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

作者&投稿:巧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895年2月11日,在日本海陆军联合围攻下,鏖战月余的北洋水师已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盼不来援兵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绝望中吞食鸦片自杀,李鸿章苦心经营了20年的那支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也随之消亡。让人费解的是,在中日双方激烈搏杀时,上海驻扎在上海的,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的,号称晚清"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却按兵不动作壁上观。

是因为南洋水师官兵畏战不前,还是因为督抚大员们的派系之争?只有对南洋水师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对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的"反常表现"窥得一斑。

蹉跎20年

清同治13年(公元1874年),高举"师夷长技以自强"大旗13年大清帝国遭到了罕有的奇耻大辱。被清廷上下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居然敢凭借13艘舰船和3600人的兵力主动进攻中国台湾岛。可是,大清帝国在舰船数量占优,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没有对这股入侵台湾的日本一旅偏师围而歼之,反而付出了50万辆白银才将其"礼送出境"。原因很简单,负责台湾防务的沈葆桢了解到日本向西方购买了两只铁甲舰。这两艘让沈葆桢等不敢"轻举妄动"的铁甲舰,不过是水线带甲六英寸的"龙骧"号和水线带甲不到四英寸的"东舰"号,当时还因为锅炉损坏正在日本本土修理。两艘所谓的铁甲舰,就让拥有大小25艘舰船的大清帝国颜面扫地,让清廷上下感到了"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但是,认识到"海防关系紧要"的清廷没有筹划建立中央统一指挥的海军,反而因为"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最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所以,决定采取南北洋分防的战略,在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公元1875年5月30日)清廷下旨"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军事宜,沈葆桢督办南洋海军事宜"。由此,拉开了晚清大办海军的序幕副,也开启了南洋水师的历史。

作为了拱卫"长江为财赋奥区"的南洋水师,创立之初就从原先的江苏海军继承了操江、侧海、威靖等战舰,比之同时开始筹备却无一舰一船的的北洋水师起点似乎要高出很多。但让人奇怪的是,本应按"两洋分防"战略承担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防务的南洋水师,却无法对辖区内的福建水师进行调配。而创立这福建水师的人,正是刚刚从福建船政大臣的位置上被调升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负责南洋水师筹建的沈葆桢。虽然福建水师是沈葆桢一手缔造,但是其名义上只是福州船政大臣,而福建水师的提督却是湘系水师出身的李成谋。如果说一个福建水师提督李成谋,也许沈葆桢还可以利用清廷上谕中"所有南洋沿海水师弁兵统归节制"强行调配福建水师,但是沈葆桢面临的"对手"实际上是湘系大佬左宗棠。虽说,此时的左宗棠早已担任陕甘总督,但是福州船政局和福建水师依然是这个卸任闽浙总督不容他人染指的"私产"。更何况,原本是"死党"关系的左宗棠和沈葆桢已然分道扬镳。自1874年日本侵台以来,沈葆桢与李鸿章的关系越走越近,先从李鸿章哪里借兵,然后再"塞防和海防之争"时明显的站在李鸿章一遍,最后在购买"铁甲舰"的问题上与李鸿章形成了"南北同盟"。或许是有了左宗棠的示范效应,时任闽浙总督的何Z和两广总督刘坤一,都不理会沈葆桢的"节制"。结果,初创中的南洋水师,因为三个总督各自为政、互不统辖,无法形成合力建设一支强大海军,逐渐衍变为南洋、福建、广东三支水师分别发展的局面,对于这支尚在"襁褓"中的南洋水师而言,遭遇"派系之争"远比失去一支福建水师的损失大得多。

