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农时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殳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的关系是什么?~

24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每个节气都指导着农民农业生产的某个时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给农业的带来了及时的农时提醒与气候。
提醒与气候。
一、立春:
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2月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
二、惊蛰:
3月6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
三、春分:
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阳历范畴。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现在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所独有的,它始于秦代。一般农民朋友都以为节气应属于农历,实际上节气是完全跟着太阳走的,它与阳历相符合。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一年中白天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叫做“夏至”;白天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一天叫做“冬至”;而“春分”和“秋分”昼夜时间的长短是相等的。
每个节气的日期在阳历里几乎年年相同,而在农历中,同一个节气在不同的年份,有时前后可差一个月。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在指导农业生产劳动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为什么它对农业生产劳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气候变化积累出来的经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根据气候变化的规律,定出了春夏秋冬,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安排农事。那时侯,黄河流域的农民,耕田、播种、收获庄稼以及养蚕、放牧、植树等农事活动,都遵循节气变化的规律。
00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初中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00
后来,我国其他地方的劳动人民,也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运用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去,同时根据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因地制宜地加以变通逐步积累了更丰富的不误农时,夺取生产丰收的经验。所以,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立春后断霜,插柳正相当”,现在我国的中原地区已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植树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气候的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来自周朝关中(陕西甘肃)一带的气候和农作物的关系,全国其他地方不一定准确使用这个节气,但是周朝800年,把西北的24节气也随着诸侯们在全国的散布带到了全中国!这是西北文化的第一次全国传播!第二次是秦朝的文字和度量衡的传播!第三次是隋朝的考试制度传播!第四次是唐朝的生活习惯以及礼制文化的传播!。。。,这些西北文化的屡次传播为中国的不断统一奠定基础!


农业种地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农业种地二十四节气一共有八个;1、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2、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3、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4、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5、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6、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7、清...

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及应该做的农事 举例啊,比如,这个节气该干嘛,那个节 ...
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霜降:(10.23) 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

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

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

农民伯伯根据节气是怎样安排自己的农活的
1.立春-是农历廿四节气的首位,表示春天降临大地,一切有创造性活动即将展开,每人都为这一天的来临而充满喜悦和希望。2.雨水-是在立春后的第十四或十五天,排名第二,也是农作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这时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是农作全面展开的季节。3.惊蛰-是仲春二月的节气。游蛰在雨水之后,随"春雷"鸣动起来。在...

二十四节气处暑时令耕作农谚
14、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15、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皖、鲁、鄂等) 16、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17、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东北) 18、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19、处暑下雨烂谷箩 20、处暑蕾有效,秋分花成桃。 二十四节气处暑时令耕作农谚3 1.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有谁知道二十四个节气分别在什么时候?代表什么意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

有谁知道二十四个节气分别在什麼时候?代表什麼意义?
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流域一带,它具体地反映了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和气候关系。但由于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分段掌握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了。各地农民在应用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结合本地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

农事小知识
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

处暑节气通常在
处暑的农事活动:处暑,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处暑谷渐黄,大风...

思茅区13035681666: 节气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
主父界醋酸: “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要求之一.古农书“齐民要术”上曾经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意思是说,按照季节农时去耕作,可以花较少的劳力得到良好收成.如果主观任意去做,...

思茅区13035681666: 十二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主父界醋酸: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

思茅区13035681666: 二十四节气与农历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主父界醋酸: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推算出来的,和农历是有区别的.

思茅区13035681666: 二十四节气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主父界醋酸: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

思茅区13035681666: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哪些气象、物侯变化?与哪些农事活动相联系? -
主父界醋酸: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

思茅区13035681666: 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农业活动 -
主父界醋酸: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古代的黄河流域,两千多年来成了中国各地农业活动的主要依据.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节气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起一定的作用.根据节气和气候总结的农业谚语,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出二十四个节...

思茅区13035681666: 二十四节气诗中“芒”指的哪个季节?他与农时有什么关系? -
主父界醋酸: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思茅区13035681666: 农事活动有哪些? -
主父界醋酸: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的主要农事活动都有什么?二十四节气是直接为农事活动服务的,二十四节气的测量与编制,依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气候状态,因而原始的二十四节气所形容的农事活动的准确性在黄河中游一带可以得...

思茅区13035681666: 节气属于什么历法 -
主父界醋酸: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思茅区13035681666: 为什么二十四节气这么准 -
主父界醋酸: 这得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说起.屮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 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开始观测天气和气候,最早采用土圭观测 四季日影天短,创立了年月日时计时系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