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价值观的影响

作者&投稿:苌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亚文化圈和中华文化圈有何区别~

东夷源流——东亚文化圈
世界文明源于东方,东方文明源于东夷人,以曲阜东方圣地为中心,追根以东亚文化为主体的东夷文化源流,全面展示以远东东亚为中心的东夷文明的辉煌成就。

日本学者泽井启一在他的新着《作为“符号”的儒学》中,指出东亚地域共通的儒学的发展过程,旨达到“东亚共同化”的目的。与此相仿,韩国一些中青年学者认为孔子是东夷人,儒学的根在古代韩国社会之中。

东亚文化圈是对远东国家中共同性与整体性的一个称谓。从共同性方面审视东亚文化,具有道德主体性、忧患性、和合性等特点。

道德主体性是指从道德理性层面提升、遵崇、高扬人的主体自觉与意义,并对人的本性、本质的探索。东亚的“主体意识”即展现彰显东亚主体的意识,包含了“自立意识”、“自强意识”、“群体意识”。

忧患性是东亚文化一个重要的特性。牟宗三先生强调“中国哲学之道德性是根源于忧患的意识。”韩国学者尹丝淳指出“(韩国)儒学是与民族同甘共苦而发展的,这并非言过其实。“研究日本的中日学者都承认“危机感”、“危机意识”是日本民族的特点。东亚的忧患意识内容丰富,具体表现为: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感,亦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凝聚剂。

和合性是东亚文化的另一特性,这是因为“虽然东亚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有其差异,但积习在东亚文化中的和合人文精神有其相同之处,可谓价值共性。由这种东亚儒学的和合性推衍出东亚意识的“共生意识”。

“东亚意识”是指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内在性的以儒学为核心的一种意识。主体意识、忧患意识、共生意识构成了东亚意识的基本内容。

中华文化圈
大多数东亚国家除了蒙古:中国大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澳门
几个南洋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北部、菲律宾、印尼等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在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或者直接统治。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迅速发展
现代社会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简称中国文化圈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什么是中华文化,在所谓中华文化的题设里是否隐含了“文化纯正”的概念。文化毕竟是一直在变化发展的,在遭遇别种文化的过程中,有更新、融合、同化,所以要定义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建立在所谓文化血统纯正的前提(但这种前提是无谓的、不可能的)上,日本的确传承了较多唐代的文化内涵,比如相当数量和品质的唐代式样的建筑,虽融合了很多日本本土的内容,但基本上还是体现了唐代的风格,反之中国大陆,唐构不过区区四处而已,而且多不成建筑群落,
最宏大的佛光寺放在唐代可能也只是一座中型寺庙。再比如城市规划,今天中国城市的城市规划几乎没有唐时的影子了,但是日本的京都、奈良还保存着模仿长安的形制。另外,比如佛教(尤其是禅宗、净土宗)也在日本得以弘扬,相比后来中国大陆遭遇的一些破坏性的文化冲击,日本的文化环境相对要温和得多,更多是自身寻求更新、进步而带来的改变。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日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是颇值得我们学习的。 至于台湾,不得不说民国政府其实还是很有尊重文人、尊重文化的传统的,内战结束后,也的确有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去往台湾,并也因此免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地区毁灭性的文化运动,今天台湾传递给我们的印象似乎往往还有文人社会的影子,有一种我们颇怀念的“民国范”,但这种民国范又是不是所谓的中华文化呢?显然是其中的一部分之体现,但这种文化的观感可以说是由五四、白话文运动等等的一系列新文化运动造就的,而新文化运动的本身又是对旧有传统文化的一次革命,两者可以说都是中华文化,但其中更新的过程,或温和曰改良,或激进曰革命,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即便是不一样的体现,我们仍可说是同一文化的继承者。
最后说大陆,无疑20世纪的深重灾难给文化传统带来十分惨重的打击,而这种文化的灾难有时不是外敌强加的,而更多是自身的愚昧、冲动、落后所致。文革时对传统不遗余力的破坏,改革开放后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政策导向,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但更多是体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等等都导致了中国大陆本土在文化上迷失了方向,不仅大批历史遗存、物质被人为地毁坏而消失,更无可挽回的是我们放弃了对自身传统的学习、理解,也就无从谈坚守或传承。但大陆毕竟是这一文化的母体,文化的复兴或说改革后的重新崛起,这里都将是最为重要也最受人瞩目的试验田。 当然,对于中华文化核心部分的认识,每个学者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费孝通,就把农民(佃农)-地主(士绅)-君主的传统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纽带,按这样的观点,缺少了原有的经济/政治的运作的方式,其相关联的文化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

