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越来越少,是不是后来的诸侯国都变成了大国呀?周天子的国家什么时候被灭

作者&投稿:杭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相比诸侯国的领地,周天子应该是最大的,为什么春秋战国时周天子那么弱?~

从平王东迁东周建立起,周天子就应经式微,东迁不久就受郑庄公欺负,周天子完全是没有实力,仅剩一个空架子的天子。因为当时周天子为了感谢那些帮助他获得这个天子(有名无实)的诸侯国 所以将大部分以前拥有的领土和将士都送给了那些诸侯国,

春秋时期的周王的直辖领地分为两大部分,一块位于现在陕西中南部,即渭水流域一带;另一块则是在现在河南洛阳一带。而位于现在陕西中南部的领地是周王领地的大头,周王的收入主要至少有60%是来自这块地方,其他的30%来自于位于现在河南的领地;其他则是由各诸侯国进贡的收入。
公元前771的动乱,周王丧失了位陕西的领地,只好被迫迁都当时的陪都洛邑。周王的收入由此锐减。晋文侯和郑武公帮助平王迁都洛邑,作为王的左右卿士掌握了王室的政治大权。郑武公的儿子庄公继续作为周室卿士时,竟然打起“以王命讨不庭”的旗帜,联合齐、鲁,攻打宋、卫,制服陈、蔡,打败北戎,独揽了王室大权,所以平王欲立唬公为卿士加以牵制。但是,郑庄公却因此埋怨平王,平王为了表示对郑庄公的信任,便和郑国交换太子为质,此即《左传》所说的“周郑交质”。平王死,桓王将使虢公执政,剥夺郑伯权力,郑庄公不满,派祭足帅师在夏季麦熟时“取温(周地,今河南温县)之麦”,秋季又“取成周(今河南洛阳)之禾”(均见《左传》隐公三年)。
桓王终于罢了郑伯,郑伯因而不朝,桓王遂率陈、蔡、卫三国之师伐郑,结果被郑国打败,而郑国的一个将军竟然“射王中肩”之后,周王室内部内乱不休。诸侯们也不定期去朝见周王。原先应当是诸侯向周王问聘,但也反过来了,周王向诸侯问聘。至于诸侯们的进贡,也没有了。周王室发生了经济危机,不得不厚着脸向各诸侯国借这借那。
在诸侯们的侵夺之下,周王室的领地一缩再缩。即使这样,周王室内部还在争权夺利,周王还在实行分封制。公元前426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子揭是为周桓公,周王自居于王城(洛邑)。公元前367年,周国分裂为,一个以河南为中心的西周国,另一个是以巩和洛邑为中心的东周国。周王没有自己的领地,依附于东周国。
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西周君和周王跑到秦国谢罪,献出土地和人口,西周灭亡。7年后,公元前249年,秦丞相吕不韦灭东周。

1、关系: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
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2、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扩展资料:
西周诸侯的爵位:
1、公爵
西周的诸侯国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
2、侯爵
侯,是五等爵的第二级。
公、侯的封地虽然都是方百里,但公爵位尊,是王室的客,可以组建“三师”军队,有较大的独立性。
3、伯爵
伯爵遍布于王畿内外。在周天子畿内,土地无多,所以不封侯而封伯。
4、子爵、男爵
周代所封诸侯虽为五等,但从封地或所食之地看,实为三等。而公与侯、侯与伯、子与男等的差别,只是礼仪形式问题。所以经过从西周到春秋的二、三百年变化,大体上就变成了《春秋》所说的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代诸侯国

诸侯国越来越少是因为被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燕国,西方以秦国为主的名族融合中心(简单来说:在大国争霸中,大国兼并小国) 西周约前1046年至前771年 东周 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

秦庄襄王的时候,也就是秦始皇他爹,派吕不韦把东周灭了。至于诸侯国越来越少,当然是吞并的结果,就像食物链一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依靠吞并导致国家减少,但同时也有国家分裂比如三家分晋。晋国分出了三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


春秋战国的界限是什么?在史学家眼中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春秋战国的时期划分和界定在历史界始终是存在争议的。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现在主流的说法是春秋是从周平王迁都开始算起的。何为春秋何为战国?“春秋”这个词最先出现于史书《春秋》中,而战国这个词是从西汉刘向所著的《战国策》中延伸出来的。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提到三家分晋是...

战国与春秋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

春秋与战国是凭什么来划分的?
春秋:成为霸主,尊王攘夷,号令天下。除了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基本没什么灭国战。战国:扩大地盘,消灭敌国,最后百余诸侯只剩七雄争霸。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

为何说春秋战国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为何说春秋战国是开放的呢,它的开放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开放和经济发展又有何关系? 本篇笔者就从政治宽松、思想争鸣、文化繁荣三个方面来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开放,进而说说这种“开放性”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系。 政治宽松。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篇》 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什么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具体为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

战国与春秋的区别?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二、各国君主的称呼不同:1、在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大都是“公”,而不是“王”。当时处于中原腹地的文明国家,多数还属于周王室分封的公族宗室,在东周初期,还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宗教礼法的束缚,依然以公侯自居,不敢僭越。2、战国时期,大部分的诸侯国都以王侯...