如果说派系之争,让南洋水师在先天不足中诞生,那么与沈葆桢逐向淮系靠拢则让南洋水师在建设过程中遭遇到了最严重的"营养不良"。在筹划海防计划一出,清廷就决议自光绪七年元月起,每年从粤海、潮州、闽海、浙海、山海、沪尾、打狗汽七处海关税中提取四成,江海关税中提取二成,再加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和广东六省的厘金中提取的200万两,合计四百万两作为建设海军的费用。这笔原本应该南北洋水师均分的海军建设费用,却因为沈葆桢认为"外国水师宜先尽北洋创办,分之则为力薄而成功缓同",所以,毫不犹豫的"咨明各省,统解北洋兑收应用",将原本每年应该分拨给于南洋水师的200万辆白银全部优先给予了北洋水师。结果,两年多的时间里,南洋水师也仅从福州船政局得到了靖远、登瀛洲两艘木制炮舰。而占用南洋水师近700万两白银的北洋水师,也不曾购得一艘铁甲舰。在看到李鸿章在购买铁甲舰的无所作为,海军费用又经常被挪作他用,沈葆桢要求从1878年开始将原本应该每年分拨给南洋水师的200万白银收回。沈葆桢虽然重掌了南洋海军的军费,可惜"他空有购置铁甲舰之心,去不知如何购买;知道需要仿造新舰,却不知应当仿照什么样的船舰"。空有一腔雄心的沈葆桢,在纠结中一病不起,在1879年12月18日卒于两江任上。沈葆桢用自己的逝去,为南洋水师最初五年建设花了一句号,而这个句号的成果仅仅是他委托北洋购买的四艘蚊炮船。

接替沈葆桢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刘坤一上任伊始,就面临中日因琉球问题发生争执。所以,他不得不大力整顿海防,一面要求福州船政局加快造舰速度,一方面水师加强训练,似乎有重振南洋水师的意图。可是,对于当时海防战略重点的铁甲舰,刘坤一不仅一再反对购置,反而认为不需要铁甲舰也可以编练成海军。

幸运的是刘坤一在任两年就因病离任,而接任者正是收复新疆的功勋之臣左宗棠。有着"船政之父"的左宗棠,在1882年接过两江总督印信不久,就于3月17日出吴淞口巡阅海军。这次巡视,让左宗棠发现了江南海口防备力量的薄弱,也看到了南洋水师的羸弱,于是他开始着手南洋水师的建设。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左宗棠从德国购买了"南琛"、"南瑞"两舰,又从福州船政局订购了"开济"、"镜清"两艘快船。经过左宗棠数年呕心沥血的建设,到1884年时,南洋水师已经拥有大小舰船16艘,排水量近16000吨,面貌为之一新。但令人费解的是,作为中国近代海防创建人之一的左宗棠,对于铁甲舰却极为排斥,而且对于海军和海军战略更是知之甚少,甚至在很多方面接受了湘系水师彭麟玉提出的"有海防无海战"的谬论,强调"江海防务并重,不争大洋"。或许,是因为左宗棠因久居内地,日趋保守;或许,是因为与李鸿章政见不合,不听其建议......最终的结果是,左宗棠将南洋水师的建设带入了快车道,却是一条没有希望的"死胡同"。

1884年,年逾古稀的左宗棠因病离辞职,曾国荃在出任两江总督后首先就是对南洋水师的人事进行调整,奏请以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总统南洋水师,任命陈负责海防营务。此时,中法已经开战,在左宗棠的一再催促下,曾国藩不得不从历经十年建设,号称初步建成的南洋水师中选调"南琛"等五艘战舰南下援助福建水师。结果石浦一战,南洋水师损失了"澄庆"和"驭远"二舰,而稍后的镇海保卫战中"南琛"等三舰却炮台协作击退了入侵的法国舰队。中法战争证明了南洋水师"以之海战则不足,以之扼守江海门户,与炮台相辅,借固江防"。可是,明知南洋水师实力不足的曾国荃无所作为,在其长达六年的任期中,仅仅在1887年新增了一艘寰泰舰,再无新添置一艘战舰。其实曾国荃对于海防建设原本就不是那么热衷,同时每年各省调拨南洋的水师建设费用不过"三四十万两",整个南洋水师的建设几乎完全停顿了。

