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明明有两次打败朱棣的机会 朱允炆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作者&投稿:伏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过世后,其孙朱允炆继承大统,是为建文帝。虽然,建文帝的统治生涯不长,但史学界对这位年轻皇帝的评价普遍较高。清朝时期的史学家徐元文更是指出,倘若没有发生“篡逆之乱”,建文帝肯定会成长为一个保境安民的明君,能够为大明朝带来盛世之治。
那么,为什么包括徐元文在内的一众史学家会有这样的“预测”呢?
应该是他们在“建文新政”中看到了朱允炆成为“有为之君”的潜质。所谓“新政”,其实,就是王朝站稳脚跟后不可或缺的“文治”。朱元璋施行了一系列铁血政策,让朝野上下一片风声鹤唳,所以,必须有一位继任者站出来重文兴儒,以“仁治”消弭先帝为巩固政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建文帝上台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当年的各种“冤案”平反。我们知道,洪武时期曾发生过许多具有屠杀性质的大清洗,不少遭到屠杀的名臣之后,都受到了牵连。朱允炆不但替那些冤死的人洗清冤屈,还将那些被流放到不毛之地的能臣重新调度回京城,加以重用。
此外,朱允炆还主持修订了《大明律》,将许多不合常理的内容加以修改,删除了许多严刑峻法。最微妙的是,朱允炆不忘改变官场格局,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人”的地位。例如,朱允炆提高了六部尚书的职级,由二品提高到了一品。是以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三人得以上位,成为皇帝身边的“内阁元老”。
朱允炆还不忘让老百姓感念自己的恩德,其祖父朱元璋在位时,曾在江南等富庶地区实行了高赋税。建文帝上台后将赋税进行调整,大幅减低了江南地区的重税,以及在方孝孺的建议下实行土地改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给皇太孙铺路。他故意留下一个充满弊病的天下,让继任者能从容地施行“仁政”,收买人心。
正因如此,在朱允炆登基后,从朝臣到百姓才会清一色地念他的好。直到六百年后的今天,仍有史学家在夸奖朱允炆所施行的“仁政”。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朱允炆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都对后世造成了良好的影响,尤其是“文臣治国”的理念和“内阁当政”的制度。然而,朱允炆的种种善举,有些人并不买账,例如:他的皇叔们。因为朱允炆的一系列政策中,有一条叫“削藩”。
所谓削藩,削的是什么?藩王的封地、兵力。
藩王均为朱氏宗室,兵力是他们在皇权斗争中得以自保的资本,削弱兵力无疑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受。而封地又是藩王能够在地方当“土皇帝”的根本,若无封地何来税收?何来挥霍之资?出生在帝王之家的朱允炆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削藩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为何?
试想一下,一个年纪轻轻的小皇帝,生活在一群皇叔的“重兵拱卫”下,这种感觉想必不大好受。偏偏这时黄子澄给朱允炆出了个馊主意:“当年汉景帝上位时,诸王也不愿意削藩,甚至引发了七王之乱,结果,还不是被汉景帝轻松平定了?”
这句话就像是给朱允炆塞了一颗定心丸一样,他不由得想起当年自己与祖父的一番对话。朱元璋问:“你将来该如何与你的皇叔相处呢?”朱允炆答:“先以德服人,再用礼仪规范,实在不行就让皇叔换封地,若还不行就只能削藩了,大不了兵戎相向。”这番回答深得朱元璋嘉许,想到此处,朱允炆更加坚定了削藩的决心。
平心而论,朱允炆所施行的削藩策略起初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祖父驾崩后他推迟发布遗诏,然后节制各大藩王,借助这一“特殊时期”掌握了藩王们的军政大权。随后,在黄子澄的帮助下,朱允炆对周王与代王动了手,将他们依次逮捕发配边疆。周王与代王平日里与燕王走得很近,此举无疑折断了朱棣的左膀右臂。这下,新皇帝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了。看清了风向的文武百官立马见风使舵,合力上书支持削藩。
