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两岸的古迹如何迁移?

作者&投稿:丘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峡工程淹没了那些名胜古迹?~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同时,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区也将更加便于游人探访。不过,由于旅游机构在19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

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抢救、保护完毕。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裂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渝鄂两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1982年,三峡以其举世闻名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084平方公里的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曾是古代先民们劳动耕作,休养生息的重要地区,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物资源,至今地面上耸立着形形色色的众多古代建筑,一二级台地下埋藏着大量的未经系统发掘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群。这里,地面上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天下闻名的“鬼城”——丰都名山,“长江明珠”——忠县石宝寨,南方珍贵少见的忠县“汉代双阙”,殿宇巍峨的云阳张飞庙,多姿多彩的三峡石刻……;地下有国内外闻名的巫山大溪古文化遗址,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丰都烟墩堡旧石器遗址,忠县中坝文化遗址……。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这些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将被淹没或受到严重影响。及时保护抢救好这些地面文物,系统发掘地下文物,搞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造福人类的事业,是国家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三峡工程建设本身的要求和人们的共同心愿,也是衡量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成败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就与文物部门配合,在三峡库区进行了文物资源调查工作。1990年形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移民论证可行性报告中专门列出了文物古迹保护迁建规划一章,并于1992年随同移民报告通过了国务院及全国人大的审查批准。1993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文物专家及

作者简介:梁福庆:男(1952年-),重庆市人,国务院三峡办移民管理咨询中心处长,三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库移民管理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有关文物工作者,深入三峡库区开展了调查、勘测和试掘,并着手规划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随后,湖北、四川两省文物部门又在宜昌、万县设立了三峡工程文物部门保护工作站,具体进行调查、勘测、发掘、迁建等文物保护工作。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中明确规定:“因三峡工程蓄水淹没的……等专业设施和文物古迹,需要复建的,应根据安置区的建设规划,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前在淹没线上复建”。《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中也指出:“淹没区及移民迁建区的文物古迹要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按照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的原则提出保护规划”。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受湖北省移民局、四川省移民办(今重庆市移民局)委托,1995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文物研究所抽调全国3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数百名科学工作者到三峡库区进行调查、勘察等规划工作,并于1996年初步制订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1997年后,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及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本着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和着力搞好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推动了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

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特色及成效

2.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的数量及特色

2.1.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数量及资金

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项目共1087处,其中地面项目346处,地下项目723处(重庆752处,湖北335处)。地下723处项目的考古发掘面积为171万平方米,其中重庆127万平方米,湖北44万平方米。

2003年,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关于三峡工程淹没区及移民迁建区文物保护总经费及切块包干测算报告的批复》规定: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包干资金5.0587亿元(静态资金,不包括白鹤梁、石宝寨、张恒候庙、屈原祠四个重点工程项目经费),其中地面文物保护1.2628亿元、地下考古发掘3.5765亿元,行管、库房、培训、综合监理等其它费用2193万元;切块包干给重庆市3.7986亿元,湖北省1.1633亿元,国务院三峡建委统筹967万元。

2.1.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特色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的系统,主要包括地下文物、地面文物两大类,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2.1 旧石器时代遗址和古生物化石地点有60多处,许多遗址中含有大量的具有中国南方旧石器特征的砍砸器、刮削器,是解决我国旧石器文化南北分界的重要地点。

2.1.2.2 新石器时代遗址有80多处,是解决长江流域江汉平原至四川盆地的东西两大文化系统分界的关键地区。

2.1.2.3 古代巴人包括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和墓地100多处,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

2.1.2.4 楚、秦、汉至六朝的遗址和墓地500余处,是说明楚、秦及中原文化如何进入三峡地区,并与当地巴文化逐渐融合的重要地段。

2.1.2.5 古代枯水题刻6处和宋代以来洪水题刻数十几处,组成了举世罕见的古代石刻水文记录长廊。

2.1.2.6 东汉石阙数处和唐宋明清的摩崖造像、碑碣、摩崖诗文题刻数十处之中,既有著称于世的珍贵艺术品,又有可说明当地重要历史情况的历史文物。

2.1.2.7 包括庙祠、民居、桥梁等明清建筑近300处,具有鲜明的三峡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结合的特点。

