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遗篇奥运冠军的孝敬故事,急需

作者&投稿:虿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奥运冠军的故事~

  新华网福州8月19日电题:三位奥运冠军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郑良

  8月18日晚,来自闽西龙岩的19岁姑娘何雯娜不负众望夺得中国蹦床首枚奥运金牌;8月17日,来自龙岩上杭县的林丹夺得男子羽毛球单打冠军;8月11日,来自龙岩市新罗区的张湘祥夺得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

  记者日前专程到龙岩采访了三位奥运冠军的家人、教练,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三位冠军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机遇

  三位奥运冠军走上专业运动员道路都有偶然性。

  “何雯娜6岁开始练体操,缘于龙岩市少体教练曹卫红的‘怂恿’。”何雯娜的母亲赖秀红告诉记者。

  1995年6月的一天,曹家红在新罗区实验幼儿园挑选练体操的“苗子”,一眼看中了何雯娜,他说:“小女孩长得很可爱,身材和骨骼都很适合练体操。”9个月后,福建省体工队在全省各地挑选体操运动员“苗子”,何雯娜因为“身体柔韧性好”被选入省体工队,开始了职业运动员生涯。

  张湘祥的母亲黄玉曼说:“1990暑假,家里本来打算让湘祥到龙岩市业余体校练乒乓球,可体校校长林永乐觉得湘祥更适合练举重,就向举重教练朱日平推荐。”

  朱日平说:“见到湘祥就喜欢上了这孩子,眼神有灵气,眼中有种坚韧不拔的霸气,身材、骨骼很适合练举重。”

  一开始,湘祥的家人不愿意,怕练举重影响孩子体形发育。但朱日平很“执着”,每周一两次到湘祥家“串门”,慢慢“磨”着做思想工作。这样过了一年多,湘祥父母被教练锲而不舍的爱才之心打动,最终同意湘祥练举重。朱日平当时很肯定地对湘祥父母说:“这孩子一定会走出龙岩,在世界赛场一展风采。”

  上杭出生的林丹5岁开始练羽毛球。小时候的林丹好动,总也闲不下来,父母商量着把他送到上杭少体校,课余时间做些运动,回家后就安静了。启蒙教练陈伟华发现了林丹这棵“苗子”,他说:“这小孩机灵,动作很灵活,是打羽毛球的料。”

  在上杭体校练了3年多,林丹遇上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位“贵人”。福建省体校教练、前羽毛球世界冠军张青松到上杭选“苗子”,林丹的弹跳力、爆发力、耐力,“左撇子”,给张青松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张青松就跟陈伟华说:“这孩子省体校要定了!”

  勤奋

  三位运动员冠军路非一帆风顺,很小年纪就离家独自生活,艰苦的训练、比赛生涯,伤痛的困扰……

  何雯娜7岁到福州,在福建省体工队进行专业训练,艰苦、单调的训练生活让她很不适应。赖秀红说:“到福州的第一年,何雯娜每次往家里打电话都哭着说不想再练了,要回家;每次我们去福州看她,她都拉着我们的手不肯放开说要跟我们回龙岩。”

  18日晚,何雯娜夺得金牌的那一刻,赖秀红流出了眼泪,“这么多年女儿真的很不容易,每次她打退堂鼓时,我们都鼓励她一定要坚持下去。”

  “她训练非常刻苦,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陈伟华对小林丹的勤奋印象深刻。林丹的父亲林建斌说:“在上杭少体校时,林丹每天要练球4个多小时,晚上回家时精疲力尽,吃着饭都会睡着。”

  勤奋训练的习惯一直陪伴着林丹,5岁进入上杭市少校,8岁到福建省体校,12岁进入八一队,再到今天的奥运冠军,“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始终是林丹留给家人和教练的最深刻印象。

  “坚韧不拔是湘祥的最大特点,刚开始练举重时,他是班上年纪最小的,身材也是‘小不点’,但他训练时的刻苦很少有人比得上。”朱日平说。

  1995年7月,刚打破举重38公斤级福建省记录的张湘祥被北京体育大学的谢勇教练看中,12岁的湘祥进入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年仅17岁的张湘祥获得男子举重铜牌。

