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王安石是不是同朝为官

作者&投稿:钞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包拯,寇准是否同朝为官~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
寇准(962—1023),字平仲,华州下卦(今陕西渭南)人。

从以上的简历中可以看出,寇准和包拯同时在世有24年,但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时寇准已去世四年。更何况包拯考中进士十年后才开始出来作官,此时寇准已死14年。所以,他们两人不可能同朝为官。

  在中国历史上,足以令后人钦敬并记得住的人物并不很多,北宋名臣范仲淹,应算是其中之一。范仲淹去世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至和三年(1056),葬于今河南省伊川县万安山南麓。前人评价人物有所谓“盖棺论定”者,对范仲淹的“盖棺”之论,则是由他同时代最著名的文豪欧阳修所作的。今所存《范仲淹神道碑》碑文即出自欧阳修手笔,碑文约2000字,历述范仲淹一生事迹,并评其人曰:“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尝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这评价可谓公允而极高。

包拯和王安石是同朝为官,当时的皇帝即宋仁宗赵祯。

包拯(999—1062),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扩展资料:

包拯

高祖:包业,不仕。 

曾祖:包袭,不仕,后赠太子少保。 

祖父母:

祖父:包士通,后因包拯显贵赠太子少傅。

祖母:宣氏,追封冯翊郡太夫人。

父母:

包令仪:官至虞部员外郎,后因包拯显贵赠太保。

张氏:追封(阙)阳郡太夫人。

配偶:

李氏:包拯原配,早卒。

董氏:包拯继室,后封永康郡夫人。

儿子:

包繶,包拯长子,娶崔氏,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于包拯去世。

包绶,:名包诞,包拯幼子,出生在媵妾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

女儿:

包氏,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

包氏,嫁国子监主簿文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包拯(999—1062),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他们是同朝为官,当时的皇帝即宋仁宗赵祯。

是同朝为官,但包拯比王安石大了二十多岁,也早去世二十多年,也就是说,包拯已经是国家栋梁的时候,王安石才刚在政坛上初露头角,两识认识是肯定认识的,但交集确实不大。


北宋时期的名臣之间都有哪些复杂的关系,为何这么复杂?
王拱辰虽然和欧阳修是连襟,但是立场却不同,站在“庆历新政”的对立面。欧阳修有一个学生叫曾巩,曾巩有一个好朋友叫王安石。王安石与晏殊是老乡,都是抚州临川人。所以这样算下来,王安石就是晏殊一派“庆历新政”的延续,所以他主政之后就开始打压王拱辰,将他贬为知应天府。被包拯弹劾的张方平也是...

北宋王朝的历代宰相是谁?
王 随、陈尧佐、章得象、晏 殊、杜 衍、贾昌朝、陈执中、文彦博、宋 庠、庞 籍、梁 适、刘 沆、富 弼、韩 琦、曾公亮 英宗朝 宰相二人:韩 琦、曾公亮 神宗朝 宰相九人:富 弼、韩 琦、曾公亮、陈 旭、王安石、韩 绛、吴 充、王 圭、蔡 确 哲宗朝 宰...

包拯为何能官运畅通
如与包拯同朝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都是仕途坎坷、屡遭贬逐。而包拯不同,他主要不是以政治改革为使命的思想家,而只是实干家。 包拯在北宋复杂的仕宦生涯中,总的说官运畅通,波折不多。这同他“犯颜抗谏”、“不合群”的性格似乎是矛盾的,个中原因值得特殊关注。 在所有论述中,张田评论可谓独到。张田...

显赫一时的王安石,为何因青苗法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孤独终老?
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人来发泄愤怒,王安石作为发起人肯定是首当其冲。 其次,朝堂上的保守派官员,一直想方设法的阻挠变法。而百姓们的呼声,到了他们的耳朵里,自然会添油加醋的传给皇帝。同时,这些保守派官员么就再向百姓散播对王安石不利的谣言。那平头百姓能够知道什么,他们就只知道王安石是不让他们过好日子的人。

