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作为中医之祖从哪里学的医术呢?

作者&投稿:庄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医医术~

  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指中医书;“岐黄业”指中医行业等等。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医源资料库》:岐黄 ,岐伯与黄帝的合称。古代相传有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之说,《黄帝内经》中有不少内容是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的,因而人们把岐黄作为祖国医学的代名词。岐黄之术即指中医学术。“岐黄再世”用以誉称高明医家。

修德为先。
我认为,医德大于医术。德不修,徒论医术,不过是个普通的医生。如果医德败坏,则根本就是含灵巨贼,也谈不上医术如何了。
修德之本,在于诚意正心。这是居敬持志的功夫,也是最必要的功夫。儒家在这方面达到了极致。古人云: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为人与治学的至境,是学医的最终理想。学问的修得以至诚的德行为本,而德性的养成则以求知问学为途。学医先“尊德性”,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然后始能
“道问学”而通医理。
我强烈建议读一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对于为人和为医教极有意义。我曾在当当网的书评中写过这样的话:“极品中的极品,中国人必读。这是国学入门的书,也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从初学者到饱学之士,皆需时时读几段这本书,可以提供无穷的儒家思想与智慧。
没有读的,抓紧读。作为中国人,不管是哪个行当的,都要一读此书。而且,此书不难,慢慢地就入手了。”
另外,学医还可以读读佛教方面的书,锤炼心性,修养佛性。配合静坐,可以体悟许多与佛与医相关的东西出来。再者,王凤仪老善人的嘉言录极有利于养心养性,不可不读。之后,你就知道怎样学医,怎样行医,怎样做人了
我曾经写过一篇《医德与医术》的文章,专门讲医德这个问题,可以找来参考一下。
强调一下,修德不是只管读书和背书,读书只是明了其中的道理,关键还得去做,去实践。王凤仪老善人讲过:“道是行的,不行就没有道。”认真体会一下这句话,把它永远地刻在心里去。,2首重经典。
一般来说,学中医有两个途径,一则自后世之书入手,渐而读到经典;二则自经典入手,渐及后世诸家。前者易,后者难。前者容易上手,似可快速小成,但后者根基稳固,一旦掌握了医学经典,则如手执利刃,而难病大病心中了然。因此,我主张自经典入手,既省时间和精力,又可掌握最正宗的医术。
经典者何?一般认为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这几本书都是古文,不太容易读懂。手边可以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随时翻阅,极有帮助。
我认为可以先看《黄帝内经》,就当成故事来看。你看黄帝坐在那里,与他的臣子岐伯一问一答,多么逍遥自在。且这本书是压韵的,其中大多数的句子都有韵脚,读来朗朗上口,极富诗意。如果实在畏难,可以看后世的翻译。市面上有不少这样的书,都差不多,可以找来读一读,关键是读懂书中的道理。这本书是中医的最核心的基础,是需要经常读的书。我建议可以放在床头,每天睡前读一读。如果能配合临床,则更有妙味。坚持每天学一点,渐而可通。读时可以不求甚解,但理解其意思即可。但遇到好的句子,不妨多多地背诵。
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一直到背诵的书。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的极少数医家之一,其妙悟岐黄,临证如神。黄元御勤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实在是后世苍生之福。同时还可参考张景岳的《类经》、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以及汪机的《读素问钞》。
读完《黄帝内经》,紧接着就读《难经》,这本书是就《黄帝内经》的几个问题进行问难。问题比较简单,读起来也不难,很薄,一两个月就可以读完。可以配合读滑寿的《难经本义》。
中药是临床医生的手中利剑,必要精通。所以学了理论后,紧接着要学《神农本草经》。可以参考黄杰熙评释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辩录》,另外中医大学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药学》亦可一参,但当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本,勿受后世过多影响。
继而精研《伤寒杂病论》。这是医圣张仲景的大作,也是后世最受推崇的一本书,历来其注释近千家。目前大学教材以宋本为主,我比较重视桂林古本伤寒论,因为其内容更为充实,且纠正了宋版的许多错误与矛盾之处。研读《伤寒杂病论》,可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伤寒论讲义》
(中医规划教材,梅国强主编)、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 、舒驰远的《新增伤寒集注》,以及黄元御和郑钦安的书。
如果坚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上面的任务,如此就奠定了一个深厚宽广的中医基础,以后再起万丈高楼不过是时日问题了。3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其中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既是文化,也是中医的基础。所以,学医要先学传统文化。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过,“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於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於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这是把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给包括进去了。
现代人要象药王这样博极群书,相信也很难做到,但《易经》要学,因为包含的学问极大极深,整个就是中医的根基。弄通了易理,建立起来象与数的概念,玩味文王易图以及十二消息卦,则《黄帝内经》的很多道理自然就贯通无碍了。可以参考李阳波的《运气学导论》、唐容川的《医易通说》、邹学熹的《医易滙通》以及南怀瑾的《易经杂说》。
另一本是《道德经》,是道家的精华。幸好这本书也不厚,仅五千字,来来回回疏理几遍,也就慢慢地通了。如此可以建立一气流行的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就参考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即可。

