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过洋节

作者&投稿:朱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元宵节的故事是源远流长,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有了元宵节,并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这种程式。一开始的时候是汉明帝看到佛家在元宵节这一天要点灯来看舍利子,汉明帝就把这一天作为一个节日,并模仿僧人在这一天点灯,慢慢的就形成了灯节。
我认为,对外来节日不要排斥,对我们传统的节日还应该坚持、发扬和保留。随着我们国家在世界地位的提高,现在我们国家的节日也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现在很多国家在春节这一段也放假和庆祝,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与此同时,很多外国节日也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多年轻人盲目的“接受”,与我们传统的节日形成对立,感觉中国的节日没什么意思,过外国的圣诞节才有意思,但他们不懂其中的意思,带有一种不应该有的思维方式;确切的说就是不要拿外国的东西抵制中国的东西,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和自然筛选出的“精华”,为什么要去抵制它?我们如果能正确引导和宣传好祖国的节日文化,年轻人是能理解和接受的;通过学习要了解自己的祖国、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要发扬自己民族优良的节日传统。这样的话,整个节日的意义形成一个和谐的气氛,精神上的调节,给人起一个宽松的尽趣的作用,这样来理解各种节日,更能传承和延续下来。`
出现强化洋节文化,弱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原因:一是当代年轻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特点及其社会意义不够了解,缺乏认同感 年轻人好奇心强,赶时髦,爱模仿,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各级对节日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不够。
去年农历小年英国伦敦数以百计的中国灯笼照亮了苏豪区的闹市、美国纽约州将大年初一定为法定节假日并率先实行鞭炮“禁改限”、法国巴黎为迎春狮子点睛贺春节、澳大利亚悉尼每年举办的中国新年庆典活动、墨尔本制作了世界最长的巨龙在市内游行、巴西学中国人倒贴“福”字以求好运。
面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的严峻现实,以及韩国成功地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所敲响的警钟,我们不得不第三次提议增设清明中秋为法定假期。将清明中秋增设为法定假期是基于四个“有利于:首先,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次,有利于扶持中华民俗文化。三是有利于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最后,这还有利于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设置形成了国人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春节是我国的第一传统大节,是新一年的开始。十五的元宵节实际上是春节的尾声,过了这一天,该上工的上工,该再几个月后有中秋节(时值秋收的结束),然后是一年的结束,盼到了新一年的春节。传统的生活可以说张驰有道,忙闲有间,符合农业经济的特点。西方节日的特点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千奇百怪,这是由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渗透决定的,不同于我国比较单一的儒家文化。洋节的涌入必将改变国人的生活节奏,春节的大餐还没吃完,就又有情人节的消费,什么平安夜、圣诞节、狂欢夜和元旦休假紧紧相连,这种不合理的节日设置,搞乱了国人的生活节奏。而且使国人的心态变得趋时,似乎过洋节才是现代生活,才是时髦,从而也淡化了传统节日。
我们更应珍惜、继承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含蓄、深沉特点的中国节日,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端午思贤臣,中秋念家人,重阳尊老者,清明怀故亲……这些载誉千年的美德,历久弥新,永不褪色。其实,我们在庆祝传统节日之时,也就是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如果我们崇“洋”轻“土”,就是盲目媚外;如果我们崇“洋”重“土”,则是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因此在“洋节”与“土节”之间,我们应该把握适宜的尺度。对于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绝不全盘西化,更不墨守成规,要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美好的明天!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里的时候,你可想过,就要到来的“七夕”里,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
朋友,当你操着满口的洋话庆祝“洋节”的时候,你可想到,其实你更应该陪伴自己的长辈倾听民族古乐的动人琴声?
