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人们的表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作者&投稿:陈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将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做对比作文~

相同点:
选材:从一件特定的小事——“最后一课”入手去表现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人物描写技巧:突出细节描写;从外貌、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去着力刻画人物内心。
不同点:
1、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都德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写,郑振铎是从大学老师的角度写;
3、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个从大学教师的视角描写
4、《最后一课》题目相同但“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概念不同。一个是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读课四节课的集合,从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时间。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同:情感都是爱国,都用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人物的内心
异:时代不同,叙述者不同,态度不同

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对和平的向往。
写出了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与对祖国的热爱

表现了爱国情怀


学习完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刻你有什么感想
他们仍然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仍然想侵占我们的东海油田,仍然想篡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仍然在参拜他们死去的刽子手!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不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令中国遭受痛苦和磨难的历史,面对这一切,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作着笔记,即使连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

郑振泽 作品《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郑振铎 口头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见得便是杀身成仁的志士。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的倒下去,默默无言。好几个汉奸,都曾经做过抗日会的主席,首先变节的一个国文教师,却是好使酒骂座、惯出什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类题目的东西;说是要在枪林弹雨里上课,绝对的宁为玉碎,不为...

最后一课郑振铎阅读题及答案
从后文“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没有顾虑”,“个个都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可以看出。(3分) ①作为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是最起码最基本情感。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郑振铎写的《最后一课》范文
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此时正是10:30。“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个捏紧了拳头。这就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

郑振铎最后一课 的主要内容
郑振铎的这一课讲得格外清朗、亲切。大约在10点30分,郑振铎从教室门口看见几辆载着日本兵的军车来了,他合上书本,挺直身子,以坚决的口气宣布:“现在下课!”同学们一齐起立,默不做声,几个女生情不自禁地啜泣起来。这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抗战胜利后...

最后一课的评价
人们都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著名爱国作家、学者郑振铎先生的“最后一课”。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最后一课郑振铎答案
在上课前,学生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学生们不小,在他的脸上像往常一样票据与一个坚定的眼神,沉默的沙沙声不断复制记住,心脏是没有未来的使用要求,研磨,靠在了课椅扶手也觉得很难分难舍...学校的氛围:记录的所有安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不寻常的solemnising。

《最后一课 郑振铎》中“我”一什么样的心情上最后一课?
”我“ 一种悲愤,惋惜和爱国情怀 ,有时候也有一种坚定一致和浓厚的爱国情怀。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郑振铎《最后一课 》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些喧哗的慷慨激昂的东西们——根据文中的内容,应该指的是那些平时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声讨敌人但事到临头却胆怯退缩那些人,所谓的慷慨激昂地声讨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他们贪生怕死却以保存学生、学校等借口来解释自己的退让或者投降行为,是虚伪的道貌岸然分子,不堪为人。您好!很高兴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郑振铎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荀佩肺泰: 学生表现: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脸上呈现着坚毅的神色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沙沙地不停在抄记着,心无旁用;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磨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 上课气氛:一切记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希望帮到你,望采纳,有不懂的再问,^_^ 好的话就采纳吧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发生背景 郑振铎 “我的表在衣袋里滴滴嗒嗒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有何作用?
荀佩肺泰: 形容时间很紧张!大家都希望时间可以停留在这刻.但是无奈时间还是继续向前进,日本还是会进军学校.大家的心变得无比沉重!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比较比较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和 都德的《最后一课》写出 相同点和不同点 写一篇读书笔记(300字左右)快 10 分钟111 -
荀佩肺泰:[答案] 相同点: 选材:从一件特定的小事——“最后一课”入手去表现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人物描写技巧:突出细节描写;从外貌、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去着力刻画人物内心. 不同点: 1、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

陇川县15767658119: 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有什么相同之处 -
荀佩肺泰: 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比较 -
荀佩肺泰: 相同点: 选材:从一件特定的小事——“最后一课”入手去表现爱国主义的大主题. 人物描写技巧:突出细节描写;从外貌、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去着力刻画人物内心. 不同点: 1、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都德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写,郑振铎是从大学老师的角度写; 3、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个从大学教师的视角描写 4、《最后一课》题目相同但“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概念不同.一个是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读课四节课的集合,从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时间.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荀佩肺泰: 本文作者用冷静的笔记录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记录下了自己作为弱国子民的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我”对日本人十分痛恨,而“我”的一系列的词语也表现出了“我”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荀佩肺泰:[答案] 本文作者用冷静的笔记录了中国一段屈辱的历史,也记录下了自己作为弱国子民的一段痛苦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 的坚定和决然——绝不在日本人的铁蹄下教书育人.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

陇川县15767658119: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有哪两层含义 -
荀佩肺泰: 一,校长们的决议显示出要在日本人的监督之外依然坚持上课.能让学生们学多久就让他们学多久. 二,表现出不仅我们的战士在战场上和日本人作战,我们的老师也在教育方面和日本人作战,亦有大义凛然之势. 三,第一个无声表示他们已深知形势的严重.第二个无声表示他们对学习的认真,不想浪费最后一课的一分一秒. 四,不仅是讲课,更是在讲述着中国领土被日本占领的屈辱史. 五,表示租界已经沦陷于敌人的手中.体现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痛失国土的悲痛心情.

陇川县15767658119: 最后一课 郑振铎 中这最后一课,同学们有什么表现?课堂上弥漫着一种什么气氛
荀佩肺泰: 最后一课》 作品类型:小说 作者:都德 法国 创作背景:普法战争 内容简介: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主题开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译成 www.863gm.net

陇川县15767658119: 老师,郑振峰写的最后一科和都德写的最后一刻有什么区别.(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情感内容.) -
荀佩肺泰: 同学你是初一的吧?题目是学案里的.1、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都德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写,郑振铎是从大学老师的角度写; 3、人称不同,一个从孩子视角观察描写;一个从大学教师的视角描写 4、《最后一课》题目相同但“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概念不同.一个是语法课、习字课、历史课、拼读课四节课的集合,从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时间. 而郑振铎的“课”一堂课不到,因为“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