2.1.2.8 数处古代栈道、纤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航运遗址。

2.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成效

2.2.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近10年来,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及湖北省、重庆市文物、移民部门积极组织实施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湖北省、重庆市文物部门都制订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分阶段“倒计时”计划,并分别与各县区政府及文物保护单位签订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责任状及有关工作合同,制定了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序开展了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截止2005年底,湖北、重庆两省市累计已开展文物保护项目913处(湖北323处,重庆590处),占规划任务的84%,其中地面项目334处,地下项目579处。累计下达资金6.5亿元(动态资金。下同。包括白鹤梁等四大项工程资金),折合静态资金5.118亿元,占规划资金84.5%,完成动态投资4.63亿元。地下考古发掘方面,累计完成发掘面积 143万平方米,其中湖北累计完成40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90%;重庆累计完成103 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79%。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一般文物数万件,各类标本10多万件。地面文物保护方面,现已征地数百亩,迁建、复建地面文物或留取资料300多处。其中,湖北省已完成留取资料71处、搬迁复建40处,原地保护5处,除屈原祠正在按计划复建外,其余地面保护项目已基本完成;重庆市完成留取资料96处、占规划任务90%;原地保护46处,占规划任务90%;完成建筑物落架拆除76处,占规划任务90%,其中完成搬迁复建16处(含张飞庙)。目前,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度、质量、投资、安全情况总体良好,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问题,文物保护的投资基本控制在包干范围内。

2.2.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情况

2.2.2.1 地下文物发掘保护成效情况

三峡库区地下考古发掘项目进展较为顺利,施工进度与计划基本衔接,投资控制在限额范围内,施工管理比较规范,发掘工作能严格按照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操作,发掘质量较好,并有一些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发现,经过近1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从学术上探索三峡地区古代历史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一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丰都高家镇、烟墩堡等旧石器中期遗址的发掘,将重庆的旧石器文化向前推进至距今5-10万年前。奉节横路、鱼复浦等遗址年代在7000-8000年之间,对于研究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问题很有价值。

二是在重庆市忠县哨棚、中坝遗址等地发现的“哨棚嘴文化”可能是重庆峡江地区龙山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文化的代表。三峡地区“老关庙下层文化”、“魏家梁子文化”到“哨棚嘴文化”的提出,反映着对重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逐步认识过程。丰都玉溪遗址发现的相当城背溪时段的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年左右,对建立重庆地区原始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遗址保存有完好的城背溪文化时期的文化层,是湖北三峡工程库区城背溪文化遗存最丰富的遗址。在秭归县独石子遗址发现了较丰富的大溪文化时期的文化堆积和墓葬,秭归官庄坪遗址发现了屈家岭文化的地层,这些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峡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内涵。

三是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哨棚嘴遗址、万州区中坝子遗址、云阳县李家坝遗址等出土的夏商周时期遗存,大大改变了人们过去对重庆地区夏商至西周这一段早期巴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上接新石器时代,初步显现出这一时段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并将过去通过战国晚期墓葬所知的巴文化推进到了春秋时代,使巴文化从商周到战国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完整序列。巴人聚落包含了多方面的信息,从功能布局、建筑结构到巴人的建筑、冶金、盐业、窑业,可以说已经打开了深入研究巴人社会的神秘之门。由于不少楚墓的发现,以及湖北秭归县白水河遗址、柳林溪遗址、官庄坪遗址都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巴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四是秦汉以后大量城址、军寨、聚落、墓葬、建筑、窑业、农作遗迹的勘探发掘以及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出土,为峡江地区文明进程、战争事件、环境变迁补充了大量不可替代的实物史料。

五是对重庆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及湖北秭归东门头城址范围内的李家街遗址等的发掘,使我们对峡江地区汉、宋、明时期依山临江的县城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六是秦汉唐宋代的墓地发掘,为研究三峡地区古代的丧葬礼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同时,库区各区县加强了文物库房建设,出土文物的保管条件有显著改善,文物管理制度较为规范,没有发生文物重大安全问题。

