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相续心难安,专注当下心即安

作者&投稿:直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生如水,心如明镜

曾以为通透道理即万事如意,我笔下的文字一时风靡,自以为已窥探《中庸》与阳明心学的精髓。然而,"未得时语"的冷言如雷,击碎了我自以为的成就,让我以《牧牛图》自照,才惊觉所学尚远。过去,我将心比作静水,坚信平日里保持心湖的平静,任何困扰都将消散。然而,友人的一席话,让我明白水虽近于道,却非道本身——"于水而离水",才是真正的境地,如《维摩诘经》中大菩萨们的无染,而非心中存水。

抽身与入水,修行之道

卧伦禅师的偈言提醒我们,试图挣脱纷扰只会陷入更深的束缚,如同不会游泳者越挣扎越下沉。六祖慧能则教导,真正的修行在于面对境遇时心不动摇,而非强行切断思绪。会游泳的人在学习时难免会沉水,但学会了就能自如出入,这就是修行的进阶。同样,只有学会放下,才能真正解脱,而非仅靠神通或逃避。

责任与选择,人生困境

南怀瑾提醒的两大错误,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谋大,揭示了责任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责任填满生活之坑,填满则逍遥,未填则自我被吞噬。明朝的正德和天启,他们以疯狂的行为回避责任,最终未能逃脱。西汉的丙吉虽担惊受怕,却以无私之功养育宣帝,这背后是顺势而为,而非刻意的算计。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洞悉因果,而非仅看表面。

算计与放下,福缘自在

旁观者总爱评判,出卖者易被收买,爱情中也易患得患失。这提醒我们,看待问题应全面,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甲与乙的故事告诉我们,充实的生活并非无暇他顾,而是将责任扛在肩头,心无挂碍。老子的教诲同样适用,只有脚踏实地,心无旁骛,才能安心前行,无需寻求外界的安宁。

总结

念念相续,心难安,只有专注于当下,将每一步都踏实,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修行不在言传,而在行践,学会在纷扰中抽身,以责任填满生活,方能体悟人生真谛,心即自然安。


做功课念佛的时候,常常妄念纷飞,心中不能清静,请教有什么好的念法没
如果妄念之波仍然涌动,就用十念来记数,则全身心的力量,施于一声佛号之上,虽然欲起妄念,心力无暇顾及。这种摄心念佛的究竟妙法,在以往宏扬净土的人,尚未谈到,是由于当时人的根基还很利,不须如此,便能使心归一的缘故。我因心难制伏,才识得这种方法的妙处,舍弃这种方法不能成就。屡次尝试屡...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以此类推,苟能杜绝一切利欲的诱惑,全身心专注于一个目标,就能获得以一当十的效益;如果昼夜专之又专,即能获得万倍的效益。念佛法门亦复如是。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方法,昭示如能不间断、不夹杂地直尔念去,心力势能便会呈几何级增大。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由此念佛三昧,成为得大势菩萨摩诃萨。

念佛法门
以下是印光大师的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

怎么修心
但真理无形,而妙用随缘,应诸万类,妄立虚相,不无形状,约此有相无相,故非一。今悟道,虽已明悟自己空寂之灵知即是真佛,但以多生习染深厚,一下不能顿除,遇事尚还生心,见境卒难无念,但于生心动念时,非如盲目者,不知尘境本空,粘着攀缘,流浪忘返。而能于前念动时,后念即觉,...

念佛的全过程
阿弥陀佛!大德平时上班时默念,若回家後则可以采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南无阿弥陀佛】时 「嘴巴念,耳朵听」,「心里计数佛号以(1-10)为一个循环,下个循环再从(1-10)」「眼睛微张或闭上」、「鼻子专注吸气呼气」、「身体不动,双手合掌在胸前」杂念渐渐消失,只专注念佛号上 方能...

关于念佛。
这千万不能着急,您放下心来,安安稳稳地念,就像吃饭一样,一口一口的吃,这样才吃得舒服,也容易消化吸收。当您心静下来之后,您会发现时间过得非常快,念的也比以前多。还有就是念佛方法运用不当导致的,有时候默念会伤气,因为默念的时候容易打乱人的呼吸,导致呼吸频率和平常不同,这样也可能伤...

四念处详细资料大全
中文名 :四念处 又称为 :四念处观 身念处 :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 受念处 :身受:苦、乐、舍受 心念处 :心在作用 法念处 :指法尘 基本介绍,早期修行,后期修行,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总相念处,修四念处的次第, 基本介绍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

再请教师兄佛法修学次第问题
常有学人在学佛之后,积习难除,喜好“世界起源”“算卦测命”“科学哲学”“为人处世”“神通”等有为法乃至世间法;而忽视“了脱生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等出世间法。5 知道断常二见:以能知能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意识心为真心,执此意识心不灭;如是落入常见;以“一切法毕竟...