岐伯,是黄帝身边主管医的医官,他是官员,他的师傅自然是普通百姓。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神仙所传


中医之祖是谁
中医之祖有黄帝、扁鹊、张仲景等。1、黄帝 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共主。现存《黄帝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等讨论医学的著作。《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经》。2、扁鹊 扁鹊,姬姓,秦氏,字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

岐黄和杏林的区别
2、用法不同:“岐黄”一词在中医学中被用来代表中医学术或中医理论,有时也泛指中医、中药。“杏林”在中医学中通常被用来称颂医生的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也被用作中医学界的代称。3、岐黄是中国古代对医学家们的代称,具体指的是黄帝和岐伯,岐黄作为医术的别称,主要源于《黄帝内经》,此书以黄帝...

《黄帝内经》里说的那个“歧伯”是谁?
歧伯一般指岐伯。岐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道家名人,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岐伯之名、生平事迹鲜见史册。且黄帝时代已经有尊卑贵贱的划分,岐伯为黄帝之臣,后世却称“岐黄之术”,将其名列黄帝之前,而这种称法居然能一直沿用数千年,显然不合...

“岐黄”是指什么?
岐黄的意思: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多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后来用“岐黄”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之术。拼音:[ qí huáng ]引证解释:《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尽鼓掌大笑道:‘这个相思疾,实害得新奇,但可惜《本草》、《岐黄》俱不...

张仲景是开山祖师吗
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仲景 ...

四圣心源是哪四圣
《四圣心源》所指的“四圣”包括:1. 黄帝:古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尊为五帝之首,被誉为“人文初祖”。2. 岐伯:传说中的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华夏中医始祖”和“医圣”,对中医学有深远影响。3. 秦越人(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生,以医术高明著称,被后世尊为医家典范。4. 张仲景:...

中医学的创始历史?
张仲景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医张伯祖为师,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利、不精究医药方术的士人极为愤慨,认为有病求助于巫祝迷信者是“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

中医鼻祖是哪个?
中医鼻祖是扁鹊中医10大医祖是:1.针灸鼻祖:黄帝,2.脉学倡导祖师:扁鹊,3.外科鼻祖:华佗。4.医圣:张仲景。5.预防医学倡导者:葛洪。6.药王:孙思邈。7.儿科之圣:钱乙。8.法医之祖:宋慈。9.药圣:李时珍。10.《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

你们遇见过最厉害的中医是怎样的?
七一年,一亲戚体表长了数十个包块,大小不一,大的有鸡蛋大,陆军医院诊断为多发性脂肪瘤,说让回家等医院来信通知再来手术。亲戚回家后两个多月,见村里有户人家请了河南一位老中医,便顺请老中医给自己看看。老中医看后让亲戚买点金贵药麝香给他,其它就不用管了。亲戚把麝香买好后便给了老中医...

