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朱元璋曾经把孟子请出孔庙,可朱元璋后来为什么又把孟子请回孔庙?

作者&投稿:除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上位之处,将孟子请出孔庙,他为何如此痛恨孟子?~

众所周知,孟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元朝时期,孟子甚至被追封为“亚圣”的称号。可是,在明太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翻看《孟子》时,突然大发雷霆。紧接着,他命令人把孟子逐出孔庙,并狠狠地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这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从来没读过书。在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羊,长大后甚至为了吃饱饭而去做和尚。后来做了皇帝后,没有文化的朱元璋心里对那些文人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他认为文人固执迂腐,会对国家不利。于是他便想出了八股取士的方法,来控制文人的思想。

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只要谁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谁就可以做皇帝。相反如果谁残害百姓,无论是谁做了皇帝都会被打倒。孟子的这一翻话,无疑是把皇帝放在了最低的位置,和朱元璋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刚好相反。当朱元璋看到这句话后,认为孟子是在教唆官员和百姓和自己对着干,非常生气,于是下令把孟子的牌子撤出文庙了。

后来,在众人的反对声中,朱元璋不得不把孟子的牌位重新请回孔庙。不过,后来他又下令删减《孟子》一书,直至删掉三分之一才肯罢休。从此以后,科举中不得出现删掉的那三分之一内容,天下的读书人读的都是删减版《孟子节文》。

因为朱元璋当时在孟子的书中看到了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老百姓才是天下最重要的,江山社稷应该要排在百姓的后面,而君王则是这三者之中地位最低的一个,朱元璋见了这句话非常的不高兴,本来他就是农民出身,后来好不容易才打下了江山社稷,成为了君王,孟子居然说他的地位还比不上普通百姓,于是就下令把孟子移出孔庙。

朱元璋会这样做其实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江山看得非常重要,自从摆脱了放牛郎的身份以后,他更是不允许有人随意的欺辱他,当上帝王的朱元璋,自尊心可以说是提升了很多倍,看到孟子这样说帝王,心里自然是不会开心的,帝王只要一不开心,就会开始想方设法的惩罚让自己不开心的人,所以他一气之下就把孟子从孔庙给清理出去了。

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要去贬谪帝王的地位和身份,只是孟子在劝谏历代的君王,要成为一个好的帝王,一定要重视民生,什么事情都要以百姓的利益为先,而不能只顾自己的私欲,弃百姓的安危不顾,这不是明君的做法,有人民才有国家,一个帝王只有得到民心才能保证自己的江山社稷能够长治久安,不生动乱。

后来文人们知道朱元璋的做法以后,很多人都开始反对他的这种做法,为了平息舆论,朱元璋只能把孟子又请回了孔庙,但是他还是执意把孟子的书中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全部删除掉了。

因为刑部尚书钱唐挺身而出,抗疏直言,为孟子鸣冤。

钱唐让人抬着事先准备好的棺材,袒着胸,抱着必死的决心,直向奉天殿方向走去。朝堂的大臣都为钱唐捏了一把汗。内侍们也飞跑进去禀报。只见朱元璋果然命"金吾"卫士杀气腾腾地引满弓,正等着钱唐的到来。

见到钱唐视死如归的模样,气头上的朱元璋更加恼恨,便真的让"金吾"卫士连射了好几箭,钱唐的左臂、右肩、胸部都中了箭,被射倒在朝堂上,但仍然挣扎着向皇帝座前爬去。看着钱唐痛苦而坚毅的样子,朱元璋终于退缩了。

此事之后,朱元璋不仅没有因此而治钱唐的罪,还命令太医院的太医仔细地为他治疗箭伤。第二年,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就下了一道谕旨说"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中,"民本"思想在孟子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宝",谁能保护人民,那他就一定能称王。

因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如果残害百姓,就是孤家寡人的"一夫",这种人是不配得天下的,即使得到天下,也应该被打倒。推翻这样的天子,不是犯上作乱的弑君行为,正如周武王"诛一夫纣"推翻殷纣王的统治一样,是为民除害。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意思是得到天下的人,如果失去了人民,那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反之,没有天下的人,只要得到人民的拥护,那就一定能得到天下。"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就是说,丘民即人民比天子更重要。

经常翻阅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书《孟子》的朱元璋,看到这些内容就不高兴了,因此厄运也就必然地降落到孟子的头上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3)



