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懂纳博科夫

作者&投稿:邵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纳博科夫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当代小说之王,人间情圣。”

“对这样充满神经质描写的作家有这样的评价,好像有点超出常人的理解。”

“不,更多人只是没有认真地读懂他,在我看来,他的光芒可能要持续一千年。”

“希望他有这份才气,这样说是因为他的创新,还是他极致入微地现实描写。”

“他不喜欢所谓‘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传统,连司汤达、巴尔扎克和左拉都被他贬为‘可憎的庸才’。”

“不喜欢现实主义?”

“他反对‘逼真’地模仿现实,因为世上没有逼真的模仿,任何作者都在歪曲地模仿现实。他公开声称自己的小说就是一种揶揄式模仿,而‘揶揄模仿的深处含有真正的诗意’。 ”

“真是水仙花一样地自恋,不过话语中也有一定道理。”

“哈哈,是的,他本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不应按照机械的原则硬将作家套进某某主义的模子。”

“这我非常赞同,虽然作家总有风格,可是纯粹的派别分类有些简单。”

“他也反对作家过分依赖现成的文学传统或模式,甘心充当时尚和潮流的俘虏。他认为世上只有一种艺术流派,就是天才派。"

“语气有点像王尔德。”

“恰当。”

“他的小说真的很出色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视角。”

“你为什么喜欢他?”

“他充满了迷幻色彩,从他我才知道小说是如此充满魅力。”

“他不一定认可你对他的评价。”

“哈哈,这无所谓。”

“我最喜欢的是他的节奏,小说跌宕起伏,如一首钢琴曲,还有就是他的语言表达。他在多个国家生活过吧?”

“理所当然。他出生在俄国,在英国受教育,在那儿研究的法国文学,有十五年的时间在德国度过。”

“受过良好教育?”

“是的,他出生在一个只有四分之一人能够读书写字的俄罗斯,纳博科夫十四五岁就用俄语通读了全部托尔斯泰的作品,用英语读了全部莎士比亚的作品,用法语读了全部福楼拜的作品,这是他的精英背景孵化其天资的绝佳机会。这些语言的习得,令他在困难的流亡时期得以凭借教授多语言课程和翻译工作支撑窘迫的经济境况。”

“他语言学习能力也太强了。”

“孩提时代的纳博科夫在追踪蝴蝶时第一次尝到了准确知识带来的快乐。”

“他喜欢蝴蝶?”

“是的,1940 年 5 月,纳博科夫抵达美国,因为生活所迫,开始成为大学教师。文学翻译和文学教师都不是他最喜欢的工作,他更想成为比较动物博物馆的研究员,即使在工作压力最重的美国时期伊始,他还在撰写论蝴蝶分类的科学论文。”

“爱好广泛,这是作家的一个基础。我很喜欢《洛丽塔》,想象不出他怎么如此有才华。”

“《洛丽塔》的开头是经典,是文法老师的范本。”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是的,很少这样开篇,他让这成为经典。”

“这应该是堪称小说史上最著名的开场白了,通篇几乎只由[t], [l], [s] 3个音开头的单词组成,而[t], [l] 两个音是唇齿相碰的情况下,最外向性的音节,而这种头韵(Alliteration)的运用,是英文中最典雅的写作方式之一。”

“他恰当地表达出了人的欲望。”

“哈哈,这是最能在读音中体现“欲望”的音节,加上长短句错落,很有节奏感。在结尾特意强调了Lo. Lee. Ta.是为了让读者自发去读这一段,然后感受这种欲望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中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不是正常小说的写作方式,而一般被运用在诗歌中。”

“他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喜好。”

“是的,他喜欢紫色,还喜欢 【平庸的】【黑色的】【我的】。”

“他内心憎恨平庸。”

“是的,他有这种执念,也有这个资本,所以让人嫉恨。”

“善于应用色彩,这是他的特色吗?”

“纳博科夫以具有联觉能力闻名,就是有的人听到声音,能出现视觉反应。他对于颜色的词汇使用也比其他作家多得多,如果用彩色蜡笔颜色作为标准,他10万个词中大约要使用460次颜色词,非常之高。”

“你是说他是好色之人?”

“一方面是他喜好,另一方面说明他懂得。”

“可是你说他是情圣?”

“虽然一生中与妻子薇拉罕有分离,作家仍坚持为她写情书,超过50年。从1923年在柏林的初会直到1977年作家在瑞士去世前夕。他大部分著作都题名献给妻子,妻子既是他的编辑又是翻译。这对夫妻一生中几乎从未离开过对方,但是他们的独子还是在妈妈的遗物中发现了300多封老爸写的信。”

“他的写作理念是什么?”