如何打坐念佛
息相稳定了,纯熟了,只要有佛号这个意念存在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念出佛号。息相稳定,净念相续不断,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是禅定现前,念佛三昧成熟。这种方法,在我们打坐时可以用,平常走路、做事、睡觉时都可以用。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呼吸很难把握,心容易散乱。默念佛号与呼吸保持同步,是摄心的一种方法。但...

阿弥陀佛!你好,我又遇到麻烦了!念佛号应该怎么计数呢?
自己不能总想着念,就要像做功课一样,念够多少数量,多念了就好像超额完成任务一样,自己能记得念,甚至念念能静下来,干嘛还要反过头来追求数量?毕竟念佛不是个任务,就像学习,你能专心研究明白一个题,就比你做了多少张卷子都有用,你既然自己能念下去,何必要管数量多少?反而是著了相,难静了...

松山区15947449271: 怎么念佛能达到同心专心? -
嵇俘苯磺: 同心专心同心专心是对散心说的.若一方面口中念佛名号,一方面心中还有种种妄想,那是散心念佛;如果念佛念到心口一致,没有紊乱妄想,只有佛号的相续,念念之间,只有佛号,不念而自念,这便与《楞严经》所说,「净念接踵」的工夫吻合. 所谓「理同心专心」即是与理相应,亲见阿弥陀佛的法身,弥陀即是自性,西方不离方寸,那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境界现前.「事同心专心」属于禅观、禅定的层次;「理同心专心」则是禅悟的层次,这都是禅净双修的成果.以净土的念佛为入门,达成三昧及了悟摆脱的目标. 通常所说的同心专心不乱,应当是指用心一意的意思.于念佛时,心系佛号、口持其名、耳闻其声、心无二用,即为同心专心,则临命终时,即能往生.

松山区15947449271: 怎么做到缘系一境,念念相续,使心安住,不致散乱. -
嵇俘苯磺: 佛家讲究随缘而不攀援,如果缘系一境,还念念相续,这个缘不是随便的一个缘;除清净心、菩提心、正觉心、慈悲喜舍心之外,任何一境都不会使心安住而不散乱;因此,这句话还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松山区15947449271: 以无相无念无住之心做人是什么意思 -
嵇俘苯磺: 六祖大师为了说明无分别的思想,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什么是无相?他自己解释说:“无相,就是在相而离相.”什么是相?相就是事相,即事物的外在形相.人不能不在事相之中,否则就成了虚空,...

松山区15947449271: 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具体做法) -
嵇俘苯磺: 1.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 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龙辱不惊.闲着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 2.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

松山区15947449271: 怎样念佛 -
嵇俘苯磺: 胡小林老师有专门讲解印光法师十念法的视频,百度就能搜索到.印光大师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

松山区15947449271: 什么是平常心态 -
嵇俘苯磺: 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常态心理,平和淡定,顺其自然,不急躁,不浮夸,把要检查要考试的事情平常办,把平常的事情当要检查要考试对待.有的人,遇事急躁,到考试紧张得不行,可平时呢,懒懒散散,不当回事.有了平常心,平时做事一...

松山区15947449271: 默念 阿弥陀佛 是什么状态了? -
嵇俘苯磺: 念佛不要求状态. 要动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如果我们只是默念太容易走神,如果有口型或者小声,或更好摄心.而且是依《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都摄六根':手合十、眼观鼻,口出声,声入耳,再入意念等.

松山区15947449271: 谁能用佛语帮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持平常心 -
嵇俘苯磺: 平常,是平稳常住的意味,远离生住异灭等诸相的心境.《说佛境界经》曰︰'文殊言︰“菩提无形相无为.云何无形相?不可以六识知故︰云何无为?无生住灭故也.”' 禅的真理,一切都是自己所有,故此外更没有什么可求,求则益远;...

松山区15947449271: 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是什么意思 -
嵇俘苯磺: 去者不沾恋,来者不迎,专注当下

松山区15947449271: 五心是指什么? -
嵇俘苯磺: 这个吗【五心】 [出宗镜录] 一率尔心率尔犹卒然也.谓人一念之心.初对于境.卒然任运而起.未分别善恶.是名率尔心.二寻求心谓人一念之心.既对于境明了.即推寻求觅而生分别.是名寻求心.三决定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