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的总结(农业 手工业 工商业 文学等)发展,希望有助于记忆

作者&投稿:释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过程~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起源的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我国古代农业在地域上的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属性

水田

旱地


主要作物

水稻

粟麦


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原始社会

石器


夏商周

耒耜


春秋战国

铁器牛耕


唐代

曲辕犁


三.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兴修
时代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

芍坡、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三国


翻车


唐代


筒车


古代中国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代表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时代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夏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


春秋战国后

精耕细作


2.自耕农经济

A.自耕农的含义:自己拥有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劳动所得归自己支配。它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纳地租,因此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它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B.自耕农产生的时间与原因:

①时间:春秋时期

②产生的原因:(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私有土地的出现

C.自耕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②以农为主,耕织结合,自食其力

D.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情况下,农民的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消极方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男女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E.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统治者过渡剥削和压迫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趋势:土地国有制(公有)→土地私有制

A.土地公有:土地公有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它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B.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

C.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古代历代政府通常采取均田,限田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成效不大。

六.中国古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1.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构成:佃农、自耕农(佃客、佃户、田客等)

2.佃农的含义: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3.租佃关系产生和发展:战士时期产生→宋代今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4.租佃制下地主与农民的关系: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B.人身依附的关系

5.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产生的影响

A.农民取得了生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支配农产品方面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七.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按自然条件优劣把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八.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A.两晋“永嘉之乱”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两宋“靖康之变”后

2.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统治者的压迫和土地兼并

3.古代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素质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来了许多新的发风俗习惯,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

4.中国古代重心的南移

A.经济重心的南移:山东、山西→江南地区

B南移的过程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江南经济初步发展

②中唐后,随北方人南迁,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③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确立,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C.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的政策

D.经济中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九.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冶炼技术: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炼技术的进步:A.春秋时期发明冶炼技术(块练钢) B.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C.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炼,明代流行

3.丝织技术的发展

A.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被成为“丝国”

B.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

4.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A.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B.元代,松间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纺织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陶瓷技术的发展:

A.制陶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发明

B.制瓷(陶)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制瓷(陶)技术

时期

制瓷(陶)技术


原始社会

彩陶、黑陶、白陶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东汉

青瓷

元代

彩瓷时代


南北朝

白瓷

明代

斗彩、五彩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清代

粉彩、珐琅彩


6.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C.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公官监督下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

③原材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D.私营手工业:

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显著,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业作坊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因为:剩余商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商周时期的商业:A。商朝:产生最早的商人和货币 B周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③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

5.宋元时代的商业

A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B.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明清时期的商业的新特点:

A.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D.出现了区域性商帮:徽商、晋商、闽商、等 E.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

A.西周——唐代城市的特点:

①县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设市令或市长,商业交易受官府严格控制,县以上,一般禁止设市

②市和居民区分开(“市”“坊”分开) ③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B.宋代城市的特点:

①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程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②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明清时期的城市:

①在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②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8.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小农经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历程:

①提出:战国时期;商鞅明确提出“重农抑商”

②西汉初年,严厉打击私营工商业:

汉高祖;苛重税、禁购地 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④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加征商税;限制商人活动;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还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十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及缓慢发展

1.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A.农业:①生产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②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产量提高

③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 ④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观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大量使用白银 ②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D.国力强盛:①耕地扩大和人口增长 ②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大 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

2.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时间:明中叶以后

B.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导致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②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E.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严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官府的 残酷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等政策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措施,抑制了科技的进步

⑤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起源的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我国古代农业在地域上的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属性

水田

旱地


主要作物

水稻

粟麦



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原始社会

石器


夏商周

耒耜


春秋战国

铁器牛耕


唐代

曲辕犁



三.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兴修
时代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

芍坡、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三国



翻车


唐代



筒车



古代中国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代表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时代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夏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


春秋战国后

精耕细作



2.自耕农经济

A.自耕农的含义:自己拥有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劳动所得归自己支配。它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纳地租,因此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它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B.自耕农产生的时间与原因:

①时间:春秋时期

②产生的原因:(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私有土地的出现

C.自耕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②以农为主,耕织结合,自食其力

D.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情况下,农民的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消极方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男女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E.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统治者过渡剥削和压迫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趋势:土地国有制(公有)→土地私有制

A.土地公有:土地公有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它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B.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

C.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古代历代政府通常采取均田,限田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成效不大。

六.中国古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1.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构成:佃农、自耕农(佃客、佃户、田客等)

2.佃农的含义: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3.租佃关系产生和发展:战士时期产生→宋代今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4.租佃制下地主与农民的关系: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B.人身依附的关系

5.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产生的影响

A.农民取得了生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支配农产品方面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七.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按自然条件优劣把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八.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A.两晋“永嘉之乱”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两宋“靖康之变”后

2.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统治者的压迫和土地兼并

3.古代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素质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来了许多新的发风俗习惯,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

4.中国古代重心的南移

A.经济重心的南移:山东、山西→江南地区

B南移的过程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江南经济初步发展

②中唐后,随北方人南迁,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③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确立,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C.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的政策

D.经济中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九.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冶炼技术: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炼技术的进步:A.春秋时期发明冶炼技术(块练钢) B.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C.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炼,明代流行

3.丝织技术的发展

A.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被成为“丝国”

B.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

4.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A.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B.元代,松间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纺织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陶瓷技术的发展:

A.制陶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发明

B.制瓷(陶)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制瓷(陶)技术

时期

制瓷(陶)技术


原始社会

彩陶、黑陶、白陶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东汉

青瓷

元代

彩瓷时代


南北朝

白瓷

明代

斗彩、五彩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清代

粉彩、珐琅彩



6.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C.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公官监督下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

③原材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D.私营手工业:

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显著,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业作坊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因为:剩余商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商周时期的商业:A。商朝:产生最早的商人和货币 B周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③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

5.宋元时代的商业

A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B.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明清时期的商业的新特点:

A.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D.出现了区域性商帮:徽商、晋商、闽商、等 E.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

A.西周——唐代城市的特点:

①县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设市令或市长,商业交易受官府严格控制,县以上,一般禁止设市

②市和居民区分开(“市”“坊”分开) ③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B.宋代城市的特点:

①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程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②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明清时期的城市:

①在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②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8.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小农经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历程:

①提出:战国时期;商鞅明确提出“重农抑商”

②西汉初年,严厉打击私营工商业:

汉高祖;苛重税、禁购地 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④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加征商税;限制商人活动;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还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十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及缓慢发展

1.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A.农业:①生产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②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产量提高

③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 ④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观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大量使用白银 ②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D.国力强盛:①耕地扩大和人口增长 ②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大 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

2.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时间:明中叶以后

B.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导致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②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E.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严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官府的 残酷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等政策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措施,抑制了科技的进步

⑤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起源: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起源的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我国古代农业在地域上的差异:

南方

北方

土地属性

水田

旱地

主要作物

水稻

粟麦

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原始社会

石器

夏商周

耒耜

春秋战国

铁器牛耕

唐代

曲辕犁

三.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兴修
时代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战国

芍坡、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

漕渠、白渠、治理黄河

三国

翻车

唐代

筒车

古代中国兴建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代表

四.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时代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夏商周

大规模简单协作生产

春秋战国后

精耕细作

2.自耕农经济

A.自耕农的含义:自己拥有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劳动所得归自己支配。它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纳地租,因此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它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B.自耕农产生的时间与原因:

①时间:春秋时期

②产生的原因:(1)生产工具的进步 (2)耕作技术的进步 (3)私有土地的出现

C.自耕农经济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②以农为主,耕织结合,自食其力

D.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情况下,农民的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消极方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男女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E.自耕农经济的破产:统治者过渡剥削和压迫

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趋势:土地国有制(公有)→土地私有制

A.土地公有:土地公有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它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B.封建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土地私有。

C.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古代历代政府通常采取均田,限田来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成效不大。