“他一直认为:‘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他认为伟大的作家集三者于一身: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他强调的是后者,认为大作家最要紧的是大魔术师。他崇拜纯艺术,称文学作品为神话故事,强调作品的虚构性。”

“这和海明威完全不同。”

“哈哈,基本如此。他说:‘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这简直是辱没了艺术,也辱没了真实。’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幅棱镜,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

“不知道为什么,我开始认为海明威的‘真实’很重要,但听你说纳博科夫,又感觉‘虚构’重要。”

“真理又多面性。”

“纳博科夫好像少有看得起的作家?他曾不同的场合,评价《日瓦戈医生》,说它拙劣,笨拙,枯燥,老套,虚假,蹩脚,愚蠢等等,几乎能想到的丑陋的词汇都可以形容这本书。可是我看这本书确实感觉还不错啊?”

“纳博科夫一贯毒舌,他几乎看不上任何比他优秀的作家,连陀思妥耶夫斯基都被他贬低得一无是处,海明威也不入法眼,更别说帕斯捷尔纳克,可以说他的性格使然。”

“他有自己喜欢的作家吗?”

“纳博科夫在巴黎的时候,有两次跟乔伊斯会面,在乔伊斯面前,这个平时张扬和毒舌的小说家变得很是低调和腼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他心目中是二十世纪的文学杰作,在真正的天才作家面前,纳博科夫才会心悦诚服。能够与《尤利西斯》并列,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他的一生经历非常复杂?”

“他本来继承了巨额遗产,可以过着优渥的贵族生活,但 1917 年 10 月之后通通丧失,他父亲也死于一次暗杀行动。纳博科夫终生对政治都深表厌恶,各种场合都强调根本没有苏联文学的说法,他只相信文学的艺术性,政治涉猎文学只会玷污艺术性。”

“他并不喜欢你看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课堂上,纳博科夫给俄国作家排名:第一,托尔斯泰;第二,果戈里;第三,契诃夫;第四,屠格涅夫。点评说:‘这很像给学生的作文打分,可想而知,陀思妥耶夫斯基正等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想为他的低分讨个说法。’”

“据说这导致学生摔门而出,以示抗议?”

“人应该捍卫自己的观点。”

“《洛丽塔》涉及到禁忌,关乎道德问题。”

“文学写作是一个审美问题,不是道德问题。我们无法仅从作家选择了一个禁忌的题材,就可以推断本人道德是有问题的。”


看不懂书是因为作者跟读者作对吗
但是,如果作者完全不考虑这种“情理”,无视读者的期待,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呢?美籍俄裔作者纳博科夫曾经为此作过一个象征性的比喻:一位画家(我们可以将它设想为作品的主人公)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在一座建筑物的墙面上作画。当他作完这幅画之后,他便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站在悬崖的脚手架上。...

人性是不能考验的名言
22、人的本性中决无行善或作恶的所谓坚定不移的决心,除非在断头台上。——纳·霍桑 23、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本·琼森 24、人的自大是一种只有在回顾时才被发觉的心态,它的存在只有在受到惩罚后才能被确定。 —— 纳博科夫 25、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

许超《抵达故乡的味觉》散文鉴赏
恰如纳博科夫的那本《说吧,记忆》,我总认为——失去记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看似勇武,实则一无所有。他们的回乡之途,注定虚无。对我来说,味觉集中在一场从溧水到六安的行旅,它关乎自由、羁绊、沉睡和苏醒。在离去和归来间,有阳光、雨露、秋叶和冬雪。如此,味觉抵达的故乡,也正是心灵的故乡。

一些不太懂的动漫用语
正雄非常恐惧,总有一天这尸体会不会腐烂变形?”这种将美推向绝路,在美的绝望中沉溺的方式在日本历代文人的传导下几乎深入人心,所以日本电影也笼罩着一种浓酽的“耽美”之美。记得日本的耽美一词若要寻根溯源,则应追溯到法国的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扯就远了,怕回不来,就不说了 至于耽美...

《银翼杀手2049》凭什么被国外怒赞?
一出场就因为收了一个可以具象化身体的礼物,笑的像个傻子,这种笑容和人类有啥区别啊,还让k给她念纳博科夫。一个全息智能体,从开始就爱K爱得那么无私,那么干脆,那么大义凛然,你这是科幻片吗,玄幻片吧……你说一个全息影像的情感体系都这么丰满了,你tm还用一整部电影去写复制人的情感体系...

美国文学分为哪几个阶段?
6个阶段。1、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约1607-1765)这一时期大约从1607年JohnSmith船长带领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Jamestown到1765殖民地人们愤怒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法。2、第二阶段: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1765-18世纪末)这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建立美利坚和中和国的时期。18世纪...

