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发展溯源

作者&投稿:颛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新中国成立后,沔阳花鼓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1年,沔阳县政府在沔城组织文艺工作会议,遵循政务院的戏曲改革指示,登记了众多戏曲社团和知名艺人,批准成立了四个专业花鼓剧团,即“艺光”、“光复”、“复联”和“联合”,每个剧团都蕴含着团结合作的寓意。这些剧团在政府的承认下,成为了合法的正规剧团,接受沔阳县文教科的管理。


"艺光"剧团由王寿银和倪新平带领,起初在监利演出,后因水灾辗转至钟祥,成为“钟祥县花鼓剧团”,团长杨笃卿领导。1957年,剧团迁至潜江并成立“潜江县花鼓剧团”,最终升格为“湖北省实验荆州花鼓剧团”,胡新中团长至今活跃在潜江及其周边地区。


"光复"剧团由邵发青和赵德新组建,初期在嘉鱼演出,改名为“嘉鱼县楚剧团”,现在仍在咸宁各地巡演。"复联"剧团由喻浩生和李祥焕负责,最初在天门岳口定居,后因沔阳名演员离团,剧团更名为“天门县天沔花鼓剧团”,现任团长为李新年和沈山,活跃于天门各地。


"联合"剧团由刘明仿和陈花志管理,历经多位团长,最终定名为“沔阳县花鼓剧团”,1986年仙桃市成立后,剧团更名为“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后改为湖北省沔阳花鼓剧院)。沔阳花鼓戏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达到鼎盛,艺人数量众多,尤其在荆州地区,沔阳艺人占据半壁江山。


总结起来,仙桃周边县市的专业花鼓剧团都源于沔阳,沔阳花鼓戏的影响力深远,传承至今。




扩展资料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




天沔花鼓戏的发展溯源
花鼓戏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的沔阳州,即仙桃、天门、潜江一带。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汉族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清道光年前,是为花鼓子的“田园时期”。田园,田地也。在江汉平原仙桃市的郑场...

衡州花鼓戏溯源
衡州花鼓戏的形成并非孤立,它在发展过程中深受衡阳湘剧、木偶戏、皮影戏等其他戏剧形式的影响,吸收了他们的声腔和剧目。宗教活动,特别是衡山地区的宗教活动,如南岳庙会,对衡州花鼓戏产生了重要影响,酬神活动中的师公与艺人们的合作,使得"调腔"这一特色得以形成,源于师公腔。清末,衡州花鼓戏曾活...

天沔花鼓戏发展溯源
天沔花鼓戏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发源于湖北仙桃、天门、潜江一带的沔阳州,其源头包括民间歌舞如闹年花鼓、采莲船等,以及田歌和说唱如三棒鼓、渔鼓、道情等。在江汉平原的郑场、毛嘴一带,薅草歌是重要的歌唱形式,与农耕生活紧密相连,一人唱众人和,展现了丰富的曲牌和互动性。最早有记载的沔阳花鼓艺人...

花鼓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花鼓戏是湖南省的地方戏。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在各地的花鼓戏中,湖南花鼓戏最有名,流传最广。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

荆州花鼓的历史溯源
荆州花鼓戏的历史源流缺乏文献记载。其起源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在清道光年间的沔阳州,即现今的仙桃、天门、潜江一带。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清道光年前,是为花鼓子...

天门三棒鼓历史溯源
正是在这种困苦中,三棒鼓艺术应运而生,成为了穷苦人民求生的手段,也成为了他们情感表达的载体。到了清末,逃荒的渔鼓、三棒鼓艺人开始尝试更为丰富的故事表演,发展出二人或三人化妆的舞台形式,加入了草台班子的行列,参与农村的迎神赛会、节日庆典和家族仪式。在简陋的“平台花鼓戏”中,他们在桌椅...

沔阳花鼓戏的溯源
沔阳花鼓戏从起源到今天经历了三百多年,与许多戏曲一样,起源于民间说鼓歌唱。古时的沔阳州位于“千湖之插。田埂上由一名善唱者击鼓领唱,“打起锣鼓唱秧歌,忘记疼痛快干活”,活泼响亮的歌声号子,遍及田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沔阳进士费尚伊在《南郊插秧》中写下了“闲依豆棚陪客话,忽闻秧鼓唱农...

