职?这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
乾婵阿归:[答案] 中书鸿胪,官职名,即中书.

夏津县18386552125: 中书是什么官职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鸿胪是个什么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书鸿胪是个什么
乾婵阿归: 汉代所确立的以诸卿之一的大鸿胪掌管外交事务,及其与掌管外交政令的尚书主客曹双轨并行的中央专职外交管理体制,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基本上仍然如此,但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大鸿胪地位的陵替就是其突出变化之一.这一时期不仅大鸿胪的名称和机构有了变化,而且其职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在外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因而相应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鸿胪寺的地位和作用较汉代有所下降,而沦于尚书主客曹之左.不过这个时期鸿胪寺仍为实职,仍然是中央外交专职管理机构之一.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迄未引起学术界之注意,尚无专文论述之,故试略述这一时期鸿胪寺机构的变化及其外交管理职能. (竭力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

夏津县18386552125: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什么 -
乾婵阿归: 官职名 中书鸿胪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夏津县18386552125: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南北朝全部的官职 从大到小 要详细的 -
乾婵阿归: 【南朝宋职官品位】由低到高为:〖第九品〗内台书令史,外台书令史,诸县、署之丞、尉〖第八品〗内台正令史,郡丞,诸县、署长,杂号宣威将军以下〖第七品〗谒者,殿中监,诸卿、尹丞,太子傅丞,詹事丞,卫率丞,诸军长史、司马秩...

夏津县18386552125: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 -
乾婵阿归: 答——回答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所以连起来看意思是:回谢中书的信

夏津县18386552125: 答谢中书书的第二个书是什么意思 -
乾婵阿归: 1、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第一个书: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2、原文 ...

夏津县18386552125: 南北朝时期比将军低一级的官员是什么官儿? -
乾婵阿归: 参军两晋军制,沿袭汉“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夏津县18386552125: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选官制是什么? -
乾婵阿归: 魏晋南北朝 中央官制:三省体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看门弟)地方官制:刺史制(一)中央官职——三省的产生与发展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是皇权的衰微时期,且三公九卿制度的结束和三省六部的创建.从...

夏津县18386552125: 东汉三国时期的官职东汉三国时期,有一种官职叫大鸿胪,是具体负责什
乾婵阿归: 大鸿胪是中国古代官名,秦代时称典客,汉景帝中六年时改名大行令,至汉武帝太初元年时改名为大鸿胪,为掌理“蛮夷”事务,亦即外交事务的机构,下属官有行人、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