上古时期的中医之祖著《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何以在海内外傲视现代科学...
岐伯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华夏,后世尊称为“中医始祖”和“医圣”。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更是以歧伯为主角,因而后世即以“岐黄”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包括养生保健...

雁塔区13071773164: 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仝贾消核: 岐伯,北地(今庆阳市)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600多年前.据传,岐伯是一位博学家,尤其擅长医学.《庆阳府志》和 《庆阳县志》中写他“生而神明,精医术脉理”,经常和黄帝讨 论医术,“黄帝咨于岐伯”而作《内经》,成为医书祖.后来, 秦、汉医学家继承并汇集了岐黄及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 经验与理论知识,将其成书并托名为《黄帝内经》,流传于世. 由于岐伯和黄帝对中医学所做的特殊贡献,所以后世人便称中医 为“岐黄之术”.

雁塔区13071773164: 中国古代中药师鼻祖是谁
仝贾消核: 中医鼻祖是岐伯.中医素称“岐黄之术”,“黄”是指黄帝,“岐”则是指岐伯.传说黄帝与他的几个大臣,时常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探讨人体的生理病理,研究治病的方术...

雁塔区13071773164: 中国的医学始祖是谁? -
仝贾消核: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我国历史上药王是唐代的 孙思邈. 中医始祖是扁鹊,也有一种说法是黄帝或歧伯.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是黄帝请教歧伯医学理论,而歧伯的理论也自称是跟先师学的,而且是代代传下来的,可见年代十...

雁塔区13071773164: 关于中医岐伯的传奇故事讲了什么
仝贾消核: 岐伯是上古时代医家,中国传说时期最富有声望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华夏,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医圣".那么关于中医岐伯的传奇故事讲了什么呢...

雁塔区13071773164: 岐黄 - “岐黄是指什么?人们常把中医学称为岐黄之术,这里的岐黄”
仝贾消核: 岐黄 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台称. 古代相传黄帝令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我国 现存最古的医书《内经》等多系以黄帝问,岐伯答的体裁写成的.因此, 历代以来,医家多推岐,黄,为医之鼻祖. 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歧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并以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歧黄”、“歧黄之术”,即源于此.

雁塔区13071773164: 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仝贾消核: 中医的医术被称为“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

雁塔区13071773164: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医药家有几位? -
仝贾消核: 实在是太多了—— 从上古算起,神农氏:因尝百草而创立了我国中草药治病的先河; 岐伯:就是《黄帝内经》中与黄帝谈论医术的人,因这本《黄帝内经》而知名,而这本《黄帝内经》则是中医的“盛典”,所以,中医的别称叫做“歧黄之术...

雁塔区13071773164: 盐亭有那些出名的地方? -
仝贾消核: 风景名胜 黄帝元妃 嫘祖故里 、岐伯宫、地处川北盐亭茶亭古镇西街口回龙山、距盐亭县城49公里.山足与莲花湖相通,水陆码头相连、坐车或乘船都能到达. 中华第一部中医药巨著《黄帝内经》作者、中医始祖岐伯出生于古岐舌国.他首创以...

雁塔区13071773164: “岐黄”中的“黄”是不是黄帝?“岐”是什么?
仝贾消核: 岐是岐伯.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北地(今庆阳市)人.据说曾随广成子、赤松子、中南子等仙人学医,白天识药、尝药性,晚上习养生之道,掌握经络医术.黄帝在崆峒山问道於广成子时,中南子向黄帝推举了岐伯.岐伯后来成为黄帝的大臣.他受黄帝的命令品尝百草.《黄帝内经》是以黄帝与他讨论医学问题的体裁编著的,分成《素问》与《灵枢》二部.传说他曾经驾驭由12只白鹿拉的绛云车赴蓬莱山问不死之药.后来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

雁塔区13071773164: 岐黄之术是什么的别称 -
仝贾消核: 岐黄之术就是中医之术的别称.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是由黄帝及其臣子岐伯,以的形式写成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即称中医为岐黄;中医之术就是岐黄之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