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魔 众生无相一切皆为相,无相亦为有相万(妄)念皆为心生

作者&投稿:泣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说万事有因果,魔说一切皆在我。众生万相皆无相,成佛成魔皆是我。是什么意思。?~

佛说万事有因果,如果万事有因果,是否我们今天经历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今天得到的,是过去付出的回报,今天失去的,又是过往的惩罚。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却已经变了许多。容颜不改,却多了几份沧桑和无奈。魔说一切皆在我,如果真的有能力去抗争,也许就不会如此失意。与天争,与地争,争来争去,无非是跳出了这个局,又陷进了那个局。回头一看,原来一直不曾解脱。
而人是世间最复杂的动物,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一面,所以说佛魔皆是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善恶之间,宿世因果。看佛祖捻花微笑,只叹世人浊眼识物,听佛祖大成佛法,只求世人心静无波。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佛教否认了世间万物独立演化交织的因果,而是将所有的因果与业力串联使客观世界依附于众生化现。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张今生的善恶业,可以引生未来世的善恶果报反作用到自身,佛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的修行皆是基于深信因果,但又不同于宿命论。

扩展资料佛说,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一切都由所命运决定;魔说,人定胜天,一切在我;而人是世间最复杂的动物,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一面,所以说佛魔皆是我。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佛: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魔:指世间一切邪恶的总称。
文字出处: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汉语本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磨”字来表示。“魔”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后来,产生了一批由“魔”构成的词:魔王、魔鬼、魔界、魔宫、魔道、魔戒、魔力、魔掌、魔障、魔术、魔方,甚至还有食品魔芋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魔、百度百科-佛、百度百科-因果

佛,魔无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在于修行者自己的心态,缘分,觉悟,修行,传承与理解。

  这是佛教中常用的一句术语,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代的纵横家鬼谷子。“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其意思是说:一个人所表现的外在吉凶相貌、神态,是可以随着这个人的心念转变发生变化的。
  出处释义
  而这种观点,也被我国古代许多相学家所肯定。如宋初的陈抟在《心相篇》中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斯言虽简,实入伦纲领之妙。”陈抟并据此推出:“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
  清代的陈钊也在《相理衡真》中讲:“相有更变,心之所向,而相从之以变……”

  经典故事
  曾有一位原本相貌很不错的雕塑家,但在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丑。他访遍了名医,吃遍了偏方但都无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了一座寺院,在与长老的交谈中,他诉说了自己的苦恼。长老听完笑了笑说:“你这病我能治。但条件是,要为我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雕塑家听了很高兴,连想都没想,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长老的条件。我们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美丽的化身。雕塑家在塑造菩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甚至要模拟她的各种神态。而只有这样,才能将观音塑造的栩栩如生。半年后,雕塑家十分满意地完成了长老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相貌也变得比原来更加端庄、漂亮。此时他突然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原来“变丑”的病根,是因他在两年前一直在雕塑大量丑陋的夜叉造成。宋朝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某日到金山寺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得如何?”佛印禅师说: “好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甚喜,佛印反问:“你看我又如何?”苏东坡不改喜好嘲弄的本性,随即回答:“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了也不动怒,只是默不作答。苏东坡窃喜,逢人便道:“我今天赢了。” 而妹妹苏小妹则温婉地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有位女孩总觉得自己不讨男孩子喜欢,因此有一点自卑。 一天,她偶然在商店里看到一支漂亮的发卡,当她戴起它的时候,店里的顾客都说好看。于是她非常高兴地买下发卡,并戴着它去学校。接着,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许多平日里不怎么跟她打招呼的同学,纷纷来跟她接近,更有不少人向她表示好感。突然的变化,使原本死板的她,一下子变得开朗、活泼多了。这个少女把这一连串变化归结于自己戴了奇妙发卡的缘故,打算到店里再买几个其他样式的发卡来试试。于是放学后,她急不可待地跑回那间商店。岂知她才进店门,老板就笑嘻嘻地对她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拿你的发卡。早上我发现它掉在地上时,你已经一溜烟地上学去了。所以我就暂且替你保存了。”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头上根本就没有戴什么神奇的发卡。
  美国林肯总统的一个朋友,有次向他推荐某人为阁员。林肯却没有用他。推荐的朋友问林肯何以不用此人,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哦?可是,这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不,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

  内在含义
  相貌是表情的凝固。一个人的相貌、神态,与他所处的环境、心情是分不开的。
  德国自然科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神态甚至是不由自主地与内心活动相伴相随,它是由于经常的重复逐渐成为的固定面容。”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说:“秀美敏捷的外表是岁月刻画的结果,由于脸部无数次飞快地收缩舒展,便表现出性格的特征”。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讲:“由于不同的人会频繁使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结果会使某部分肌肉发育增强。而脸部的一些纹路正是因为肌肉力惯性的收缩,才会变得更加明显。”
  相由心生,相由心变。
  假如说一个人在当前已经有了凶恶的面孔,可是,他在今后经常能发起慈悲之心,相信他那凶相在不久就会转变成吉相;
  反过来讲,即使有些人在如今还是满脸福相,但他不知行善积德,并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么他的福相也会在不久消失。
  所以说,我们如要想拥有一个较好的相貌,那么你在平时就要注意修心养性、多做善事。
  另外,在生活中还要有一个平和、愉快的心态。即使我们原本长的并不十分漂亮,但叫别人看见也很舒心。