2.2.2.2 地面文物迁建保护成效情况

三峡工程库区各地地面文物保护工作正在按规划有计划地实施。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的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都已基本到位,建筑物落架拆除工作进展顺利,工程施工顺利开展,项目复建把关严格,质量较好,能够按计划完成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其中重庆市云阳县张飞庙,忠县“汉代双阙”,奉节县瞿塘峡壁石刻、清静庵、永安宫,湖北省巴东县清风亭,秭归县青滩民居、江渎庙、屈子桥、水府庙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己经完工,保护工程质量良好,并投入旅游、文物保护开发等使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文石刻,忠县石宝寨,巫山县大昌古镇古民居,湖北省秭归县屈原祠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工程施工正在按计划进行,工程进度正常,项目保护施工质量良好,能够按期完成有关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任务。

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保存了峡江古民俗建筑,展现了库区古民俗文化、历史风貌,并为库区地方今后发展民俗旅游创造了物质条件。

2.2.2.3 文物保护工作管理成效情况

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在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率先实行了文物保护任务完成与资金使用完成“双包干”政策,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在全国开创了地方政府出台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系统管理办法的先河。在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三峡库区开拓创新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单项监理(包括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及地面文物搬迁复建的单项监理)、综合监理,促进和确保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进度、工程质量、资金安全使用及管理效益提高。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单项监理及综合监理还推广应用到“南水北调”工程及全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日常性开展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检查及文物工作稽察,有力推进了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健康、有序,确保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经费的正常使用及文物保护工作的 “双包干”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峡库区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管理的作法及经验,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推广应用到全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3 进一步搞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

保护抢救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建立三峡文明工程形象及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极为深远的意义。同时,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在历史研究、艺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价值。因此,我们要按照依法、科学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做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3.1 依法按规定进行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的系统协调工作

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同时严格按照移民规划大纲、移民经费切块包干使用、分省市负责等有关规定来规范和指导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保证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科学有序地顺利进行。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又是三峡移民工程的子系统工程,需要与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程建设紧密衔接,协调配合,统一行动。三峡工程建设具有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特点,作为移民子系统的三峡库区的淹没区及迁建区的文物古迹保护项目,也必须与移民工作同步或者超前,才能不拖三峡工程建设的后腿,不贻误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因此,地下文物的发掘和地面文物的迁建保护,要遵循按照蓄水位从低到高优先安排的原则进行计划及实施。在移民迁建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还要注意与移民迁建区的建设活动协调配合,才能切实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3.2 大力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组织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

3.2.1 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会议、资料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宣传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积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大型建设工程对文物保护的积极作用,看到解放后近50年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就是因为紧紧依靠国家大型建设工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有了今天的飞速发展和辉煌成就,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也将因三峡工程建设而得到迅速发展;正确疏导舆论,澄清和消除人们的一些误解;引导人们理解、关心和支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形成“合力”来齐心协力搞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与其同时,各地还可以采取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组织考察团实地考察等形式和方法,组织动员全社会来献计献策、技术支援、经济赞助等,关心、支持和帮助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3.2.2 组织动员三峡工程库区全体社会力量来进行和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3.2.2.1 要全力争取三峡库区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领导,努力把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变成各级政府的大事,切实加强其领导,时常研究及协调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保证文物古迹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3.2.2.2 要努力争取三峡库区各级建委、国土、移民、地质等有关部门的理解、协作和支持,进而在文物发掘、迁建等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划、建设规范、征用土地、资金保障、地质勘探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帮助,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2.2.3 要认真争取库区干部群众对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努力把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变成库区全社会的事。要采取各种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组织动员库区全社会来献计献策、技术支援、经济赞助、行动支持等关心、支持和帮助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如在地下文物发掘方面,积极提供有关线索,在占用土地、补偿青苗、提供发掘劳力等方面积极配合、支持,不要狭不漫天要价,同时,及时揭露、制止和打击“盗墓”行为及损毁文物行为;在地面文物迁建、复建方面,有文物价值的民居迁建时,主动将有文物价值的构件等以合理价格提供给文物部门,在地面文物复建的规划占地、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3.3 多渠道多方面筹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经费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耗资巨大,今后的维护费用也不菲,因此,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经费。

3.3.1 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经费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以移民资金为主,各方主动支援的原则精神,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经费以移民资金为主,不足部分由国家、文物部门及省市政府各出一部分来解决。

3.3.2 专项向国家申请一部分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资金,以解决文物古迹保护经费的不足部分资金。