  张湘祥的运动生涯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的一次医疗事故几乎断送了他的运动生涯,此后三年多,他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不仅身体难以恢复,沉重的挫败感更给他带来心理危机。朱日平告诉记者,湘祥受伤的那段时间,他们常通电话,鼓励湘祥不要灰心,一定能重返赛场。“他是个内心很硬朗的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形下,也没有放弃训练,放弃职业生涯。”

  家人的支持

  奥运前夕,何雯娜、林丹、张湘祥都被寄予了夺金厚望。记者采访时发现,不论是家人,还是运动员自己,对争金夺银都有一种平常心,自信从容,不让金牌成为影响自己发挥的负担。

  何雯娜比赛前夕,何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她能轻装上阵,不论是否拿到奖牌,参加奥运会这样的大赛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赖秀红说:“每个周末都会跟女儿通电话,不谈比赛,聊些家常,提醒她注意身体。这是何雯娜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论胜负,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进入蹦床决赛后,何雯娜说:“决赛时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希望自己发挥最佳。”

  林建斌说:“希望林丹以平常心一场一场拼下去。”决赛之夜,30位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到林建斌家,为林丹加油助威,林建斌说:“参加奥运会是一项光荣,不管胜负如何,我们都为他骄傲。”

  张湘祥比赛前,黄玉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管他是否能拿到奖牌,家人都永远支持他。”(新华社专稿)

  张怡宁:
  北京奥运会宣誓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一个运动员宣誓环节,虽然很多运动员的名字并不能被广大体育迷记住,但无一例外,每一届宣誓的队员所从事的项目都是该国最流行的运动。2008年,这个机会落到了有“国球”之称的中国乒乓球队员张怡宁身上。无论从比赛成绩、公众形象等各方面考虑,张怡宁都是当之无愧。
  其实,张怡宁和李隼师徒大概在奥运开始之前一个多月就得到了一点口风,只是出于保密起见后来就没有了音讯,张怡宁得到这个消息也是大吃一惊。当有朋友提醒她可能会用英文发言的时候,张怡宁有点担心了,用她自己的话说“用母语说还好,用英文说...”,当有朋友跟她开玩笑“要用中文和英文各说一遍”时,张怡宁更担心了,不过最后还好只是用中文说。
  宣誓时,上台后的张怡宁多少有些紧张,第一遍拉着五环旗的时候居然拉反了,多亏了旁边的队员邹市明提醒。不过张怡宁做任何事情都像她打球一样事前做好准备,连灯光都考虑到了,用张怡宁自己的话说:“如果闪光灯比较晃眼的话,我就放慢速度念,但绝对不能弄错了。”最终张怡宁顺利完成宣誓,这个荣誉注定会一直被载入史册。

  杜丽:
  杜丽属于山东姑娘特有的质朴与沉稳在她身上体现为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本色美丽,而且有一种与中国人传统审美极为吻合的娴静内敛的气质。与绝大多数射击计运动员一样,杜丽在夺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枚金牌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地埋头与枯燥而乏味的训练之中,成名之后也不像一般明星那样外露,依然表现出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与低调,这大概是其实并不具备太多“星相”的杜丽被很多体育迷喜爱的原因。