目前不少人一味崇拜西洋经验,全力倾心于西方管理的学习,“东施效颦”,忽视我们的国情与民族传统文化,全盘移植西方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有的企业经营者不惜巨资,游西欧各国,读MBA,走马观花搞调研,断章取义学管理,结果西方的“真经”没学到,我们的传统也丢失,水土不服,不伦不类。在经营实践中,一些企业理念混乱,机制紊乱,管理陷入了进退为难的尴尬境地。我认为,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土壤,积极借鉴与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才能培育符合中国特色和企业实际的先进企业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辐射广泛,影响巨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学、“道”论,以及“天人合一”、“内圣外王”、“道法自然”与 “无为而治”等“人本”管理思想,对我们协调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管理企业、治理社会、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和平与发展”等哲学发展问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它,不仅是我国企业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且对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是构成整个东亚文化的基础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80年代以来,东亚已悄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其经济指标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高居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二战以后迅速崛起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在制造技术与经济贸易等多个领域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面积不大,资源稀少,其社会经济文化比中国落后了几个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世人都以为日本这个大和民族从此一蹶不振,需要长期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但事实出乎人们的预料,日本在战后短短的几年内经济迅猛发展,大有超出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趋势。特别是70年代后期,当日本的电视机、录音机、汽车等机电产品相继敲开世界经济大门、大批占领美国市场以后,很快引起了美国和世界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日本经济腾飞的奥妙,认为引导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企业文化是由日本的宗教文化与企业发展所决定的。在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史上,我国的儒家思想和佛教影响很大。大约在公元5至6世纪,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我国的儒学文化与佛教等哲学思想传到了日本。特别是盛唐时期,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在日本普遍推行了以儒、佛两教为主的“和”式统治和以神道教为主的“忠”的国教,在国民中大力提倡对国家、对天皇的绝对忠诚,形成了以“和”、“忠”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和”最初渊源于我国的儒家伦理,但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企业成为高效能团队的精神主导和联系纽带。我国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而日本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和、信、诚",注重合作,追求与他人的和谐相处,遵循“和”的理念行事。在日本人看来,如果一个团体或企业失败,多半是由于缺乏“和”的精神,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势必会带来和谐与成功。“和”是一种理想的工作环境,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人找到人生的归宿,达到幸福的境界,成为制约和引导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日本企业实行的自主管理、全员管理、集体决策和共同负责,人与人之间的上下沟通,乃至于情同手足,这些都与“和”的观念密不可分;“忠”是一种虔诚的心态和感激报恩的思想,与“和”有着莫大的相似性,它能把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动力,使员工心同此向,志同此愿,能把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日本企业就是把这种宗教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用充满灵性的宗教手法来解释企业与社会、员工与上司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把“产业报国”放在了企业经营宗旨的第一位,要求企业家像教父一样传教布道,把“企业的生存目的”提升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发展与生存的高度,教育员工“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激励员工“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丰田公司哲学),使员工始终坚信自己的工作并不是为了个人和社团,更多的是在追求人类生活的共同幸福,从而把员工的思想引向了希望的最高境界。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年轻人一旦进入到企业,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这家公司。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的工作归公司安排,出差听公司派遣,住家在公司的“园地”,休假则集体活动,结婚由上司主办,有的连蜜月旅行也由公司安排,企业成为员工生老病死、终生依靠的大家庭,员工在思想、感情、道义和责任上与企业融化为一体。这样的企业就像一个宗教组织,员工就像一群狂热的教徒,为维护着他们的信仰,随时可以舍生取义,成为了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在日本普遍实行的企业工会制度与年功序列工资制度,进一步把“和”、“忠”的精神理念制度化,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劳资双方的紧张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凝聚了企业力量,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亚洲四小龙地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贫乏,但它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研究和思考,虽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比邻中华的韩国,为激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此增强韩国经济崛起的原动力,前总统卢泰愚给公务员制定了四项国政指标,即:民族自尊、民主和合、均衡发展和统一繁荣,把儒家文化作为致富经国的价值观写进了国策。
与我国一脉相承的新加坡,为了对付“全盘西化”的压力和贯彻新加坡的国家价值观,并在1991年1月4日,新加坡政府发表的白皮书中正式提出了五种新价值观念,即:(1)国家先于社会和社会先于个人;(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3)尊重个人和社会支持个人;(4)以意见一致取代争论不休;(5)种族和睦和家教和睦。与此同时,国家在中小学教育中恢复了“儒家伦理”课程,并在整个社会中提倡孝道,进一步提高汉语的地位,大力倡导克勤克俭和重视群体的儒家精神,“把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
一衣带水、同根相连的台湾,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诚信”作为地区发展的立业之本和兴业之道。例如,台北正隆纸业有限公司以“忠、诚、信、实”为经营理念,恪守对客户的服务、品质、交货期和成本的承诺,40年始终如一。为信守承诺,他们不惜代价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使送货服务网络覆盖台湾全岛,并将客户满意度纳入公司管理体系。信誉度的提高,促进了公司的迅速发展,使“正隆纸业”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四、世界百强的纸业公司;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和谐、创新、卓越为经营理念,以“互信互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为经营原则,开展“以厂为家、以厂为校”运动,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香港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培育,。殖民期间,尽管港英当局在民族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长期实施愚民政策和西化教育,但绝大多数香港同胞却仍不忘根本,学国文,讲国语,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有一颗中国心,许多香港企业在吸收发达国家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很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比如义利两全、诚实经营、勤俭持家等。因此,这种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培育的数百万香港同胞忍辱负重,勤俭创业,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腾飞。
由此可见,在塑造和建设企业文化时,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培育和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以此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振兴与发展。