曾国荃之后,1890年再次出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先是模仿北洋水师,将南洋水师分为左右两翼,任命郭宝昌为提督外;然后在江宁(南京)设立南洋水师学堂。唯一涉及舰船购置的,不过是1892年希望李鸿章帮着购买两艘"致远"一类的快船和几艘鱼雷艇。只可惜,依然排斥铁甲舰的刘坤一,面对的是南洋水师最为拮据的时候,此时海军军费早就被海军衙门控制。囊周羞涩的刘坤一,不得不放弃少有的购买舰船的雄心壮志。

至1894年,号称大清第二大海军的南洋水师仅剩下"南琛"、"南瑞"、"开济"、"镜清"和"寰泰"五艘战舰和4艘蚊炮船。其中,或因为派系问题而相互挚肘,或因经费问题而无力发展,或因督抚无知而失去机遇,结果却是造成南洋水师20年蹉跎。

作壁上观

甲午战争爆发,大清第一海军首当其冲的被卷入战火。而号称大清第二海军的南洋水师,却给人的感觉是作壁上观。

其实,南洋水师原本有机会成为战争中的一员。早在战争爆发的前的6月,驻英公使龚照瑗就建议"将南洋得力各兵轮酌调北听差",但是李鸿章却以"南省兵轮不中用,岂能吓倭?"为由拒绝了龚照瑗的提议。但是,李鸿章却将北上参加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的广东水师的三艘巡洋舰给留下了,虽然表面上看是程璧光上书请求留北洋备战,实则是因为北洋水师中除了"八远"舰之外,能勉强一战的也只有扬威、超勇两艘"快碰船",兵力严重不足。能选中艘排水量千余吨的铁胁木壳船,却无视南洋水师5艘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战舰,不知是真的嫌弃南洋水师的舰船太过陈旧,还是因为对湘系集团心存疑虑而放弃调遣。

让李鸿章没想到的是,大东沟海战北洋水师一下子就损失了五艘舰船。由于清 *** 没有建造能力,又难以及时购买外国军舰,急需给北洋水师补充兵力的的李鸿章此时却想起了被他称为"不中用"的南洋水师,于是向朝廷"奏调南洋水师主力舰来助战"。可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以"东南各省为财富重地,倭人刻刻注意"和"前敌与饷源均关大局"为由,请求免派南洋水师的战舰北上。到了清廷再次商调南洋主力战舰北上之时,南洋大臣张之洞又奏称战舰北调只能徒供一击,再次给拒绝。李鸿章借调南洋水师的计划失败,只能哀叹用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张之洞虽然拒绝了南洋水师的北调,却似乎没有放弃备战。一边接洽葡萄牙、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商讨购买战舰事宜,一边联络为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前来 *** 南洋水师。但是,战局的发展由不得张之洞按部就班的去整军备战,被围困在威海卫的北洋水师朝不保夕。如果强行调派南洋水师直接去救援,面对日本占据绝对优势的联合舰队无疑于"羊入虎口"。此时,清廷上下有人提出了"潜师"的计划,意图围魏救赵。1895年1月14日,总理衙门给张之洞发来上谕"有人奏倭人全师而出,国内空虚,若以水师捣入其境,或游弋其各岛,使彼有内顾之忧,而我得抽薪之计等语。著张之洞唐景崧会商办法具奏。"甚至有人称,曾自告奋勇赴长崎、神户、横滨等处侦查,发现长崎没有防备。但是,张之洞再次以"船薄行迟,炮无新式,将弁难求,实无大用"为理由,任务南洋水师"断难出洋"。直到远在美国的容闳建议,"中国速向英伦商借一千五百万圆,以购成铁甲舰三四艘,雇佣外兵五千,由太平洋抄袭日本之后,使之首位不能相顾",张之洞对此建议十分赞赏,所以就派容闳去伦敦借钱了。到了2月3日,日军攻占威海卫,刘公岛与外界完全隔绝之时,张之洞催促朝廷"不惜巨款,速购穹甲快船五六艘,大鱼雷炮船十数艘",同时要求将北洋水师外购的军舰划归南洋水师指挥。然后编两支舰队,南洋新购战舰直扑长崎,北洋新购战舰攻击朝鲜沿岸。结果,就在清廷的一众大员们还在热烈探讨围魏救赵战术如何实施的时候,2月11日刘公岛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甲午海战时南洋水师在干什么?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甲午战争中,南洋水师为何两次拒绝参战
可北洋舰队的前线战场,也需要这样的优秀人才,因此李鸿章拒绝了张之洞的请求,还多次催促他尽快派船北上。张之洞作为南洋水师的统帅,其深知此时南洋水师的士兵中,有人甚至连舰炮都不会使用,这样的状态是不可能北上参战的。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广东海军求援,希望他们能够派出有实战经验的将官,前来统领南洋...