  刘春红:
  刘春红师徒暗战三回合
  北京时间8月13日,雅典奥运冠军刘春红在举重女子69公斤级比赛中,成功卫冕。轻松夺冠的同时,刘春红连续打破69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世界纪录。
  辉煌的职业生涯中,刘春红也有过低迷期。2004年雅典夺冠之后,此前职业生涯一直顺风顺水的刘春红,也经历了一段低迷期。而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教练马文辉用尽心思,高度讲究策略,帮助刘春红度过低迷期。
  “运动员就必须争第一。”这是刘春红的教练马文辉的信条。雅典奥运会之后,马文辉对刘春红的要求更高了,他跟刘春红说:“你要做标兵,而不仅仅做榜样,榜样可以有好几个人,但标兵只有一个。”这样的要求对刘春红是动力,同时也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2006至2007年,刘春红整整低迷了一年,也郁闷、焦虑了一年。在此之前,刘春红基本没有受到伤病困扰,但是在06年世界锦标赛前,刘春红肘部受伤。 肘部脱臼对于运动员是一种很麻烦的伤,主要是这种上会给比赛留下心理阴影。受伤之后,刘春红进入了一种怎么练成绩都上不去诡异时期。刘春红的这种状态被教 练马文辉发现,教练先是鼓励她,让她放下心理包袱,他说:“你练了这么多年,是该休息了,你不用着急,就当恢复训练。”
  但是,这并未能改变刘春红的低迷状态,反而越发让刘春红心里烦躁。于是马教练又换了一种方式——激将法。在训练中,他基本不看刘春红,故意气她。有时候急了,他还严厉批评她:“你别以为你拿了奥运冠军就了不起,奥运冠军也一样。”
  堂堂一个奥运冠军,平时总是受人高看、得人赞扬的注,怎受得了这样的待遇!刘春红说马教练是她雅典夺冠后惟一一个敢这样批评她的人,而这恰恰也惊醒了刘春 红这个“梦中人”。她开始积极配合马教练进行训练。与此同时,马文辉看到刘春红状态好转,他又改变了策略。他说:“女孩子都喜欢漂亮,在训练中,她要是表 现得好,我就在旁边大喊漂亮。”
  终于,2007年刘春红伤势恢复、状态好转,在2007年的世锦赛中,虽然未能夺冠,却也发挥出了训练中的水平,这让刘春红本人和马教练都倍感欣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春红再次出征,这是她的第二次奥运之旅,此前,刘春红曾说过:“每次我想,如果我参加,我就是冠军。”

  马琳:
  雅典奥运会之后,已经成为奥运冠军的马琳并没有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双打冠军当然也是奥运冠军,但是单打冠军更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了这个,我一定要打到北京奥运会上去!”
  然而在此后的四年里,马琳的势头逐渐被迅速上升的王皓盖过,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王皓出色的表现俨然成为男单冠军的不二人选!
  在与王励勤和王皓搭档夺取男团冠军之后,马琳显得很低调,不去理会大家关于“王皓必将夺冠”的谈论,而是潜心准备着自己的梦想……
  即便是在半决赛淘汰王励勤跻身决赛,马琳也表现得十分低调,但是了解他的人知道,“这样的马琳才最可怕!”
  果然,在最后的男单决赛中,默默无闻的马琳完全释放出自己的能量,用疯狂的进攻和不可思议的精彩将王皓再次推到了亚军的位置!
  北京奥运,一人双冠,马琳终于一扫头上的阴霾,尽情宣泄心中的情感……

  郭晶晶:
  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郭晶晶第二次参加奥运会,在三米板项目中无法撼动当时的师姐伏明霞在该项目的统治地位而取得一枚银牌,而在和伏明霞合作的奥运会新项目双人三米板中却最终不敌俄罗斯组合尤里娅·帕卡琳娜/维拉·伊莲娜屈居第二,使得自己的第二次奥运之旅与金牌擦肩而过。2004雅典奥运会以中国女子跳水队头号选手身份出征的郭晶晶终于在三米板个人赛和双人赛中折桂。
  郭晶晶的技术特点是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动作难度大。尽管如此,郭晶晶的跳水生涯却充满坎坷。5岁开始练跳水,15岁她首次参加奥运会,连续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失败,骨折,改变技术,视网膜脱落,感情出现问题……苦苦等了11年,直到2004年雅典,郭晶晶才最终修成正果。与中国另一位跳水皇后级人物伏明霞相比,郭晶晶是历经坎坷走向成熟,而伏明霞是从出道即红一连红了三届奥运会。
  在雅典奥运会夺得两枚金牌后,郭晶晶无疑成为了跳水世界的女一号;同时貌美,聪慧的她与跳水王子田亮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金童玉女。然而成名似乎带给她不少的烦恼,在绯闻不断的圈子里,郭晶晶无限憧憬地说:“真希望能回到原来的日子,简单参加庆功会的郭晶晶仍旧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关于未来,郭晶晶保持着一贯的沉稳和平静:“我想去学法律,我知道这个学科挺难学的,也很辛苦。但是有了练跳水的经历,任何辛苦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会不会进入娱乐圈?”听到这个问题,一直低垂眼帘的她仰起了头,缓慢而肯定地说:“不会的,我清楚我的性格不适合。”而平静。在训练之余,能有自己的生活,做想做的事情。”

