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彤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客家人有什么特点?~

  客家人的特点
1、讲求实际,刻苦勤俭,艰苦奋斗的美德;
  2、坚贞、刚强,不屈不挠,富于反抗的精神;
  3、念祖恩,爱国爱乡的美德;
  4、团结奋斗的精神。
  5、崇文尚武的精神,乐善好施的风尚,艰苦卓绝,开拓进取,勇于冒险,团结奋进,独立自强的精神。
  6、开拓,崇文,爱国,刻苦务实;
  7、自立更生,艰苦创业;
  8、尊师重教,热爱知识;
  9、勤劳实干,开拓进取;
  10、重视家庭,夫妇互助,弟兄和睦;爱国爱乡,不忘祖宗。
  11、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
  12、崇尚忠义,反抗压迫,义不帝秦,同仇敌忾,爱国爱乡,注重武术;
  13、讲礼节,重伦理,好学问,尚教育,敦亲族,敬祖先,隆师道。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水龙-西部客家洛带古镇
客家保留的传统风俗,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服饰的种类繁多。客家人称衣服为“衫裤”。“衫”指上衣,裤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着大裆裤”是客家人最常见的衣着打扮。大襟衫是客家人男女老少最常穿的上衣。除了大襟衫之外,客家人也穿对襟衫。与上衣相关联的,就是围裙。客家人的围裙裙身上及胸口,下至膝盖,常用一块花色耐脏的单布做成,多为客家女子劳作时穿着。严格说来,围裙并不是上衣,一般不可单用,常穿于大襟衫表面,为劳作时防止弄脏衣衫而穿戴的附属服饰。帽子也是衣服的一部分。客家人最有特色的帽子,要数女人夏天戴的“凉帽”(凉笠)和秋冬时期戴的“冬头帕”。
  客家衣着最突出的特点是“质朴元华”。古代方志多有记载。如康熙三十年《程乡县志》讲,程乡县(今梅县)城乡妇女的穿戴风俗是“头不缠锦,足不裹吊”。至乾隆年间,“中上人家,妇女纺织缝纫,粗衣薄妆,以贞淑相尚。至村乡妇女区,槌警短裳,任田园诸务,采山负檐,未免鄙野”。换言之,“粗衣薄妆”、“槌暑短裳”穿戴上的特点,甚至简朴到“鄙野”的程度,足见当时服饰的朴素。一个民族或民系是否讲究穿戴,从妇女身上反映尤为明显。客家妇女以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著称于世,不崇尚时髦,朴实无华,对衣服十分爱惜,平日穿打补丁的衣服,新衣服除过年或走亲戚偶尔穿一两回外,总舍不得穿。“在家唔怕旧,出屋唔怕新”,这些俗语很能说明穿戴观。
  客家人的简朴是与整洁连为一体的。客家人常用服饰因城乡贫富而有不同,乡村居民大都穿着朴素,但求耐穿、舒适、大方,而城里人穿着较讲究,注意时尚和整洁,一般都讲求身份和环境。旧时有句俗谚“不怕衫烂,最怕人烂。”衣服虽破,只要补得好,洗得干净,穿得整齐,就不会被人见笑。客家人重面子,极为注意正式场合的穿戴。如梅县人有谓“锅里无米煮,出门衣官样”。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均须穿上整齐清洁的衣衫,以免被人瞧不起。康熙年间《程乡县志》卷一《风俗》称“齐民无事不衣冠”。黄遵宪在同治年间所作《送女弟》,也说客家妇女“盛妆始脂粉,常饰惟荼巾”,是符合客俗实际的写照。客家人对于破旧衣服不会随便抛弃,有句俗话说:“烂衫烂裤不要丢,留待年老好遮羞。”更典型的是,大裆裤(约6寸宽)的裤头,多用质地较差的白布接成,驳接部分被上衣遮住,无伤大雅。有的妇女的嫁衣,一辈子都舍不得穿,压在箱底柜角,一年又一年,往往成为死后的残衣。
  客家人做衫裤的布大部分是用棉纱、苎麻,自己纺织的,俗称“家机布”。这种布布面宽为一鲁班尺(相当于12市尺),以三丈为一匹(约43. 2市尺) ,故当地称为“三丈白”。一般来说,面宽一尺、长三丈就足够通常人制一套衣服,故定俗成规。织布首先要有“线”,最初的线也是自纺的。不过这种“纺线”很粗,织成的布很粗糙。后来有了机线,称之为“洋纱”,墟镇上亦有了专门的洋纱店,他们把洋纱贷出给村妇织成布,然后以布换纱,投入再生产,这种行为叫做“回布”。当时梅州城乡很多妇女都会织布,兴宁县尤为普及。这种布本色白底,用土染料漂染而成黑、蓝、青蓝等颜色,染料是土制“靛粉”,也有用“薯茛”、“土珠”或“乌臼树”等草木熬水染色的。成人衣服色泽多偏黑,偏深蓝、深灰色。夏季多用芝麻纺织的布。客家人称衣服为“衫裤”。传统的衫为“大襟衫”,裤为宽大的“大裆裤”。衣着款式偏宽偏长,男女无多大区别,上衣是“大襟衫”,右边斜下开襟,安布纽扣,女装则在襟边加一两条花边,以示男女之别。衣袖宽长,其中袖口宽1尺左右。而裤子则男女基本无别,一律宽头大脚,裤管(俗称“裤脚”)宽1.8尺至2尺。穿时一般用“裤头带”(纱布带)扎紧,或将裤头交叉绞紧反扎于内即可。
  旧时男女都不穿“底裤”(内裤),讲究者加穿一条较短的裤就是了,但一般都穿内衣,俗称“褂哩”、“留眠衫”。寒暑服式无多大区别,只是暑天穿薄的苎麻布俗称“夏布”,冬天用厚布。御寒衣服称“棉袄”或无袖的“棉背褡”。
  “大襟衫”,在胸前不开口不设纽扣,表面不设口袋。其开口从颈部开始向右斜开直至右肋下并沿边而设纽扣。和“大襟衫”相配套的大裆裤又叫“斗头裤”(或“交头裤”)。由于气候关系,冬天穿棉裤的极少。一般人家不论男女,一件棉袄往往要穿一辈子。一般情况下,梅州城乡人民穿衣服大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哥新,二哥旧,三哥着的烂衫袖”。前者的意思是说,一套衣服大体要穿9年才换新的,后者的意思是说,小孩子穿衣,大哥穿过的衣服传给二哥三哥继续穿。
  当然,贫富人家的衣着有所不同。在衣料上,少数富家多穿绞罗绸缎。在衫裤式样上,除大襟衫大裆裤开胸褂外,还有穿洒衣、马褂。所谓“洒衣”,实为下摆延长至膝以下的大襟长衫。所谓“马褂”,实为无袖的开胸衫。马褂与洒衣往往同时穿着,即穿上洒衣后再穿马褂,称之为“马褂套洒衣”,又俗称为“长衫套马褂”。如果再戴上一顶“瓜督帽”,便是乡绅的穿戴了。富家的太太小姐也穿长衫,但其长衫不叫“洒衣”,而称“旗袍”。
  一般妇女穿大襟衫交(交叉)头裤要配头帕。头帕多为黑方形,配有环扣,一端扣于脑后发髻上,一端扣于颏下。头帕夏可遮阳,冬可为头面护暖。另有一种叫围帕,多为做家务劳动时穿。长的围帕称为吊裙,端顶用带挂于颈部或与面衣的颈扣相扣紧,胸前用带扎于腰部。短帕称为围裙,仅系于胸前腰部。

