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写出女主人公对落花伤感的情节

作者&投稿:殷勤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楼梦主要人物有关情节~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情节

  1. 木石前盟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王熙凤初次出场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忙转悲为喜。

  3. 黛玉之死

  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4、黛玉葬花

  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今天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5、心中无我

  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6.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第十五回) . .

  7.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0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第三十二回)

  8.共读西厢花纷纷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二十三回)

  9.探春勇斗赵姨娘

  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第五十六回) ’

  10.钗黛互吐剖心语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四十五回) 。

  11.探微恙互看金玉 ’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第八回)

  12.元春省亲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十八回)

  13.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第四十六回)

  4.黛玉焚稿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一病不起,日重一日。这时黛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她挣扎着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第九十七回)

  15.尤三姐殉情

  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人空门。 (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六回)

  16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

  17.抄检大观园

  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第七十四回)

  18.晴雯撕扇

  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高兴,并说扇能值几个钱。(第三十一回)

  19.晴雯之死

  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第七十七回)

  20.调包计(偷梁换柱)

  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七

  22.宝玉抓周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第二回)

  23.香菱学诗

  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香菱于是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第四十八回)

  24.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第六回、第三十九回、第四十回、第一百一十三回)

  25. “海棠社”或“菊花社”

  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夺魁,探春、湘云居次。(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

  26.《葬花吟》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27.晴雯

  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晴雯却出任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28.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这些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29.闭门羹

  有一次,林黛玉去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地挫伤了她。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30.薛宝钗

  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31.王熙凤

  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

  32.史湘云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抗议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33.贾探春

  探春在贾家虽为庶出,但非常聪明能干,曾以出色的能力管理过偌大的贾府。她活跃且好奇,“海棠诗社“就是在她的提议下组织起来的;她性格乐观,虽远嫁他乡仍勇敢面对,而且反过来劝慰家人。

