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周代礼制的珍贵礼器:青铜“三颂”

作者&投稿:仪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图1 西周晚期颂鼎

“颂”,是以颂扬为内容的文章或诗歌,表达作者的祝愿。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诗歌305首,其中“三颂”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合称《诗经》“三颂”)。“三颂”主要是周王和诸侯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其内容多宣扬天命,赞颂祖先的功德。如《周颂》便是颂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功业的歌舞曲。其中的《昊天有成命》是强调天命、歌颂周成王的诗歌。而西周晚期周王室的一位姓龚名“颂”的史官,铸造了一组珍贵礼器,以内容相同的铭文,记录西周晚期册命制度最完善的文体,颂扬天子之美意,荣耀先世父母龚叔、龚姒,表达未尽之孝思,祈求家国康乐大福和周宣王万年长命的颂辞。考古专家以器定名:“颂鼎”“颂簋”“颂壶”为西周“三颂”铜器。

图2 颂鼎铭文拓本

图3 西周晚期颂簋

图4 颂簋器壁铭文拓本

图5 西周晚期颂壶(失盖)

图6 颂壶外壁铭文拓本

信史如此之巧合,可谓“礼议传承,文体不同。龚姓始祖,器铭相同。贯通信史,契合昭融。”

传世的“颂鼎”共3器:上海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各藏1件。存世数量最多的“颂簋”,器、盖俱全的有6组,曾分别被刘喜海、刘鹗、吴士芬、端方等人收藏,此外,尚见两个单独的簋盖。其中山东博物馆藏的“颂簋”为刘喜海的旧藏;刘鹗、吴士芬旧藏的“颂簋”,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端方的现藏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美术陈列馆;陈介祺还藏有1件颂簋的盖,后归上海博物馆;日本兵库县黑川古文化研究所也藏有1盖。“颂壶”有2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件,失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1件。“三颂”青铜器早年出土于陕西地区,其出土时间当不晚于嘉庆年间(1796—1820),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年、纪月、纪日,编序号为56的全名器。“三颂”铸器精美,均为一级国宝,是记录周代礼制的珍贵礼器。

今从各大馆藏“三颂”铸器中,分别选取一件介绍如下。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颂鼎”(图1),通高25、腹深13、口径25.7厘米,重4.935千克。体呈半球形,深腹,直口圜底,二立耳,窄折沿,三蹄足,口下饰二道弦纹。全器光亮素雅,大气庄严,器壁铸铭文(图2)22行,每行最多11字、最少7字,共计152字。全文如下:

隹(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卲宫。旦,王各大(格太)室,即立(位)。宰引右(佑)颂入门,立中廷。尹氏受(授)王令(命)书,王乎(呼)史虢生册令(命)颂。王曰:颂,令女(命汝)官(司)成周贮二十家,监(司)新(造),贮用宫御。易女(赐汝)玄衣黹屯(纯)、赤巿(韍)、朱黄(衡)、(銮)旂、攸(鋚)勒,用事。颂(拜稽)首。受令(命)册,佩(以)出,反入堇章(返纳觐璋)。颂(敢)对(扬)天子不(丕)显鲁休,用乍(作朕)皇考龏吊(龚叔)、皇母龏始(龚姒)宝(尊)鼎。用追孝,(祈)匃康、屯右(纯佑)、彔(通禄)、永令(命)。颂(其)万年(眉寿),(畯)臣天子,霝冬(灵终),子子孙孙宝用。

铭文大意:在周宣王(前827—前782)三年(前825),五月下半月的甲戌(二十七)日,周宣王在周地康王庙里的昭王庙。天刚亮,王到了昭庙大厅里,坐定位置。宰引作为佑者带领颂进入昭庙大门,站立于庭院中。尹氏将拟就的任命书交到王的手中,王命史官虢生宣读任命书。王的任命书说:“颂,命你管理有20家胥隶的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赏赐你黑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车马用具的銮铃、旗子和马笼头。执行任务。”颂拜,叩头,接受册命书,佩带以出,又返回庙中,贡纳觐见用璋。颂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厚重的美意,因而做了祭奠其死去的伟大父亲龚叔、母亲龚姒的宝鼎。用来追念孝意,祈求得到健康、厚大的佑助、仕宦之途通顺、长命。颂万年老寿,长作天子之臣而得善终。子孙后代宝用此鼎。