汉服的风格,但又有不同,因为要劳动,所以在某些细节上做了更改,平时穿的也没那么华丽,修饰的东西不多,要体现平等,实用,只在过节等日子穿的好些(有钱的)

没什么啊··现在基本上全国都差不多···只是有民族服饰而已。客家?我看跟其他地方的一样。有些就简朴一点噶。

现代社会了,哪里还看得出什么区别,都是穿现代服饰了。

你曾经过我的那个秋天
世本世无须精心处世
所有的悲欢都已如彩蝶般
眷恋那段好时光字


全家福照怎么搭配衣服让照片更好看?
首先要选择统一的风格,可以都穿西装打领带,也可以穿白色的长裙,也可以选择中式风格,都穿一些中式元素的衣服,这样看上去会更加的和谐。

壮族的民族习俗是什么?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

漳州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
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海外贸易的兴盛导致漳州人的服饰“跨越定制”,“人无贵贱,多衣绮绣”,甚至“曳绣蹑珠”,比官员还气派。清代,漳州服饰奢侈依旧,“俗有夸多斗靡者,于舅姑饷妇之日,终席之间换衣数袭”。一些人将财力都花在服饰.上,以致漳州俗话有“只怕跌下屎?(粪坑),不怕火烧厝(房子)”之讥。  

景颇族的详细材料,生活习性啊,建筑特色啊,服饰啊
村寨内房屋建盖分散,户与户之间相距几十米甚至百米,一幢幢楼宅隐现在苍林翠竹丛中。房屋多建盖在山坡平整出来的台地上,同姓氏家户的住宅分布相对集中,从一个老家分出的各个小家都在老家住宅旁建房,除非老家附近已经没有建盖地点才另择新址建盖。三、服饰 景颇族服饰风格独特。男子服饰以黑、白为...

