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湘如和廉颇的资料。

作者&投稿:高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蔺相如和廉颇的资料~

一、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二、廉颇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

扩展资料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自己之上,廉颇感到羞耻。并且扬言说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蔺相如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蔺相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廉颇

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以下是仅存的关于廉颇的史料。

廉颇(约公元前310-约公元前237年).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当其冲要。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旗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上卿为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放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璧,强秦愿以十五城换之,赵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赵惠文王十九年复攻赵,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磋商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会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地位竟在廉颇之上。廉颇对蔺相如封为上卿心怀不满,认为自己做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城,扩大疆土的大功,而地位低下的蔺相如只动动口舌却位高于我,叫人不能容忍。他公然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并不想与廉颇去争高低,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了不使廉颇在临朝时排列自己之下,每次早朝,他总是称病不至。有时,蔺相如乘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这引起了蔺相如舍人的不满,蔺相如解释说:“强秦与廉颇相比,虎狼般的秦王相如都敢当庭呵叱,羞辱他的群臣,我还会怕廉颇吗?强秦之所以不敢出兵赵国,这是因为我和廉颇同在朝中为官,如果我们相斗,就如两虎相伤,没有两全之理了。我之所以避他,无非是把国家危难放在个人的恩怨之上罢了。”廉颇听后,深受感动,他选择蔺相如家宾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荆条,赤膊露体来到蔺相如家中,请蔺相如治罪。从此两人结为刎颈之交,生死与共。

“将相和”的故事,后人以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加以表现,它强烈的爱国情感催人泪下,感人奋发。而廉颇勇于改过,真诚率直的性格,更使人觉得可亲可爱。

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年二(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九城。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蔺交和,使得赵国内部团结一致,尽心报国,使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秦国以后10年间末敢攻赵。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孝成王立。这时,秦国采取应侯范雎“远交近攻”的谋略,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攻打临近的小国。周赧王五十五年(前 260年),秦国进攻韩地上党。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太守冯亭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赵之间围绕着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这时,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20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参见长平之战)。当时,秦军已南取野王 (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而赵军长途跋涉而至,不仅兵力处于劣势,态势上也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看速胜不行,便使反间计,让赵王相信,秦国最担心、最害怕的是用赵括替代廉颇。赵王求胜心切,终于中了反间计,认为廉颇怯战,强行罢廉颇职,用赵括为将。虽然蔺相如力谏,指出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不适合担此重任,但赵王不听,任用赵括为将军。赵括代替了廉颇的职务后,完全改变了廉颇制定的战略部署,撤换了许多军官。秦国见使用赵括为将,便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赵。大败赵括军于长平,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近五十万精锐部队。
秦长平之战取得胜利后,接受了赵割地请和的要求。原因:一长平之战秦虽胜但士卒伤亡近半,国内积粮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无力进一步攻占邯郸灭亡赵。二士卒长时间在外作战,士气低靡,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乱,随时都有可能叛乱(其后果乱)。三魏楚蠢蠢欲动,其侧翼相当不安全(其后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赵和之求。
赵对于事后的割地却产生了分歧,细节不说了。最终赵王决定不履行和约,并积极备战。这一切最终导致秦赵邯郸之战的爆发。秦昭王大怒,尽兵攻赵。其中关于白起不出征的原因我认为有三:一长平之战秦赢的颇险,并领略到赵人顽强的战斗意志。而这有不同于秦兵的顽强。秦兵之顽强在于利诱即有战功即可封爵得地,赵兵之顽强则源于其内在的民族气质和尚武传统。二秦兵伤亡惨重,尤其是掌握熟练作战技术的秦精锐部队(轻兵、骑兵、车兵、弩兵),这时秦主力部队多为刚加入的下民作战能力有限。对于侧翼的安全更是危险,秦如进攻赵都随时有可能被魏楚联军围歼。三对于秦王对范相的言听计从颇为不满。但自信的秦王相信秦军是战无不胜的,即令军65万进攻赵邯郸。