“三颂”铭文对西周的册命典礼记载详备,可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传文献所叙、《礼记·祭义》所言记载互相印证,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重要的文字资料、了解西周礼仪制度的重要物证。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颂簋”(图3),通高30.1、口径24.2、宽45厘米,重13.2千克。(盖通高13.2厘米,腹深6.6厘米,口径10.4寸),敛口,鼓腹,圈足下另有三小足;口上有高隆盖,盖与器母子合口,盖顶有圈状捉手;腹部两侧有兽首半环耳并垂珥。颂簋的器口和盖沿各饰一周兽目交连纹(或称窃曲纹),中间像眼,两侧各连接一回勾状曲线。腹部和盖面,装饰着数道平行的凹槽状纹饰,称横条沟纹,因像老式房子上的瓦沟,所以也称瓦棱纹、瓦纹,这种纹饰,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非常盛行。颂簋盖顶的捉手内饰团龙纹,圈足饰垂鳞纹。盖、器均铸有铭文(图4),铭文相同,为对铭,各15行,每行10字,共计150字。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颂壶”(图5),高51.7厘米。形制硕大庄重、纹饰瑰丽,重心在器腹下部,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壶颈部为波状纹(环带纹),其结构似为腹部蛟龙纹的抽象表现形式。上下曲线波谷与波峰相反相成,造成统一中的变化。盖与圈足分别饰仰复莲瓣纹(垂鳞纹),起棱,上下呼应。盖沿饰窃曲纹。壶腹部四面主体纹饰为浮雕蛟龙纹。一首双身,突起于器表,其断面呈半圆形,辅以阴线刻纹。在蛟龙躯体上和纹饰空白部位,穿插以C形纹、夔纹。蛟尾在器腹转折处成龙首而与侧面蛟龙纹躯体相衔接。正、侧面纹饰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整个壶体花纹一反主轴中线、两两对称的铺排,而用连续环接的纹饰,纹饰线条流畅活泼,表现了青铜器艺术发展到西周后期审美倾向的新变化。颂壶口沿内环壁及盖口外壁四周铸铭151字,两处铭文(图6)的内容相同。这件颂壶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颂壶相比,虽壶盖已佚,但形制几乎一模一样,大小相近,纹饰相类,作器者相同,可以肯定就是当初成双成对的存世之物。

“三颂”金文工整秀丽、典雅规范,书体遒劲、雄肆奇美。无论上下左右,成列成行,布局整齐,书体规范,大小均匀,笔画粗细一致,起笔停笔不露锋芒,笔画转折处作圆弧形,都是西周后期的风格,它和商代晚期到西周前期那种字的大小常不相同、起笔收笔多尖锐出锋、笔画转折处多作方折的所谓波磔体的青铜器铭文有了明显的区别。“三颂”铜器铭文既是西周晚期金文最成熟的形态,又是书法艺术的杰作,为西周王室所使用的标准书体,被后世称为临习金文的最理想的范本之一。




周代李煜文化兴盛一时玉圭的礼仪作用是
1.玉圭的定义与材质 玉圭是周代的一种礼器,通常是由玉石制成的圭形器物。它的形状像一个带有两个孔的圆环,上面雕刻有图案或纹饰。玉圭是由玉石制成的,所以具有珍贵和美丽的外观,寓意高贵和尊贵。2.祈福和祭祀的作用 玉圭在周代主要用于祭祀和祈福活动中,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人们相信通过...

我国古代书籍中的“三礼”是哪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三礼”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规范;而《礼记》则偏重对具体礼仪的解释、论述。由这“三礼”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全部内容。“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

有礼仪之大宗之称的是哪本书
礼仪之大宗讲的是《春秋》这本书。《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是鲁国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是通过事实传承周代礼制的礼学典籍。现存版本...