朋友,在西方洋节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颜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血液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杯盏,关掉轰鸣的音响,坐在阳台前的月光下静静地思考吧!
仅看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把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古曲声声,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七夕庙会,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坚守共同的财富,担起肩上的责任:将中国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朋友,当你流连于洋节的霓虹灯里时,可别忘了,你更应该重返故里,坚守故里,因为那里有你自己的一缕节日的阳光!
西方文化、西方道德与我们东方的不一样,“情人”在我们东方文化有自己特殊的含义等等,从而不要盲目的追随西方节日。另外,也要加强对我们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等的宣传,过节方式等都需要多样化,吸引孩子多关注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情人节本是情侣们过的节日,但在商家的大肆宣传促销下,中学生也跟着凑热闹过节,实在有点荒唐。还有愚人节,同学之间互相愚弄,开无聊的玩笑,有的甚至借机愚弄家长,老师。至于圣诞节,大家无非就是问爸妈要钱,三五成群地逛街,炫耀谁的礼物贵。其实那些实在是太无聊。有那份闲功夫,还不如好好看看书,多增加些知识,或者和同学一起打打球,聊聊天来得更有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和行为还没有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诱导。现在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文化,麦当劳、肯德基等饮食文化,还有星相命理、星座运程、幸运数字、幸运颜色等“洋迷信”都越来越受到国内不少青少年的青睐,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却越来越淡漠。
不少家长表示,现在社会讲宽容,讲尊重孩子的隐私,但社会大环境太复杂,什么好的坏的都有,实在让人不放心,但孩子又有了自己的个性和观念,根本不与家人沟通,家长们觉得实在无奈。家长建议,学校应该明确规范起来,不允许中小学生过情人节,发现了要作出相应惩处,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人开始过西方的节日,例如大学生过圣诞节、中学生过情人节等等;又据对中国八大城市发出的2143份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这当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正常现象。有人据此认为,随着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有谁敢否认在未来的日子里,美国人、英国人不会过中国的春节甚至端午节、元宵节呢?”[1]对此,笔者不禁想问:“西方人真的有一天会认同和欢度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1.春节已经成为了国际性节日。现在在全世界各地,一到了春节就会有以中国为主的嘉年华会,甚至有部分国家已经把春节定为了公休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中国人一味地接受洋节,不去支持自己的固有节日的话,这样的春节文化岂不是早就消失了吗?
2.上面已经说过了新节不是洋节了,那么什么是洋节。首先向对方和在场的所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三大节,西方也有三大节。都是哪三大节?中国的三大节是春节,端午,中秋。西方的三大节是圣诞,复活,感恩。(估计能说全说对的人不超过半数,那么就说明了我上面的第二点。现在过洋节的情况,让国人的知识体系变得不伦不类。因此,强调本土节日,才是正道。像现在这样盲目的过洋节,一点意义都没有,而且冲淡了本土节日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忘本。)
(然后,继续说下去。)所谓洋节,绝不是那种纪念日。洋节,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要是有传统,有意义,属某一文化体系的传统性节日。所以说,这样看来,我们常过的节日里,可以称得上是洋节的像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中国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我国的基督教徒人数也非常有限,所以像万圣,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对我们绝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并没有现实意义。而且,我相信许多人在过万圣节的时候,并不知道圣诞节到底要干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情人节,是哪一天?2.14?中国的七夕就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一天,古代男女以互赠扇子表达爱慕之情。母亲节,父亲节是哪一天?5月和6月?重阳节就是中国的父母亲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应该是去看祖父母的。好,就算父母亲不是老人,不能过这样的节日。诸位都非常清楚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父母过生日是过阴历还是阳历?愚人节本身就与中国人“人言为信”的基本理念相左,这不是忘本,是什么?