赵对于秦的进攻准备可以说到了极致,因为赵精锐部队的丧失,赵无力发动野战而转为守城,并为此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及装备。同时外交也积极的开展。赵之平原君因长平之败的愧疚也积极的游说魏楚和组织邯郸保卫战。
战争开始了....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元月,秦聚兵约五十万人,且分兵三路,左路司马梗率军进攻韩之太原,取之,尽得上党地,以牵至赵北方主力不得南下;右路约十万增兵南阳, 以拒魏楚联军;中路军约三十万人,直攻赵之邯郸。七月、八月间赵之武安、皮牢,两座赵都唯一可依赖的战略屏蔽被秦攻破。并于十月间兵围邯郸,这年是赵孝成王七年。
关于秦昭四十八年正月至八月间对赵攻势,赵国采取的战略是坚壁清野,放弃野战和卫星城,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邯郸。而此时的赵国精锐士兵早已于长平之战中伤亡殆尽,邯郸城内士卒多为刚征集的下民人数约在三四十万人左右。其中士兵年龄多为40岁左右的老人(古40岁即为老)或13到18岁的弱童。而年轻力壮的士卒不超过十万其中包括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量骑兵大约在一至两万人左右,这些构成了赵日夜突袭秦兵的主力。守将为大将军廉颇、宫卫统领乐乘,而平原君赵胜成为邯郸之战实际的最高指挥官。同时赵之邯郸的下民因长平之战,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故同仇敌忾,誓卫赵都。
秦军以五大夫王陵为将,军众在三十万左右,以武安为据,包围邯郸,秦军构成以步弓兵为主,且攻城器颇多。秦五大夫王陵于邯郸城下望着邯郸周围万顷苍绿待实而被赵人尽毁的良田,王陵想道:秦军秦昭二十九年取楚都城郢,三十二年取魏都大梁,而兵赵之主力早已于去年斩杀殆尽,此时赵国邯郸守军不过为老弱病残,只需月余便可攻下。但当他看到雄武宽厚的邯郸城墙,及城上站立的赵国士兵时,他发现赵人的脸上分明露着一种决不屈服和复仇的面容。心中竟然产生了不安,这年是秦昭王四十九年,赵孝成王七年。
秦昭四十九年秋,十月,五大夫王陵率军急攻邯郸城,秦弓弩手,将数十万支箭射向邯郸城上,掩护步兵攻城,而步兵分两队,一队肩扛云梯,强登邯郸城墙,一队推冲车直攻赵区都之城门,且秦分三军不分昼夜轮攻赵都。但是一个月下来,秦军仅校官就战死五名,伤亡近两万人,而不得停下休整,转为小规模进攻以夺赵志。但相反是,赵军却一再攻出精锐步兵甚至少量骑兵不断突袭秦围在邯郸的营栅,竟使秦伤亡颇为惨重,反而秦军日夜防备,士兵多有殆懈。
邯郸前线的战况飞快的传到秦昭王的手中,秦昭王十分的生气,而此武安君又病重,不得行,便一方面命令王陵集兵早日攻下邯郸,一方面组织援军。
收到信的王陵军于秦昭王四十八年,在寒风中的十二月向赵都邯郸发起第二次大规模的攻城战,但疲惫的秦军,在赵军弓弩下,多有伤亡,士卒战皆不利。赵出兵击之,却秦数十里。此战秦伤亡五千人左右。
赵之邯郸城内,伤员遍城皆是,但士兵依旧士气高昂,平原军赵胜,于寒冬将府内积粮存衣,散布赵民,并令其家人抢救伤员,大将军廉颇带甲上城亲自指挥督战,平原君赵胜亦往之。赵兵多弱,廉颇命弱者立城,强者于城内休养逢战而轮换,又命善射者集而射秦。期间赵之精锐常出城,多有不回者(战死),但秦亦伤亡惨重甚巨。
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秦之援军十万带着大量的兵备粮草及秦王的最后命令到达了邯郸。五大夫王陵即调整兵力准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
