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作者&投稿:张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杜甫草堂的故事~

杜甫草堂的故事: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
杜甫在成都草堂,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刮了一阵大风,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风吹破了。屋顶上盖着的茅草被大风吹着乱飞,风很大,有些草被风卷得非常高,缠绕在了树枝上;有些草飘得很远,就落到了溪水里;还有一些一直飘到了河对岸。
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朝大历年间(766年11月-779年12月),草堂的大部分被时任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小妾(浣花夫人)任氏族据为私宅。
1952年,杜甫草堂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

扩展资料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最初为杜甫所建草堂,后经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
是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quot;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了一间茅草屋,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时候,刮了一阵大风,杜甫的茅屋居然被大风吹破了。屋顶上盖着的茅草被大风吹着乱飞,风很大,有些草被风卷得非常高,缠绕在了树枝上;有些草飘得很远,就落到了溪水里;还有一些一直飘到了河对岸。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岁了,腿脚也不太好,他就走到河对岸去捡茅草,想拿回来重新修补一下房屋,可是一些小孩子就欺负他老了跑不动,抱着茅草飞快地钻进竹林里。杜甫拄着拐杖,追也追不上,喊也喊不住,气得他一直跺脚叹息。

这天晚上,风停了,可是由于屋顶破了一个大洞,风就呼呼地刮进来,冻得杜甫盖了很厚的棉被还是浑身发抖。不一会儿又下起了雨,屋顶就开始漏水了,滴答滴答,滴得屋子里到处都湿答答的,根本没法儿睡觉。杜甫就围着棉被坐了起来,写了一首很长的古诗,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后来,杜甫的茅屋终于在好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修好了。杜甫的这个好朋友严武可是当时四川的大将军,杜甫当时逃难来到了成都,这所茅屋就是严武出资帮助他修建的。茅屋修好的第二年,严武就接到了皇帝的命令,要回长安。

杜甫非常舍不得这个帮助他的好朋友,就一直把他送出了成都很远很远。可是,严武刚刚离开成都,成都就发生了兵变,另外一个掌管军事的官员徐知道守在长安通往四川的剑阁,准备在成都称王。

杜甫一看,成都也发生了战乱,回不去了,便跑到了离成都不远的梓州,就是今天四川省三台县。他在梓州住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安史之乱”才终于平息,严武重新回到了成都,杜甫也终于可以重新回到自己的浣花溪草堂。

扩展资料

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诗词赏析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的“广厦”既指遮风避雨的住房,也暗喻能使人们安定生活的开明的政治局面。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遭遇中,推想到天下广大寒士正和他处在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在这里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

这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非常不满,“安得”两字,正好表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美好愿望的难以实现。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quot;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新唐书·杜甫传》

作者:欧阳修 宋祁 摘自《新唐书 艺文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注:应为凤翔),拜右拾遗(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则以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二年事),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公之去蜀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刈”的左部)代武镇成都,英□武人,粗暴,无能刺谒,耐游东蜀,依高适(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杨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庙),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国学宝典——杜甫

[又名:杜工部,诗圣]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quot;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quot;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杜甫不舍这位好友的离去,一直送他到成都郊外。但严武刚离开,成都就发生兵变,另一名军事官员徐知道控制了通往四川的剑阁,准备在成都称王。杜甫见状,成都已无法立足,便逃至梓州,今日四川三台县。他在梓州逗留了近一年,直到“安史之乱”平息,严武重返成都,杜甫才得以重返浣花溪草堂。杜甫的《茅屋...

关于杜甫草堂的故事
杜甫草堂的故事: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杜甫在成都草堂,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到了秋天的...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在草堂居住期间,杜甫过起了惬意的田园生活,也是其颠沛流离的一生当中少有的悠闲时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都是在草堂期间的创作,这些诗句不同于以往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显得清丽明快,可以见的杜甫当时的心情也是十...