3.经济问题。现在的老外,来中国旅游都开始渐渐知道要避开“五一”“十一”长假,而往往喜欢春节时来中国。为什么?一方面“两一”长假国内游客过多,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正统的节日“春节”正是最有中国魅力的一刻。从这不难看去,作为西方人所有神秘想像之乡的中国,正是中国独立而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活习惯才是最吸引的西方游客的。中国的传统节日越兴旺,中国的特色经济才可能越兴隆。如果中国真的像现在这样把洋节越过越大,洋味越来越浓的话,那么利用洋节来中国旅游的老外们是不是会因为太“宾至如归”了,反倒觉得索然无味了呢?这跟让中国人去法国旅游,却只带他去中国餐馆吃饭有什么区别?

4.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吧。也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每年在端午节也都会吃粽子,去看赛龙舟吧。作为中国传统的三大节之一的端午节,在现在也算是保持了原有的节日特色,也算是留下了些三大节的体面了。但是,诸位是否知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备忘录里,端午节被记录为韩国的文化遗产。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外来文化,标榜新新人类的新知识体系的时候,有更多的国家在觊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让国人们离自己节日越来越远的洋节,还要这么不明不白地过下去吗?这样的过洋节,怎么就不是忘本?

编稿人语 倒退三四十年,哪个若是吃饱撑的兴出什么“过洋节”来,单位里的保卫干部一定会找你谈话的,轻者会克你一顿说你是“崇洋媚外”,重者会胡攀乱诬把你冤枉成“里通外国”,更邪乎的,说不定还会一口咬定你们家亭子间上的阁楼里暗藏着一台发报机……现在不会了,没有听说,哪个单位会把职工过“情人节”这样的事情纳入思政工作的范畴;也没有听说,哪所高校会把学生过“圣诞节”这样的事情列入“思政进公寓”的疏导对象。现在的时代多好啊!
这就要申明,我们讨论目下国人的“过洋节现象”,压根没有对一些同学“过洋节”的本身率性臧否甚至啧有烦言的意思。关于过洋节的作派,你由衷热爱也好,你冷眼相看也好,你运用马克思的辨证唯物主义、鲁迅的“拿来主义”批判吸收也好,不就是些找个由头喝点酒、唱唱歌、扎堆侃大山的稀松平常的事儿吗?
但话又说回来,毕竟是21世纪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国人要不要过洋节,怎么样过洋节,终究还是可以大致说出个“丁是丁,卯是卯”来的。参加本期沙龙的同学说得很温雅,说得很哲学,也说得很有意思。

洋节由来链接:圣诞节(12月25日)

圣诞节是耶稣的诞生日,其实耶稣究竟是哪一天诞生,谁也无从知晓。圣诞节是公元354年由罗马天主教教会规定的。
据《圣经》中说,在基督出生前,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都报名上册。因此大家都要回到老家,按照本族本家登记注册。圣母玛利亚的丈夫约瑟本是犹太大卫家的人,于是他们匣离开拿撒勒城,回到伯利恒居住。可是当他们到达伯利恒时, 城中的客店已全都客满,无处安身,只好暂时栖息在马棚里。入夜,耶稣降生在马棚中,圣母玛利亚只好把耶稣放在马槽里。这天夜里,天使光临到伯利恒郊外,向守护羊群的牧人报告了这一喜讯。与此同时,东方有三位贤土发现天上有一颗新星,他们在这颗星的指引下来到伯利恒,找到了耶稣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并送上许多黄金和乳香等珍责礼品。

胡琼瑶 有人说,中国人过洋节,是典型的崇洋媚外,我以为不然。节日总是给人带来快乐轻松,在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人们凭借这些节日放松心情、团聚亲友,甚至表达爱意。同时,这些洋节也带动了一系列商品的销售,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杜熠竣 在匆忙中迎来节日,找个地方,约几个朋友,聚聚聊聊,既加深了朋友间的情谊,又放松了自己,还带来一个好心情,何乐而不为?大学生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群体,怎会放过西方的节日?刚刚过去的“愚人节”似乎没有发生什么,这也折射出了大家理智的一面。因此,有所选择地尝尝鲜,也蛮好。
陈 旭 都说洋节须“洋”过,21世纪的如今,设若你在2月14日没有收到一盒巧克力或一束玫瑰花,你若没有抱着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睡觉,那你就会很忧闷。这一切是一种新时代或新时尚的需要吗?其实洋节并不代表什么,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切都在学洋人。不管是洋节或土节,只要让人过得开心的就是节,一切只不过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不成文的规则而已。
陆云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今的中国已不再是原先那个思想禁锢、观念保守的国家,当开放、融合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时,自然而然地,对于新鲜事物,人们多半选择了宽容。过洋节中,人们领略了异国风情的曼妙之处,也让平日微波不兴的生活重掀激情狂澜。当另类与传统相互撞击时,人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比较,也就更加具有亲和力,更易被其他国家、民族接纳。
刘洪军 洋节,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那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情人节里可以没有玫瑰,如果我心中的她愿意;愚人节里可以没有戏弄,如果我的朋友愿意;圣诞节里可以没有糖果,如果我的同学愿意;复活节里可以没有狂欢,如果我的兄弟愿意……。如果没有洋节,我口袋里的money ,何时可以花光?如果没有洋节,我心中的话,何时才可以说完?洋节,不能没有你,我愿意陪你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年轻的人们,正在轻轻地吟唱。
张荣亮 洋节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我觉得这就够了。况且咱们中国人也是有选择地过的,诸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而万圣节、仲夏节等便相对少了。我们能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而取其精华,使它们为我所用,那么洋节便也是我们的节日了。
陈妙萍 洋节过得最多的是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而这些节要么好玩,要么富有很浓的人情味。人们借这些节日之际,放松自己、相互祝福、彼此问候,与亲朋好友度一段闲暇时光,在一个舒畅的场所,畅谈希望的未来,消除隔阂,增进感情,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没有什么不好。