秦昭四十九年正月,将军王龁率兵十万及大量的兵备粮草到达邯郸。五大夫王陵即调整兵力准备向邯郸发动第三次,也是攻赵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可以相信王陵已经知道秦王的不满及以王龁代之的先兆,所以肯定的是王陵军第三次的进攻是相当猛烈的。
战事爆发于正月,在北方此时还是寒冷的冬季。此时邯郸被围将近四个月城内兵员损耗和粮食供给已显危机,人心在冬季更显得脆弱。但在廉颇、乐乘诸位良将的率领下赵军依然士气高昂。同时秦军在受到增援后士气也开始高昂。战事进行月余,赵兵拼死抵御秦军进攻并取得胜利。秦军伤亡惨重,士卒多怨。秦王以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后王龁率军连续攻打邯郸近五个月,依然没有攻下。十月,秦王杀了白起后又命郑安平率军五万支援王龁。此时邯郸城处于最危急的时候,粮草早已断绝,人皆“以骨为炊”“刎子而食”,赵军依旧不屈的抵抗着。同时平原君的外交战开始起作用,至十二月初,魏军八万楚军十万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同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急退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约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草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其威大震。
赵国在经历长平之战的失败后,部队兵员损失近五十万。此后赵国可作战的部队可分为这几部分:代郡守军防备匈奴及燕国,常备军约五万人战时可扩编为十万人,晋阳守军(赵国旧都)是赵之右翼,是进攻秦侧翼的跳板也是赵北方的门户,常备军约七万人。中牟守军(括屯留)赵之左翼抵御秦军的前哨和防备魏国的要塞,常备军三万人。邯郸守军赵国防御重心,因邯郸常临战事,故又分武安守军、武城守军,总体上看邯郸地区常备军在十万人左右。邯郸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因此成为战事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也是军事防御最完备的城市之一。邯郸之战中赵国几临危急,但在赵国优秀将领的指挥下、赵国士兵的顽强抵抗下及赵国下民的舍身支援下都一一化解。从中可看出赵国所独有的、异于六国的气质,更加的悲壮血气、坚强不屈、团结一致。
关于邯郸之战,我认为其悲烈程度堪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柏林战役。秦国对赵直接间接动用兵力在六十五万人左右,其中对邯郸作战的部队就达四十五万人。说其悲烈,更多的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如前所述赵国的兵力、国力在长平之战后已大不如前,邯郸地区可作战的部队不过十万。且在秦军不断围困和进攻下能保住都城不破,实在令人惊叹。邯郸之战以其说是是赵军的胜利不如说是赵民的胜利,赵国下民主要是邯郸下民为保卫邯郸所付出代价是沉重的,“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以城免”是何其的悲壮。试想一下战前赵国各地的军队、粮草源源不断汇聚邯郸,赵国下民众志成城日日夜夜修缮城池,磨砺兵刃的情景,是何其壮观。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队所具有的慷慨悲凉的气质、血气尚武的传统、同心志协的风气是多么的重要。