中国在东亚区域主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从文化内涵和地域覆盖来看,东亚作为世界历史进入全球化时代之前重要的区域历史一元(regional historical unit),虽然受到人文地理以及东亚文化相融过程中的历史特性等因素影响而造成了一定的差异,但其内部稳定的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的共同体意识足以充当建构共同文化认同的基础。构成东亚传统之同一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对这一地...

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价值观的影响
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研究和思考,虽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却是基本一致的,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比邻中华的韩国,为激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此增强韩国经济崛起的原动力,前总统卢泰愚给公务员制定了四项国政指标,即:民族自尊、民主和合、均...

简述古代中国的文化对东亚及东南亚的影响
东亚的日本、韩国、朝鲜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三个国家首先在文字上师从中国,而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单从这一方面说,东亚三国即从根本上就摆脱不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另外从外在的形式上看,以日本为例,日本人从中国唐朝时起,大量向中国派送谴唐使,将大量的中华地区的制度典籍...

中国文化对东亚国家造成了什么影响
造成的影响就是这些国家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快速完成了社会转型,步入了现代化社会,而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在目前看来,文化上的早熟让优势变成了劣势,反而令社会进入了迷茫期,传统文化也丢得差不多了,如何来传承,是我们这一代应该思考的问题。---问题太广,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作业:传统文化是否过时?对当代社会还有没有价值?诚心求解答.
对于中国而言,加强同发达国家的联系,有利于对多年传统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深入社会、进入政策,成为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的内容。儒家学说对东亚的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儒家学说对市场经济下个人主义导向的一定程度的抑制、对血缘关系的亲近和家庭道德的巩固...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文化的影响如下: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

中国占卜学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自唐朝时期起,中国作为全球瞩目的超级大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其中,中国占卜学便是这一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最初,这些复杂的占卜术术由宫廷中的太卜、司天监和钦天监掌握,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流传至民间,形成了广泛的传播路径。中国的占卜技术,如易经、八卦等,从宫廷的...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
这两种管理模式虽然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但是由于母体文化不同,它们不可能完全趋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的企业正是在坚持其固有的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传统的东西是一种永恒的东西。从...

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有:1、中华文化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精神,为当今世界人民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智慧。当今人类正在遭受干旱加剧、气候变暖等自然恶化问题的困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2、中华文化主张的国家交往艺术是构筑和平稳定...

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哪些方面对东亚国家产生了影响?
老子的思想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宗教和政治思想等领域。同时,老子的思想也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这些国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邵阳市17178423206: 中国文化对亚洲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书进培元: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

邵阳市17178423206: 孔子 孟子对周边国家文化有什么影响 -
书进培元: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其所代表的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对漫长的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并波及...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国一直是亚洲最强盛的大国,对周边国家,...

邵阳市17178423206: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
书进培元: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比如,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2,茶道 3 ,宗教和建筑,唐朝时期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佛教文化和优良的建筑理念.等等

邵阳市17178423206: 为什么儒家学说影响了整个东亚几千年,然而儒家却不能成为一个宗教? -
书进培元: 是被用来跟君王说的 让君王仁治,从而达到孔子的政治理想 因此儒家学说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用学说规范民众,学了也没用.能治理国家的只有君王,不是百姓.而宗教则相反,宗教的取向是社会大众儒家不能成为宗教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 儒家是政治理论

邵阳市17178423206: 孔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书进培元: 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辐射到周边国家,形成广大的儒教文化圈,...

邵阳市17178423206: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国的影响是什么 -
书进培元: 对日本,韩国的影响很明显.日本,韩国的文化基本和中国完全 一样. 对欧洲的影响值得一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引进了大量的关于中国科举的书籍.旨在打倒神权,建立一个文官政治制度.结果大家都知.文官政治制度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民展,故中国的古代社会非常先进.大家看中国的古典小说便知,其实古代中国很现代化,而世界其它地方则长期生活在神权之下,生产力非常落后.

邵阳市17178423206: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世界的对外交往有哪些 -
书进培元: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世界的对外交往有很多:习俗,春节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晚辈给长辈敬孝道等这些习俗对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论语》、《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时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四书五经》可以武装国外人们的思想,四大名著让国外人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

邵阳市17178423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概述其历史地位及演变过程列举对其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思想家及其贡献 -
书进培元: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2 地位: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演变过程:(...

邵阳市17178423206: 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 -
书进培元: 儒家: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