3.3.3 建立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基金,组织动员全国人民、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国外有关组织等全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并通过募捐、赞助、发行债券等多种方法,广泛吸纳、筹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资金,用于三峡库区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及今后的有关文物维护工作。

3.4 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发掘、重点保护原则,牢固树立文物保护学术意识,努力提高库区文物保护科技含量

3.4.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由于数量繁多,保护力量不足,又受水库移民工作时间制约,时间紧,任务重,人力又有限,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发掘、重点保护”原则,在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上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保护重点,项目有取有舍,才能在有限的人力和有限的时间内保护好库区文物古迹的精品及重点。

3.4.2 牢固树立文物保护学术意识,努力建立起三峡文化的原有风貌及文化脉络。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保护文物而保护文物,而是要通过文物古迹的发掘、迁建等文物保护工作努力保护和建立起三峡文化的原有风貌及文化脉络:一是地下文物发掘工作要牢固树立学术课题意识,应以形成三峡库区学术脉络为主,要通过地下文物的发掘研究,了解和探索巴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情况,了解和探索巴、楚文化的交流、交融及发展情况,等等,从而建立及形成具有鲜明三峡特色的学术文化。二是地上文物的保护应系统全面地反映三峡库区文化的原有风貌,要通过地面文物的留取资料、迁建、复建等保护工作,重现三峡库区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重现三峡库区的特色文化。

3.4.3 要努力增大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为了提高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要努力引进及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增加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如地下发掘工作要设法应用物理勘探、三S技术、系统方法等,地面文物迁建工作要大力应用环境系统理论,采用安全环保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努力达到费省效宏的目的。

3.5 健全完善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实施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和效益

3.5.1 要进一步完善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规划、计划、项目立项评批、咨询审估、建设管理“四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施工监理制)、综合监理、成果竣工验收、财务审计、项目销号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实施管理体系,促进和确保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5.2 要注意健全完善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监督信息系统。要努力健全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简报、报告、月报、季报、年报等统计、信息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工作档案,并通过计算机联网,建立起信息收集全面、详细,反映及时、快捷的信息系统,以便文物管理部门及有关领导部门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决策解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日常性检查和稽察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保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圆满完成。

3.6 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库区文物保护工作

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把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保存、考古、教育、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等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及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各类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构成了驰名世界的旅游观光胜景。旅游是三峡库区的优势,以文物促旅游,发展地方经济是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严格区分和使用文物保护经费与发展经费的前提下,可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库区文物资源,通过地面文物的复原搬迁,重现三峡历史风采,结合地下文物的发掘展示,提高三峡文物知名度,辅以三峡新的人文自然景观,系统开发三峡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方法有:

3.6.1 迁建保护寺庙、塔、桥、石刻等古迹或纪念性建筑物时,要认真考虑它们的时代文物价值性和旅游开发性的有机结合;

3.6.2 迁建保护传统民居时,可选其典型修建成民俗街、民俗村落,在完成迁建保护任务的同时,可供人们旅游参观;

3.6.3 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的财力、物力修建文物库房或博物馆、博物馆区,保存及展示各种文物,或将三峡库区一些各具特色的寺庙、殿宇、街道等复原或浓缩修建于内,再现三峡库区的历史风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供人们旅游欣赏、参观学习;

3.6.4 一些价值不大的文物经专家鉴定筛选后可由国家批准成立的文物商店出售给国内外游客,或进行文物复制出售给游客,以文物养文物等等,从而使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http://jpkc.ctgu.edu.cn/2007jpkc/sxwh/main/zjlt/9.htm

2.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成效

2.2.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近10年来,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及湖北省、重庆市文物、移民部门积极组织实施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湖北省、重庆市文物部门都制订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分阶段“倒计时”计划,并分别与各县区政府及文物保护单位签订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责任状及有关工作合同,制定了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序开展了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截止2005年底,湖北、重庆两省市累计已开展文物保护项目913处(湖北323处,重庆590处),占规划任务的84%,其中地面项目334处,地下项目579处。累计下达资金6.5亿元(动态资金。下同。包括白鹤梁等四大项工程资金),折合静态资金5.118亿元,占规划资金84.5%,完成动态投资4.63亿元。地下考古发掘方面,累计完成发掘面积 143万平方米,其中湖北累计完成40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90%;重庆累计完成103 万平方米,占规划任务79%。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一般文物数万件,各类标本10多万件。地面文物保护方面,现已征地数百亩,迁建、复建地面文物或留取资料300多处。其中,湖北省已完成留取资料71处、搬迁复建40处,原地保护5处,除屈原祠正在按计划复建外,其余地面保护项目已基本完成;重庆市完成留取资料96处、占规划任务90%;原地保护46处,占规划任务90%;完成建筑物落架拆除76处,占规划任务90%,其中完成搬迁复建16处(含张飞庙)。目前,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度、质量、投资、安全情况总体良好,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问题,文物保护的投资基本控制在包干范围内。