燕以赵大伤于长平,以丞相栗腹为将,针对赵国“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的状况,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举兵攻赵。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赵军在鄗(今河北高邑东)、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大败燕军。

赵国自长平之战败于秦国之后,国力大大削弱。此后,不仅受到秦国军队的屡次进犯,而且其他诸侯国亦想乘机侵赵获利。十五年,燕国丞相栗腹以给赵王祝寿为名,出使赵国,侦探赵国虚实。回国后向燕王建议,赵国青壮年在长平均被秦将白起坑杀,国内尽是孤儿寡妇,无力再战,乘此良机攻赵必胜。燕将乐间认为赵国连年同秦作战,百姓熟悉军事,若兴兵攻赵,燕军一定会败,坚决反对出兵。燕王喜不听乐间劝告,决意发兵攻赵国。他派栗腹为将,领兵60万乘(一说,二军,战车二千乘)兵分两路大举进攻赵国。栗腹令部将卿秦率军20万攻代,自率主力40万攻鄗。燕军到达宋子(今河北晋县南)后,赵孝成王令上卿廉颇、乐乘统兵 13万(一说,25万)前往抗击。廉颇分析燕军的来势后认为,燕军虽然人多势众,但骄傲轻敌,加之长途跋涉,人马困乏,遂决定采用各个击破的方略。令乐乘率军5万坚守代,吸引攻代燕军不能南下援救,自率军8万(一说,20万)迎击燕军主力于鄗。赵军同仇敌忾,决心保卫国土,个个奋勇冲杀,大败燕军,斩杀其主将栗腹。攻代燕军闻听攻鄙军大败,主帅被杀,军心动摇。乐乘率赵军趁机发起攻击,迅速取胜,俘庆秦。两路燕军败退。廉颇率军追击500里,直入燕境,进围燕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让5座城邑求和,赵军始解围退还。战后,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假相国。
点凭:此战赵军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赵军则同仇敌忾,对来范之敌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燕军之败有三,一师出无名,燕赵之间关系一向良好,两国几乎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燕军分兵多处,希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攻占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三燕军将领指挥能力不如赵,且燕兵作战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赵临时组织起来的下民的作战能力。赵胜亦有其三: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进攻邯郸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颇为娴熟,对付秦尚且绰绰有余,何况对付燕呢。赵民尚武临时组织起来的即具备战斗力,加上燕军分兵作战胜利在望。此战对赵影响:一,提升了赵国于七国中地位;二,锻炼了赵军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恢复了作战的自信;三,增强了赵国实力和国家安全系数;四,发现并锻炼了赵国将领。此战中,庞援、乐乘、李牧脱颖而出,让赵人看到除了老将廉颇外还有更多优秀的将军。赵国的中兴似乎仍有希望。


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多次击退入侵敌军,并伺机出击。前245年,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说明赵国国力又有恢复。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将军,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秦始皇二年(前245年),赵孝成王卒,其子赵悼襄王继位。襄王听信了奸臣郭开的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廉颇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却唯恐廉颇再得势,暗中给了唐玖很多金钱,让他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但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参见秦灭赵之战)。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米,西临淮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点评: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 “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注①索隐按:阳晋,韂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韂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四十七里也。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髃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①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②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注①集解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索隐周礼大行人别九宾,谓九服之宾客也。列士传云设九牢也。正义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备之礼,天子临轩,九服同会。秦、赵何得九宾?但亦陈设车辂文物耳。”
注②索隐广成是传舍之名。传音张恋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闲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髃臣孰计议之。”秦王与髃臣相视而嘻。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注①索隐音希。乃惊而怒之辞也。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
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①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惠文王十八年。”索隐刘氏云盖谓石邑。正义故石城在相州林
虑县南九十里也。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
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
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②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灿秦王,以相娱乐。”③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
进灿,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灿。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灿。相如顾召赵御
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灿”。秦之髃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秦不敢动。

注①索隐在西河之南,故云“外”。案:表在赵惠文王二十年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二十年。”
注③集解风俗通义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索隐灿
音缶。正义灿音瓶。
注④正义溅音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①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
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
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
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髃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②因宾客至蔺
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③

注①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
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注②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负荆者,荆,楚也,可以为鞭。
注③索隐崔浩云:“言要齐生死而刎颈无悔也。”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①后三年,廉颇攻
魏之防陵、②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③其明年,赵奢破
秦军阏与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几,邑名也。”案: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
取之,而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几,拔之”事,疑几是邑名,而或属齐或属魏耳,田单
在齐,不得至于拔也。索隐世家云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取之,与此列传
合。战国策云秦败阏与及攻魏几。几亦属魏。而裴骃引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拔几”之
事,疑其几是故邑,或属齐、魏故耳。正义几音祈。在相潞之闲。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房子’。”索隐案:防陵在楚之西,属汉中郡。魏有房
子,盖“陵”字误也。正义城在相州安阳县南二十里,因防水为名。
注③正义故城在魏州昌乐县东北三十里。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
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
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
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①秦军鼓噪
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
复益增垒。秦闲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闲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②
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闲,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
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
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
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③
邯郸。”许历复请谏,④曰:“先据北山上者胜,⑤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发万人
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
而归。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魏郡,在邯郸西。”
注②正义国谓邯郸,赵之都也。
注③索隐案:“胥”“须”古人通用。今者“胥后令”,谓“胥”为“须”,须者,
待也,待后令。谓许历之言更不拟诛之,故更待后令也。正义胥犹须也。
军去城都三十里而不行,未有计过险狭,恐人谏令急救武安,乃出此令。今垂战须
得谋策,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也。
注④索隐按:“邯郸”二字当为“欲战”,谓临战之时,许历复谏也。王粲诗云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是言赵奢用其计,遂破秦军也。江遂曰“汉令称完而不
髡曰耐,是完士未免从军也”。
注⑤正义阏与山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赵奢拒秦军于阏与,□此山也。
案:括地志云“言拒秦军在此山”,疑其太近洺州。既去邯郸三十里而军,又云趋
之二日一夜,至阏与五十里而军垒成,据今洺州去潞州三百里闲而隔相州,恐潞州阏与
聚城是所拒据处。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①而
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
王信秦之闲。秦之闲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
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注①集解张华曰:“赵奢頉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
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①
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
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
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注①正义奉音捧。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
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觽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
①封廉颇为信平君,②为假相国。