六礼七出中的七出指的是什么
西周的法律非常重视媒妁的作用,《周礼》中规定设媒氏“掌万民之判”,管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婚姻。据史书上记载,婚姻关系的成立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严禁“男子亲求,女子私许”。周代礼制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

《礼》是指《仪礼》还是《礼记》?
是指《仪礼》即《礼经》。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之前篇目不详,汉初高堂生传仪礼。

孔子向老子问礼问的什么礼
周礼指周朝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是《周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

为什么“礼”是周代贵族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是行为规范,“仁”是行为规范的社会效果和政治目的。周人注重自身道德礼仪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其意为:礼呀,礼呀,难道仅仅就是那些用来祭祀神灵的珍贵的珠玉布帛吗?乐呀,乐呀,难道仅仅唱唱歌跳跳舞就行了吗?古人...

周礼的内容和原则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周礼的内容和原则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周礼的内容和原则 内容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周礼》六官的分工大致为: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

燕侯旨鼎铭文与周代的朝见礼
【摘要】燕侯旨鼎是一件珍贵的西周青铜器,器内铭文记载了燕侯朝见周天子的史事。西周青铜器铭文有关朝见活动的记载很多,是研究周代朝见礼的重要资料。一燕侯旨鼎是一件珍贵的西周青铜器,器上铸有铭文,记载了燕侯朝见周天子的史事,是研究早期燕国历史与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铭文云: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

有礼仪之大宗之称的是什么书
有礼仪之大宗之称的书籍是《周礼》,又称《周官》。《周礼》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介绍周朝时期的礼仪制度、官职等内容的重要文献。《周礼》是在东周时期编纂完成的,全书共分六卷,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封禅、庙堂等部分。它详细描述了周朝贵族社会的礼仪制度,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责与权力...

鹤山市13778744416: 周朝青铜代表作 -
农饺施普: 一 体量最大的盘,虢季子白盘,铸于公元前816年,因作器者为虢季子(名白)而得名.它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以铭文字数而言,虢季子白盘字数稍逊(111字),但就制作之精良与体量之大,则以此盘为最.年代:西周 ...

鹤山市13778744416: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的什么性质决定了他的特殊地位 -
农饺施普: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的礼器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

鹤山市13778744416: 列举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的主要特点? -
农饺施普: 1.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2.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 3.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 4.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铭文,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金文.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鹤山市13778744416: 青铜器的历史研究价值,属于什么资料? -
农饺施普: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2113,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5261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4102”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 所记内容也很不相1653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版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权的社会生活.

鹤山市13778744416: 西周三大青铜器是什么? -
农饺施普: 毛公鼎与散氏盘、虢季子盘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

鹤山市13778744416: 商周青铜器典型代表及作用 -
农饺施普: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四羊尊”和“司母戊鼎”等.“尊”是一种古代酒器,鼓腹侈口,高圈足,呈圆形或方形,形制比较多,用以盛酒.“四羊尊”四角各浮雕一大卷角羊,羊头突出器外,羊身及羊脚分布在尊的腹部及圈足上,威严挺立,...

鹤山市13778744416: 诸侯使用青铜器的标准是? -
农饺施普: 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例如鼎原来是炊器,后来成为礼器中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按照礼制组合成的所谓“列鼎”,何休注《公羊·桓公二年传》:“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是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礼器的这种功能,在奴隶制繁盛时期最显著.随着奴隶制度的衰微,“礼崩乐坏”,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这种作用.

鹤山市13778744416: 关于 青铜觚 -
农饺施普: 商晚期青铜觚简 介: 品相:有皮壳,包桨好大敞口呈喇叭形.瘦腹较长.高圈足,足部底端外撇,形成小台.器身纹饰分为三段,上段饰阳纹浅浮雕蕉叶纹,内填雷纹.中段较短,饰浅浮雕兽面纹,有四条扉棱对称分布.中段与下段圈足之间...

鹤山市13778744416: 概括商周青铜器制作的特点 -
农饺施普: 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通高133厘...

鹤山市13778744416: 鼎是什么意思? -
农饺施普: 鼎 拼音: dǐng, 笔划: 12 部首: 鼎 五笔输入法: hndn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