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和孔子有何分歧?宰予的故事介绍

作者&投稿:葛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宰予是春秋鲁国人,也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有着小孔子之称。宰予从小能言善辩,经常会被孔子派遣出使他国。不过宰予和孔子之间的理念也有着一定的分歧,他是少有会对孔子提出异议的人。很多著名成语的典故就出自宰予,例如礼坏乐崩、既往不咎等。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对宰予感到好奇,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宰予的故事,还有他最后的结局,一起来了解下吧。
因为最近有一件老师上课辱骂学生,被学生录音曝光的新闻,两千多年前,宰予被孔子多次辱骂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很多人说,不怪现在的老师辱骂学生,辱骂学生在中国是有传统的。老师的老祖宗孔子,就多次辱骂学生。而且很多辱骂,显得无理而又气急败坏。孔子实在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那么,孔子究竟为什么要辱骂自己的学生宰予,宰予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孔子和宰予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宰予其实一次都不该骂。
第一次是关于孝的讨论。宰予说,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如果在这三年时间里,不讲礼仪,礼仪就忘了;不听音乐,音乐就荒废了。宰予在质疑守孝三年这种腐朽周礼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观念。他说: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宰予的意思很明确,谷物的种植收成也就是一年,既然谷物一年一轮回,人生也应该这样。所以,他认为,按照天人合一的道理,最好的守孝时间也就是一年。
但是,孔子明显不屑于和宰予讨论,他很不耐烦地问宰予,你只守孝一年,你心安吗?宰予也干脆地回答,心安。孔子讽刺他,你心安你就那样做吧。宰予出去后,孔子把宰予大骂了一顿,骂他对父母不孝。
在这里,宰予是和孔子讨论守孝的时间,可是孔子直接进行人身攻击,把话题引到宰予身上,认为是宰予不孝道,完全背离了学术讨论。
第二次是关于仁的讨论。宰予给孔子提出了一个充满悖论的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仁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有一个仁人,他应该跟着去吗?当然了,宰予这里讨论的,并不是说一个人掉进井里了,另一个人该不该去救。而是因为孔子曾说过,对于仁,应该趋之若笃。既然如此,如果那个仁在井里,也该趋之若笃吗?趋之若笃,不就是也会跟着掉到井里去吗?
孔子当然明白宰予的话是一个圈套,宰予是设置一个陷阱,让他往里跳。于是直接骂道,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意思是宰予在演他。
第三次是关于社的讨论。鲁哀公问孔子,夏商周三代,分别用什么木头当社,也就是土地神的神主。宰予我,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目的,是让人战栗。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回答很奇怪,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这里说既往不咎,其意思肯定是认为宰予并不是胡说八道,这事是真的。但是他想不出什么来回答,于是就说,以前的事,陈谷子烂芝麻的,还说他干什么!显然,孔子这是实在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用老师的大喉咙,强迫宰予不准说。
从上面的三件事可以看出,宰予虽然是个刁钻古怪的学生,不过,他其实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而他思考的问题,正是孔子学说中一个致命的弱点。也就是时代已经发展到春秋,奴隶制即将解体的时候,如果还墨守成规,搬用西周初年周礼的那一套,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从孔子三次对宰予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孔子其实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无可奈何,回答不上来的。所以他才会显得非常不耐烦,用老师的大嗓门来压服宰予。
但是,当宰予白天睡觉(这个睡觉不一定在课堂上。即便在课堂上,也说明宰予对孔子讲的那一套实在不愿意听)的时候,孔子就完全是辱骂了。之前孔子之所以比较收缩,是因为宰予说得确实有道理。但现在完全是宰予没道理了,所以,孔子说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样难听的话。
当然了,孔子毕竟是大宗师。他虽然生气,气魄还是有的,对宰予也有较为中肯的评价。他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就是著名的孔门十哲。在这里,孔子高度评价宰予是个能言会道的人,而且在排位上,还把他排在能言会道的第一位,子贡的前面。也就是说,还是充分肯定了自己这个学生的优点的。和网上那种辱骂学生的老师,显然不是一样的品格。
被孔子反复打压的学生宰予,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史记》写了他一个悲惨的结局,说他在齐国临菑做大夫,和田常一起参与作乱,最后被灭族。孔子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羞愧。
不过《韩非子》上说的是宰予不免于田常,也就是宰予不能免于田常的政变,但是并没有说他参与了政变。就算是参与了政变,那也是齐国新贵族和旧贵族之间的一场冲突,与宰予代表的新思想和孔子代表的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并非简单是造反。而且,唐代史学家司马贞怀疑司马迁把阚止当成了宰予,他们的字是一样的。
宰予被孔子多次臭骂,不过后世对宰予的评价却并不低。王充曾为他打抱不平,说他白天睡觉是小过,孔子不能上纲上线,上升成大恶,说出朽木不可雕这样的话。同时,唐玄宗把他追封为齐侯,宋朝则追封为齐公,嘉靖则追称为先贤宰予。
这样的评价和结局,也是宰予应有的历史地位。


宰予和孔子有何分歧?宰予的故事介绍
不过宰予和孔子之间的理念也有着一定的分歧,他是少有会对孔子提出异议的人。很多著名成语的典故就出自宰予,例如礼坏乐崩、既往不咎等。相信不少朋友都会对宰予感到好奇,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宰予的故事,还有他最后的结局,一起来了解下吧。因为最近有一件老师上课辱骂学生,被学生录音曝光的新闻,两千多年...