注①集解徐广曰:“邑名也。”
注②索隐信平,号也。徐广云:“尉文,邑名。”按:汉书表有“尉文节侯”,云
在南郡。盖尉,官也;文,名也。谓取尉文所食之邑复以封颇,而后号为信平君。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
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
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①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魏郡。”正义在相州内黄县东北也。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
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①

注①索隐按:地理志武遂属河闲国,方城属广阳也。正义武遂,易州遂城也。
方城,幽州固安县南十里。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
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①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注①索隐谓数起便也。矢,一作“屎”。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
死于寿春。①

注①正义廉颇墓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蔺相如墓在邯郸西南六里。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
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闲谍,③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
□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
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注①正义今雁门县代地,故云代雁门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将军征行无常处,所在为治,故言‘莫府’。莫,大也。”
索隐按:注如淳解“莫,大也”云云。又崔浩云“古者出征为将帅,军还则罢,理
无常处,以幕帟为府署,故曰‘莫府’”。则“莫”当作“幕”,字之讹耳。
注③索隐上纪苋反,下音牒。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①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
令。”王许之。

注①正义许六反。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①彀者十万人,②悉勒
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③单于闻之,大率
觽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④破东胡,降
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①集解管子曰:“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
注②索隐彀音古闙反。彀谓能射也。
注③索隐委谓□之,恣其杀略也。
注④集解襜,都甘反。褴,路谈反。徐广曰:“一作‘临’。”骃又案:如淳曰
“胡名也,在代北”。索隐上音都甘反,下音路郯反。如淳云“胡名也”。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
军,①杀剧辛。②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③于武遂,④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
军,击秦军于宜安,⑤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⑥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
⑦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注①索隐按:暖□冯暖也。庞音皮江反。暖音况远反,亦音喧。
注②索隐本赵人,仕燕者。
注③索隐扈,氏;辄,名。汉张耳时别有扈辄。
注④索隐按:刘氏云“武遂本韩地,在赵西,恐非地理志河闲武遂也”。
注⑤正义在桓州栆城县西南二十里。
注⑥索隐音蚁。
注⑦索隐县名。地理志在常山。音婆,又音盘。正义在相州房山县东二十里也。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
反闲,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
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
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①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②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掘懦’。”
注②索隐信音伸。

【索隐述赞】清缼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
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回答者:浅水幽兰 - 试用期 一级 11-1 19:18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50% (0) 不好
5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很不好!太长啦!比大长今还长!
评论者: 走向生活啊 - 秀才 二级

--------------------------------------------------------------------------------

其他回答 共 4 条

这里可以发表寻人启示么?我想要嫦娥的手机号!
回答者:苦涩边缘 - 童生 一级 11-1 19:07

--------------------------------------------------------------------------------

蔺相如战国赵国的宰相,廉颇赵国有名的武将。
关于合式璧的故事,廉颇自认比蔺相如厉害,但蔺相如靠合式璧得到秦国十五座城池,廉颇心服口服“负荆请罪”。
回答者:MFST - 童生 一级 11-1 19:13