关于蒙古族的习俗饮食民居服饰的作文。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常服之别。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首饰大致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

妃子们的服饰和头发有什么讲究?
四夫人:可穿除正红外的衣服,可戴侧凤簪钗(七尾凤),可戴垂至肩膀流苏,但只可佩带一边。金步摇(皇上特赐除外)各宫主位:宝蓝色,可戴侧凤珠钗(五尾凤)从三品以上可穿红色(红色必须为偏色,如:橙红、海棠红),可佩戴银步摇,可佩带垂至耳垂流苏(可穿戴庶三品以下服饰头簪)从四品以上...

过年穿什么衣服?
过年购置的新衣服对于我们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而且每个人几乎都在春节期间都会穿上自己的新衣服,去走家串巷,去到各种各样的亲戚家串门儿。这是表示自己邻里邻居的一种客气,也表示自己和亲戚之间一年当中的交往和往来。对于过年购置的一些新意,基本上都是在大年初一才会穿,当然有很多的...

漳州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
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海外贸易的兴盛导致漳州人的服饰“跨越定制”,“人无贵贱,多衣绮绣”,甚至“曳绣蹑珠”,比官员还气派。清代,漳州服饰奢侈依旧,“俗有夸多斗靡者,于舅姑饷妇之日,终席之间换衣数袭”。一些人将财力都花在服饰.上,以致漳州俗话有“只怕跌下屎?(粪坑),不怕火烧厝(房子)”之讥。 服装 ...

云南傣族的服饰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傣族服饰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生活在金沙江流域的大姚傣族人民,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另一方因审美情趣和受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服装面料的使用上,喜用坚实耐磨、御寒透气的棉、麻及动物皮毛和经久耐用、柔软舒适的火草纤维植物混织制作服装服饰或衣物挎包及鞋帽,并以富有山林气息及蕴含有彝族文化和...

蛋家人和鹤佬人有何分别?
蛋家人和鹤佬人分别居住在福建沿海地区和台湾,两者在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蛋家人主要生活在福建沿海地区,他们的语言属于蛋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与福建闽南语和其他方言有所区别。蛋家人的服饰也具有特色,女性传统服饰为红色上衣配黑色长裤,头戴红绒线帽,而男性传统服饰为立领...

萝北县14773976137: 客家服饰有什么特点,客家文化对服饰的影响有那些,麻烦知道的朋友说?
仲孙浅畅泰: 从历史背景和构成因素看客家文化的特质1、历史背景 要认识客家文化的特质首先必... 事实果否如此?李默先生在经过考证分析后认为:“客家人祖先郎名,不是什么'土...

萝北县14773976137: 惠州的客家文化有什么特点?
仲孙浅畅泰: 客家人勤劳朴素,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姑娘梳辫,少妇盘髻.惠州民间...

萝北县14773976137: 客家服装主要是蓝.黑.白.其有何意义? -
仲孙浅畅泰: 客家服饰——对客家人勤劳、朴实生活的诠释客家服饰没有少数民族服饰那样斑斓多姿、绚丽多彩,而是以朴素、简洁见长.客家服饰颜色喜素,以黑、蓝、白为主色调,深色、素净的暗色给人素雅严肃的印象,就像客家人沉稳内敛的性格,...

萝北县14773976137: 为什么旧时客家人的服饰这么像少数民族的?还是中国古代都这样穿的? -
仲孙浅畅泰: 家民系在闽粤赣交界地形成以后,独具特色的客家大文化也相应形成.客家大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但又与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相融合,形成客家人自己的特色.单从客家服饰来讲就有许多特别之处.一般来说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

萝北县14773976137: 谁给我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资料 -
仲孙浅畅泰: 所谓饰品,一般是指除服装以外附加在人体上的装饰品与装饰,如头饰、发饰、耳饰、项饰、胸饰、臂饰、腕饰、指饰、扣饰、腰饰、脚饰、臀饰及巾、帕、扇、包、佩刀等佩饰.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精华集中体现在他们各具特色的配饰品上,...

萝北县14773976137: 客家文化对穿着方面的影响怎么样?
仲孙浅畅泰: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 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 据学术界估计,客家人现约 有4000至5000万左右. 客家文化...

萝北县14773976137: 客家人的风俗 -
仲孙浅畅泰: 广西的客家人在生活风俗上保持了勤俭节约、聚族而居的特点.来宾的客家人仍两稀一干,早上、中午吃粥,晚上吃饭.主食大米饭、大米粥,由妇女在早上煮好,凉冷,放进橱柜,粥白天吃,饭晚上吃.饭是倒出米汤后干焖而成.他们不喜欢...

萝北县14773976137: 客家人有什么特点? -
仲孙浅畅泰: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