他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非臣子所宜言”,居然罢免了孟子千百年来在文庙里和
列位大儒们吃冷猪肉的资格,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不得配享(旧时中国的文庙多以颜渊、曾参、子思、孟轲配祀孔子,其中颜渊、子思居孔子的右边,曾参、孟轲
居孔子的左边,统称四配)。并发狠说,诸大臣“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孟子认为,要为民所想,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
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把这种“以德服人”的政治称之为“仁政”、“王道”。相反,孟子把“以力服人”称之为“霸
道”、“暴君”。“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天子若“以德服人”,就是“仁者”,而仁者则是无敌的。“得道者多
助”。孟子民本的思想,怎么能被正欲通过强权建立朱家千秋大业的朱元璋所容?所以厄运降临孟子成为必然。

可偏偏也有不怕死的读书人,一个叫钱唐的士子还是毅然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仍然入朝抗旨劝谏,他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明史·钱唐传》)说罢,让人抬着事先准备好的棺材,袒着胸,抱着必死的决心,向皇城奉天殿方向走去。

进入奉天殿,朱元璋果然命御林军卫士杀气腾腾地引满弓,等着他的到来。见到钱唐视死如归的模样,朱元璋更加恼恨,便真的让卫士连射了好几箭。钱唐的左臂、右肩、胸部都中了箭,被射倒在朝堂上,但他仍然挣扎着向皇帝座前爬去。

朱元璋看钱唐“情辞剀切”,不禁“为之感动”,他不仅没有因此而治钱唐的罪,还命令
太医仔细地为他治疗箭伤。再加上朱元璋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的第二天,就有主管天文的官员奏报说文星黯淡无光,朱元璋心生疑虑,认为是上天在示警。不久,朱
元璋又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恢复了孟子在文庙中的一切待遇。清人全祖
望的《鲒琦亭集》对此有记载。

对多有“非臣子言”的孟子,朱元璋终究是耿耿于怀余恨难消,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并且他自己也亲自上阵,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70多条,编就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朱元璋未曾料及的是,他的这本《孟子节文》,并没有长久流传下去,甚至到他的儿孙接
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渐渐湮没无闻了,刘继兴考证,现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鲜有人读。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任何倒行逆施,都挡不住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哪怕你是权倾天下的皇帝,也只能落得“徒增后人笑耳”。
[抄来的,不知道是小说还是正史。]

天生异象


都知道朱元璋曾经把孟子请出孔庙,可朱元璋后来为什么又把孟子请回孔庙...
此事之后,朱元璋不仅没有因此而治钱唐的罪,还命令太医院的太医仔细地为他治疗箭伤。第二年,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就下了一道谕旨说"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

《孟子》在南宋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为什么朱元璋下令要删了它?_百...
后来到了1389年,朱元璋终于再次下令将四书之一的孟子删掉了。将他不喜欢听的,不认同的所有的语句都删掉了,并且严令删书的编纂者务必完成任务。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孟子中的民本思想,看重老百姓,不重视皇帝的说法,让朱元璋非常生气,这严重的挑战了朱元璋的尊贵地位,本身就是盗贼出身,又怎能文明对待孟...

朱元璋删《孟》
看看朱元璋认为必须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些话,就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限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对于亚圣孟子的神灵来说并不是一个安静的日子。这一天,盛怒之下的朱元璋,想把孟子的木主牌位从孔庙四配的位置上撤下来,取消他配享的待遇。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孟子本人,而且对儒家的传统信仰均将产生极为强烈的冲击。要了解这一事件的原因,我们首先要弄清楚...

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期为什么特别不待见孟子呢,甚至删除关于孟子的一切呢...
而把百姓们看得更重要,所以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由于他自身的文化有所缺陷,所以他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有着很大的记恨,所以才要把孟子从神坛上拉下来。正是因为孟子的思想,朱元璋特别的讨厌孟子,特别害怕孟子的理论思想传播,所以,朱元璋将《孟子》中写的很多部分都给删除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朱元璋会这样做其实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江山看得非常重要,自从摆脱了放牛郎的身份以后,他更是不允许有人随意的欺辱他,当上帝王的朱元璋,自尊心可以说是提升了很多倍,看到孟子这样说帝王,心里自然是不会开心的,帝王只要一不开心,就会开始想方设法的惩罚让自己不开心的人,所以他一气之下就把孟子...