关于萨拉马戈的名言
在那里,作家不厌其烦地变换技巧或语言方式,但是必须符合文学界 ---纳博科夫《给薇拉的信》 关于马云的名言 1、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2、改变是如此困难,但唯有改变,才可能成功。 3、我们在社会上,比聪明已经没机会了,比勤奋那你更没机会,唯一能比的就是未来。 4、今天很残酷、明天...

意识流小说是什么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西斯》是对20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乔伊斯的另外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苏醒》则将意识流小说的风格...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手抄报内容
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

你听过最干净的句子是什么?
7.她可以退色,可以枯萎,怎么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8.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村上春树《南境以南太阳以西》9.当我拥有你,带会样一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好打,不出起夫里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就得...

山阳县18079296794: 谁能评论一下纳博科夫的小说,有的确实不懂啊 -
泣苛地塞: 美国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公认的奇特人物,无论是其作品还是本人都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许多评论家赞誉纳博科夫为英语文学中最优秀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认为他的小说无论在其表现出来的机...

山阳县18079296794: 评述你对纳博科夫的看法?以及谈论他的作品.
泣苛地塞: 如果是自己的看法,还是用心回答好. 实在做不到想楼上一样的全面,那就简单说好了. 一开始了解Nabokov是在小学,当时在书店里挑书,一下子看到《洛丽塔》的封面,上面有一个女孩,很吸引我.于是就记下了作者的名字.但直到上初...

山阳县18079296794: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是哪里人?
泣苛地塞: 纳博科夫,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曾被公认的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山阳县18079296794: 如何评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
泣苛地塞: 小说完全站在主人公亨伯特的角度描写洛丽塔,和他一样,读者无法窥见洛丽塔的内心世界.正如末尾亨伯特所承认的那样,他对洛丽塔其实一无所知.洛丽塔的喜怒哀乐、想法和需求、梦想和希望对我们来说是一片空白,只能从亨伯特的叙述中得到及其片面和些微的窥探.而亨伯特对洛丽塔的需求通常是熟视无睹的.

山阳县18079296794: 纳博科夫简介?好的作品? -
泣苛地塞: 作品结构的重要线索是历史,并通过对梦以及死亡的历史的叙述来阐释现实的虚无. 作者简介 · 20世纪的散文体大师之一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

山阳县18079296794: 如何评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它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成为经典 -
泣苛地塞: 作为一部举世公认的奇书,《洛丽塔》借用情se小说的外壳,成功地抵达了人类心灵深处核心地段,描画着人与世界相遇时的投入、冲突和失败,其中蕴涵的悲剧感,正反映了一个严肃作家的良心.因此,与其说《洛丽塔》是一部批判之书,...

山阳县18079296794: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书评. 怎么说呢,不太看得明白. -
泣苛地塞: 《洛丽塔》讲述的是一个成年男人对于一个性感少女的乱伦之情,《洛丽塔》应该使我们大家——父母、社会服务人员、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觉和远见,为在一个更为安全的世界上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一代人而作出努力. 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在英国、阿根廷、南非等国家遭禁.直到今天,在信奉宗教、乡风保守的美国南方小镇公共图书馆,仍然不买进这本书,但英国新闻界把它选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名作之一.世界公认《洛丽塔》、《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是二十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

山阳县18079296794: 关于《洛丽塔》的忄生冷漠,纳博科夫是怎么写成功的? -
泣苛地塞: 我认为,书一开始亨伯特的独白中就给了我们一种渗透灵魂却又带点苍白的深爱的那种味道,因此我们的思路被一定限度的引导了.而写性的一些地方都带有第三者视觉的那种感觉,因此淡化了欲望的冲击,这本书可以说是亨伯特的回忆录,我们知道回忆总是带点朦胧又干净的,因此这本书总会不时的透着这些.

山阳县18079296794: 洛丽塔是谁? -
泣苛地塞: 《洛丽塔》之所以能激起一种全球化的阅读狂热,也许就在于它给人的那种感觉,一种无法确认但又洞穿灵魂的感觉. 纳博科夫用缤纷的诗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叫洛丽塔的女孩,她是纳博科夫关于女性的审美情结的凝聚,年龄在九到十四岁之...

山阳县18079296794: 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还存在不? -
泣苛地塞: 洛丽塔只是纳博科夫虚构出来的,并未真正存在过,有人说洛丽塔的原型是纳博科夫在自传《说吧,记忆》里提到的初恋情人,那个自传我也看过,那位和洛丽塔不怎么像. 我个人觉得是纳博科夫写的太逼真了. 纳博科夫认为“一切所谓'真实'或'现实'不过是面具而已.”纳博科夫只醉心于操纵幻觉.他在《固执己见:纳博科夫访谈录》里坚决否认《洛丽塔》有自传的成分,并且强调洛丽塔只是他虚构的一个人物,并没有生活中的原型. 如果要看洛丽塔,去电影里看吧,彩色那版的那姑娘挺好看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