--------------------------------------------------------------------------------

完壁归赵,负荆请罪.
回答者:爱★畅 - 试用期 一级 11-1 19:16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注①索隐按:阳晋,韂地,后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韂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阳在太原,虽亦赵地,非齐所取。正义故城在今曹州乘氏县西北四十七里也。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髃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①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②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注①集解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索隐周礼大行人别九宾,谓九服之宾客也。列士传云设九牢也。正义刘伯庄云:“九宾者,周王备之礼,天子临轩,九服同会。秦、赵何得九宾?但亦陈设车辂文物耳。”
注②索隐广成是传舍之名。传音张恋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闲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髃臣孰计议之。”秦王与髃臣相视而嘻。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注①索隐音希。乃惊而怒之辞也。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
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①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注①集解徐广曰:“惠文王十八年。”索隐刘氏云盖谓石邑。正义故石城在相州林
虑县南九十里也。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
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
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②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灿秦王,以相娱乐。”③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
进灿,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灿。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灿。相如顾召赵御
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灿”。秦之髃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
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秦不敢动。

注①索隐在西河之南,故云“外”。案:表在赵惠文王二十年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二十年。”
注③集解风俗通义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索隐灿
音缶。正义灿音瓶。
注④正义溅音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①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
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
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
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髃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其势不俱
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②因宾客至蔺
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③

注①索隐王劭按:董勋答礼曰“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
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正义秦汉以前用右为上。
注②索隐肉袒者,谓袒衣而露肉也。负荆者,荆,楚也,可以为鞭。
注③索隐崔浩云:“言要齐生死而刎颈无悔也。”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①后三年,廉颇攻
魏之防陵、②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③其明年,赵奢破
秦军阏与下。

注①集解徐广曰:“几,邑名也。”案: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颇将攻魏之几邑,
取之,而齐世家及年表无“伐齐几,拔之”事,疑几是邑名,而或属齐或属魏耳,田单
在齐,不得至于拔也。索隐世家云惠

赵人蔺相如

《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到今天,中华历史汉之前,最翔实、最可靠的文字记载,仍然只有《史记》一家。而司马迁,伟大的历史学家,曾记载了英雄蔺相如的事迹。

《史记》说:“蔺相如,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缪贤,太监,蔺相如是他的门客,出身微贱,如何能名垂青史呢?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也叫负荆请罪吧)。

赵惠文王时,得天下美玉,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说要用15座城池换璧。赵王一时手足无措:说把璧给秦,怕秦城不可得;说不给吧,秦强赵弱,怕秦以兵来打。缪贤推荐,蔺相如奉璧入秦。

秦王本来就是恃强凌弱,想霸占宝物,没说用城交换的事,蔺相如一怒之下,持璧睨柱,说:“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秦王大惊失色,退步求和,假装要划城给赵。蔺公早就识破其诡计,要秦王斋戒五日再说,随后悄悄派人从小路归璧于赵。等秦王再召见时,蔺相如坦言,璧已归赵,因怕秦不守信,必须先割地再给璧,不行的话,你把我煮了吧!秦王一想,杀了相如也不能得璧,算了吧,放相如一马。这就是“完璧归赵”。他不辱使命,赵王大喜,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秦王根本没把赵放眼里,准备叫赵王渑池相会,羞辱一番。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好个蔺相如,挺身而出,端着个盆子(缶瓦非得让秦王敲,秦王大怒,不干。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就要玩命呐!吓得秦王只好听命,于是赵国的史官写下了:“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瓦。”这就叫“渑池会”,相如功大,封为上卿。

《史记》中的人物分为三个级别:本纪、世家、列传。秦王最高,在本纪之中也属前列,帝王中的帝王;而蔺相如地位很低,和廉颇一起在列传第二十一,也就是百姓中的豪杰。以百姓之位,敢叱咤帝王,弄得秦王狼狈不堪,可见相如之忠、之胆。

