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

作者&投稿:潜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杜甫《月夜》全文拼音是什么?~

《月夜》
yuè yè
唐代:杜甫
táng dù fǔ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jīn yè fū zhōu yuè , guī zhōng zhī dú kàn 。yáo lián xiǎo ér nǚ , wèi jiě yì cháng ān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xiāng wù yún huán shī , qīng huī yù bì hán 。hé shí yǐ xū huǎng , shuāng zhào lèi hén gān 。

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月夜
作者: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语 译

今夜在鄜州的妻子,大概正孤零零的望著月亮吧。我在离鄜州如此遥远的地方,忍不住心疼起我的孩子们,他们的年纪小得还不知道该思念长安的我呢。久久望著月,妻子的如云鬓鬟大概也被夜里的露水沾湿了吧,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手臂上白玉般的肌肤,或许也感到一丝寒意了。不知要到什麼时候,我们才能并肩倚在门帷旁,而我们今夜所流的泪,在那时的月光下应该都已经乾了吧。

赏 析

杜甫的诗一向以社会写实著称,但从此诗看来,他也是一个深情爱家的好男人呢。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俘虏时的作品,首联是杜甫心中对远方妻子的想像图,他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不说自己的思念,反说妻子对他的牵挂,更能突显杜甫思乡心情之真之切。

颔联「遥怜小儿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疼,稚龄儿女连父亲遭逢了什麼样的劫难都还不能理解,当然也无从思念了。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为何物的纯真,也对自己无法立即回家的困境感到心急如焚。

颈联的诗意再度转回妻子望月的想像图上,体贴的记挂著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会受凉,而她白皙的双臂会不会也感受了寒意?杜甫对於发妻的万般爱怜在此表露无遗。

结联则更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的两人在想像世界中重逢,期盼著他日相会之际,两人在今夜所流的泪都已成过去,所有的劫难都能够结束。 这首<月夜>使用想像的手法,不仅成功的将长安与鄜州两地迅速的连接起来,更利用时空相隔的悲凉,为未来作一个光明的想望,堪称杜诗中的杰作。

一、情诗
1.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意:
今夜鄜州的月亮,您在闺中只能独自看望了。遥远在长安的我,也想起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太小了?还未懂得思念离家的父亲呢!

(我想像您在家裏,也是久久地望著月亮,想念看我吧。夜深了,露重了,)您的云鬓湿了,香气丝丝沁出,像芬芳的雾;月的清辉照在您的玉臂上,恐怕您也觉得寒凉了吧?甚麼时候我们才能够双双倚著薄薄的纱帷,一同再看看月亮,让月光照乾我们此刻思念的泪痕呢!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3 7:55:16 浏览:587 相关信息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月夜“闺中只独看”与“双照泪痕干”的诗眼分别是什么?
诗人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唐代杜甫《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

杜甫的<<月夜>>写作背景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归雁》、《月夜》谁知道?
1 归雁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2 【归 雁】春 天 万 里 客 ,乱 定 几 年 归 ? 乱:指安史之乱。肠 断 江 城 雁 , 肠断:特别悲伤。高 高 向 北 飞 。背景提要:春天来了,望见北去的大...

甫子寸写的爱国诗有哪些?
《归雁》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

《杜甫传》:忧国忧民杜甫诗,颠沛流离史诗人
在我们看来这些诗都十分美好,那首《月夜》却是在困居长安,国破家亡时所作。可见诗人细腻入微的情怀,同时也不乏乐观主义情怀。杜甫一生也有很多知己朋友,比如他的朋友高适、岑参、李白,官场生活上多罩护他的严武,却在他们相继死后,境遇逐渐凄惨。杜甫的一生是穷苦的,人生难得潇洒几回,也只是晚年...

【杜甫简介】杜甫生平资料介绍 杜甫的诗词全集
大诗人杜甫月夜赏析 《月夜》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诗,当时诗人受困于长安,正是他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景。杜甫在此诗中依靠想象写出了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于妻子的思念之情。 杜甫 月夜 首联中,杜甫描写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场景,即妻子在家乡望着明月十分挂念着自己,鲜明地透出了诗人身在他乡长安...

杜甫 简介 诗词赏析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

我想知杜甫生平?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旧唐书》〈文苑传下·杜甫〉)。不久又再过著流离颠沛的生活,漂泊于今天的四川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一带,以舟为家。唐大历五年(770年)在从长沙到岳阳的湘江中的小船上,发病而死[1]。一说杜甫人在耒阳,遇见洪水,十余日未进食,后来耒阳聂县令雇小船来接他,并且赠送许多牛肉、白酒...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
”杜甫读书很刻苦,曾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天宝五载(746),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但是迎接他的却是冷漠的现实。当时李林甫把持朝政,排斥异己,嫉贤妒能。天宝六载(747)...

杜甫的资料?
770年冬,杜 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 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 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多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 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

临潼区15962383188: 月夜 杜甫赏析月夜(杜甫)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前人在评论这首... -
辛垄棓丙:[答案]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鄜州月儿明,(如同长安的一样,被叛军拘囚的我独自在望月思家,家中)妻子也在独自望着天上的月...

临潼区15962383188: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首联中“闺中只独看”一句具有则样... -
辛垄棓丙:[答案] 1作者看到的其实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寞,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

临潼区15962383188: 月夜杜甫的解释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辛垄棓丙:[答案] 杜甫《月夜》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

临潼区15962383188: 杜甫月夜的诗意是什么?是>哦! -
辛垄棓丙:[答案]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

临潼区15962383188: 月夜 杜甫? -
辛垄棓丙: 【名称】月夜【年代】盛唐【作者】杜甫【体裁】五言律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

临潼区15962383188: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辛垄棓丙:[答案] 杜甫《月夜》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赏析】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

临潼区15962383188: 古诗<月夜>杜甫翻译 -
辛垄棓丙: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女儿,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鄜州月儿明,(如同长安的一样,被叛军拘囚的我独自在望月思家,家中)妻子也在独自望着天上的月(妻子的...

临潼区15962383188: 《月夜》杜甫 -
辛垄棓丙: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祝您新年快乐

临潼区15962383188: 月夜 杜甫诗句 -
辛垄棓丙: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注释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临潼区15962383188: 杜甫月夜的赏析 -
辛垄棓丙: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③.注释注释[注释]①鄜州:今陕西富县.当时诗人的妻子在此州.②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清辉:清冷的月光.③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