  张湘祥:
  张湘祥从8年前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铜牌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奖牌的色彩更加灿烂,王者回归。每个奥运冠军的背后都有着让人动容的故事,张湘祥也是如此。 一个只有25岁的老将,从17岁一战成名到后来因伤昏迷两天两夜,举重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就这样成为了张湘祥挥之不去的噩梦。好在,风雨过去见彩虹。因为热爱,举重带给张湘祥的果然还是快乐。一枚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这一刻,张湘祥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
  小顽童17岁成名
  张湘祥从小就没吃过苦,练举重纯粹是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
  张湘祥出生在福建龙岩,他的父亲张雨和是做装潢生意的,家境算是不错。幸福的童年在欢笑中度过,张湘祥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力量。“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能提得动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较胆大调皮,因此从小就显得活泼,像个小顽童。”张湘祥的母亲黄玉曼说。
  力气这么大,又调皮,得给他找个地方管起来。在启蒙教练朱日平的执著下,本来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张湘祥就这样走上了举重之路。从8岁进入龙岩少年体校练习举重,12岁时张湘祥就被北京体育大学的谢勇教练选入北体大竞技体校。1999年,张湘祥首次参加全国大赛一鸣惊人,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上独揽56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于是,他顺理成章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了国家举重队最年轻的选手。
  一年后,2000年9月16日,年仅17岁的张湘祥踏上了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他最终获得男子56公斤级铜牌。一战成名,张湘祥成为了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
  少年英雄多磨难
  悉尼奥运会归来后,就在张湘祥的实力再次逐渐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时,一个让他至今都胆战心惊的意外发生了。
  2003年,张湘祥备战雅典奥运会时在训练中腰部受伤,医生在为他打封闭时将药水打到了他的腰椎里,张湘祥立刻陷入了昏迷,而这一昏迷就是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才有知觉,算是保住了命。”张湘祥回忆说,“醒了之后,恢复了一段时间。但是心理那关是怎么也过不去。”张湘祥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怀疑。
  强势回归 再创辉煌
  “举重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随着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明白了。我热爱举重,我要在举重台上证明自己,这难道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张湘祥说。
  就这样,2006年,张湘祥重新出发。当年就获得了全国冠军赛62公斤级亚军,2007年则拿到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奥运选拔赛。今年4月在泉州举行的选拔赛中,在自己的家乡父老前,张湘祥用3个第一宣告他的强势回归。
  “现在的我和8年前已经不同了,这些年经历了太多,而我也长大了。”张湘祥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也将有可能退役。”昨天比赛结束后,张湘祥这样说,“如果离开举重并不是我对举重没有感情,而是想知道自己除了举重还能不能做得更多、更好。”