湖南戏剧溯源
在湖南农村中早有的闹花灯、唱采茶、田歌、山歌、秧歌、船歌等民间娱乐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地花鼓、花灯等民间歌舞演唱形式和一些民间小戏剧种。民间小戏歌颂劳动、爱情,艺术上生动活泼,健康明快,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的欢迎。清代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戏剧作家和戏剧剧本,如湖南湘潭人黄周星、长沙人杨...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歌
3.历史溯源 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1818年(清嘉庆廿三年)刊行的《浏阳县志》谈及当地元宵节玩龙灯情况时说:“又以童子装丑旦剧唱,金鼓喧阗,自初旬起至是夜止”。说明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地花鼓,最迟在清嘉庆年间已经形成。

蓬莱即墨烟台等地分支溯源
再如胶东的民间秧歌花鼓,颇有安徽凤阳花鼓的韵致。由于云南移民的特殊经历和处境,逐渐影响并形成了青岛地区敦厚、友善、睦邻、节俭的民风,并且铸就了青岛人讲义气、重友情的性格。 黄济显、李景智在《寻根追源即墨人》一文中称,从公元1127年到公元1368年这241年间,不仅即墨,整个山东地区人口锐减。明朝建立之后,即墨...

樟树市18016338554: 湖北的花鼓戏 -
钟败伯基: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

樟树市18016338554: 有关荆州的民俗 -
钟败伯基: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

樟树市18016338554: 荆州花鼓戏词作者是谁 -
钟败伯基: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剧种(即楚剧、汉剧、花鼓戏)之一,形成于沔阳(今仙桃)、天门一带,流行于江汉平原.旧称“花鼓子”、沔阳花鼓、天沔花鼓.它的表演形式是民间歌舞和地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艺术形式也在艺人们实践...

樟树市18016338554: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
钟败伯基: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

樟树市18016338554: 荆州这边过年有些什么民俗? -
钟败伯基: 荆楚传统的节俗活动,丰富多彩,难以尽述.仅以春节为例.腊月过了一半,荆楚各地就开始有了年终的气氛,街上有了西瓜子、花生米、年糕等各种各样的年货出售.此外,印着灶王爷、门神、财神的“年纸”,象征喜庆吉祥的“年画”、“...

樟树市18016338554: 荆州花鼓戏的研究 -
钟败伯基: 荆州花鼓戏,因它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天沔花鼓戏”.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演唱时有帮腔.因受楚剧的影响,唱腔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主要乐器有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乐曲较豪放粗犷.

樟树市18016338554: 湖北省有三大地方京剧分别是哪几个 -
钟败伯基: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为湖北省的三大剧种.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汉剧 具有原创性,是对中国戏曲有整体性贡献的一个重要地方剧种,它是湖北地区乃至全国皮黄剧种和南北京剧风格形成的特殊见证.荆州花鼓戏起源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充满浓郁的江汉平原地方情调,其唱腔悠扬、甜美、悦耳;表演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湖乡生活和湖乡风貌,又具有浓郁的汉族民间生活气息.

樟树市18016338554: 荆州花鼓戏是不是淮海戏
钟败伯基: 荆州花鼓戏原称“沔阳花鼓戏”,后命名为“天沔花鼓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备受观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引. 淮海戏,戏曲剧种.流行于苏北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徐州、盐城地区的部分城乡和皖东北一带.源出于海州、灌云、沭阳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

樟树市18016338554: 荆州民俗民风的作文600字现在快快急急急急急!!!!!!!!!!!!!!!!!!!!!!!!!!!!! -
钟败伯基: 关帝庙会 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l3,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了延续千年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荆...

樟树市18016338554: 潜江最著名的戏曲 -
钟败伯基: 潜江花鼓戏 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在江汉平原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作的剧目、声腔和表演而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瑰宝——花鼓戏,迄今已有150馀年的历史.其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剧种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