  林黛玉
  曹先生给我们塑造的“心思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世故圆滑,温柔贤惠的薛宝钗;处处留情,温文尔雅的贾宝玉;性格冷淡的贾惜春;超凡脱俗的世外俗人的妙语等等都让人流连其中。然而,作者在《红楼梦》中着墨较多的还要数林黛玉这个人物。因为许多作者认为她是作者的原型,也有作者认为她是作者珍爱的女子。所以,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至今为止,还是“红学”研究的一个内容。刘再复在他的《红楼梦•悟》中说“说林黛玉多愁善感,过于平淡。他的愁不是一般的愁,是深刻到骨子里的愁,他的感不是一般的感,是深到骨子里的感。”张曼菱在她的《评点》中说:“林黛玉是浸透着秋气的清冷的诗魂》”她这棵绛株仙草,是为报三生石畔的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而来。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就写到”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我把一世泪水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既形象的刻画出她性格的一个主要表现:为爱流尽最后一滴泪的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儿。同时,接着阅读作品,我们会发现,这个多愁善感的人,不仅有泪情,还具有才情,对宝玉的爱情更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咂摸红楼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以下几点格外突出。
  一 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
  纵观整部《红楼梦》,印象最深的要数林黛玉的《葬花吟》。一首《葬花吟》写出了她自己的一生,更是写进了红楼中女子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一诗成纤”。在这首诗中,她对自己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心境做了最恰当的描述:“一年三百六十同,风刀霜剑严相逼!”道出了她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则写出了她对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尔死今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同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更是面对困境的无助呐喊;而“试者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看到的是她的“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质。
  因为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一个书香世家,而且林如海没有儿子,所以女儿就成为他唯一的寄托,、。把她当男孩子一样,给她请先生,让她学四书五经这就为她的才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她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才情,也为她与宝玉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就算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她依旧没有收起自己的才情的锋芒。因为寄人篱下,因为孤苦无依,因为封建思想的束缚,使她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于是作诗便成了她唯一的发泄方式,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身世背景不如人,但自尊不允许她低头,所以诗歌成为她唯一提升自己的方式。张曼菱说:“黛玉完全的生活在诗里头。可谓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她的病:咳嗽、夜醒、虚弱,皆与苦吟有关,苦吟更苦恋,苦恋愈苦吟。她执迷不悟仍然‘煎首年年复月月’。病体稍好,手不释卷,口不绝吟。连袭人也说,我们宝二爷读书要像姑娘这样,就少操心了。书上说她为泪而生,泪尽而逝。其实她是为诗而生,与诗同师。那泪,就是灵性与才情。林黛玉就是这一部《红楼梦》的诗魂。”可见,黛玉的诗情在红楼梦中要算最高的。
  细细品味整部作品,你会发现,林黛玉诗的类型很多:绝句、五律、七律、歌行、应制、分韵、联句、骚体、长短句、格式体裁,写起来得心应手。“红楼诗人”,无人能及。“红楼诗人”共创作诗歌127首,其中黛玉诗21首,词1首,名列榜首。应该说,她称得上是大观园里最有成就的诗人。她的才情,同样也得到了红楼中其他人的赏识。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李纨笑道“等我从公平来,通篇看来,各人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少不了要推潇湘妃子李魁了。”再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贾妃看过匾额诗之后称赞一番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前者。原来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其材,将众压倒,不想贾妃指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指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随便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随便一首无言,即可与薛齐命,压倒众人。那么,言下之意,她认认真真的做起诗来,一定是技压群芳。这是贾妃给予林黛玉的一个较高的评价,也是曹雪芹给予她的一个较高的评价。
  可以说,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诗化了的形象。作者也似乎有意集历代才女之所长于她一身。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在她身上均有所体现。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在整部作品中,她与薛宝钗可谓是势均力敌,她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不如薛宝钗,于是作者赋予了她另一个闪光点——才情。即使一草一本、一山一石等及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就立即产生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与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触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触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与悲剧的命运。她的《白海棠》诗,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刻骨铭心之言。但是由于环境与自己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与她同甘共命的紫鹃,情定三生的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是放在心里,独自神伤。可以说,她的诗情到尽她的苦情。
  二 泪伴终生的“泪人”、
  曹雪芹在作品的一开头,就赋予了林黛玉特殊的使命。在作品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为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蜜青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的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好,若他下世为人,我也同去一遭,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所以还泪便成为她经人事一遭的一个目的,因此才有了宝黛之情,也因此,黛玉为宝玉,一生流泪,至死不变,泪尽而逝,绝无怨言,这方是报恩还泪。
  “《红楼梦》除了用‘泪人’这一概念形容哭得很伤心很厉害的模样之外,还塑造了一个中国于人类文学中举世无双的泪人形象,这就是林黛玉”刘再复在他的《红楼梦三十种人解读》中给予她这样一个特征。这一特征也许不是她性格的全部,却也是她性格的一个主体。林黛玉的泪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自从见了宝玉,她的泪就没有停止过。从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孤贾母惜孤女中,宝玉因为黛玉没有通灵玉,就把自己的玉给摔了,惹得众人一片担心,晚上袭人自卸了妆悄悄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歇?”黛玉忙笑让;“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山坐了。鹦哥笑道;“林姑娘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才来,就惹出你们哥儿的病来,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所以伤心,我好容易劝好。”再看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边是宝玉的新婚之夜,一边是黛玉的焚稿断情,说是“泪人”,还不如说是“情人”“痴人”来得更准确一些。刘再复在她的书中分析过这个“泪人”的特点;一,她降临人间,是为了还泪而来。还泪就是还情。二,她在人间的人生过程正式还泪的过程,生命尚未终止,其泪痕总是不干。三,这位泪人的生命不像常人,众人那样以年龄(多少年岁了)计量,即不是以年少,年轻,年老计量,而是以眼泪多少计量。四 她不仅是泪人,而且是诗人。因些她泪中有诗,诗中有泪。她的泪在眼里是泪水,流入字中则是诗。刘先生所说的这些个特点,准确的阐释了林黛玉的泪人背后的孤独与伤痛。因为爱情,因为身世背景,因为寄人篱下,因为无处诉说,眼泪便成为了她唯一的伴侣。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而言,在“泪人”这个字之后,她又承载的怎样的苦楚。丰鸿慈曾这样解释过林黛玉的眼泪“黛玉的疑虑和痛苦与日俱增,对宝玉的爱恋愈益深切,愈悟到了这份感情的与世不容与虚无缥渺,她没有父母可以倾诉,只有用眼泪来渲泄了。” 是啊!无父无母的孩子 ,无人宠溺,无人疼爱,我们又应该要求她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来在这个社会上存活。幸好,她还有泪可流,要不然,孰知她都自杀过多少次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厅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活? 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睛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段话,几乎含盖了黛玉泪人的本质。为情生、为情死、为情泪伴终生,这对于十七八岁的她来说,经历的是怎样一个变迁,现在我们无从了解,但是这个千古一遇的泪人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碑式的意义与价值。