  冼东妹:
  雅典奥运会后冼东妹宣布退役,并于同年10月结束了10年爱情长跑,结婚、生女,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2007年初,冼东妹相应祖国的召唤,依然重返柔道训练馆,但对于一名已是33岁“高龄”的女队员而言,复出之路注定艰辛,卫冕之路更是布满荆棘,但冼东妹却信心满满。
  事业、家庭不可能两者兼顾,冼东妹第一件事情是给5个月的女儿断奶,随后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体重恢复至比赛标准,并在全国赛一举夺魁。年底举行的团体世锦赛上两度出战,力助中国队登顶,此后相继夺得2008法国超A级赛和匈牙利A级赛冠军,国内最后一站选拔赛“一本”扳倒之前排名第一的李营,奥运积分跃升为该级别第一位并将52公斤级奥运入场券收入囊中。
  冼东妹说,自己能重新站在奥运会赛场上关键因素在于心态,放平和了自然也就轻松了很多。同时她还对自己的领导表达了谢意,从复出、训练到每一场比赛,领导从未给过她压力,正因为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她才有了冲击的柔韧度。
  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冼东妹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放在心里,偶尔通过电脑听一听女儿牙牙学语,哑哑学语,尽管听不懂却充满了喜悦,“一路走来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我的老公,他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提起丈夫和家人,冼东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4年后的北京,冼东妹凭借自己的坚持、毅力和实力,延续了在雅典奥运会的辉煌。此前,冼东妹曾表示,为了圆奥运卫冕梦,除了要感谢很多人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她的女儿,相信这枚北京奥运会金牌,将是冼东妹送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杨威:
  杨威,5岁进湖北省仙桃市业余体校,10岁进湖北队,16岁入选国家队,是我国男子体操队主力中的一名全能型运动员。自由体操、吊环是他的强项。全国儿童锦标赛五枚金牌得主;全国少年比赛多次获得金银牌。 1997年在全国第八届运动会体操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1998年在第十三届亚运会体操比赛中获得团体冠军、全能亚军。1998年在全国体操冠赛中获得单杠第三名、双杠第四名。1998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获得全能第六名、自由体操亚军。动作特点:轻飘、干净利落、节奏韵律好、力量强、空翻高飘。杨威在自由体操上有直体后空翻转体720度的高难度动作、直体前空翻转体360度接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度,俄式挺身转体1080度,直体后空翻转体900度以及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度的结束动作;吊环上有后摆上水平十字2秒翻上接倒十字2秒接后摆上成倒十字2秒等高难度的力量接力量的连接动作。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杨威与队友合力夺得男子团体冠军,是中国男子体操进军悉尼奥运会的主力队员之一。在2008年,不仅获得了男子个人全能金牌,而且为中国体操队勇夺男子团体金牌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威的金牌之路艰辛坎坷,零八年的金牌是迟到了八年的金牌,长期以来杨威一直是亚军,被称为“千年老二”,但绝对具备世界冠军的实力,经过无数的挫折失败,杨威在2006年终于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2007年蝉联冠军,08年北京奥运会上终于以3分的绝对优势获得了奥运冠军,他有着稳重,坚强,不服输的性格他是中国的骄傲!在得知自己冠军后杨威高兴地说:“我终于拿到我想要的成绩了!”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7.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可谓是一见钟情。1999年,张国政去看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同乡,无意中见到了当时还是北体大某班班长的高文娟。“她像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张国政笑言:“我见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就这样,张国政展开了他的爱情攻势。备战八运会时,远在云南的他每天都和心爱的人交换一次书信,从未中断。细心的关怀,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张国政慢慢地赢得了高文娟的心。
从相知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高文娟见证了张国政事业的起色与辉煌。虽然不常见面,张国政却格外疼爱妻子:“说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她比我棒多了,没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那个时候她的条件比我强多了,和我在一起后,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完全是从头开始。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地支持了我这么长时间!”看到张国政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湿润了。
不管对于举重还是对于爱情,张国政都采取了最为直接的爱的方式:我爱举重,我就好好练,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爱妻子,我就告诉她,哪怕全世界都听到!〓
罗雪娟:泳池“猛兽”,对手越强她越兴奋
2年前的全运会赛场上,17岁的西子姑娘罗雪娟向泳池兴奋剂黑幕公开宣战。2年后的奥运赛场上,罗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席卷了雅典的泳池,为中国夺取了8年来的第一块奥运游泳金牌。不仅用刻苦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中国游泳在国际上的声誉。
泳池中的“猛兽”是罗雪娟的自喻,但这个“猛兽”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兽”。生活中的罗雪娟是个“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夺冠后一句“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争强好胜、我行我素的性格。“对手越强,我越兴奋”,是她出征前对担忧她的人说的。“我与西方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爆发,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含蓄的。”这是她夺冠后对半决赛成绩落后的释疑。
罗雪娟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爸爸罗国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妈妈则是百货公司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一家人全部的收入还不到800元,而罗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罗雪娟陪伴着父母一同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在父母眼里,罗雪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她穿得比别人朴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吃零食。现在一有机会,罗雪娟就会陪父母逛街。外出比赛时,她也总不忘给父母带些礼物。罗雪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位泳坛美女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在游泳队待久了,见到好身材的帅哥多了,至少我以后的男友在这方面不要差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不说是世界级,至少也要出类拔萃。”