2.2.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情况

2.2.2.1 地下文物发掘保护成效情况

三峡库区地下考古发掘项目进展较为顺利,施工进度与计划基本衔接,投资控制在限额范围内,施工管理比较规范,发掘工作能严格按照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操作,发掘质量较好,并有一些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新发现,经过近1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在从学术上探索三峡地区古代历史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一批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丰都高家镇、烟墩堡等旧石器中期遗址的发掘,将重庆的旧石器文化向前推进至距今5-10万年前。奉节横路、鱼复浦等遗址年代在7000-8000年之间,对于研究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问题很有价值。

二是在重庆市忠县哨棚、中坝遗址等地发现的“哨棚嘴文化”可能是重庆峡江地区龙山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文化的代表。三峡地区“老关庙下层文化”、“魏家梁子文化”到“哨棚嘴文化”的提出,反映着对重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逐步认识过程。丰都玉溪遗址发现的相当城背溪时段的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年左右,对建立重庆地区原始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遗址保存有完好的城背溪文化时期的文化层,是湖北三峡工程库区城背溪文化遗存最丰富的遗址。在秭归县独石子遗址发现了较丰富的大溪文化时期的文化堆积和墓葬,秭归官庄坪遗址发现了屈家岭文化的地层,这些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峡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内涵。

三是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哨棚嘴遗址、万州区中坝子遗址、云阳县李家坝遗址等出土的夏商周时期遗存,大大改变了人们过去对重庆地区夏商至西周这一段早期巴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上接新石器时代,初步显现出这一时段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并将过去通过战国晚期墓葬所知的巴文化推进到了春秋时代,使巴文化从商周到战国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完整序列。巴人聚落包含了多方面的信息,从功能布局、建筑结构到巴人的建筑、冶金、盐业、窑业,可以说已经打开了深入研究巴人社会的神秘之门。由于不少楚墓的发现,以及湖北秭归县白水河遗址、柳林溪遗址、官庄坪遗址都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巴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四是秦汉以后大量城址、军寨、聚落、墓葬、建筑、窑业、农作遗迹的勘探发掘以及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出土,为峡江地区文明进程、战争事件、环境变迁补充了大量不可替代的实物史料。

五是对重庆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及湖北秭归东门头城址范围内的李家街遗址等的发掘,使我们对峡江地区汉、宋、明时期依山临江的县城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六是秦汉唐宋代的墓地发掘,为研究三峡地区古代的丧葬礼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同时,库区各区县加强了文物库房建设,出土文物的保管条件有显著改善,文物管理制度较为规范,没有发生文物重大安全问题。

2.2.2.2 地面文物迁建保护成效情况

三峡工程库区各地地面文物保护工作正在按规划有计划地实施。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的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都已基本到位,建筑物落架拆除工作进展顺利,工程施工顺利开展,项目复建把关严格,质量较好,能够按计划完成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其中重庆市云阳县张飞庙,忠县“汉代双阙”,奉节县瞿塘峡壁石刻、清静庵、永安宫,湖北省巴东县清风亭,秭归县青滩民居、江渎庙、屈子桥、水府庙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己经完工,保护工程质量良好,并投入旅游、文物保护开发等使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文石刻,忠县石宝寨,巫山县大昌古镇古民居,湖北省秭归县屈原祠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工程施工正在按计划进行,工程进度正常,项目保护施工质量良好,能够按期完成有关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任务。

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保存了峡江古民俗建筑,展现了库区古民俗文化、历史风貌,并为库区地方今后发展民俗旅游创造了物质条件。