孔子于孟子有什么区别
这正是孔子与孟子思想分歧之处,也是政治制度构建思想的不同之处。这里也有孔子的原因。孔子所表达的思想一直都处于矛盾之中。他提出根本的主张“君君臣臣”,但在论证的时候却提出“复礼复古”。而在其中他却不得不面对又实在不敢反对“汤武革新”的正确性。而他又没有意识或者能力用神学的论证来推动...

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为了什么事情,还骂出了千古名言?
孔子懂得因材施教,但这并不代表着他喜欢他手下的每一个学生。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就是宰我,不是因为宰我的名字太过于嚣张,而是因为宰我的性格太过于鲜明个性。他的思想与孔子截然不同,两人因此在很多事情上有分歧。宰我刚来到孔子门下,就对孔子说,父母过世孩子守孝三年时间是过长,因为三年的时间会...

孔子和孟子思想最大的区别是啥,
这里我要说的是,孔子思想是孟子思想表面是一致的,但其实质却是完全不同的。换言之,虚的是一致的,实的方面不是。即,虚的伦理说教是一致的,实的制度构建却完全不同。这种不同,即展示中国的历史命运巨大的转变。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君君臣臣”。孟子思想的核心则是“人人皆可为尧舜”,孟子有言...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孔子说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二者侧重明显不同。孔子提倡个人的仁,然后再推己及人,而孟子则是游说君主,实施仁政,认为人人都有仁心,只要发扬出来,就可以使天下安定。另外,孔子讲究贵贱有序,孟子认为社稷为重,民次之,君为轻。这是因为,战国时期战争十分频繁,连年不断,百姓深受其苦,...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区别
一般说来,后世学者把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当作孔子论诗的纲领,但对这句话的理解,事实上是存在分歧的。近人匡亚明说:“‘思无邪’,本是《鲁颂·駉》一诗中形容牧马人吆喝着叫马不要乱跑的意思(‘思’系虚词,吆喝声,‘邪’同斜,合起来即‘呕唷!不要乱跑!

孔子,孟子思想的区别
一般说来,后世学者把孔子所说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当作孔子论诗的纲领,但对这句话的理解,事实上是存在分歧的。近人匡亚明说:“‘思无邪’,本是《鲁颂·駉》一诗中形容牧马人吆喝着叫马不要乱跑的意思(‘思’系虚词,吆喝声,‘邪’同斜,合起来即‘呕唷!不要乱跑!

战国时儒家内部派别的分歧
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别厂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

孟子和孔子
,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来调试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礼"的精神是调整和规范人们之间的矛盾分歧,加强外在约束,使社会生活能够有序地进行。这种以"和为贵"为准则的"礼"正是孔子所梦寐以求的。三、在治理人民、处理国家大事方面。自周公创设"周礼"以来,"礼"的主 ...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

秦城区15098142094: 宰予昼寝讲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
烛发健脾:[答案] 原文出自于《论语·公冶长篇》第十章,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宰予,因大白天睡觉,被孔子斥责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同时,孔子从这件事中,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由此可见,“宰予昼寝”的故事所讲“什么与什么...

秦城区15098142094: 孔子的弟子宰予是个什么样的人? -
烛发健脾:[答案]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秦城区15098142094: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和含义
烛发健脾: 出自《仲尼弟子列传》,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含义是: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而失去了子羽.原文: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

秦城区15098142094: 孔子与宰予是什么关系 孔子如何评价宰予 -
烛发健脾: 宰予(前522—前458),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宰予思想活...

秦城区15098142094: 孔子对于学生宰予的评价,与他反复倡导的“恕”是否矛盾 -
烛发健脾: 不矛盾,因为: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因为一件事情,孔子转变了对他的看法.那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

秦城区15098142094: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是什么意思?
烛发健脾: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释义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故事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

秦城区15098142094: 孔子对宰予和颜回的态度各是什么说明理由 -
烛发健脾: 孔子对宰予很瞧不起,认为他无法教导.“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就是孔子骂宰予的.而孔子对颜回非常欣赏,认为他非常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孔子对颜回的安贫乐道也非常欣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秦城区15098142094: 孔子对宰予是什么态度,还有对颜回又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急~~~~~~~~~~~~~~~~~~~~~~~~~~~ -
烛发健脾: 对宰予, 孔子先是对他感到不可教, 曾经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评价. 后来在相处中, 宰予的杰出才能体现出来, 使孔子对宰予又充满了期望, 最后宰予成为“孔门十哲”言语科的人才之一.而对于颜回, 孔子最欣赏他, 《论语》中有“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一章,对颜回的赞扬. 而颜回也是孔门最出众的弟子之一, 为“孔门十哲”德行科的人才之一. 颜回貌不惊人, 也不大言语, 但他能很好的运用孔子的思想, 理解也透彻, 深得孔子喜爱.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曾悲痛地说:“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因此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秦城区15098142094: 宰予也是贤人? -
烛发健脾: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在言语方面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

秦城区15098142094: 以貌取人的事例······ -
烛发健脾: 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语出《史记·卷六十七》:“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子羽,人名. 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因为长得很难看,所以孔子对他的态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