罗雪娟的可爱,不仅因为她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她的直率和风趣、有才识的语言。
刘翔:追风少年,缔造中国田径神话
12秒91,这是无数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数字,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令中国人自豪,让亚洲人骄傲,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当这位“风之子”披着国旗跃上百米跨栏冠军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魅力四射、健康阳光的大男孩;当他面对镜头,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天之骄子的自信与霸气!就是这个赛场上咄咄逼人的追风少年,生活中,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邻家男孩。
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员。
刘翔从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别体贴父母和孝顺长辈。自从刘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收到过他的礼物,就连邻居也不例外。爷爷腕上戴的手表就是刘翔到日本比赛时买的。但令刘翔永远无法释怀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疼他、宠他、亲手把他带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时正是2001年九运会前夕,白天已经到医院看过奶奶的刘翔第二天就要离开上海。那天晚上刘翔收拾着行礼,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住院的奶奶。晚上十一点半了,刘翔让爸爸陪他再去一次医院。
临别前,泣不成声的刘翔恳求爸爸答应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刘翔正在千里之外参加着比赛。家人直到他当天晚上比赛结束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第二天一早,刘翔匆忙赶到了家中,他来到奶奶遗体前,俯下身,静静地,久久不动。
在刘翔事后补记的训练日记中,只有这样一段内容:“早上6点30分,奶奶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下午四乘一百米。”
现在,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平时,刘翔每天训练2小时,其余时间就像其他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在世界田径短跨的舞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刘翔正开始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
冼东妹:青岛媳妇,11年修炼终成“正果”
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这次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可谓“十年磨一剑”。但回顾她的运动经历,这次夺冠其实早有“伏笔”。
冼东妹还是小队员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老队员摔老是输,输了就哭。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赢对手为止。正因为有这股子拼劲,冼东妹在国内的比赛中战绩极为辉煌,而却总是无缘世界大赛的冠军。这次首征奥运,就一举夺魁,难怪冼东妹的教练刘永福百感交集地说:“柔道不练上个10年,不要想拿冠军!”用她丈夫刘波的话说:“比赛只有1分07秒,但东妹却为之奋斗了十几年。”
冼东妹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媳妇”,老公刘波恰好也是练柔道出身的运动员,性格豪爽、对人体贴。早在去雅典之前,冼东妹就说如果夺冠,真的要歇歇了。因为在东妹心中有桩遗憾,就是领了结婚证后还没有度过蜜月。
已年近30的冼东妹是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领的结婚证,当时上午登记,下午就到了国家队报到。因为没有时间,当时在广州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在冼东妹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了场喜酒。屈指算来,两人认识了10年,可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多一点。冼东妹到雅典后,刘波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不断地鼓励她:“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话虽这样说,但在东妹夺冠后,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却再也无法忍住激动的泪水。
领奖台上,冼东妹眼中的泪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众人之前流泪并不是这位倔强的广东妹子的个性。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7.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可谓是一见钟情。1999年,张国政去看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同乡,无意中见到了当时还是北体大某班班长的高文娟。“她像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张国政笑言:“我见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就这样,张国政展开了他的爱情攻势。备战八运会时,远在云南的他每天都和心爱的人交换一次书信,从未中断。细心的关怀,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张国政慢慢地赢得了高文娟的心。
从相知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高文娟见证了张国政事业的起色与辉煌。虽然不常见面,张国政却格外疼爱妻子:“说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她比我棒多了,没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那个时候她的条件比我强多了,和我在一起后,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完全是从头开始。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地支持了我这么长时间!”看到张国政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湿润了。
不管对于举重还是对于爱情,张国政都采取了最为直接的爱的方式:我爱举重,我就好好练,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爱妻子,我就告诉她,哪怕全世界都听到!〓
