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中医之祖著《黄帝内经》几千年来何以在海内外傲视现代科学?

作者&投稿:堵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帝内经》是谁的著作?是什么时候写的?~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 《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 《黄帝内经》所引古代医籍。有《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经脉》《五色》、《脉经》等。说明在《内经》之前已有许多种医书流传於世。 经络与针灸,在《黄帝内经》中,居于主体地位,继承和发展了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侯》和张家山汉简《脉书》,乃至扁鹊等的经络学说和针刺治疗经验,在针刺治疗上,不仅突破了上述帛简医书和《五十二病方》等只采取灸法的水平,同时也远比《史记·扁鹊传》记载的治疗经验更加具体和系统。在《黄帝内经》中,《灵枢》:经脉篇、经别、经筋,更加完整和系统地论述了经络学;《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等篇,论述了针刺器材的制备;《素问》:气穴、气府、骨空、水热穴等各篇,论述了腧穴分布;《灵枢》:九针十二原、邪客等各篇,论述了持针法则;《素问》:八正神明、离合真邪等各篇,论述了针刺的补泻方法;《灵枢》:诊要经终、禁例等各篇,论述了针刺禁忌等,以及各种疾病的针刺疗法。 阴阳五行学说被引入医学,最早是秦国医和,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的“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惊”,也反映了五行学说的内容,这段文字后来载入《灵枢·经脉篇》,《素问·脉解篇》说:“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与阴气相薄,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说明阴阳五行学说,已被引入医学理论中。 《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针经》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 1、《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史崧将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2、《素问》,在汉魂、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黄帝内经》的著成,不仅在中国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即使在国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日本、朝鲜等国都曾把《黄帝内经》列为医生必读课本,而部分内容还先后被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在世界上流传。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的针灸组织也把《黄帝内经》列为针灸师的必读参考书。

被誉为万书之祖的医著是《皇帝内经》,它是中国中医学的泰斗。

古人往往把具有一定法则,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书籍,称作“经”,“经”具有权威性,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哪怕几千年岁月变迁,“经”里面的学术与理论依然光鲜,甚至傲视不到两百年的现代科学。

  在中国古代诸多“经”之中,《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几千年来在海内外大放异彩,可谓是世界医学以及预防保健的先驱,其理论至今依然能够经得住科学的考验。

  古人把医术称之为岐黄之术,便是源自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黄帝和精通医术的歧伯的问答形式展开,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讲述养生保健和中医基础理论及治疗知识。岐伯是中国上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精于医术脉理,名震华夏,后世尊称为“中医始祖”和“医圣”。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更是以歧伯为主角,因而后世即以“岐黄”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同时,由“岐黄”组合的新词,也各有自己相应的意义。如“岐黄之术”、“岐黄之道”指包括养生保健诊断治疗在内的中医学术或医术、中医理论;“岐黄家”指中医生、中医学家;“岐黄书”泛指中医书籍;“岐黄业”泛指中医行业等等。

  除了中医基础理论和汤药、针灸以及按摩等治疗方法之外,《内经》尤为重视养生,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书中第一章便是黄帝向歧伯请教养生的内容,歧伯有一段讲述养生纲领性的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此段关于养生的基本要求,古今一理,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

  预防胜于治疗的理论,《内经》也有详细描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阐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变。几千年后的今天,医院人满为患,个人看不起病,国家不堪医疗保险重负,政府开始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倡建立健全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医疗系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把全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变。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只有看的份,谁有资格评论这书。现在医学是盲人摸象的医学微视医学,古中医是宏观医学,天地人

吹牛逼的,内经没有多少可用的东西,脏腑辨证把中医整体观破坏的一踏糊涂!

知道爱因斯坦前期人们说他是疯子吗?因为太超前了,人们无法理解,被称为迷信、玄学。有句话说:科学是已知的迷信,迷信是未知的科学。

凡是中国传统任何经书都是基于自然观人性观高立足点而出现。如此整体动态辨证看问题的方法近视眼的局部静态科学根本望不及全貌。


中医的祖典是《黄帝内经》吗?
是的

第一本中医著作是什么
中国现成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由《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组成。《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论、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论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

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六、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出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150年),逝世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瘟疫广泛流行,张仲景的家族也深受其害。他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什么?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

被称为是言医之祖的是什么医书?
据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记载,“扁鹊言医,为方者宗”。“方”在古代指的是“方技”,即“医学”,“为方者宗”就是医家之祖、医学之宗。史书称扁鹊为“医祖”、“医宗”的依据是什么呢?其一,扁鹊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初步构建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在诊视疾病中,全面应用了扁鹊称之为望色...

古代著名医书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此书总结《汤液经法》、《黄帝内经》、《难经》之思维体系,实践于内科辨证论治上,于外感伤寒创设“六经辨证”——太阳病、...

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4、隋唐时期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千金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

中医四大经典分别是哪些书?
二、《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

古代四大名医是哪几位
2、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蓬鹊山九仙洞,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扁鹊年轻时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

中医是四大名著还是六大名著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4,《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

进贤县15344925148: 中国的医学始祖是谁? -
尉吕丽科: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我国历史上药王是唐代的 孙思邈. 中医始祖是扁鹊,也有一种说法是黄帝或歧伯.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是黄帝请教歧伯医学理论,而歧伯的理论也自称是跟先师学的,而且是代代传下来的,可见年代十...

进贤县15344925148: 《黄帝内经》是谁所著?
尉吕丽科: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奠基之 作,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 据考证,这是一部托名“黄帝”的医学 著作.明代医学家吕复认为此书:观其 意旨,殆非一时之言,及其撰述,亦非 一人之手.这个见解为后世所认可.

进贤县15344925148: 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什么?
尉吕丽科: 黄帝内经成编於春秋之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在国学经典中地位独特,是唯一一本以圣王之名命名的书.总结了春秋以及春秋之前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

进贤县15344925148: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谁 -
尉吕丽科: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 《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

进贤县15344925148: 世界上第一部医学著作是什么书? -
尉吕丽科: 第一本医书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 《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

进贤县15344925148: 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被称为医学界“众方之祖”的著名医学著作是 -
尉吕丽科:[选项]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进贤县15344925148: 第一部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 -
尉吕丽科: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百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的度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问.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答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专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属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进贤县15344925148: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哪部医书?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哪部医
尉吕丽科: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 理论著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 作之一(其余H项为《伤寒论》、《金 匮要略》、《温病条辨》).此书共18 卷,《素问》、《灵...

进贤县15344925148: 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什么? -
尉吕丽科: 答: 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

进贤县15344925148: 《黄帝内经》到底是哪个先者的作品 -
尉吕丽科: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