大清王朝的南洋水师与北洋水师为何拥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呢?
因为李鸿章的长袖善舞,船政后学堂的优秀学生几乎全部被罗致到了北洋海军,而南洋所得到的要么是一些自学成才的野路子军官,要么是一些被北洋挑剩下的等而下之的船政毕业生,这也使得南洋水师的训练水平始终在北洋海军之下。到了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已经是拥有铁甲舰的国家经制海军,南洋水师则还是半死...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为什么南洋水师没有出手相救?
并且南洋水师驻扎的地方距离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地点距离较远。恐怕南洋水师到达战场指定地点,这次战争已经结束。清政府对于甲午中日战争准备不足,没有完整的战争预案,胜利的天平偏向日本没有做出及时的战略调整,北洋水师战败之后如果南洋水师继续投入战场,恐怕也是羊入虎口,于事无补。

惨烈的中日甲午战争,为何此时南洋水师竟见死不救?
另外,还有一个要点。记得当年学历史的时候,都说了,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都是不同人在掌管的。而这些官僚,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在打太平天国,还是和其他国家打战,都很难有什么统一的战线。所以,内部不合,导致外部失利。记得当时看到过一个说法,就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前,日本是动员全国。所以,...

清政府建立的三支现代化海军分别是哪三支
洋务运动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到1884年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现代化水师海军。

如果大清另一支水师南洋舰队参战,能打赢甲午战争吗?
甲午战争时南洋水师即使参战,也对战争结果没太大的影响。在甲午战争期间,作为清政府所筹建两大水师之一的南洋水师确实始终没有派军舰北上作战。即使在清政府下旨命南洋水师北上的时候,南洋大臣也是百般推诿,拒绝从命。所以直到甲午战争结束,南洋水师也是没有参战。不过南洋水师即使参战的话,对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
盼不来援兵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绝望中吞食鸦片自杀,李鸿章苦心经营了20年的那支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也随之消亡。让人费解的是,在中日双方激烈搏杀时,上海驻扎在上海的,实力仅次于北洋水师的,号称晚清"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却按兵不动作壁上观。 是因为南洋水师官兵畏战不前,还是因为督抚大员们的派系...

甲午海战时,为何南洋水师、福建水师都拒绝北上救援?
清廷就着急了,急忙电令南洋水师背后是哪个救援,这个时候南洋的张之洞就站了出来说:“要去增援也可以,但是你们得派人过来,自己把船开过去。”战时那么紧急北洋怎么可能办得到?最后南洋也没去救援,北洋水师也最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国彻底失败!小伙伴们有啥看法,欢迎留下评论哦!

惨烈的中日甲午战争 为何此时南洋水师竟见死不救?
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节节败退,在威海卫之战中,威海卫是北洋海军根据地,所以在威海卫这一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结果北洋水师在此战中全军覆没,但是我们别忘了,这北洋水师情况危急,南洋水师为何不救北洋水师呢?1875年,由于日本试图侵犯台湾,引起了清廷的警惕,开始筹议海防事...