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越来越少,是不是后来的诸侯国都变成了大...
诸侯国越来越少是因为被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燕国,西方以秦国为主的名族融合中心(简单来说:在大国争霸中,大国兼并小国) 西周约前1046年至前771年 东周 春秋:前770年至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 ...

春秋时期从什么事件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周朝又有什么关系?
东周时期,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这种新的耕作方式的出现,使得诸侯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甚至超过了东周王室,这也支撑起了诸侯们争霸的野心。东周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春秋战国,是因为孔子编撰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是因为各诸侯国连年混战而得名。总体说来,西周的诸侯国并没有大规模的割据战争,所以东周...

鬼谷子故事简介 鬼谷子故事简介是什么
1、鬼谷子是春秋末战国初人,他原名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是先秦诸子之一,后人尊称他为“王禅老祖”。鬼谷子被道教列为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号玄微子,被尊为玄微真人。2、鬼谷子其人,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

迎江区19613136421: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不是后来的诸侯国都变成了大国呀?为什么说
盍诚氯化: 秦庄襄王的时候,也就是秦始皇他爹,派吕不韦把东周灭了.至于诸侯国越来越少,当然是吞并的结果,就像食物链一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迎江区19613136421: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诸侯国在数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
盍诚氯化: 诸侯国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少.由于礼崩乐坏的缘故,兼并周边国家在春秋末期变成了家常便饭,频繁的战争使得强国越强,弱国越弱,并且在战争中不断被兼并,且因此而消亡.

迎江区19613136421: 从周武王灭商到战国时代诸侯国的数目为什么越来越少 -
盍诚氯化:[答案] 因为当中不断被大的诸侯国吞并啊.春秋有“春秋五霸”,战国有“战国七雄”.他们这些大国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吞并小国的.

迎江区19613136421: 从周武王灭商到战国时代诸侯国的数目为什么越来越少 -
盍诚氯化: 因为当中不断被大的诸侯国吞并啊.春秋有“春秋五霸”,战国有“战国七雄”.他们这些大国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吞并小国的.

迎江区19613136421: 从周武王灭商到战国时代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盍诚氯化: 战争在客观上也起着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加快了统一步伐.大国兼并小国,拓展了疆域,使诸侯国的数目逐渐减少. 反映出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趋势

迎江区19613136421: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
盍诚氯化: 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由于周天子实力衰弱,各国诸侯都想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各诸侯国通过不同程度的变法,国家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新思想的萌芽和成长.反过来,新思想的发展又指引着社会的前进方向.奴隶社会向封...

迎江区19613136421: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有诸侯国,东周是干什么的? -
盍诚氯化: 看下《东周列国志》就知道了,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名义上春秋战国时期都属于东周,其实夏商周三代都有分封诸侯国的制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诸侯越来越强,而随着不断给功臣分封,主君的地盘越来越少,实力越来越弱.所以最后都会被自己的一个诸侯国所灭.到秦始皇开始实行郡县制,天下不在分封诸侯.

迎江区19613136421: 春秋时期诸侯国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变化 -
盍诚氯化: 变化可以用两点概括:1、小国和弱国多被大国兼并.2、大国中也有变化:晋国一分为三---赵国,魏国,韩国.越国被楚国所灭,越国是在春秋后期称霸的,但是现在...齐国发生田氏代齐,即国君换成姓田的,不是原来姜家的天下了.最后余下最强的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剩下的小国如鲁国,卫国,宋国等不足道了.

迎江区19613136421: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等局面? -
盍诚氯化: 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造成割据混战局面从根本上看,是因为井田制瓦解,剩下几个强大的诸侯,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各诸侯国通过兼并战争,优胜劣汰,使地方势力逐步强大

迎江区19613136421: 从政治角度分析为什么到春秋时期会出现诸侯争霸 -
盍诚氯化: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死在戎族之手.这件事后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缺陷显现出来了.分封制的最大缺陷在于权力不正天子手中.各诸侯发展军事,处理内务根本用不着让天子知道. 现在天子威望失落,各诸侯互不服从.且周平王向东迁都洛.天子权威进一步丧失.各诸侯趁机扩张地盘,扩展势力.齐桓公趁机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第一个称霸.其他诸侯于是纷纷效仿,用自己的方法称霸.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称霸中原.楚庄王、吴王阖闾等也主要靠武力先后称霸.越王勾践像齐桓公灭了吴国后北上会盟称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