为了“顺应”百官及天下苍生的意愿,朱允炆终于开始对诸皇叔展开清算。随着一系列的阴谋倒算,湘王于大火中自焚,齐王被贬为庶人,珉王被软禁在京城里。从朱允炆的一举一动中我们能看出这位年轻皇帝手段十分毒辣,丝毫不逊于其祖父。听闻这些消息后,朱棣十分慌乱,他立即开始扩充兵力,做好与侄子决一死战的准备。为了避免后院起火的状况,朱棣还特地派使者去了一趟鞑靼,与“邻居”交好。
这一时期的叔侄二人,进行了一番旗鼓相当的较量。朱允炆十分精明,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他费了一番精力买通了燕王府的葛诚,在敌人的心脏处安插了一枚棋子。随后,朱允炆又打着防备蒙古人的旗号,向北方派遣了一名大将张芮,强行接管了燕地的兵权。从表面上看,此时的朱棣已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只要朱允炆想,一声令下即可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
当建文元年三月朱棣来到京城觐见皇帝时,已开始有大臣劝说朱允炆将其扣押起来。然而,朱允炆太过轻敌,他没能痛下杀手,只是又向北平派出了三万精锐。同年五月,朱棣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派到南京,又有大臣想软禁这两名世子作为人质,谁知朱允炆竟再次心软。
朱允炆两次心软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是错失了击杀朱棣的最后机会,第二天,葛诚、张芮便被人杀死在家中,朱允炆失去了朱棣身边的眼线,再也没有监视皇叔的耳目。
然而,建文帝的败笔还不止此。
为了让天下百姓觉得自己的身份并非反贼,朱棣拿出了所有反王都会用到的“清君侧”这一旗号。这场叛乱总共持续了三年有余,最终,以朱棣攻入南京城告终。
战争爆发之初,朱棣的燕军就展现了出人意料的战斗力,朱允炆安排在北方的宋忠根本不是其对手,三万人被瞬间击退。一连几道奏章送入朝廷,上面写着云中、开平、怀来、永平被攻陷的消息。朱允炆做梦都没想到,这些他早年部署好的“防区”,竟在顷刻之间被敌军攻陷。
值此之际,朱允炆虽如五雷轰顶,但他还是做出了应对之策,拿出了祖父留给自己的杀招——耿炳文。耿炳文是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元老级大将,他所率的淮西旧将皆是大明的开国精锐。在靖难之战爆发时,这员老将已有六十五岁高龄,可谓经验极其老到。
如果说,若当时有一人能与久经沙场的朱棣抗衡,非耿炳文莫属。此将极有可能改写大明的命运,匡扶朱允炆的正统朝,因为他十分擅长打防御战。朱元璋打天下时,耿炳文屡次被赋予坐镇江苏的任务,十年之内数次以少胜多,替朱元璋守住了张士诚的进攻,确保了后方的安全。
朱元璋之所以安排这员老将的原因,正是因为他擅长的就是镇守边关。倘若,朱允炆不能力敌诸位藩王,那么,这员老将将会是大明王朝最后的屏障。纵观整个靖难之战不难发现,朱棣擅长的是机动作战,朱棣的骑兵势不可挡每次都能以速攻的战术取胜,不过,一旦战况僵持住朱棣将会陷入被动局面。
显然,耿炳文打赢朱棣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他牢牢守住要紧的关口,朱棣定然寸步难行。朱棣虽然有燕地作为根基,但是,他根本没有与中央军打持久战的资本,久战必败。遗憾的是,朱允炆下了一步臭棋,他命令耿炳文“火速堪乱”,也就是强攻。
耿炳文不得已之下,在河北真定主战场上与朱棣来了场硬碰硬的决战。朱棣十分狡猾,靠迂回游击迅速歼灭耿炳文麾下的潘雄、杨忠,剪断了耿炳文的羽翼。若非耿炳文转攻为守,恐怕这支主力军将被燕军全部蚕食殆尽。听闻战况朱允炆勃然大怒,将一切黑锅都甩在了老将头上,还怒骂他“一战而摧锋”。
随后,朱允炆命令李景隆接管了耿炳文的主力军,加派兵力五十万北上,决意与皇叔朱棣死战到底。朱允炆根本没想到,朱元璋苦心安排耿炳文在他身边的目的。所以,这位足以扭转靖难结局的老将,就这样含恨退场。等到朱棣上台后,他轻描淡写地以“擅用宫廷物品违制罪”,将耿炳文置于死地。
从朱允炆登基开始,到靖难之战结束,我们可以看到建文帝至少有两次机会改写历史。然而,正是因为朱允炆在这两件事上的短浅目光,使他失去了一切。