2.2.2.3 文物保护工作管理成效情况

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在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率先实行了文物保护任务完成与资金使用完成“双包干”政策,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重庆市、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管理办法,在全国开创了地方政府出台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系统管理办法的先河。在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三峡库区开拓创新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单项监理(包括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及地面文物搬迁复建的单项监理)、综合监理,促进和确保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进度、工程质量、资金安全使用及管理效益提高。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单项监理及综合监理还推广应用到“南水北调”工程及全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与此同时,日常性开展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检查及文物工作稽察,有力推进了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健康、有序,确保了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经费的正常使用及文物保护工作的 “双包干”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峡库区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管理的作法及经验,得到了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推广应用到全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3 进一步搞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对策

保护抢救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建立三峡文明工程形象及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极为深远的意义。同时,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在历史研究、艺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价值。因此,我们要按照依法、科学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做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3.1 依法按规定进行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的系统协调工作

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同时严格按照移民规划大纲、移民经费切块包干使用、分省市负责等有关规定来规范和指导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保证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科学有序地顺利进行。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又是三峡移民工程的子系统工程,需要与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工程建设紧密衔接,协调配合,统一行动。三峡工程建设具有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特点,作为移民子系统的三峡库区的淹没区及迁建区的文物古迹保护项目,也必须与移民工作同步或者超前,才能不拖三峡工程建设的后腿,不贻误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因此,地下文物的发掘和地面文物的迁建保护,要遵循按照蓄水位从低到高优先安排的原则进行计划及实施。在移民迁建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还要注意与移民迁建区的建设活动协调配合,才能切实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3.2 大力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组织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

3.2.1 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会议、资料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宣传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积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大型建设工程对文物保护的积极作用,看到解放后近50年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就是因为紧紧依靠国家大型建设工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有了今天的飞速发展和辉煌成就,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也将因三峡工程建设而得到迅速发展;正确疏导舆论,澄清和消除人们的一些误解;引导人们理解、关心和支持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形成“合力”来齐心协力搞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与其同时,各地还可以采取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组织考察团实地考察等形式和方法,组织动员全社会来献计献策、技术支援、经济赞助等,关心、支持和帮助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3.2.2 组织动员三峡工程库区全体社会力量来进行和搞好文物保护工作。

3.2.2.1 要全力争取三峡库区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领导,努力把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变成各级政府的大事,切实加强其领导,时常研究及协调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保证文物古迹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3.2.2.2 要努力争取三峡库区各级建委、国土、移民、地质等有关部门的理解、协作和支持,进而在文物发掘、迁建等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划、建设规范、征用土地、资金保障、地质勘探等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帮助,促进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2.2.3 要认真争取库区干部群众对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努力把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变成库区全社会的事。要采取各种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组织动员库区全社会来献计献策、技术支援、经济赞助、行动支持等关心、支持和帮助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如在地下文物发掘方面,积极提供有关线索,在占用土地、补偿青苗、提供发掘劳力等方面积极配合、支持,不要狭不漫天要价,同时,及时揭露、制止和打击“盗墓”行为及损毁文物行为;在地面文物迁建、复建方面,有文物价值的民居迁建时,主动将有文物价值的构件等以合理价格提供给文物部门,在地面文物复建的规划占地、提供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3.3 多渠道多方面筹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经费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耗资巨大,今后的维护费用也不菲,因此,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经费。

3.3.1 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经费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以移民资金为主,各方主动支援的原则精神,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经费以移民资金为主,不足部分由国家、文物部门及省市政府各出一部分来解决。

3.3.2 专项向国家申请一部分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资金,以解决文物古迹保护经费的不足部分资金。

3.3.3 建立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基金,组织动员全国人民、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国外有关组织等全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并通过募捐、赞助、发行债券等多种方法,广泛吸纳、筹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资金,用于三峡库区文物的抢救保护工作及今后的有关文物维护工作。

3.4 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发掘、重点保护原则,牢固树立文物保护学术意识,努力提高库区文物保护科技含量

3.4.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由于数量繁多,保护力量不足,又受水库移民工作时间制约,时间紧,任务重,人力又有限,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发掘、重点保护”原则,在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上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保护重点,项目有取有舍,才能在有限的人力和有限的时间内保护好库区文物古迹的精品及重点。