不走常规的朱元璋当上君王后,做出了哪些令人费解的事情?
但朱元璋并没有因此停止自己对于孟子的批判,为了彻底否定孟子,朱元璋竟下了一道指令试图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移出。这个决定引得朝廷内外多数人的不满,虽然最终朱元璋迫于压力没有这样做,但他还是没有放过孟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朱元璋命人对《孟子》一书进行删减。没人知道朱元璋为何会突然如此仇恨孟...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从文庙撵出去?
从朱元璋开始挑战这一平衡,到康雍乾形成皇权盛世,儒家的风骨就没落了,四书还在,但是小说和戏曲更接地气,皇上越过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联系群众,打造了一个服务皇权的民间新儒家,战胜了儒家正统。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朱元璋灭孟之后,中国进入明清奴才时代,人臣越来越大气不敢出了,形成新的三字经: 奴才在!

孟子没有惹朱元璋,为何朱元璋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旧时中国的孔庙(或称文庙),多以颜渊、曾参、子思、孟轲配祀孔子,其中颜渊和子思居于孔子的右边,曾参和孟轲居于孔子的左边,统称四配。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如此愤怒地将孟子清理出四配之外呢?首先,这要从朱元璋身上挖掘原因。在朱元璋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他时而重用佛家、道家礼法,时而杀戮和尚与道士,...

那么推崇孔孟思想,朱元璋为什么最后却要删《孟子》?
朱元璋删除《孟子》的思想是非常有政治意图的。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王朝,为了利于君主的统治,君主就会奉行一种思想,然后在全国上下进行推广。这种官方的思想不仅可以统一全国上下的百姓的心思,固话百姓们的思维,还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利于君主的愚民政策。但是《孟子》中的内容,非常不利于君王的统治。...

容县15278921516: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把孟子从孔庙里赶了出去,其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历
俎态过氧: 先秦儒家和董仲舒的儒术有根本性的差别,在于董把先秦儒家的权利义务的相对性的弃舍强调君权的绝对,而这决不是孔孟所意.明太祖从孔庙中驱逐孟子就是因此.

容县15278921516: 朱元璋为什么把孟子撤出孔庙?
俎态过氧: 朱元璋即位之后,十分尊敬孔子,但是对孟子的态度却大不相同.明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要从文庙里撤出孟子的牌位,让孟子不再“配享”,但是遭到了 一些大臣们的反...

容县15278921516: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 -
俎态过氧:[选项]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容县15278921516: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把孟子从孔庙中赶出去,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俎态过氧: 因为孟子提倡民为贵 君为轻...还说皇帝残暴的话 老百姓可以杀掉皇帝重新换一个...朱元璋不能容忍这种"反动"的言论...

容县15278921516: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把孟子从孔庙中赶出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俎态过氧: 因为朱元璋非常痛恨孟子说得一句话: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对于从社会地层爬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容县15278921516: 朱元璋为何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呢?
俎态过氧: 正如佛堂里不仅仅供奉如来佛祖,还有地藏王、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等,孔庙里也不 仅仅只是供奉孔夫子,还有四位儒家大人物,称为四配.四配仅次于孔子,又称四...

容县15278921516: 孟子没有惹朱元璋,为何朱元璋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
俎态过氧: 因为孟子的有些言论不利于朱元璋的统治

容县15278921516: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清理出孔庙 -
俎态过氧: 唯我独尊的朱元璋没有办法贬低孔子,便把目光盯在其他儒家人物身上.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偶览《孟子》,当他看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时,不禁勃然大怒,骂道:“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当天就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殿外,不得配享.并对诸大臣说,如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当时所有大臣均不敢表示异议,只有刑部尚书钱唐不怕得罪皇帝,他再次挺身而出,抗疏入谏,他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当时朝中大臣都为钱唐捏了一把汗.满腔怒火的朱元璋本想拿钱唐开刀,但见他态度诚恳,坚毅不屈,便放了他一马.

容县15278921516: 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话是 -
俎态过氧:[选项] A.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己矣 B.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C.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容县15278921516: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 -
俎态过氧: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孟子”,而A、C是孟子的思想主张,A主要强调了民贵君轻,与明朝强调的加强君主专制相违背,符合题意;C与题意无关,排除;B、D分别是荀子和韩非子的主张,与题意不合.故选A.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