洋节由来链接:万圣节(10月31日)

万圣节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也有说是“鬼节”,传说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所有的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这也就是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的原因。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基本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为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

史 宇 问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的具体日子,能答上来的寥寥无几,而对西方的一些节日,却牢记在心。甚至有了“情人节经济”、“圣诞节经济”。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决不是一种劣等文化,我们现在所缺乏的正是把它发扬光大,对于这一点,曾经是中国学生的日本、韩国比我们做得好。我们应该对洋节大声说不。
潘文铎 中国人过洋节就好比若干年前一些人身上穿西装脚上却套一双白色旅游鞋。过洋节其实是弱势民族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对强势民族民族的一种仿效行为的副产品。按许多年前那场中西文化论战中的李敖的观点,弱势民族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
唐聪丽 过洋节的兴起,与我们目前教育的多元化、思想的开放、从众的心理、追求生活方式的西化是分不开的。同时商家推波助澜地营造节日气氛,谋求商机,也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过中国的传统节日。令我担忧的是,对“端午节”、“重阳节”不知,对“圣诞节”“情人节”热衷的学生大有人在。从一些崇尚带有殖民意味的洋节文化中可以看出,在生活方式上对西方强势文化的趋同心理,有时会比经济、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融合来得更让人担忧。
王 彰 一些人一味崇尚洋节,却淡忘咱们一些代代相传的节日,实在让人担忧。如果过洋节的人在洋节里能享受体味到异域文化的情调和喜悦,那还好,怕只怕一些人在2月14日给女朋友送了999朵玫瑰时,却不知比丘特是谁,圣诞之夜又蹦又跳地去抢礼物时,连耶稣的来历的都不知道,那就甚为可悲。
李 晟 十年前,你不知道圣诞节并没有大惊小怪的,但现在,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不知道情人节,那他(她)必定遭人嗤笑。不同的地理、文化、风俗习惯造就了不同国家的节日,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节日上互通有无。节日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是兼容并蓄,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起糟粕。我们的父母为我们辛苦操劳,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因而在父亲节、母亲节特别地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一份心意,应该是一件很值得肯定的事,至于一些诸如愚人节、万圣节之类单纯用来消遣和娱乐的洋节,则不过也罢。
卢佳慧 人们爱过什么节日,怎样过节,实在是无可厚非。然而,我仍然喜爱过中国人的节日,因为我觉得中国人的节日更加充满亲情。现在的社会,亲人之间的关心越来越淡漠,如果我们经常不能抽出时间好好过个中国人的节日,我想,这是一种悲哀。毕竟,中国是我们的根,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好好过个自己的节日。
金 辉 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情绪似乎正在滋长呢,殊不知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西方文化替代而逐渐消失。我们要学习外国,但不是学凤毛麟角的琐碎小事,而要学真正有用的兴国之方。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学,岂不成了鲁迅笔下的“拿来主义”?加入WTO,就好比开了窗户,我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但一不小心,窗外的蚊子、苍蝇也会进来,所以奉劝世人安个纱窗,让真正洁净新鲜的空气与我们亲密接触。
夏盛祎 洋节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了解外国风情,了解世界各族文化的窗口 。 可洋节毕竟是引进的,中国人过洋节,往往过的是洋节的“皮儿”,根本不知道“瓤儿”是什么。洋节之兴,所靠的是国人的求奇心理,显现的是对西方文化的盲从。所以中国人过洋节,首先要把人家的文化内涵搞清楚,然后再谈“洋为中用”。简单地模仿,或抓个名堂就找乐的做法,难免会让上帝发笑或摇头的。
竺小莲 问起情人节,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谁人不想过?而对七月七“鹊桥相会”却确确实实没几个人曾经在意过。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洋节耀武扬威扫荡市场,国节无可奈何摇摆风雨中,那将是多么戏剧性,多么悲剧性的“事迹”啊。

洋节由来链接:愚人节(4月1日)

