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什么是自性

作者&投稿:妫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佛教中,什么是自性?~


自性,是指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

常用于清净自性。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一心的真谛是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

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扩展资料:

二种自性“假说自性”与“离言自性”

《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平等平等无分别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为最第一真如、无上所知边际。”意谓,将“离言自性”与“假说自性”结合起来的智慧及其把握的境界,是最高的“真实”,任何现象(事相)都是“离言自性”与“假说自性”的统一。

此中“假说自性”全称“所安立假说自性”,“即是世间长时所执,亦是世间一切分别戏论根本”,实指在世间语言概念和见闻觉知意义上种种有自性、有差别的被公认为真实不虚的事物,如色声香味、地水火风,以及有为、无为、日、月、涅槃等,世俗共认是“有”。

所谓“离言自性”,亦名“胜义自性”、“法性”。意谓“一切法假立自相”,“唯假建立,非有自性。亦非离彼别有自性,是言所行,是言境界。如是诸法非有自性如言所说,亦非一切都无所有……即是诸法胜义自性。当知,唯是无分别智所行境界”。

此中意谓,“假说自性”是“假”,但假说必依“事”而起,如“色等诸法,若随假说有自性者,要先有事,然后随欲制立假说;先未制立彼假说时,彼法彼事应无自性。若无自性、无事,制立假说诠表不应道理;假说诠表既无所有彼法彼事,随其假说而有自性不应道理。

又,若诸色未立假说诠表已前先有色性,后依色性制立假说摄取色者,是则离色假说诠表于色想法,于色想事应起色觉,而实不起。由此因缘,由此道理,当知诸法离言自性”。

据此,名言乃依事、法而起,无事、法则无名言,但名言不能完全诠表事法,若执以为实,即成“假说自性”;若如实认识假说所依的事、法,而排除言诠的执著,即是“离言自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净自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种自性



自性见就是不变、永恒、绝对、完美、圆满、本体的种种心态、种种观念,谓之自性见。自性见分两种,一种是属于观念上的,在思想、观念上有圆满的、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万能的这一类执着,谓之‘分别的自性见’。

另外,一种是属于心态上的,在动机、心态上有绝对的、永远的、不变的、圆满的、永恒的、自我的、完全的、本来如此的这一类执着,谓之‘俱生的自性见’。

扩展资料:

整体人格的思想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人的精神或者人格,尽管还有待于成熟和发展,但它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一个原型,荣格将其称为自性(self),是一种体现心灵整合的原型。

自性在集体潜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节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一种稳定感和一体感。

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的完善和自性的实现。只有少数人能到达那个地方。

自性是人格的中心,它是有条理、统合的人格原型。在它四周其他系统像星座一样将其围绕,相互集合在一起,从而促使人格统一、平衡和稳定。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

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

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性

百度百科---佛教



在佛教中,自性本来是佛,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情净。自性就是佛性,佛性是圆陀陀,光灼灼,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可见人人本来是佛,都有德相,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只是有妄想执著罢了。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达摩西来,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了然无事。
  法海禅师参六祖,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智通禅师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礼六祖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马祖曰:‘即心即佛。’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都说此心,我们修行,也修此心,众生造业,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众生,一切唯心造,四圣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
  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哪里来个十法界呢!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畜生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鬼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
  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无明,好吃懒做等等,就向下堕;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
  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饽饽、馒头,二名一实,不要到北方认不得馒头,到南方认不得饽饽。
  说来说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心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远了。

自性即自体性,也就是能够不依靠其他条件、本体就能独自存在、且本体有作用才能称为自性。而这个自性,是每个众生本来就具足的,不是靠修行、修练才得到。

譬如我们肉身,肉身不会自己成长自己,如果失去了食物、阳光、空气、水,也无法独自存在,因此肉体是无自性的。

又,我们熟知的心,这个有感觉、能看能听能触觉的心,也必须依赖脑、神经,及接受外境的感官受器(如眼睛、鼻子、皮肤、嘴等)才会在脑部形成感知、认知的行为,因此,精神、意识也是无自性的。