两次交锋,奠定了蔺相如在赵国的地位,官职提拔,比攻城野战,声名显赫的廉颇还高。廉颇不服,百般相辱,而蔺相如却一退再退,百般忍让。手下人看不过说相如没骨气,再这么下去,没人愿意打下手了,蔺公一笑,说: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当然是秦王了,那么“以秦王之威”,我蔺相如敢“廷叱之,辱其群臣”,为什么我就怕个廉颇呢?告诉你们吧: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在,如果我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让,是因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负荆请罪,二人遂成刎颈之交。这就是“将相和”,蔺公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名传天下。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描写的人物不少,除廉、蔺二人,还有赵奢、李牧等名将,但我们注意到,在文章末尾加入评论的“太史公曰”中,凡67字,字字千金,全部是表彰蔺相如的,全文如下:“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
关于蔺相如还有很有名的一段历史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这时有人来报告说,赵王拜蔺相如为相了。廉颇点点头,问道:"蔺相如是谁?"下面的人回答说:"以前没怎么听说过,这小子窜的挺快的啊。"廉颇听了,不说什么。相是一个很高的职位,有很大的权力,所以要经常换。当然将也是一个很高的职位,有非常的权力,但是不能经常换,因为好的将军都死得差不多了,而那些能说会道的小白脸却从来都死不绝……

廉颇换了衣服,走出将军府,前去赵王的宫殿。他跟赵王约好了,要在一起谈论天下的大事。廉颇懒洋洋地在街上走着,心想:今天是要说和氏璧的事情吧。两国的君主拿一块石头来搞事,真是荒唐。这世界真不该是这个模样。但是没办法,现在是乱世啊……

廉颇来到了宫殿里,看到赵王和一个黑瘦的大汉站在一起。廉颇想,这大汉是哪里来的
人,穿得这般华丽,看起来却好生鸟村!莫非是赵王的乡下亲戚?

赵王开口说话了:"啊呵呵!啊呵呵呵哩哪!我为你们引见一下,你们看,现在站在你们对面的呢,一个是廉颇,一个是蔺相如。我想你们都知道自己是谁吧,那现在你们也知道对方是谁了吧?来来来,大家握个手先!"

廉颇犹豫了一下,蔺相如已经走了过来。他看到蔺相如望着自己,伸出一只手来,很诚恳地说:"你就是廉颇了吧。在地方上就常听人提起你。"

廉颇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他觉得对方的手温暖干燥,手掌上有一层茧皮。廉颇想:他的手倒是跟我的很相像。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赵王看到将相二人握手,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然后他说:"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和氏璧的事情。蔺相,秦国要我们拿和氏璧去秀一下,你认为怎么样?"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我们赵国的宝物,岂是他想看就能看的?但是秦国这样提出来,假如不给他看,就显得我们赵国小气了。所以我们要从长计议一下。"

赵王很高兴地说:"对!"然后他对廉颇说:"廉将,你意下如何?"

廉颇说:"哦。要打仗的话就打好了。"

赵王更开心了,说:"好哇!有军事力量做后盾,那就什么都不怕了。蔺相,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蔺相如说:"我们选一个地方,在秦国和赵国的边界。让廉将军带着大队人马驻扎在附近,做好打仗的准备。然后我们带着和氏璧前去,秀一下给秦王看;然后我们拿着和氏璧,平安归来。等我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廉将军再撤兵。这样一来,不会给让秦国抓到什么把柄,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赵王大笑起来,说:"好!好!好!就这么办!蔺相,廉将,有你们二位,真是寡人之福啊!哎,那什么,寡人还有事要忙,你们先请回吧。有什么事再联系。"然后他匆匆忙忙地往后宫跑去。

于是廉颇和蔺相如一起走出宫去。蔺相如走路时步子很大,两手甩得很开。廉颇想,这么走路,倒有点军营里的样子。但是他刚才听了蔺相如的一番话,心里有些看不起他,所以故意走得脚步错落,不去合对方的拍子。蔺相如发现廉颇落在自己身后,于是放慢了脚步,回身说:"廉将军,你认为这一仗会不会打起来?"

廉颇愣了一愣,说:"啊?"

蔺相如转过头去,自顾自说道:"我看现在还打不起来。廉将军,你说要带多少军队前往,才能镇得住秦王?"

