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 缪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王亦犹寡人也。去将安之。

作者&投稿:谢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公孙丑下>>文言翻译~

公 孙 丑 下

共十四章

(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

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

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

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所以说,控

制人民不迁逃,不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家不靠山川的险阻,威服天下不靠兵器铠甲的坚利。得

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家里人都

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家里人都背

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罢,战则必胜。”

(二)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

可以风。朝①,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

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吗?”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②。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

不可乎?”

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

不合适吧?”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③:“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

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

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④。

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

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

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

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孟子说:“咳!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

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

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

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

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

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

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

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

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

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

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

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

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

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

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

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么?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的罢。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

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

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

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

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

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

(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

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

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

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注释】①朝(Zhāo):早晨。②东郭氏:齐国的一个姓东郭的大夫。③孟仲子:孟子的

堂弟,又是他的学生。④景丑氏:齐国大夫景丑。

(三)陈臻问曰①:“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②;于宋,

馈七十镒而受③;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

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陈臻说:“以前在齐国,齐王送您一百镒好金您不接受;在宋国,送您七十镒,您接受了;

在薛,送您五十镒,您接受了。如果以前不接受是对的,那么后来接受就是错的;后来接受如果

是对的,那么以前不接受就是不对的。在这两种情况中,您必定处于其中的一种了。”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

‘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

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说:“都是对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将要远行,远行的人必然要用些路费,宋君说:

‘送点路费(给你)。’我为什么不接受?当在薛地的时候,我有防备(在路上遇害)的打算,

主人说:‘听说需要防备,所以送点钱给你买兵器。’我为什么不接受?至于在齐国,就没有(送

钱的)理由。没有理由而赠送,这是收买我啊。哪有君子可以用钱收买的呢?”

【注释】①陈臻:孟子弟子。②金:古代所说的金,多是指黄铜。③镒(yì):古代的重

量单位之一,二十两为一镒。

(四)孟子之平陆①,谓其大夫曰②:“子之持朝之士,一日而三

失伍,则去之否乎?”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而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便下了他的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都神情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停数日,辞去。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wéi) 外人道也。”
(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
未果,寻病终。
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种手段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够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可是吆喝着给别人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有的人见了高位俸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万钟于我何加焉?
这样,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
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是所谓的丧失了人的天性。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洒入门户,(于是)高兴地起床外出。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一起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如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月光下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路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叠叠的险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看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涨潮的时候,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无法前进。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其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速度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深潭,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怪柏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秋季晴天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十分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声音连续不断,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的手中被推举出来,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推举出来,百里奚从集市中被举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必须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使他的心惊动,性情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说:“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小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小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就说我比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妃子左右的近侍,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这样看来,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王曰:“善。”
齐威王说:“好!”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可接受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可接受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合指责我的过错,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可接受下等的赏赐。”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之后,不时有人来进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叫做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向下直照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似与游者相乐。
好像在与游人一起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石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整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刻唐代的贤士和现在的名人的诗词文章在上面,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优美的景色,全在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包含着远处的连山,吞吐着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变化,景象变化无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
这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像那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桅倒下,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号叫,猿猴哀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满眼望去,一片萧条的景象,感慨万千,十分悲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又如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着泳;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很浓,颜色很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然而有的时候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ū)?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哎!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我整了3个办小时啊.........................................

穆公想任命子思为相,子思不愿意做相,将要离开鲁国。鲁国国君(穆公)说:天下别的国家的国王也都像我一样,你离开鲁国想到哪个国家去呢?

缪公想让子思做相,子思不愿意.准备离开鲁国.鲁国国君(缪公)说:"天下的王也像我一样,走的话你能去哪里呢?" 子思回答说:"我曾经听说君子就像鸟,受到惊疑就会飞走.如今您已经让我惊疑了.又用您自己来限定天下的君主,我私下认为您的话是迂腐的."

鲁缪公想要任命子思为丞相。子思不愿意。将要离开鲁国。鲁缪公说,天下的君王也差不多像我一样。你离开鲁国将要到哪里?子思回答:大都听说缪公君子如同鸟,受到怀疑就会飞走。现在您就有怀疑了。又拿自己来限定天下的君王。我私下认为这句话说的太迂腐。


翻译文言文: 缪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王亦犹...
穆公想任命子思为相,子思不愿意做相,将要离开鲁国。鲁国国君(穆公)说:天下别的国家的国王也都像我一样,你离开鲁国想到哪个国家去呢?

十五年,晋君兴兵将攻秦文言文翻译
十五年(公元前645年)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也发兵,让丕豹率领大军,亲自前往迎击。九日壬戌日,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

三国攻秦文言文主旨
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

昔缪公求士文言文阅读
2. 请译文言文: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缪公:即穆公。缪,同“穆”。 秦之先为颛顼后裔:帝颛顼有苗裔孙曰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即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生大廉;大廉生中衍;中衍有玄孙曰中潏;中潏生蜚廉;费廉生恶来;恶来生...