那麼,佛教中讲的自性是很现成的,每个人、甚至一切昆虫鸟兽都是具有的,但是,如果真的想体验、亲见自己本具的自性,还是得老实的如法修行,用一般科学、数理推理等,都还是在无自性的意识上下功夫,难见自性。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佛经称为六尘缘影,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落谢的影子,简称曰集起为心。意思是说,我们本来没有心——思想和念头,而是由于有色等境在,才从各别的境缘上领受它的形象,产生认识,分别它的同异,安立名字,发生爱嗔,取舍,造作,才生出种种心念。这心是和环境集合起来而生出的,不是片面单独起的,所以称为集起为心,也就是现代学说所谓“思想是客观环境的反映。”要详细谈它的形象和内容,法相宗《成唯识论》说得很清楚,它可以分为八大心王和五十一心所。这里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不详细说它了,请读者自己去研读《成唯识论》吧。
心既如斯,性又是何物呢?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现代学说认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生不起心来。我们之所以能对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眼不能见,但它能起种种作用,故确实是有。古人比为色里胶青,水中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在佛经上它有很多异名,如一真法界、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只因众生迷而不觉,不知有此妙体,无始以来,只与生灭和合,变为妄心。故心性原是一物,如水之与波,不是两回事。现在世界得以飞跃前进,全靠自动化,而自动化又靠热能,无有热能,即无动力;无有动力,一切都是静止的,死的。同样,我人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创造发明等,也靠体内的动力,而这动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虽不能眼见,但确实在起一切作用,犹如电虽不能目见,而一切照明、发动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佛经内称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但宗下常两者混用,称心为性,称性为心,我们只要洞悉它们的底蕴,搞清它们的分野,也就不至为之混淆惑乱了。
明白了心和性的形貌和定义,就须进一步探讨“性”——生命的根源——何由缘境而生心?境又因何而生起,以致生死缠绵不断?更须明白,明心见性的含义包括些什么?怎样才可以明它、见它,出离生死?现在让我们分为五节,详细讨论一下……


佛法里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佛法里的自性概括来说 就是「自我的本性」意思 释迦牟尼佛说:「众生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即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并开示佛法八万四千种法门,让众生藉由修行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阿弥陀佛

佛经中自性是什么意思
自性即自身本性,又称佛性,万物具有。它具有四种特性: 1.自性之体为真如:万物均有如如不动的真如佛性,即自性。由于万物均有佛性,所以在这一点上,万物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因为佛性可产生出一切,所以佛性不执著于一切,因此,有人又将自性称为空、虚等。

佛教自性是什么意思,佛学中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1.自性,是指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2. 常用于清净自性。3.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4.一心的真谛是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5. 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

佛教自性是什么意思佛教自性的含义
(一)指自体之本性。法.相.家(唯.识家)多称为自相。即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关于自性之义,十八空论(大三一·八六二上):‘自性有两义,一无始,二因。’又显识论亦举出不杂、不变二义。(二)因明用语。因明三支作.法中,宗(命题)之前陈(主词)又...

佛所说的自性是什么
自性就是真正的自己原本的状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清净,他本不生灭,他本自具足,他本不动摇,他能生万法。佛说他的相状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是寂静,照是光明。自性是佛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区别佛教大小乘的根本。各宗派对自性的认知,观点,思想,也体现了此宗派实修所...

何为自性?南无阿弥陀佛
自性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本体、佛性、法性等。自性的样子就是慧能大师见性后的报告,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万物,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是从自性生出来的,万物的本体就是自性。自性是法尔如是,再不能说是由其它东西而来。万物自身没有自性,都是依它...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首先,在法相唯识宗和印度经典佛学中,“自性”是一个常用的术语,它并不特指心灵(能)或物质(所)的任何方面,而是指一种平常人(凡夫)的认知概念--“存在”。这里必须要强调这里是指“凡夫”的认知--即世间人常识性的概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在法相宗的佛学理论建立前提,是要运用...