  三 多愁善感的“病人”
  作品在交代林黛玉初到贾府时,通过众人的关心来表现她的病态,老太太等人见她体弱我,便询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王熙凤第一次见黛玉时张口就问“近来吃些什么药……”等等,我们不难想像,林黛玉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病态,黛玉的病是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她自己对这一点做了明确的说明:“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了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可见林黛玉的病,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因为病病怏怏,因为心思细腻。这也就进一步的培养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一草一木皆成为了她愁感的对像,一首“葬花吟”更是将她的这种性格推到了极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单单是花开花落这样一个自然现象,林黛玉却将她与自己的身世相关连,令人悲戚。是啊!她的愁不是一般的愁,她的感也不是一般的感 ,她是在愁自己的孤独,是在愁自己的爱情,是在愁无处诉说的哀伤。因为自卑,因为敏感,她经常经泪洗面,咏诗遣愁,更是共孤寂的心境的宣泄,她不安于这种命运,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这种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感情和心理,于是她的心境就永远得不到平静,并招惹了许多看来是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她害上了无法解除的思想的忧郁症。大观园的繁华热闹,别人家的笑语温情,乃至自然界的落花飞絮,秋风秋雨等等,无一不在她心上引起无尽的哀痛。所有的世间万物在她的面前,仿佛都变成了制造眼泪和忧愁的原料。因些才有了“泪眼观花花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桃花行》)和“月窟仙人缝编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咏海棠》)等诗句。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及对薛宝钗的嫉妒。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向往爱情是人之常情,看见自己所爱之人与别的女孩子有暧昧关系,心里自然不痛快,你让她怎么不愁,怎么不感 。虽说在贾府中有贾母的万般疼爱,可是对于林黛玉来说,心里的忧伤,又岂能是一个垂暮之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她的多愁善感。因为这不是她先天带来的,而是贾府之后才慢慢培养起来的。试想一下,如果她的爹娘健在,她与宝玉的爱情即可成正果,她还会多愁善感吗?应该不会,谁不愿青春年少是在欢声笑语中渡过,谁不愿集万般宠爱于一身。那么,这样的黛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可能会一落千丈吧!
  四 坦率纯真的“酸人”
  说林黛玉“酸人”,这里专指的是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的个性。翻看《红楼梦》,她这样的个性体现俯拾皆是。但她的“酸气”大多出现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谈到金玉良缘等危机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的触景伤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话,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了,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敏感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的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而又不露痕迹。
  然而直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敞开了他那天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里容不得微尘,也不记的微嫌。例如,她与薛宝钗的关系,刚开始只是一昧的嫉妒宝钗与宝玉的亲密关系。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直到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可见她们已经成为嬉笑怒骂的好朋友,而且黛玉对宝钗颇有一种欣赏之意。正是凭借这种坦诚直率,虽说大家有些看不惯这种“酸气”,可什么事缺了她,大家也同样,心里感到不自在。黛玉是性灵派,任情任性不加掩饰,爱也罢,厌也罢,一切都摆在那里任人评说。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宝钗的丫头香菱向黛玉学诗。黛玉既没有嫌他身份低下,有没有因他是宝钗的丫头就心存芥蒂。她耐心的给香菱讲解诗的解法要点,教她品诗,把自己珍爱的诗集借给香菱,无不体现她的坦诚与直率。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较为真实的人物形象。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林黛玉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主观的说这种性格的好与坏。只能客观的评价人物特点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与研究价值。
  五 为爱生死的“痴人”
  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神瑛使者的灌溉之恩。这颗小小的绛珠仙草便用一世的情,一世的轮回,一生的生死,一世的眼泪来偿还这一段爱情。这是怎样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但就林黛玉而言,她的“情痴”形象却被古今中外研究红学的学者所称赞。宝玉送她“颦颦”二字。确切的说应该是“痴人”。为报恩,她来到贾府。与宝玉同吃同住,一起成长,三生石上的姻缘,木石前盟的际会,让他们之间多出来的是一到无形的知遇、知音之情。她为情生、为情死。宝玉即时她今生唯一,天下男人她都不在心头眼中。即使尊贵不凡的北静王也不过是臭男人一个。宝玉的洞房花烛之夜,便是她泪尽而亡之时。这是曹雪芹给予她的使命,也是她经人世一遭的唯一。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黛玉对宝玉的一片痴情。但是在那个无父无母,没有身份背景,没有经济保护的封建社会。她对宝玉的爱更是隔着千山万水。但偏偏她就是这样一个性子,对爱情至死不渝。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她有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在那几乎没有“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封建社会,这样的“情痴”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伤痛”。且几乎无药可医。这也就为她的爱情悲剧奠定了基础。他们之间的爱情关系是违反封建贵族家长的愿望。因此,她常常受到封建势力的压制,最后竟被封建家长推进死亡的深渊。刘再复说:“林黛玉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痴人儿,她对宝玉是那样一片痴情:情痴、意痴、神痴,所作的诗词也句句痴。她去葬花,就已经痴的出奇,而她的葬花词,更是句句痴的出奇。‘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真是痴人之音、痴人之泪”。是啊!这种痴已经到了近乎病态、变态。其实是痴身到常人无法理解的深渊。这就是滴水之恩,她付出的是痴痴地一生。贾宝玉在林黛玉的爱情熏陶下,不仅在史湘云面前称赞黛玉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而且勇敢的对黛玉献上自己的心。
  六 身陷红尘的“儒人”
  说她是“儒人”,有些读者不以为然,这个视情如命的女子名字又怎么会和儒学扯上关系呢?其实,只要细细的品味《红楼梦》这部作品,就会发现她的行为、爱好、语言等等都与儒家的思想脱不了关系。例如,她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学习贾府的规矩,衣食住行都与儒家的思想有莫大的关系。当别人问她读什么书时,她说自己读不过是一些四书五经。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些作品显然都是儒家的代表作品。儒家的思想早已渗透进她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难道还不能说她是一个崇尚儒家思想的人。虽然宝玉是她爱的人,但对于禅性极高的宝玉,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使得她照样把宝玉的这一行为解释为“疯人”。因为儒学与禅学不相融合,所以她对此持有一种怀疑和轻视的感觉。这就充分的说明林黛玉是一个身陷红尘的“儒人”思想。虽然她没能逃开爱情的束缚,可是这与她独特的儒学思想没有半点关系。她没有参禅人那样崇高的思想,但她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却着实让人折服。她与参数禅悟道的妙玉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妙玉对刘姥姥这种下等人不屑一顾,黛玉却认真的教香菱这种下人学诗,毫无厌恶之色。而且妙玉还是一个参禅之人,这样的行为岂不让人说成六根不净,尘缘未了。林黛玉没有禅意,她用儒学阐释了她性格的可爱之处,的确难能可贵。
  通过整部《红楼梦》来看林黛玉,她身上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人、泪人、病人、酸人、儒人等等。无论是哪一种人,都充分的验证的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研究价值在“红学”研究史上是不容置疑的。这个身处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叛逆女性,是不被当时社会所认可的,所以她的一生只能以悲剧来结束。这也充分的验证了宝玉的那句:“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
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了不觉痴倒.要知端详,且听下回分解.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了不觉痴倒.要知端详,且听下回分解.