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陈长英 一直以来,“洋为中用”为中国人所称道,但凡事过犹不及。随着洋节之风盛行,许多人渐渐淡忘了中国的节日,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提倡“洋为中用”,用洋节来填补自家节日的空白之处,但也不忘自家的节日。
余科娜 过洋节成了我们这些新新人类的一种风尚。在节日中,仿效西方人过节的特色,未可厚非,过洋节可以加强东西方文化风俗的交流,吸取西方文化风俗的精华。但是,在记得过洋节的时候,可不要忘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毕竟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王智显 不是我们需要洋节,而是我们的环境适合它的存在。洋节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图个好玩,节日文化的渊源和意义更值得我们注意。文化有相通性,更有其极大的排斥性。来了洋节日,中国文化似乎应该吸收点什么,摒弃点什么,而后再融合。据我了解,洋节在中国只属于城里人,农村老百姓才不理它呢,城乡之间的文化断裂不容忽视。
王琼露 洋节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让异国情调弥漫在我们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龙的故乡”。然而,人是有根的,我们的“根文化”更需要被继承和发扬。外国的风俗是新鲜,是有趣,是浪漫,但我们如果生吞活剥地把它搬到家里,身体力行,那么新鲜往往会变成桎铐,有趣往往变成无聊,浪漫往往变成肉麻。
方 方 中国的文化基础是建立在农业之上,忙完一个季,便有一个节,便于补充体力,放松身心。那么我们也就没必要将洋节和传统节日对立分开看了,因为无论哪一个节日,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在一个热闹开心的氛围中交流亲情、友情、爱情,从而舒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和压力,增进彼此间的联系。所以,我觉得在重视传统节日的前提下,有选择地过一些洋节也是好的,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快乐的理由。
方 娜 其实,我倒觉得无所谓什么中国节啊洋节的,所谓节日,最多亦只是代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原本赋予节日的种种“内涵”也已经淡的不能再淡了。节日,切切实实成了人们放纵自己的机会,没有人乐意让自己始终活在工作的压力之下,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生活的奴隶。
宫华萍 过洋节,就像在咖啡屋里,全身心沉浸在巧克力的色彩中,听着萨克斯管的优雅的乐声,细细嗅着花香,与朋友默默无语而又会心一笑,洋节便在一笑中轻松而过。过中国的节日,就像喝二锅头,血液在不知不觉中沸腾起来,团圆、热烈、喜庆、大有使人一醉方休的感觉。我喜欢平安夜的瑞雪、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情人节的玫瑰、愚人节的糊涂、母亲节的温馨……喜欢在热闹的国节中体味一点洋节的味道,但是回过头来,我还是觉得中国的节日味道更浓烈些。
张 琴 2月14日是情人节,正是我返校的日子。坐在车上,走在街上,眼前晃动的是一束束耀眼的红玫瑰。无论是接受别人送的还是准备送人的,他们脸上洋溢的无不是幸福的微笑。在工程学院的同学也不愧是学经济的,光卖一天的玫瑰就净赚了好几百。我不反对国人过洋节,毕竟这也是丰富自己平淡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希望在过洋节时不要忘了我们的传统佳节,其实只要你真正的用心去感受生活,每天都是过节。
董思思 过洋节是一种自个儿找乐子的很好的选择,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也是在接受另一种文化的熏陶。无论是情人节的玫瑰、万圣节的南瓜、抑或是圣诞节的火鸡,它让我们了解地球另一边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别忘了,我们还有自己的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故事,都有其刻骨铭心的含义,或许这是一种很好的触摸古代的方式。

洋节由来链接:情人节(2月14日)

情人节来历的版本有多种,比较流行的一种是:公元三世纪,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离暴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修士瓦沦丁就住在这里。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暴君克劳多斯征召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他不许人们举行婚礼,甚至连所有已订了婚的也必须解除婚约。人们怨声载道,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悲愤地走向战场,年轻的姑娘们也由于失去爱侣,抑郁神伤。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传到克劳多斯耳里,他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沦丁拖走,投入地牢。瓦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中国人自己有很多很好的传统节日,但是由于对外国节日的崇尚,自己的节日反而被冷落到一边。