王安石任宰相:月薪竟高达十万
北宋宰相收入是多少?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

包丞二三事文言文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包拯传文言文翻译,急急急急
崔氏守寡到死,不改嫁。包拯曾经弃逐他的媵妾,媵妾在父母家生了儿子,崔氏暗中抚慰他的母亲,让她小心地照看他。繶死后,把媵妾的儿子带回家中,取名为綖。有奏议十五卷。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

北宋人物
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曾经弹 劾包拯“素少学问”。这里的“学问”,主要不是指读书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欧阳修其实不是贬低包拯,而是认为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应该给他以 更合适、恰当的官职。 包拯的青少年时代,也曾刻苦读书,所以在他二十九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

以下汉字,认识一半以上我服你!
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曹植《洛神赋》:“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菡萏 hàn dàn 荷花的别称,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毰毸 péi sāi 纷扬飞舞。王安石《集禧观池上咏野鹅》:“池上野鹅无数好,晴天镜里雪毰毸。” 霅霅 zhà zhà 光耀闪烁之貌。梅尧臣《明月楼》:“霅霅前溪...

包拯传原文及翻译
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大冶市13568011397: 包拯和王安石是不是同朝为官 -
吁荀瑞联:[答案] 包拯(999—1062),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

大冶市13568011397: 包拯和王安石是不是同朝为官 -
吁荀瑞联: 公元1000年,包拯出生于庐州,即今合肥市.二十一年后,王安石出生在江西抚州的临川,他与包拯相差了二十多岁,是后辈.两人几乎没有什么瓜葛.包拯是个大法官,王安石变法只能做到有法可依,包拯却能做到执法必严.后来有人评论说::清官不能救世界,但能救世人.王安石变法,若有包拯联合施行,就不会轻易失败了.

大冶市13568011397: 王安石和包拯是一时代的吗 -
吁荀瑞联: 公元1000年,包拯出生于庐州,即今合肥市.二十一年后,王安石出生在江西抚州..是都是宋朝.

大冶市13568011397: 包拯 欧阳修 范仲淹 司马光 王安石 苏轼是一个时代的人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
吁荀瑞联:[答案] 范仲淹(989-1052)包拯(999—1062)欧阳修(1007-1073)司马光(1019-1086)王安石(1021-1086)苏轼(1037-1101)范仲淹在宋仁宗时期,主持过庆历新政,包拯是反对派,欧阳修是支持派.宋仁宗变法决心不强,只一年...

大冶市13568011397: 宋朝和包拯同时在任的丞相是谁? -
吁荀瑞联: 这条信息 真 难找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承,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抠密副使,抠密使,宰相等.

大冶市13568011397: 对范仲淹这一历史人物的看法 -
吁荀瑞联:[答案]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

大冶市13568011397: 包拯,寇准是否同朝为官 -
吁荀瑞联: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 寇准(962—1023),字平仲,华州下卦(今陕西渭南)人. 从以上的简历中可以看出,寇准和包拯同时在世有24年,但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时寇准已去世四年.更何况包拯考中进士十年后才开始出来作官,此时寇准已死14年.所以,他们两人不可能同朝为官.

大冶市13568011397: 包拯有当过宰相吗? -
吁荀瑞联: 包拯从来没有做过宰相,也没有什么权威无边的“铜铡”.他最大的官职是做到御史中丞和三司使,最后升为礼部侍郎,死后追为礼部尚书.他的长相也不是什么黑脸,倒是和他同朝为官的侍御史赵扩,因其“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编戏人把赵的“铁面”挪给包拯了.还应指出,包拯是位“清官”,但和他同时代也先后做过御史和开封知府的吴奎、赵扩、唐介、庞籍、欧阳修等,不管“政绩”、“直声”都不比包拯差.不知为什么独有这位被欧阳修称为“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的包拯,从宋元至今在戏剧舞台乃至民间,一花独秀,大显威风,经久不衰,流传千年.

大冶市13568011397: 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搞的变法为什么失败啊? -
吁荀瑞联: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

大冶市13568011397: 包拯做过宰相吗? -
吁荀瑞联: 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天章阁是存放朝廷图书文献的地方,待制之衔,有名而无权.包拯又叫包待制,不过是对他的尊称.然而,知谏院即兼任谏官之职,却十分重要.谏官的任务是向皇帝进谏朝政的弊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