罗雪娟:泳池“猛兽”,对手越强她越兴奋
2年前的全运会赛场上,17岁的西子姑娘罗雪娟向泳池兴奋剂黑幕公开宣战。2年后的奥运赛场上,罗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席卷了雅典的泳池,为中国夺取了8年来的第一块奥运游泳金牌。不仅用刻苦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中国游泳在国际上的声誉。
泳池中的“猛兽”是罗雪娟的自喻,但这个“猛兽”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兽”。生活中的罗雪娟是个“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夺冠后一句“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争强好胜、我行我素的性格。“对手越强,我越兴奋”,是她出征前对担忧她的人说的。“我与西方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爆发,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含蓄的。”这是她夺冠后对半决赛成绩落后的释疑。
罗雪娟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爸爸罗国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妈妈则是百货公司一个普通的营业员。一家人全部的收入还不到800元,而罗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罗雪娟陪伴着父母一同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在父母眼里,罗雪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为了给家里省钱,她穿得比别人朴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吃零食。现在一有机会,罗雪娟就会陪父母逛街。外出比赛时,她也总不忘给父母带些礼物。罗雪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位泳坛美女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在游泳队待久了,见到好身材的帅哥多了,至少我以后的男友在这方面不要差吧。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不说是世界级,至少也要出类拔萃。”
罗雪娟的可爱,不仅因为她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她的直率和风趣、有才识的语言。
刘翔:追风少年,缔造中国田径神话
12秒91,这是无数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数字,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令中国人自豪,让亚洲人骄傲,全世界都为之惊叹!当这位“风之子”披着国旗跃上百米跨栏冠军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魅力四射、健康阳光的大男孩;当他面对镜头,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天之骄子的自信与霸气!就是这个赛场上咄咄逼人的追风少年,生活中,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邻家男孩。
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员。
刘翔从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别体贴父母和孝顺长辈。自从刘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收到过他的礼物,就连邻居也不例外。爷爷腕上戴的手表就是刘翔到日本比赛时买的。但令刘翔永远无法释怀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疼他、宠他、亲手把他带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时正是2001年九运会前夕,白天已经到医院看过奶奶的刘翔第二天就要离开上海。那天晚上刘翔收拾着行礼,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住院的奶奶。晚上十一点半了,刘翔让爸爸陪他再去一次医院。
临别前,泣不成声的刘翔恳求爸爸答应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刘翔正在千里之外参加着比赛。家人直到他当天晚上比赛结束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第二天一早,刘翔匆忙赶到了家中,他来到奶奶遗体前,俯下身,静静地,久久不动。
在刘翔事后补记的训练日记中,只有这样一段内容:“早上6点30分,奶奶与世长辞,享年78岁。下午四乘一百米。”
现在,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平时,刘翔每天训练2小时,其余时间就像其他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在世界田径短跨的舞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刘翔正开始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
冼东妹:青岛媳妇,11年修炼终成“正果”
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这次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可谓“十年磨一剑”。但回顾她的运动经历,这次夺冠其实早有“伏笔”。
冼东妹还是小队员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老队员摔老是输,输了就哭。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赢对手为止。正因为有这股子拼劲,冼东妹在国内的比赛中战绩极为辉煌,而却总是无缘世界大赛的冠军。这次首征奥运,就一举夺魁,难怪冼东妹的教练刘永福百感交集地说:“柔道不练上个10年,不要想拿冠军!”用她丈夫刘波的话说:“比赛只有1分07秒,但东妹却为之奋斗了十几年。”
冼东妹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媳妇”,老公刘波恰好也是练柔道出身的运动员,性格豪爽、对人体贴。早在去雅典之前,冼东妹就说如果夺冠,真的要歇歇了。因为在东妹心中有桩遗憾,就是领了结婚证后还没有度过蜜月。
已年近30的冼东妹是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领的结婚证,当时上午登记,下午就到了国家队报到。因为没有时间,当时在广州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在冼东妹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了场喜酒。屈指算来,两人认识了10年,可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多一点。冼东妹到雅典后,刘波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不断地鼓励她:“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话虽这样说,但在东妹夺冠后,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却再也无法忍住激动的泪水。
领奖台上,冼东妹眼中的泪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众人之前流泪并不是这位倔强的广东妹子的个性。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http://www.xiaoweixian.com/now/2008/0320/article_162.html