比如,中国的情人节有七夕,这个节日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为背景,也表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可是由于洋节的“盲目”崇尚,很多人只注意到国外的情人节,以至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却由其他国家如日本所重视,这不由让人觉得可笑。
我在这里说的“盲目”,是因为大多数愉快地过着国外节日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或者风俗,有的只是一种跟风。
自己国家的所有风俗及节日文化却由于这种盲目跟风,而被大多年轻人所遗弃。
自己国家文化应该要得到赏识和继承,这样才能培养对国家文化的骄傲。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记住端午,重阳,清明,七夕……,他们大多只注意到愚人节,情人节,圣诞节……,这种跟风造成的“替代”效应,实在让人对中国博大文化习俗感到遗憾。

以上都是自己写的

...为什么你偏偏站在反对派了呢。...要我来说过节是给自己找个放松的借口,管他中的洋的,想过就过,自己开心..

可是你要反对的话.....就说这样会让人迷失中国的传统吧...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三月三的女儿节,饯花神的芒种节.过小年是为送灶王爷,而初四要迎回来....从前这些都是人们不会忘记的节日...

哎呀。.其实我是真的觉得过节是自己开心的事....辩论归辩论,不要随便讲一些所谓没骨气没智慧的话哦..不然被人反驳你知道多少中国节日,就要傻在当场啦~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西方人的节日,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你要说我们过圣诞节是为了向耶稣他老人家成功降生在西方表示祝贺的话,我也没话说
不要把节日当作赶时髦的工具,要尊重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他特定的内涵的
有些热衷于过洋节的,可能还不知道那些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什么的吧?可能只是想,哦,又有借口给老婆送花了.
仅此而已~
希望对你的辩论会有所帮助

不要,中国的节还少吗?
丢了自己的拣别人的,丢西瓜拣芝麻,没骨气没智慧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这样做真的好吗?这种教育对孩子有何影响?_百度知 ...
提倡孩子们不过洋节日挺好的,可以让孩子铭记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首先要过自己的节日,这种教育对孩子有好处,可以不要孩子忘本,让孩子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思想。要给孩子做好正确的引导,不让孩子过洋节日是好事。从小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要让孩子有爱国情怀,首先要让孩子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

中国不过洋节的理由有哪些?
在中国我们大部分人并不信教,我们都是无神论者。中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走向繁荣富强的,我们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中国的节日。二、圣诞节等洋节只不过是被商家利用罢了。圣诞节本来在中国是没有土壤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国人进入中国人数增多才传到中国。而商家为了多...

中国人要不要过西方的节日
谁也没有规定中国人不许过西方的节日。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西方节日是不争的事实,相反,随着传统文化的崩溃,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从整个民族角度来看,这是文化危机的一种表现。全民学英语、过洋节,实际上是在帮助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同化中国人,与当年满清入关强迫汉人剃发...

拒绝“洋节”,为什么我们不抵制元旦?
元旦差不多是世界各地都要国的节日,虽然怎么过不太相似,但是总归是个世界各国共同的节日。而人们之所以所抵制洋节,主要是因为洋节不是我国传统节日,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外来节日会逐渐腐蚀我们的文化,最终导致本土文化的丢失。但是关于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不抵制元旦的原因对于国人来说很简单,因为元...

宿管感恩节送糖果,遭学生威胁举报过洋节,过洋节有啥坏处?
1. 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却忽视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例如,宿管阿姨在感恩节送糖果,仅仅是想表达对学生们支持的理解,或者只是想迎合一些节日的热闹氛围。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不应该过于敏感,更不需要威胁举报,而是应该以温馨提示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看法。2.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应该减少过洋节的...

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_百...
如果你认为洋节应该摒弃,你可以说:我认为洋节在中国应该摒弃,我们不可以沉醉于过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中丢失了自我。如果你认为洋节应该保留,你可以说:我认为洋节在中国应该保留,我们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过洋节无可厚非;而有的人又觉得不该过,认为过洋节忘本;而当我第一次触到这个问题时,我就觉得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凭个人喜好,想过洋节的人就过吧,对洋节没意思的人不过也不要勉强自己啦。忠于本心,才能享受人生嘛。一直以来文化的精髓,或者说它...

关于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的辩论材料
(然后,继续说下去。)所谓洋节,绝不是那种纪念日。洋节,正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样,要是有传统,有意义,属某一文化体系的传统性节日。所以说,这样看来,我们常过的节日里,可以称得上是洋节的像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圣诞节。中国并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我国的基督教徒人数...