六.中国古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1.中国古代农民的主要构成:佃农、自耕农(佃客、佃户、田客等)

2.佃农的含义: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家庭经济。这种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佃农是封建地租剥削的主要承担者。并服各种劳役,遭受繁重剥削。

3.租佃关系产生和发展:战士时期产生→宋代今次于自耕农→明清普及全国

4.租佃制下地主与农民的关系:A.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B.人身依附的关系

5.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产生的影响

A.农民取得了生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支配农产品方面一定的自主权,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B.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七.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按自然条件优劣把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

八.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

A.两晋“永嘉之乱”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两宋“靖康之变”后

2.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B.统治者的压迫和土地兼并

3.古代人口南迁带来的影响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素质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南迁的北方人给南方带来了许多新的发风俗习惯,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

4.中国古代重心的南移

A.经济重心的南移:山东、山西→江南地区

B南移的过程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江南经济初步发展

②中唐后,随北方人南迁,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③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局面确立,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

C.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③南方本身蕴涵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的政策

D.经济中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①经济重心南移,使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九.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冶炼技术:从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冶炼技术的进步:A.春秋时期发明冶炼技术(块练钢) B.南北朝时期发明了先进的“灌钢法”

C.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开始用焦炭冶炼,明代流行

3.丝织技术的发展

A.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被成为“丝国”

B.唐代出现了“缂丝”技术

4.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A.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B.元代,松间地区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纺织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5.陶瓷技术的发展:

A.制陶是中国民族的伟大发明

B.制瓷(陶)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期

制瓷(陶)技术

时期

制瓷(陶)技术

原始社会

彩陶、黑陶、白陶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东汉

青瓷

元代

彩瓷时代

南北朝

白瓷

明代

斗彩、五彩瓷

隋唐

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清代

粉彩、珐琅彩

6.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

C.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①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在公官监督下生产

②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

③原材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政府调拨,不入市场,缺乏竞争

D.私营手工业:

①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明代中叶占据主导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发展显著,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业作坊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产生: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主要因为:剩余商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商周时期的商业:A。商朝:产生最早的商人和货币 B周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③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都会

5.宋元时代的商业

A宋代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B.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6.明清时期的商业的新特点:

A.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D.出现了区域性商帮:徽商、晋商、闽商、等 E.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

A.西周——唐代城市的特点:

①县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设市令或市长,商业交易受官府严格控制,县以上,一般禁止设市

②市和居民区分开(“市”“坊”分开) ③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B.宋代城市的特点:

①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程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

②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③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明清时期的城市:

①在工商业发达和交通要冲,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②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8.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中国是小农经济社会,小农经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巩固统治,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矛盾

B.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历程:

①提出:战国时期;商鞅明确提出“重农抑商”

②西汉初年,严厉打击私营工商业:

汉高祖;苛重税、禁购地 汉武帝:均输平准、盐铁专营

③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④明清时期坚持重农抑商:加征商税;限制商人活动;限制民间对外贸易

C.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封建社会后期,强化了自然经济,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还阻碍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十一.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及缓慢发展

1.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A.农业:①生产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②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产量提高

③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引进 ④人们的衣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观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商业:①商品经济发达,大量使用白银 ②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D.国力强盛:①耕地扩大和人口增长 ②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大 ③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

2.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A.时间:明中叶以后

B.明请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的影响: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导致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②为市民文学的产生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E.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因素: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严重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官府的 残酷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

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等政策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措施,抑制了科技的进步

⑤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去历史文学网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古代历史的总结(农业 手工业 工商业 文学等)发展,希望有助于记忆_百...
1.起源:原始农业是由采集经济发展而来 2.起源的地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3.我国古代农业在地域上的差异:南方北方土地属性水田旱地主要作物水稻粟麦二.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原始社会石器夏商周耒耜春秋战国铁器牛耕唐代曲辕犁三.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兴修时代水利工程灌溉工具春秋战国芍坡、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漕渠、白渠...