廉颇说:"呃……"

蔺相如又自顾自说道:"把赵国想投靠秦王的人都拉过去,大概就吓倒他了。哈哈,哈哈。廉将军,为一块石头就打上一仗,是不是很不划算哪?"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故里在山西临汾地区古县宝丰村。
蔺相如开始只是宦官头目廖贤手下的门客。因有胆识被推荐给赵惠文王,出使秦国,以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居理力争,大胆过人,最后完壁归赵。两年后,又在绳池之会上居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了赵国利益,为赵王保住了面子,回国后被封为上卿。


关于临湘如和廉颇的资料。
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髃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

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哪里?
1、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

三国志.吴书的翻译,开头是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
其时中原地区士子躲避战乱前往南方,依靠附从全琮生活的有几百人,全琮倾尽家资周济供给他们,与他们共享有无,于是声名远播。后来孙权任命他为奋威校尉,授与兵卒数千人,让他征讨山越。全琮借机公开招募,得精兵一万多人,出军驻扎牛渚,渐升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的将领关羽围攻樊城、襄阳,全琮上疏陈述可...

有关“慎独”的名人故事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七十岁生日古诗句
—— 元稹【湘南登临湘楼】 2. 歌舞地不尚,岁寒人自移。——文丙 【新栽松】 3. 精诚山雨至,岁月庙松衰。——无可【经贞女祠】 4. 岁岁但防虏,西征早晚休。 ——王贞白【塞上曲】 5.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 ——王贞白【白述松】 6.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王贞白【依韵和干公题庭...

刘长卿的诗歌
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奉饯郎中四兄罢馀杭太守,承恩加侍……唐· 刘长卿星使三江上,天波万里通。权分金节重,恩借铁冠雄。梅吹前军发,棠阴旧府空。

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人物及作品。
1、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中国历史上的文帝,哪位你觉得最厉害
5、与两朝开国皇帝都有很亲密关系的文帝:梁文帝萧顺之,梁武帝萧衍之父,齐高帝萧道成堂弟。在齐朝历官待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封临湘县侯,赠镇北将军。生前未作皇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梁武帝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6、同性恋文帝:陈文帝陈蒨。(521-566)陈霸先之兄谈先子。

负荆请罪的故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4、吕氏春秋:吕不韦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者,就赏赐千金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

负荆请罪出自哪里?
就赏赐千金 5、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蔺相如和廉颇是什么人? -
鬱昏枣参:[答案]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上卿,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蔺相如和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 -
鬱昏枣参:[答案] 蔺相如:有智谋、勇敢,机智、爱国,忠心、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善于谋略、勇于改过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廉颇,蔺相如的简介,尽量少一点,在50字左右 -
鬱昏枣参:[答案] 蔺相如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为重,“先国家而后私仇”,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有 -
鬱昏枣参:[答案] 将相和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个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两次出使秦国,把生死置之度外,大智大勇,使赵国不受屈辱,为赵国立了大功.赵王因此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自恃资格老、功劳大,不服气,就对...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
鬱昏枣参:[答案] 廉颇:为人暴躁鲁莽,有胆有识,勇武非凡,真诚豪爽 蔺相如:为人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稳重谨慎,宽宏大度,机智聪慧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蔺相如和廉颇各自的优点,性格~每个人的优点,性格100字左右 -
鬱昏枣参:[答案] 蔺相如:聪明,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为了国家,不顾自己的利益. 廉颇:勇敢,敢于承认错误,和蔺相如一样,为了国家,放弃了自己的利益!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蔺相如和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 -
鬱昏枣参: 蔺相如:有智谋、勇敢,机智、爱国,忠心、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鲁莽善妒,心胸狭窄、善于谋略、勇于改过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蔺相如和廉颇是怎样的人 -
鬱昏枣参: 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的生平最重要的业绩有物归原主、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3个.蔺相如1心为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权,不计较个人名利,保全大局, “先国家而后私仇”,是1位胸怀广阔的政治家.廉颇是战国时期1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10年,攻城无数,歼敌数10万,而何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勇于知错就改.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资料简短简短在简短 -
鬱昏枣参: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中主要讲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几个故事

阿巴嘎旗19793878220: 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资料 -
鬱昏枣参: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