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母诲子文言文启示

作者&投稿:左丘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诲学》这篇古文的翻译和启示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诲学》以“玉”同“人”作比,从“玉不琢,不成器”比之于“人不学,不知道”,这一点是易于理解的,而“玉不琢”与“人不学”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般,“玉不琢”为害尚不大,因为玉“有不变之常德”,不琢“犹不害为玉”,但是人不学性质就大不一样,因为“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这就是《诲学》要说明的关键之点,事实也正是这样。

2. 古文“歧路亡羊”的启示

【启示】

求学的人经常改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丧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东西、统一的本质的东西不放,才不会误入歧途。

从这篇寓言,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不仅学习上要紧紧抓住根本的东西,一致的本质的东西,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最终一无所成。

【寓意】

做凡事都不可以慌张,要静下心来分析,理清思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的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3. 文言文训子启示

训子

【原文】

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翻译】

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这位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他的儿子。开始先学写“一”字,是画一横,接着学写“二”字,是画两横,接着又学写“三”字,是画三横。(学到这里)富翁的儿子就很高兴地扔下笔,(跑去)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字是咋回事了,还要老师干什么呢?!”他的父亲也很高兴,就将聘请的老师辞退了。

有一天,这位富翁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就让他的儿子一早起来写一份请帖,(但是)一直到了中午(请帖)也没有写完。这位父亲就去询问(情况),他的儿子很难过地说:“天下的姓氏有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呢?从一大早到现在,才只画完五百画呢!”

启示 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

4. 革幼而聪敏文言文启示

原文: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译文: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很早就显出他的才华和天赋,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柔之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孪生弟弟江观一起相依为命,读书也没有老师朋友指点,兄弟两人就互相勉励,读书精力始终没感到疲倦。十六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后,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来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官员)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但是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寒冷),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就脱下自己身上的棉衣,并亲手割下半片毡给江革作为卧具才离开。




大学文言文总结
上了大学,上《大学语文》,是要学习如何去欣赏语文,是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来到了大学,学了《大学语文》,让我明白了,原来诗词是可以这样去欣赏的,文言文是这样的去理解的。这些,在我没上《大学语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爱上了平时没事就吟诵诗词,体会抑扬顿挫所带来别有一番的韵味。以上的这些,都...

察隅县13122252071: 文言文母戒子中的失,此是什么意思?什么启示? -
戎文丽珠: 原文: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渲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为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译文: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察隅县13122252071: 孟母戒子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
戎文丽珠: 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半途割断就会废弃,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一气呵成.

察隅县13122252071: ...④张五闻之 - _ - (2)翻译句子.①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②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3)读了上面的短文,你获... -
戎文丽珠:[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他曾经追逐一只母鹿.尝...

察隅县13122252071: 赵母训子文言文的几个问题:1.赵母对儿子的希望是什么?2.你觉得赵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启发是什么?3Q -
戎文丽珠:[答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①赵母对儿子的希望是:【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②我觉得赵母是一个【关心自己的孩子,并且善于管教自己的孩子的人】 ③启发是:家庭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察隅县13122252071: 找古文翻译《铨母教子》 -
戎文丽珠: 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

察隅县13122252071: 赵母训子 文言文 -
戎文丽珠: (二十)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 ) (2)竟不食其膳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参考答案】 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察隅县13122252071: 古代母亲教子有方的文言文 -
戎文丽珠: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察隅县13122252071: 文言文范式言而有信中张劭的母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本?
戎文丽珠: 《范式言而有信》中张劭的母亲的态度是由不信而转为怀疑,最终相信了,并为范、张酿酒.短文借由这种变化过程,侧面烘托了范式言而有信的可贵品质. 范式言而有信...

察隅县13122252071: 文言文训子启示 -
戎文丽珠: 训子【原文】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

察隅县13122252071: 急需20篇文言文原文,注释和启示! -
戎文丽珠: [原文]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