世界历史年代总结(详细)
1. 史前时期 - 约公元前11000年以前 2. 农业革命 - 约公元前11000年 - 公元前3000年 3. 古代文明 - 约公元前3000年 - 公元500年 4. 中世纪 - 公元500年 - 1500年 5. 文艺复兴 - 公元14世纪 - 17世纪 6. 探索与扩张 - 公元15世纪 - 18世纪 7. 工业革命 - 公元18世纪末 - 19世纪...

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都有那些?
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有“水稻,蚕,桔,茶,温室栽培,水利石碾,嫁接技术,海塘工程”等。1.水稻:中国最早栽培,在湖南澧水河畔澧州城头山发现了宇宙中最早的稻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大概3000多年前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国。2.蚕:蚕丝是古代丝绸的主要原材料,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培育,2000多...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距今170万至1万年前,已有脱离动物界的原始人类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当时尚末产生农业,原始人类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史称旧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和伏羲氏“以佃以渔”的时代。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采集渔猎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总结(下)要每一课的知识点的。是重点的哦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二、 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

高一历史课堂必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网络好人」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揭露讽刺韩国财阀的电影? 为什么麦当劳一瓶冰露卖 7.5 元? 汽车加混汽...

历史当中 农业的耕作制度有哪些
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并广泛使用木竹器、骨角器和蚌器。石斧、石锛一类砍伐工具的应用是原始农业的特点之一,与之并存的是播种用的竹木棒和收获用的石刀、石镰。锄、铲一类翻土工具是稍后出现的,在我国尤以耒耜的使用最具特色,完全靠手工操作。 耕地开始可能在山地,以后向江河两岸比较代平的地区发展。实行撂荒耕作...

请问,谁有高中历史的所有只是总结(按时间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

总结世界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总结世界近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总结世界近代史历史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的产生——文艺复兴及新航路的开辟2.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美国、法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海外殖民及第一次工业革命。3.资本主义的壮大——美国内战、日本俄国的历史转折,第二次工业革命4资本主义的巅峰——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 ogin_u 已赞过 ...

台江区15887944650: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农业 手工也 商业 -
段干良小儿:[答案] 2、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政治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经济 生产关系的调整... 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清代前期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②手工业生产的发展:A...

台江区15887944650: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
段干良小儿:[答案] 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生产组织形式看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 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行销亚、非、欧,受...

台江区15887944650: 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是什么? -
段干良小儿: 农业: 1 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方式 2 传统农耕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 赋税和徭役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 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矛盾激化,起义不...

台江区15887944650: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制度 -
段干良小儿: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类.其中,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受小农经济和观念、意识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表现出分散式经营,封闭性强,规模小等特点.

台江区15887944650: 简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段干良小儿:[答案] 一、农业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业的起源:原始社会即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 (2)古代农业的主要... 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工业文明. (4)评价:①重农抑商的实质是...

台江区15887944650: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
段干良小儿:[答案] “农本” 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手工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

台江区15887944650: 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并存最早在哪个时候 -
段干良小儿: 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政策.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质量高,但是不进入市场,在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了手工业和商业;私营手工业进入市场,在明代后期占据着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都是在春秋时期以后出现的.

台江区15887944650: 中国古代农业.商业.手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
段干良小儿: 一)农业方面的表现是:①产于江南的水稻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向淮河和黄河流域推广,还从越南引入了优良品种占城稻;②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

台江区15887944650: 列举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经营形式 -
段干良小儿: 古代农业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夏商周农业:开始使用青铜工具.西汉开始是用牛耕.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时期. 手工业经营形式 1、夏、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2、春秋战国订畅斥堆俪瞪筹缺船画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3、西汉武帝以后,将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4、隋唐时期许多娟、布棉等多出自农妇之手.5、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资料:高中历史速查手册

台江区15887944650: 古代农业区商业手工业按时间总结表格 -
段干良小儿: 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棉花盛行种植于闽、鄂.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起始于唐朝的中期、江西景德镇景德窑、南洋.手工业. 3,如日本,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