佛魔本一体,只要你不去区分,那么就不会有佛魔一说。简单的例子就是光与暗。。。。。没有光,哪里来的暗。没有暗,你怎么知道没有光。其实只是有没有一种物体而已。有就是光,没有就是暗。而光暗其实就是区分有没有这种物体一说。佛魔也是一样。只是形容有没有一种物体之说,那种物体,在我看来就是善恶心,佛魔。。。。其实就是善恶在心中的比例。。就好像人。善心多了我们叫他善人。,恶心多了。我们就他恶人,善恶一半一半,那就是普通人。

你把“空”理解成了外道的“顽空”,佛教的“空”不是说什么也没有,而是指“自性空”、“缘起性空·”。我们讲空并不否定事物现象的存在,而是为了破除其“自性”.,任何事物都没有所谓自性的存在。它是我们观念中的执著之物,是把事物执为实有的那种虚构意识。它是我们一切痛苦的根源,因为执实而产生贪著,因为贪著而起惑造业,从而感受种种苦乐升沉。关于空性的进一步理解可以看佛教的《入中论》
众生皆佛,这里的佛指的是法身佛,法身佛是什么,是自己的清净佛性,我们说佛无处不在,说的就是这个佛性,魔王只要诚心忏悔修行,借助自身与生俱来的清净心也能成佛
其实大乘佛教菩萨戒当中禁止向机缘不成熟之人讲解“空”的道理,怕的就是把佛教理论理解错误,反倒落入“顽空”的知见中去

您所谓的这些,如果您觉得是问题,都可以从《达磨大师悟性论》找到答案:
⒈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
⒉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⒊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

⒋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⒌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

你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
譬如,菩提是‘水’,烦恼是‘冰’;水就是冰,冰就是水,水冰是同体,没有两样。
寒的时候,水就结成冰;热的时候,冰就化为水。
换句话说,有烦恼时,水结成冰;无烦恼时,冰化为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
简单地说,有烦恼就有烦恼冰--无明;无烦恼就有菩提水--智慧,这一点,各位切记!切记!我们修道,不要修了八万大劫,这个烦恼还是存在,天天靠吃烦恼而活著,若不吃烦恼,就要饿死,这真是很可怜的!

凡夫之中,如果有人说自己空了,你让他吃大便,看他吃不吃!全是妄语!
凡夫之中,有人说自己没分别了,你让他喝尿试试,看他喝不喝!全是妄想!
没到那个境界,就不要妄语!自己都无法理解,不可与人说!否则,只能是鹦鹉学舌!
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


甘谷县14716856116: “佛说万事有因果,魔说一切皆在我.众生万相皆无相,成佛成魔皆是我.是什么意思.? -
征琪盐酸: 佛说万事都遵循一定的规律,都是有因果报应的.魔说我可以把世间万物玩弄于手掌之间,一切都是我的.众生的多张面目起初都是源于无面目,成佛成魔都是我的选择,论心而定,全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

甘谷县14716856116: 什么是佛!什么又是道!那什么又是魔、 -
征琪盐酸: 1 世间一切皆为道.2 佛魔皆为道——佛为道,魔亦为道.3 佛魔相生相对.4 无魔何来佛,无佛谁是魔?5 佛经曰:一切众生皆为佛. 灵以为一切众生亦皆为魔. 众生向佛则为佛,向魔则为魔.人有佛性,亦有魔性,只看如何抉择.6 佛道,魔道看似极端矛盾,然亦有相通之处. 某世魔曰:当佛已无能为力,那便是魔渡众生.7 佛魔只是立场不同,思考角度不同,在性状上,佛魔相同.8 真正的佛心中无魔;真正的魔心中无佛.此二者于世,寥寥无几.9 真知佛性亦通魔性,魔亦是然. ——《灵典·佛魔篇》

甘谷县14716856116: 佛与魔的区别? -
征琪盐酸: 佛没有嗔恨心,魔却有嗔恨心,不同之处就在于此.佛成佛是因为魔的帮助而成佛,因为佛在菩提树下,将要证道时,天魔生嗔恨心,派魔兵魔女来威胁来诱惑,可是佛不动心,用定力克服魔力,所以证得佛位,因此,佛是不嗔恨魔的. 魔成魔...

甘谷县14716856116: 众生相,皆无相.是什么意思? -
征琪盐酸:[答案]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

甘谷县14716856116: 众生相,皆无相.是什么意思? -
征琪盐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

甘谷县14716856116: 何为佛 何为魔 -
征琪盐酸: 佛与魔的区别在一个是为众生谋利益,一个是为自己谋利益.如果以众生之利益为利益者,皆是佛.如果以个人之利益为利益者,皆是魔.善哉善哉.

甘谷县14716856116: 何为佛?何为魔?
征琪盐酸: 佛亦魔 魔亦佛 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一切都本无区别,本为一体 佛也好,魔也罢,一个称呼而已,何必执著? 佛为渡众生亦可成魔,魔放下执念也可成佛 所以这个问题是问题也是答案 若是硬是要说个区别的话: 众生是睡着了的佛,佛是醒着的众生.

甘谷县14716856116: 佛曰:“无我相无他相无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
征琪盐酸: 无相为佛,有相为魔

甘谷县14716856116: 佛说:众生无相中的"相"是指什么呢? -
征琪盐酸: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