文言文翻译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哪位帮我一下,翻译文言文 吕氏春秋 速度啊!救人啊!
”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於室,颜回择菜於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於鲁,削迹於卫,伐树於宋...

文言文翻译昔夫差伐齐
8. 文言文翻译 昔秦缪公 先前秦穆公出兵偷袭郑国,蹇叔劝谏说:“不行。我听说,偷袭别国城邑,用战车不能超过一百里,用步兵不能超过三十里,都是凭借士气旺盛和力量强大,因此攻打敌人能消灭它,退却能够迅速撤离。现在行军几千里,还要穿过其他诸侯国去偷袭郑国,我认为这不行。请您慎重考虑。”秦穆公不听蹇叔的意见...

文言文翻译具体详细的
4、想用一句空话来求取和氏璧,(秦国用来换和氏璧的城池)恐怕我们(赵国)难以得到。5、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6、如今我到来,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上非常傲慢。7、秦国从秦穆公到现在已经有过二十多个君主了,还没有哪一位是坚定明理,信守约定的。8、赵王认为他是个...

欲与之文言文翻译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出自此公之著书。 4. 文言文倚门倚闾的翻译, 谢谢 闾:古代里...

秦穆公亡马文言文翻译
原文: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翻译文言文: 缪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王亦犹寡人也.去将安之. -
一易赛美: 穆公想任命子思为相,子思不愿意做相,将要离开鲁国.鲁国国君(穆公)说:天下别的国家的国王也都像我一样,你离开鲁国想到哪个国家去呢?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古文翻译
一易赛美: 参考译文: 1、我先斋戒了一天,然后才敢来同您说话,您却睡觉不听我说,今后再不敢来见您了. 2、你替我这个长辈着想,却想不到(鲁缪公怎样地对待)子思;(光劝我留下而不去劝齐王改变态度,)这是你跟我这个长辈搞僵了呢,还是我这个长辈跟你弄僵了呢? 3、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4、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 5、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应该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 6、身在朝廷做官,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战国时期的士的故事 -
一易赛美: 第一,礼贤下士.魏文侯是礼贤下士的典范.《吕氏春秋·期贤》载:"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求以下这篇古文的译文 -
一易赛美: 孔子担任卫相,他的弟子子皋担任狱吏,子皋依法砍掉一个犯人的脚,被砍脚的人得看守大门.有个在卫君面前中伤孔子的人说:“孔子图谋作乱.”卫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逃跑了,弟子们也都逃跑.子皋跟着跑出门,断足守门人引导他逃到...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翻译“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
一易赛美: 找不到译文 自己勉强来翻一下子思居住在卫国,生活很困苦.穿着很薄的袍子,大半个月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情,派人给子思送了白狐皮裘,恐怕他不接受,就叫送去的人这么说:“我借给别人的,就是忘记拿回来的;我送给别人的,就是我不要的.”子思推辞不接受,子方说:“我有的你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了,你这样还不如直接把东西扔进山沟里,我虽然很贫穷,不忍心自己变成山沟,所以我不敢当.”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资治通鉴》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的翻译,原文以及难词的翻译. 帮帮忙,马上就要用,谢谢了 -
一易赛美: 原文: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子思问耻译文 !!!哥哥姐姐帮忙啊 高手进! -
一易赛美: 子思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取俸禄,却不能有所见树.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取俸禄,却不能独善其身,就是耻辱.子思说:“好胜、自我夸耀、怨恨、贪欲都没有显现出来,可以算是做到了仁了吗?”孔子说...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 -
一易赛美: 原句: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 释义:子思说:“学能使人变得更加有才,(就像)磨刀石使刀变得锋利,我曾经独自一人深思,不如学习有效;我曾经掂高脚跟来望.出自:《说...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子思问耻译文 原宪字子思.子思问耻.孔子曰:“国有道,谷.国无道,谷,耻也.” 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 -
一易赛美:[答案] 子思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取俸禄,却不能有所见树.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取俸禄,却不能独善其身,就是耻辱.子思说:“好胜、自我夸耀、怨恨、贪欲都没有显现出来,可以算是做到了仁了吗?”孔子...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8670013230: 英语翻译子思居贫,其友有馈之粟者,受一车焉.或献樽酒束修,子思弗为当也.或日:“子取人粟而辞吾酒脯,是辞少而取多也.于义则无名,于分则不全,而... -
一易赛美:[答案] 子思生活贫苦(困顿),他的朋友中有人接济他小米,他接受了一车.某人又给他送酒肉,子思没有接受(认为不应该要).这个人说:“你要人家的小米而不要我的酒脯,是因为我的酒肉少而人家的小米给的多.这样不合道义,也不合我和你的名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