要不要过洋节
但话又说回来,毕竟是21世纪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国人要不要过洋节,怎么样过洋节,终究还是可以大致说出个“丁是丁,卯是卯”来的。参加本期沙龙的同学说得很温雅,说得很哲学,也说得很有意思。洋节由来链接:圣诞节(12月25日)圣诞节是耶稣的诞生日,其实耶稣究竟是哪一天诞生,谁也无从知晓。圣诞节是公元...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在于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我觉得首先我们是一个包容的国家、开放的国家可以容纳一切外来文化,但这并不意外着盲目的迷外。有甚者在圣诞前夕的平安夜,平时一元左右的一颗苹果被卖到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甚至成百上千,由于过洋节刺激而形成的这种盲目的不理智的消费观念显然也是不可取的,它是一种奢靡的、浮夸的...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
屈府加味: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受外国文化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外国的节日.中国的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不免带过来外国的风俗.人们每天都在追求新的花样,新的刺激. 其实过外国节日对很多方面都有影响,从经济上讲,过外国节日的人多了,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商家的营业额就会剧增,生产节日礼物的公司也多了商品得销售途径.对经济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从这点看,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支持过国外节日. 另一方面崇洋的过程中往往丢掉了我们传统的节日,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在追求时尚的道路上不忘了中国原本就有的文化.这是很让人痛心的. 不过现在国家把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让我们有时间去过这个节日,是很不错的,不会丢了传统节日.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 -
屈府加味: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过洋节无可厚非;而有的人又觉得不该过,认为过洋节忘本;而当我第一次触到这个问题时,我就觉得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凭个人喜好,想过洋节的人就过吧,对洋节没意思的人不过也不要勉强自己啦...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该过洋节吗?
屈府加味: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受外国文化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外国的节日.中国的外资企业也越来越多,不免带过来外国的风俗.人们每天都在追求新的花样,新的刺激. 其实过外国节日对很多方面都有影响,从经济上讲,过外国节日的人多了,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商家的营业额就会剧增,生产节日礼物的公司也多了商品得销售途径.对经济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从这点看,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支持过国外节日. 另一方面崇洋的过程中往往丢掉了我们传统的节日,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在追求时尚的道路上不忘了中国原本就有的文化.这是很让人痛心的. 不过现在国家把这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让我们有时间去过这个节日,是很不错的,不会丢了传统节日.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
屈府加味: 我觉得不应该,更改崇尚的是中国自己的节日,虽然说是融入外国的文化元素,但是不应该把中国自己本身的文化丢掉,例如:在古代的冬至和春节同样重要,而现在的中国人,有几个还记得冬至是哪天呢? 洋节是可以过的 但前提是自己的节日一定要过好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呢? -
屈府加味: 现在有许多人过洋节,并不是喜欢而是一种不得已,商家也利用这个机会搞促销.我个人认为无所谓该不该,只是中国人应该把我们的节日过得更有自己节味,适当吸取外来的精华,让民族的优秀的传统能得以传承,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芳村区18255413639: 围绕“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进行讨论 写一篇英语作文 -
屈府加味:[答案] 提供几个思考点: 人类的节日人类过,不分国家. 在中国学洋文的应该过洋节. 想要同世界接轨,需要过洋节,不然只能见鬼! 学中文的不用过洋节.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应该过洋节的理由我要参加一个辩论会,我是正方,就是中国人应该过洋节,但是有啥理由啊?希望各位大哥给几个比较有说服力的理由! -
屈府加味:[答案] 洋节向比较能热闹些 更加的与时俱进 更多的是同辈之间的互动 所以后共同语言 当然喜欢过啦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是与长辈 晚辈们共同度过的节日 因为改革开放以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完全经历的是不同的社会发展...

芳村区18255413639: 我们到底要不要过"洋节"?
屈府加味: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被人们所重视,我认为是老百姓的负担太重了,拜访、问候、送礼、喝酒,使中国的节日越过越累! 现如今,无论是西洋文化还是东洋文化,都已经大大地冲击和腐蚀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每想到这些,我总有些感伤...

芳村区18255413639: 我们该不该过“洋节”?
屈府加味: 没有该不该,过节只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不要忘本就好

芳村区18255413639: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
屈府加味: 当然是传统节日重要咯.但是年轻人嘛!外国人的节日也可以过的.比如说圣诞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