朱允炆明明有两次打败朱棣的机会 朱允炆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_百度知 ...
同年五月,朱棣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派到南京,又有大臣想软禁这两名世子作为人质,谁知朱允炆竟再次心软。朱允炆两次心软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错失了击杀朱棣的最后机会,第二天,葛诚、张芮便被人杀死在家中,朱允炆失去了朱棣身边的眼线,再也没有监视皇叔的耳目。然而,建文帝的败笔还不止此。为了...

朱允炆坐拥天下还会输给的朱棣,真的是天意吗?
按理来说,即使朱允炆犯下了以上错误,而朱棣实力在起兵初期迅速膨胀,但当时作为皇帝的朱允炆,毕竟名义上还是坐拥天下的帝王,因而实力远在朱棣之上,其最终之所以战败,与其应对失策和用人不当,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首先是应对失策,错失争取人心的机会。朱棣起兵本是叛乱,但却凭借着“遵祖训,清君侧”的旗号,转眼便成为...

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朱允炆为什么会最后还是失败了?
可是当时朱棣兵权已经不在,手中兵力不过只有八百亲兵,可是就是凭借这八百亲兵,他步步为营,最终用时四年成功击败了手握几十万大军的朱允炆。成功夺得帝位,并开始了永乐盛世。很多人都有疑问,建文帝究竟为何会败给朱棣呢?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朱允炆削藩这件事的处方法从根本上就不正确,他着急...

朱允炆明明都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拒绝向朱棣投降呢?_百度...
因为他们讲究的是正统传承,朱棣作为造反一方虽然对外宣称靖难,但是始终是造反,并且在最后也是自己登上了皇位,所以才不会向朱棣投降

朱棣举兵造反,朱允炆本来能躺赢,为何却把大神换成猪队友?
朱棣生于应天府,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

朱棣兵临城下,朱允炆明明有50万人的沐家军,为什么到死都未调用?_百度...
于是他就暗地联合其他藩王,带兵准备攻入京都。朱允炆是一个十分崇尚儒家的人,所以也一直主张以“仁义”治国。朱允炆原本可以一举打败朱棣,但是每次朱棣被围困的时候,朱允炆就下不了杀心,希望朱棣能改过自新辅佐他。正是由于朱允炆这般的心慈手软,才给了朱棣谋反的机会。

靖难之役,建文帝明明占尽优势,为什么还会输?主要原因是什么?
1.自明朝开国以来,明太祖朱元璋天天吹嘘自己的事业,勤政治国,使得新生的明朝在他的统治下兴盛了三十多年,最终缔造了吴鸿的统治。所以,皇太孙 朱允炆他从祖父朱元璋那里继承的是一个强大的大明,而不是一个被地方叛乱轻易推翻的腐败王朝。因此,以朝廷为代表的明朝中央政府在对燕战争中的失败,应...

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扛住了而朱允炆却没有?
一、在我国中国古代史有两次著名的削藩,而汉景帝却能够扛住七国之乱,但是朱允炆却没有能够抵挡住朱棣,这里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燕王朱棣实力强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朱棣远比刘濞厉害,而朱允炆却远远不及汉景帝的能力。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并且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

在朱允炆手下,多次打败朱棣,永乐也对他无能无力的是谁?
徐辉祖,是明朝大将徐达的长子,原名徐允恭,身高八尺五寸,英俊潇洒还有才气,在勋卫署左军都督府做事。徐达过世后继承了爵位。因为避讳皇太孙朱允炆的名字被赐名为徐辉祖。数次在陕西、北平、山东、河南练兵。燕王府的阿鲁帖木儿别有所图,被他抓捕诛杀了。回来之后掌管中军都督府。建文元年(1399年...