求遗篇奥运冠军的孝敬故事,急需
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

解读课文《向往奥运》
课文先从申奥成功心情激动的原因,引出了作者早在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就产生的这种感受;接着自然回忆起了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那天夜晚,产生这种感受的那个美好时刻,并从总体上讲了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然后,从竞技体育与艺术比赛的比较中,说明竞技体...

五一想去山海关,北戴河,秦皇岛玩,大家给点儿意见吧。谢了
然后可以游览第一个以奥运为主题的休闲公园---奥林匹克大道公园, 欣赏精美的主雕、音乐喷泉、浮雕墙、单体雕塑、中国奥运冠军手足印及签名、运动场、轮滑场和户外健身设施等,是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运动健将、旅游休闲的新景观。毕竟秦皇岛也算是奥运协办城市了。再就是去海水浴场之类的了,相信...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有哪些奥运冠军的孝敬故事?急~~~ -
农之扶正: 你可以搜一下,唐功红就是一个典范,还有李宁!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紧急!!!急需亲情类名人事例三件!!!! -
农之扶正: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2008年奥运会的感人故事6个(200字左右)快 -
农之扶正:[答案] 战胜白血病 勇夺金牌 男子马拉松游泳冠军范德韦登,赢得人生第二金 10公里马拉松游泳是最艰苦的游泳赛事,却成为一些意志坚强的伤病者的选择.在20日上午的女子比赛中,没有左小腿的南非残疾人选手杜托伊特获得第16名.昨天上午,曾患白血...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以 爱父母,敬师长 为主题写作文,要求:要有一个事例,500字哟,要快!回答的好,快,给悬赏100!急急急! -
农之扶正: 翻开《孝在我心中》这本书,里面的一篇篇,一行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长跪父亲病榻恳求接受献肾的孝女;有冲击奥运冠军时刻牵挂双亲的孝子;有虽然家境困难,但却长年收养孤寡老人的普通农家妇女……那16岁的申小莉为了挽救...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奥运感人小故事 10 则 -
农之扶正: 故事二:希腊举重运动员迪马斯 获得三次奥运举重冠军的希腊运动员迪马斯希望在家乡父老面前,用一枚金牌为自己的运动生涯谢幕.然而他只获得了铜牌.在颁奖仪式上,在宣布了他的名字和奖项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十几分钟,向他们...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一个奥运冠军的感人故事200字快· -
农之扶正:[答案] 一) 丘索维金娜在赛场上有一位母亲,她出现在体操赛场上,感动了全世界,她就是代表德国出战的33岁的女运动员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这位前独联体运动员、前乌兹别克斯坦运动员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奥运会上有哪些运动员的感人事迹? -
农之扶正: 扎托佩克 被称为“人类火车头” 有“人类火车头”之称的前捷克斯洛伐克长跑名将扎托佩克(右一)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以惊人的耐力夺得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3枚金牌.有趣的是,5000米项目夺冠后20分钟,与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妻子丹娜也在这里夺得标枪金牌.夫妻同一天双双夺冠,书写了奥运会的空前历史.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谁有关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朱启南的故事 -
农之扶正: 从弹弓高手起步 淘气全村出名 朱启南出生在温州永嘉县沙头镇一个名叫罗坑村的小乡村,小时候的他非常调皮,超级喜欢玩弹弓和当地一种用水竹做成的简易手枪.由于是爷爷奶奶的掌心宝,所以儿时的朱启南的“弹弓”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延...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谁有10个感人小故事 -
农之扶正: 感人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

铜仁地区18947667121: 急求2008奥运感人故事(字数在200到300)要有感受的
农之扶正: 我看奥运 奥运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人类之间的战争,就其本质目的来说,并不在于屠杀,而在于使敌方屈服,这一点,在奥运会上得以充分实现.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本来就有着协作与好战的双重属性,否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