3.4.2 牢固树立文物保护学术意识,努力建立起三峡文化的原有风貌及文化脉络。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保护文物而保护文物,而是要通过文物古迹的发掘、迁建等文物保护工作努力保护和建立起三峡文化的原有风貌及文化脉络:一是地下文物发掘工作要牢固树立学术课题意识,应以形成三峡库区学术脉络为主,要通过地下文物的发掘研究,了解和探索巴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情况,了解和探索巴、楚文化的交流、交融及发展情况,等等,从而建立及形成具有鲜明三峡特色的学术文化。二是地上文物的保护应系统全面地反映三峡库区文化的原有风貌,要通过地面文物的留取资料、迁建、复建等保护工作,重现三峡库区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风貌,重现三峡库区的特色文化。

3.4.3 要努力增大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为了提高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要努力引进及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增加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如地下发掘工作要设法应用物理勘探、三S技术、系统方法等,地面文物迁建工作要大力应用环境系统理论,采用安全环保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努力达到费省效宏的目的。

3.5 健全完善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实施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和效益

3.5.1 要进一步完善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规划、计划、项目立项评批、咨询审估、建设管理“四制”(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施工监理制)、综合监理、成果竣工验收、财务审计、项目销号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实施管理体系,促进和确保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5.2 要注意健全完善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监督信息系统。要努力健全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简报、报告、月报、季报、年报等统计、信息工作,建立文物保护工作档案,并通过计算机联网,建立起信息收集全面、详细,反映及时、快捷的信息系统,以便文物管理部门及有关领导部门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决策解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日常性检查和稽察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保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圆满完成。

3.6 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库区文物保护工作

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峡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把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文化保存、考古、教育、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等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文物保护利用及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各类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构成了驰名世界的旅游观光胜景。旅游是三峡库区的优势,以文物促旅游,发展地方经济是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严格区分和使用文物保护经费与发展经费的前提下,可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库区文物资源,通过地面文物的复原搬迁,重现三峡历史风采,结合地下文物的发掘展示,提高三峡文物知名度,辅以三峡新的人文自然景观,系统开发三峡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方法有:

3.6.1 迁建保护寺庙、塔、桥、石刻等古迹或纪念性建筑物时,要认真考虑它们的时代文物价值性和旅游开发性的有机结合;

3.6.2 迁建保护传统民居时,可选其典型修建成民俗街、民俗村落,在完成迁建保护任务的同时,可供人们旅游参观;

3.6.3 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的财力、物力修建文物库房或博物馆、博物馆区,保存及展示各种文物,或将三峡库区一些各具特色的寺庙、殿宇、街道等复原或浓缩修建于内,再现三峡库区的历史风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供人们旅游欣赏、参观学习;

3.6.4 一些价值不大的文物经专家鉴定筛选后可由国家批准成立的文物商店出售给国内外游客,或进行文物复制出售给游客,以文物养文物等等,从而使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三峡两岸的古迹如何迁移?
3.4.1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由于数量繁多,保护力量不足,又受水库移民工作时间制约,时间紧,任务重,人力又有限,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发掘、重点保护”原则,在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上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保护重点,项目有取有舍,才能在有限的人力和有限的时间内保护好库区文物古迹的精品及重点。3.4.2...

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
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岩上石隙中有物迭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有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赭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

明月峡简介
原名朝天峡,因唐朝玄宗避难南迁成都时,朝拜当地官员而得名,寓意朝拜天子。随着明清时期文人崇尚自然,取李白诗句“清风明月”,改名为明月峡,虽官方改称,但民间依然习惯称其为朝天峡,形成了今日多种名称,如朝天明月峡。朝天峡坐落在嘉陵江上,长约4公里,宽约100米,两侧峭壁峻峭,东侧是著名的朝...

三峡沿岸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3.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居。白帝城坐落在长江边的一座山峰上,景色壮丽,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奇观”。4. 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是三峡中最为险峻的峡谷之一。瞿塘峡两岸峭壁陡峭,江水湍急,景色壮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峡”。5. 小三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

长江三峡的风景名胜
四、云阳:张飞庙 五、奉节:白帝城 六、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 七、巴东:神农溪 八、秭归:三峡大坝、屈原祠、香溪、古黄陵庙、九畹溪 [编辑本段]三峡当地特色 山水画廊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瞿塘峡山势雄峻,上悬下陡,如斧削而成,...