杜甫草堂简介历史故事 杜甫草堂简介历史故事简述
1、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

关于杜甫草堂的小故事
这个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岁了,腿脚也不太好,他就走到河对岸去捡茅草,想拿回来重新修补一下房屋,可是一些小孩子就欺负他老了跑不动,抱着茅草飞快地钻进竹林里。杜甫拄着拐杖,追也追不上,喊也喊不住,气得他一直跺脚叹息。这天晚上,风停了,可是由于屋顶破了一个大洞,风就呼呼地刮进来,冻...

有关杜甫草堂的传说
有关杜甫草堂的传说故事 杜甫草堂的门券很多也很漂亮,券面有的是草堂建筑,有的是杜甫像,有的是杜甫故事情节,令人爱不释手。杜甫草堂不单门券多,这里边的传说故事也很多呢! 杜甫的诗歌悲天悯人,诗才超群被后人称为“诗圣”。因成都有亲戚,老友高适也在四川,公元755年,杜甫这位有才华的中年诗人,携家带口,逃难...

杜甫草堂的故事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指的便是草堂。杜甫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现如今的杜甫草...

杜甫和老妇人的小故事
       政治课上我们学了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唐朝时,杜甫草堂附近住着一位老妇人,她无儿无女,生活很艰难。每到秋天,她常常到杜甫草堂前的枣树下打枣子,把枣子掺在野菜粥里煮着吃。看到老妇人来打枣,杜甫心想,如果她不是实在贫穷...

杜甫草堂的故事作文
可是好景不长,八月份的一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草堂上的茅草被风刮得四处乱飞,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梢上,有的落进了泥塘里。杜甫急得手足无措,跌跌撞撞冲出屋子。在林子边,有几个孩子笑嘻嘻地抱着茅草,跑进了林子。有个男孩很调皮,对杜甫说:“杜老头,我家的茅草也刮走了,怎么说...

杜甫把《绝句》诗写的一个小故事是什么?
杜甫把《绝句》诗写的一个小故事是《杜甫诗宴》: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回家,居住在成都草堂。一天,几位不速之客到杜甫家以诗会友,杜甫生活贫穷,实在拿不出好一点的饭菜来招待客人。杜夫人着急万分,不知所措。正在犯难之际,杜甫发现灶房间尚有一把韭菜、两个鸡蛋和一大盘豆腐渣,立刻如获至宝...

蕲春县17110659508: 杜甫草堂有哪些故事 -
之标必奇: 杜甫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

蕲春县17110659508: 杜甫草堂(关于杜甫草堂的基本详情介绍)
之标必奇: 1、《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2、这首诗以草堂去来始末为线,前半篇追叙成都遭受徐知道叛乱的情况,后半篇从“遣骑问所须”这件小事上.3、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

蕲春县17110659508: 请教关于杜甫草堂的传说!急! -
之标必奇: 杜甫盖的草堂

蕲春县17110659508: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的典故 -
之标必奇: 杜甫.草堂,指在成都的杜甫草堂,“诗圣”是后人对杜甫的美称.

蕲春县17110659508: 关于杜甫的故事 -
之标必奇: 杜甫小时候很贪玩,连板凳都坐不住,长到五六岁连一首诗都记不住.让爷爷很生气.在爷爷的严厉管教下,杜甫改掉了贪玩的习惯.发奋苦读,为了练好诗,他练习的习作装了整整一麻袋.杜甫成名以后曾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心得...

蕲春县17110659508: 天府之国成都 作文 -
之标必奇:[答案] 天府之国成都读李白的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便爱上了成都.... 杜甫草堂:忽忆清代顾复初为草堂所写“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蕲春县17110659508: 杜甫的趣闻轶事 -
之标必奇: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 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

蕲春县17110659508: 关于杜甫草堂的资料 -
之标必奇: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

蕲春县17110659508: 杜甫如何居住入杜甫草堂 -
之标必奇: 为了躲避安史之乱.详细: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蕲春县17110659508: 杜甫为何住在杜甫草堂 -
之标必奇: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杜甫草堂”.杜甫为草堂写了《绝句四首》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