潍坊市15594138643: 请问甲午战争时南洋水师为什么不增援北洋水师??
明虞舜止: 清代一共建有四只海军舰队,即: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南洋海军、北洋海军. 南洋水师主要负责江浙一带的海防事务,1875年新升任的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

潍坊市15594138643: 南洋水师的结局怎样? -
明虞舜止: 南洋海军 清末新式海军之一.1875年,南洋大臣沈葆桢受命督办南洋海防事宜.南洋海军共有舰船26艘,大部分为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所制.驻泊江苏、浙江海面及长江口,各兵舰“新旧大小不齐”,兵额不一,实力远逊北洋海军.另有广东、福建海军,受南洋大臣管辖,但不归其指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后,南洋一些舰船曾调防北洋.1909年,南、北洋各舰改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

潍坊市15594138643: 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的结局是什么
明虞舜止: 福建水师在中法战争马江海战中被法军尽数歼灭(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南洋水师在中法战争时,曾派五舰赴台支援,在海上与遇法舰九艘.南洋舰队中三舰退避入港,另外二舰进入石浦湾后自沉.之后南洋水师一度长期停止建购新舰.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覆没后,南洋水师部份舰艇调防北洋.至1909年,南北两洋水师合并,改成立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南洋舰队正式消失.

潍坊市15594138643: 北洋 南洋 福建三个水师结局如何? -
明虞舜止: 南洋水师为了保存实力,拒绝参战;福建水师当时已经没有能力北上参战援助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尽管实力较强,拥有大型巡洋舰10余艘,但囿于地域、派系之见,始终没有北上支援北洋水师,亦无任何配合北洋海军打击日寇的行动,南洋水师只是想自保实力.战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请示李鸿章,提议商调南洋军舰北上,对个中利害心知肚明的李鸿章深知绝无可能,碍于脸面,要求军机处下令调南洋水师数舰归北洋海军指挥,但却遭拒,只得复函丁汝昌称南洋军舰太弱不足一战而作罢. 福建水师在1884年8月爆发的马江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基本无能力应援北洋水师.

潍坊市15594138643: 介绍一下清末广东水师. -
明虞舜止: 广东水师---清末海军的地方舰队 在清朝末期,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依照区域划分为四个部分,他们分别是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按照各自划分的区域这些水师舰队的防区分别是福建水师防御福建本省水域和台湾海峡;南洋...

潍坊市15594138643: 洋务运动的三只海军舰队 -
明虞舜止: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

潍坊市15594138643: 民族英雄的故事 -
明虞舜止: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

潍坊市15594138643: 清朝有海军吗?
明虞舜止: 清朝有三大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三大水师中以北洋水师最有规模,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曾经在当时的亚洲是最大,名列第一的海军,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因为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某些官员盲目的指挥和战略的保守,加之冒险作战导致在海战中失利,随后全军覆没.南洋水师实力比北洋水师弱很多,曾经多次在反抗法国侵略者战役者有过突出的贡献,但因为清政府后来不够重视这支舰队的建设,1885年被法国海军直接在某些港口消灭.三大水师中福建水师是实力最小的,但一直没有打过仗,最后干脆被资金缺乏的清朝政府解散了,改做他用

潍坊市15594138643: 南洋水师何去何从?
明虞舜止: 1888 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编成北洋海军时,将广东、福建、台湾、上海的军舰划归南洋大臣统辖,称南洋水师.仅有镜清、南琛等中小型舰船八艘.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在威海工(今山东威海市)覆没后,南洋水师分编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 南洋水师亦参加过中法战争,但损失多为福建水师的舰船.剩余的编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其所有船只后来的去向多为军阀或外国(南洋国家和日本皆有)收买.

潍坊市15594138643: 历史问题 - 南洋海军的历史结局如何呢?
明虞舜止: 南洋海军是人们对江浙海军的习惯称呼.其得名的原因是属于南洋大臣管辖.然而南洋大臣的辖区是东南沿海各省和长江内河口岸.南洋大臣的前身称“五口通商大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