长江三峡一带地区的遗址和遗迹有哪些
整个三峡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山高谷深,悬崖绝壁,群峰竞秀。三峡“山水峡林泉洞,包罗万象;雄奇秀险峻幽,无奇不有”;其景色之壮观,气象之宏阔,占尽天下所有自然景色,被称为天然博物馆,是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位居全国十大风景区之首。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瞿塘峡...

长江沿江两岸人类文明发展资料
中华民族的摇篮虽在黄河流域,但据史载,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庆、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不少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三峡有哪些名胜古迹
三、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瞿塘峡之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这里曾是古代蜀汉的重要军事和政治据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白帝城内的古迹众多,如明代的城墙、蜀汉的宫殿遗址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四、夷陵长江大桥与夷陵老街 夷陵长江大桥是连接三峡两岸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处具有现代气息的...

三峡工程已竣工,假如你是导游,你会如何介绍三峡的美丽风光和时代变迁...
两岸绝壁之间,夹一天下闻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而有所谓: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民谣流传千年。峡中原有一块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个打字“对我来”。航船经过这里,必须直冲着这块礁石驶去,便可借着流水的回冲力,安全地擦石而过;如果想要躲开它,反而会被它撞沉。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写的是那个名声古迹
白帝城原称紫阳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西汉末年改名白帝城.三国蜀汉皇帝刘备有“白帝城托孤”之说.白帝城处在地势险要的三峡上游,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大诗人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吉安县18731508594: 哪些文物属长江三峡搬迁文物 -
出媛圣能: 重要的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鹤梁、忠县石宝寨、丁房阙、无名阙、云阳张飞庙、奉节白帝城,巫山大昌古镇等;地下文物点较重要有奉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巫山大溪遗址等.

吉安县18731508594: 三峡工程淹没了那些名胜古迹? -
出媛圣能: 除涪陵白鹤梁,丰都高家镇遗址,忠县石宝寨、丁房双阙-无铭阙,云阳张桓侯庙(张飞庙)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丰都"鬼城"、奉节白帝城等文物古迹外,据初步统计,地面文物还有较重要的古栈道5处,石刻、题刻56处,摩崖造像5处,古建筑19处,古塔3处,古庙寺院19处,古桥17处;地下文物有较重要遗址58处,墓群(墓地)45处.其中著名的有奉节县草堂古人类化石点,是三峡水库淹没的惟一一处化石点;云阳县故陵楚墓、北宋的龙脊石题刻,忠县汉代的丁房双阙-无铭阙、?GFDA4?井口遗址群,巫山县明清时代的大昌古城,唐代开始修建的大宁河古栈道,还有奉节县瞿塘峡峡口的摩崖石刻等.

吉安县18731508594: 三峡水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
出媛圣能: 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 http://www.ctgpc.com.cn (2003-09-25 17:53) 中国三峡总公司网站 -------------------------------------------------------------------------------- □ 生态与环境专题...

吉安县18731508594: 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到底消失了多少? -
出媛圣能: 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位提高近100米,其中有些风景和名胜古迹会受一些影响.二期工程结束,张飞庙将被淹没: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秭归屈原祠的山门将被淹没;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

吉安县18731508594: 三峡导游词: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
出媛圣能: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东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鸟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吉安县18731508594: 关于三峡.1.三峡的地理情况.自然风光2.三峡的神化及民间传说.3.三峡的古今诗文.4.三峡的风情民俗.5.三峡的历史人物.6.三峡的现代建设. -
出媛圣能:[答案]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1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 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

吉安县18731508594: 关于三峡的文化名人和神话传说. -
出媛圣能: 1、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 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 明过人,取名花椒,...

吉安县18731508594: 三峡大坝对三峡风景有什么关系? -
出媛圣能: 您好,三峡大坝的存在,一方面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胜景.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但另一方面,破坏了大量的人文古迹,其所破坏的自然风景就不再赘述,只说下所破坏人文古迹: 1.白鹤梁永远淹没水中,但建有水下博物馆; 2.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 3.石宝寨被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围住整个山寨; 4.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 5.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只能永埋水底. 最后罗嗦一句,本人的个人立场反对修建三峡大坝.仅为个人立场,勿就过多评价.不明之处请您追问,谢谢.

吉安县18731508594: 长江三峡起源及结束 -
出媛圣能: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5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