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作者&投稿:溥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文言文中之有哪些意思~



⑴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 然之。(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学习了!

既 〈动〉

(1) 本义:吃罢,吃过

既,小食也。——《说文》。罗振玉曰:“即,象人就食;既,象人食既。许训既为小食,义与形不协矣。”

君既食。——《礼记·玉藻》

不拜既爵。——《义礼·乡饮酒礼》

(2) 食尽。指日全食或月全食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桓公三年》。杜预注:“既,尽也。”

其合相当如袭辟者,日既是也。——汉· 王充《论衡》

(3) 完毕;完了

既而曰。——《公羊传·宣公元年》。注:“事毕也。”

既者,尽也。有继之辞也。——《谷梁传》

既月。——《虞书》

董泽之蒲可胜既乎。——《左传·宣公十二年》

薮泽肆既。——《国语·周语》

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庄子·应帝王》

(4) 又如:既济(六十四卦之。离下坎上。意指万事皆济);既冠之后(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词性变化


既 〈副〉

(1) 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战国策·燕策》

既克。——《左传·庄公十年》

既其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既加冠。——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既泣之三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既成(已经完成);既位(已就其位);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

(3) 不久;随即

楚成王以商臣为太子,既欲置公子职。——《韩非子·内储说下》

昔李斯与 包丘子俱事 荀卿,既而 李斯入 秦。——《盐铁论·毁学》



(1) 常用“则”、“就”、“那么”相呼应,相当于“既然”

既定策则仆须急归营。——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的党;既以(既然已经);既不沙(既不阿,既不呵,既不唦,既不是呵,既不索。都表示:既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不然的话)

(3) 跟“且”、“又”、“也”、“还”等词配合,表示同时具有两种情况

屈平既嫉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既至”可译为“已经到来”

①<动>存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也。”
②<动>居于;处于。《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肠胃。”《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廉颇之右。”
③<动>在于;取决于。《劝学》:“驽马十驾,功~不会舍。”
④<介>在。引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等。《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昼犹昏。”《石灰吟》:“要留青白~人间。”

望采纳

1.地方,处(名词)
2.省视,观察(动词)
3.存问,问候(动词)
4.存在(动词)
5.存活着,生存(动词)
6.居于,处于(动词)
7.才,正在(副词)

shayisi?


文言文中,表示“在”这个意思的字有哪些
文言文中,表示“在”这个意思的字有:1、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例如: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

文言文中,表示“在”这个意思的字有哪些?
于、於、以、乎

在文言文中表示全都一概的词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表示“全”、“都”、“一概”的词有:举、具、皆、毕、咸、悉、尽、都、全、齐、通等。1、举: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译文: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2、俱...

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哪些含义
言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有很多,如谈论、说、言语、言论、著作、书籍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吧!①<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②<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哪些?
文言中常见动词有: 能、欲、得、可、足、宜、应、肯

文言词有哪些?举例说明
1. 文言中有哪些“兼词”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

文言文中的日常用语有哪些?
文言文中的日常用语有:(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视、端、观、阅、 见、睹、瞻、览、顾。1、视 视,发音shì,最主要的意思为“看”,如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还可表示亲临某事的意思,如视事、视察。另外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2、端 端:仔细地看。3、观 观,看,察看...

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哪些含义
行在古文中有很多含义,如行走、出行、运行、实行、品行、即将、道路、队伍、辈分等意思,具体如下。读音:xíng ①<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动>出行。《肴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③<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④<动>传布。《原毁》...

是在文言文释义
1.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正确。与“非”相对。 偃之言是也。——《论语•阳货》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以为正确,认为正确。 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墨子•尚同上》 3. 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韩愈《马说》...

咸阳市19449125576: 在文言文中之有哪些意思 -
枞贱奈西: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

咸阳市19449125576: “东西”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
枞贱奈西: 【“东西”释义】:1. 方位名2113.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 《墨子·节用中》:“古者 尧 治天下,南抚 交址 ,北降 幽都 ,东5261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 2. 从东到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4102 秦 为 阿房殿 ,在 长安 西南二...

咸阳市19449125576: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
枞贱奈西:[答案] ①存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也.” ②居于;处于.《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肠胃.”《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之右.” ③在于;取决于.《劝学》:“驽马十驾,” ④在.引...

咸阳市19449125576: 文言文中"坐"有哪些意思 -
枞贱奈西: “坐”的意义和用法: 1、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如:“项王、项伯东向坐.”(《史记 项羽本纪》) 2、犯罪.如“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春秋》) 3、株连受罚.如“副有罪,当相坐.”(班固《苏武》) 4、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 5、驻守.如“楚人坐其南门.”(《左传 桓公二十三年》) 6、坐等.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7、因为,由于.如“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 8、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柳宗元《早梅》) 9、通“座”,座位的意思.如“置之坐上.”《史记 项羽本纪》

咸阳市19449125576: 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
枞贱奈西: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如下: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 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 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时...

咸阳市19449125576: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枞贱奈西: 在这句话里“是”是指示代词.此,这.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渊时《归去来辞》:“今是而昨非.” ②认为正确.《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断.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词.此,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清.方苞《狱中杂记》:“是疾易传染.” ⑤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

咸阳市19449125576: 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枞贱奈西: 多duō①〈形容词〉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论语〉十则》:“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②〈副词〉多多地大量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三峡》:“绝巘多生怪柏.”③〈动词〉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④〈副词〉只仅仅.《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 多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多.多年.多姿.多层次.多角度.多难(nan )兴(xing )邦.多多益善.多行不义必自毙.2数目在二以上:多年生草.多项式

咸阳市19449125576: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枞贱奈西: 有以在文言文的解释:有道理;有规律.例如,《诗·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有所作为.例如,《老子》: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有什么.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咸阳市19449125576: “惧”在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释? -
枞贱奈西: “惧”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解释: 1、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意思是害怕、恐惧.例如: (1)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墨子·尚同中》 (2)楚兵惧,自秦归.——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3)夫大国,难测也,...

咸阳市19449125576: 所谓在文言文中有哪些解释? -
枞贱奈西: http://wenwen.sogou.com/z/q767445676.htm 这个中解释的非常好,非常详细 希望能帮到你1. 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例:《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谓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之意.例: 李贽 《复邓石阳书》:“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祗知有持钵餬口事耳.” 3. 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例:《礼记·祭义》:“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 4. 所以.谓,通“ 为 ”. 例:《战国策·赵策一》:“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