黛玉葬花,写下葬花词,一方面是对落花的感伤,其实主要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都是书中的哪十二位女性?拜托了各位 谢谢
堪怜咏絮才.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红楼梦中主人公与其命运的关联
论文1500字···红楼梦中主人公的名字与其命运的关联... 论文1500字···红楼梦中主人公的名字与其命运的关联 展开  我来答 9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百度网友4417d9884 2009-08-04 · TA获得超过1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6万 我也去答题...

红楼梦中对各个主人公的评价(最好是一句诗)??
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探春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惜春〔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江楼梦中的小故事有哪些
对于抄检事件本身,园中主人的表现,作者主要写了探春、惜春两姐妹的反应。探春反应激烈,持坚决对抗的态度,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她从家族的全局利益着眼。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惜春年幼执拗,看到在入画那儿搜到了,始则...

红楼梦中的所有名诗名句
楼梦中的所有名诗名句写回答有奖励 红楼梦中的所有名诗名句写回答有奖励共3个回答匿名用户2013-09-20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探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

我现在要一些关于人物外貌描写的段落!
今日探春一定酷似亦舒笔下她自己最欣赏的那类女主人公。年轻貌美,却不以美貌为食,坐镇中环豪华办公室,叱咤风云,业绩超然,同行男士闻之色变;品味一流,穿着奢华却低调,假期飞巴黎对她们已算是老土……只是今日之探春也和当年之探春一样难脱尴尬境地,无他,太过优秀了,没有男人配得起她们。不屑攀附豪门,又不能屈...