请佛教专业人士回答:佛教中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

自性是什么?自性原是佛教用语。最近我们学的人格心理学要考试了,据老师...
佛教说“自性”是为了精神提炼的意义,心理学的“自性”重在对机能、生理和半生理的现象的表达,包括生理和心理,包括心理中的意识和无意识,这是心理学对哲学和宗教中自性概念的借用和延伸。当心理学家强调实现或者发现自性的时候,实际上说的是“自我”完成、“自我”发展、“自我”成熟,乃至最终的...

佛教中自性是什么意思啊?
指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自性”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心性”。心是你,你是心,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体现你这个人的心性。你是心,心是主宰,你的所作所为都是由你自己主宰。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有情众生共用一自性,这个自性在佛家叫做佛性,在道家叫做道性。所以宣传并学习认识自性,...

磐石市15535543429: 佛教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
斋卖露畅: 这个对初学者一两句话不好解释.您可以看看楞严经、六祖坛经,还有现代大德元音老人关于自性的专著《略论明心见性》. 以下节选自略论明心见性: 那么心是什么?性又是何物呢?原来所谓心者,并不是我们胸膛里的肉团心,而是我们对...

磐石市15535543429: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斋卖露畅: 你问印度佛学,特别是中观、瑜伽、因明等论著中所说的“自性”这个词,如果非要套用现代哲学的话语去翻译,我认为大致粗略的意思就是“存在”或“实在”. 当然因...

磐石市15535543429: 自性和本性的区别
斋卖露畅: 自性和本性在佛学意义上没有区别,实际上指的都是一个概念. 自性,是佛教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中各个派别都讲自性,但赋予的内涵不一样.早期佛教...

磐石市15535543429: 佛教中的“自性”简单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类似的境界还有哪些? -
斋卖露畅: 自己本来真是面目,如未被灰尘玷污的明镜.

磐石市15535543429: 佛教中的自心和自性分别指什么?是一样的吗? -
斋卖露畅: 这个问题很好,是个很值得探讨的佛学话题.末学认为,不同的宗派在对待这些名相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举法相唯识宗和禅宗来做比较.这两宗代表了印度严谨的佛学系统,和传入中国后经本地化为玄学色彩的佛学.首先,在法相...

磐石市15535543429: 自性是什么?自性原是佛教用语.最近我们学的人格心理学要考试了,据老师透露有这个题目,麻烦大虾们帮我解释下这个词,最好能从佛教和心理学两方面结合起来.
斋卖露畅: 自性,是佛学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佛教的各个宗派中,不论是小乘,还是大乘,是教下,抑或是宗下;都谈到它.但由于各家的核心思想不同,所以赋予的含义也往往不一样.几种代表性的说法:有部的自性,是指因缘聚合的有为现象中,具有自生、自成、永恒存在的自体,唯识家的自性,是指依他生起的一切现象,各有相对独立的体质及简别于他的功能,禅家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个人比较欣赏禅家的

磐石市15535543429: 佛性 觉性 与空性之间有区别吗 -
斋卖露畅: 首先要强调一下,“自性”一词在佛教里有两种常见出处,一种来自印度时期佛教中观学派里的“自性1”,一种来自禅宗里的“自性2”,这两种分歧出处的自性词意分歧.先讲传统意义上的“自性1”.自性1,指的是原来如是的第一义实体,具...

磐石市15535543429: 清净自性是什么境界 -
斋卖露畅: 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

磐石市15535543429: 佛学里“本性”和“自性”有什么区别? -
斋卖露畅: 本性、真如、自性、自心、真心、不二心、一心都没有区别,佛在说法的时候,怕我们执着于某一个词语,所以用不同的词语说同一件事情,意思是上大家不要执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