朱允炆如果打败朱棣的话 明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第一,朱允炆偏执于上古文化制度 朱允炆为人善良,在他看来,上古时代(即禅让制时代)的文化制度都是好的,那时候任人唯贤唯德,所以他非常仰慕。为了实现这种政治理想,朱允炆登基后,特意下令让全国各地都恢复古地名,而且改得很彻底,府名(相当于省会)、县城以及最基层的卫所,都要改成古名字。有...

雨城区13085658764: 历史中,朱允文算好皇帝吗 -
高些奥天: 朱允文作为皇帝,他不是个好皇帝对于一个人来说仁慈是必要的. 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 过分的仁慈其实是一种软弱... 对于该死的人给予过分的仁慈.. 最后死的恐怕是自己... 就因为允文放过了朱棣,给了他造反的机会.. 他的仁慈造就了这一段历史.也给他落下了软弱的名词.!

雨城区13085658764: 朱允炆为什么打不过朱棣?
高些奥天: 1.是朱棣有帝王的才能,他有预谋.他仅以800人在北平杀退好十几万人可见其雄才大略2.朱允过于宽政他派的大将去打了败仗竞然不处份.(所谓的仁心)他并不软弱在位时可以说兢兢业业,但政治经验不足

雨城区13085658764: 朱允炆为什么不杀朱棣 其中主要有哪几个原因 -
高些奥天: 朱允炆是老学究叫出来的,万事讲究名分,想尽善尽美.个人感觉过分正直. 需要朱棣的才能. 他也有准备,只不过没敌得过朱棣的算计.

雨城区13085658764: 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是否属实 -
高些奥天: 1:《明朝那些事儿》虽然语言诙谐幽默,但作者当年明月写书很严谨的,都是出自史料,是有据可查的.2:再是关于朱允炆禁伤朱棣的命令,类似的像三国里七进七出的赵云,不死全是因为曹操不准伤害他.朱允炆性格柔顺,没经历过战场,对于这次战争过于自信,认为战胜朱棣手到擒来.再加上朱棣是他叔叔,杀叔叔名声不好.3:至于朱棣,一方面朱棣本身就是马上天子,常年征战,熟悉战场,当然能保护自己;另一方面有朱允炆命令,一般人也是不敢伤害他的,因为违反了就要诛灭九族,名称刑法相当残酷.4;所以,这都是可以解释通的.

雨城区13085658764: 明朝靖难之役路线是怎么样的 -
高些奥天: 靖难之役路线主要是燕王的军队从北京南下最终打到南京城的,其中经过了多起战争,可以说靖难之役路线出现了反反复复的调整.起初,燕王朱棣的军队主要是集中在北方的,当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谋反叛逆的时候,有很多的响应...

雨城区13085658764: 朱棣和朱允炆谁厉害? -
高些奥天: 朱棣1360~1424,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就藩北平,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张玉、朱能、谷允、陈亨、盛庸等都是朱棣麾下良将,但战场...

雨城区13085658764: 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是什么人
高些奥天: 朱允文,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又...

雨城区13085658764: 明朝朱允文为啥坐不稳天下? -
高些奥天: 个人认为原因如下:1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制造冤假错案,目的在于剪除当时陪他打天下的有功之臣,在经过一系列的大清洗之后,当时的文臣武将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垂垂老...

雨城区13085658764: 被建文帝削藩的王爷最终结局 -
高些奥天: 挨个讲很复杂,你不如直接百度百科,大体上的情况就是:在靖难之役成功之前被削藩的,都没啥好下场;在建文时代躲过一劫的,后来也被朱棣削藩了其实削藩是大势所趋,但是朱允炆操之过急,再加上外无良将、内无谋臣,以巨大的兵力优势败北……而且朱允炆对待他的叔叔们毫无仁慈之心,准确的说他并不是“削藩”而是“削王”,因为一般来说对待宗室王族,常用的办法是削其权势、保其富贵(事实上后来朱棣削藩就是这么干的,宗室诸王在地方上无权参政也不得掌兵,但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可是朱允炆动不动就要把人弄死,藩王横竖是一死,不如搏一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