抒写葬花词的主人公
当明义读到黛玉夭逝的文字时,联想到女主人公过去的《葬花词》,果然成了她自己短命的谶言,因而浮想联翩,挥笔写下此诗。 谶言式的笔法,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作者通过《葬花词》,暗示了女主人公日后的遭遇。这里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其一,用“桃李”暗示林黛玉早夭。其二,“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晏几道为何敢如此夸赞自己?
因为作者早年之时便已经坐拥万贯家财,而且家庭权力极大,受到皇帝的眷顾,这才是作者变得如此自负,有极强的优越感。作者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思虑妇人的诗词。作者在词中,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各个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借物抒怀,抒发了主人公的思乡怀人之情,也体现出了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的优越...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

梨花一枝春带雨——咏梨花古诗词赏析(下)
梨花春雨的意象,将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渲染得凄清迷离,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离别相思之情。 宋代词人秦观的《鹧鸪天》,用雨打梨花,表无尽相思: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中写出女主人公对落花伤感的情节 -
云妻赛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27回黛玉哭唱的诗中花和风霜刀剑有什么比喻义黛玉对落花的哀怜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
云妻赛乐: 花为自喻,风刀霜剑为外部环境,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外部环境对于花朵是伤害而不是呵护,其胸中自然是愤懑、哀伤、无助与自我怜惜的.这要联系起她的身世和性格来看的.她双亲亡故,寄人离下,性格乖僻,不像宝钗那么懂得世故,又不像湘芸那样洒脱,所以会生出此感. 你没说要多少字,所以只是简单写一下,希望有帮助.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表达了哪些? -
云妻赛乐: 《葬花吟》表达了林黛玉对命运和爱情的消极之情. 林黛玉在与贾宝玉发生误会后,没有来得及解释,导致两人的误会愈发变深,因此吟诵了《葬花吟》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葬花吟》是集中体现林黛玉思想和性格的作品,从中可以探究出...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感及分析! -
云妻赛乐: 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是内心情感的压抑的一种反抗;行为是幼稚的也是一种暗示,暗示性格的偏差以及悲剧人生的形成.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二十七会黛玉葬花时哭唱的几句诗,诗中的花和风霜刀剑有什么比喻义,黛玉对落花的爱恋包含什么情感 -
云妻赛乐: 原文是风刀霜剑,呵呵.风刀霜剑严相逼指的是她自己的身世孤苦,父母早逝.在贾府这个表面和谐而内部其实处处波涛暗涌的地方,黛玉面对的远远不是贾母的疼爱姐妹的情谊,而是像她自己说的一样,病了吃点燕窝就不知道会招惹多少嫉恨,就会有不知道多少人来诅咒她.连慈爱的薛姨妈都会对她严加防备.她面对这个无底的漩涡,丝毫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只能是被逼着走.所以说是风刀霜剑.花暗示的是她自己,对落花的爱恋就是对自己飘零身世的感慨.感觉自己像落花一样,只能随着流水漂流而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平利县15354716962: 黛玉葬花 表现了林黛玉当时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云妻赛乐: 表现了林黛玉深深同情落花的结局,对落花感到伤感,但更让她伤感的是,由此联想到自己漂零流落,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现状,又和落花有什么两样呢,由此,她感到了深深的悲伤和苦闷,难以自制.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写黛玉葬花? -
云妻赛乐: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中林黛玉在葬花吟为什么伤心,贾宝玉有什么表现 -
云妻赛乐: 直接原因: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 根本原因: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

平利县15354716962: 红楼梦第23回宝玉将落花撂进流水中黛玉却要将落花埋起来他们二人在对待落花的感情上是否相同 -
云妻赛乐: 怎么说呢,这里二人对于落花的感情并不是实写的,而是以对落花的感情暗指对那些如花般青春年华的美好的女子的逝去的寄托,如此看来,宝黛二人的看法自然不同,黛玉更倾向于顾影自怜,是对自身命运的哀叹,而宝玉则更倾向于对于这些没好女子逝去的惋惜以及回忆.但是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这两人都同样的在飘零的花瓣中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事物不能挽回的流逝的悲哀以及对未来不幸的预感,这使他们同样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哀伤,只是黛玉的哀伤在于自身的逝去,宝玉的哀伤在于失去本身.

平利县15354716962: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 -
云妻赛乐: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