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中的“天欲坠,赖以拄其间”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祁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文学角度看诗词曲赋都是诗歌吗~

是的,都是以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体与词曲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诗歌和诗词都是文字作品。区别在于诗词是诗歌和词的统称,而所谓诗词,就是指唐诗与宋词。
扩展资料:
一、诗歌: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二、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诗歌
百度百科诗词

意思是: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原句出自于现代毛泽东的《十六字令》。

1、句中字词详解:

(1)欲,要,将要。

(2)堕,落下,掉下来。

(3)赖,依赖,依靠。

(4)以,用。

(5)拄,支撑。

(6)其间,指天地间。

2、原文:

《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白话译文: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小令都专门以山为题材,它们虽然没有像其他词那样标明词题,但每首的头一个字“山”,可以说即分别代表着各自的题目。

小令所写重点不同,合起来却是完整的组诗。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在于运用了整体象征的创作方法。象征是人们常用的艺术方法,如有人用狮子象征力量,有人用鸽子象征和平,有人用香草象征美人,有人用同海的搏斗象征人生拼搏等。

毛泽东在此则用山的形象来象征红军形象,通过他的精巧艺术构思,让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在气势、气概、精神、气质诸方面,获得了内在联系。

它们既都是写山,同时又都是写红军,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军的乐章。三首各写出一个侧面、一个特点,表面上处处写山,写山峦姿态,山野情趣,翻山滋味,实际上是处处借山象征红军,通过咏山来歌颂红军。

它们虽是小令,但格调却是雄浑豪放的。意境磅礴、壮观、豪迈;夸张、比喻、象征、衬托、赞叹、抒情、寄意并举;同调重奏复沓、往复旋还,节奏紧凑,回肠荡气,非同凡响。



意思是: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原句出自于现代毛泽东的《十六字令》。

1、句中字词详解:

(1)欲,要,将要。

(2)堕,落下,掉下来。

(3)赖,依赖,依靠。

(4)以,用。

(5)拄,支撑。

(6)其间,指天地间。

2、原文:

《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白话译文: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毛泽东,对山的感情更深。

可以说,毛泽东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却时,则更是以山岭为掩护。山岭是毛泽东和红军的好朋友,毛泽东和红军喜欢山,而蒋介石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相当畏惧红军喜欢的山。

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毛泽东这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和“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第一个是根据民谣改编的,意思很简单,是说虽然山很高,但是革命战士有征服它的勇气和毅力,不屈服于任何苦难。

后面那个写山之险峻,山可以高得来刺破青天,而锋刃未残,然而又用一个合乎情理的大夸张,似乎山之利剑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这里所写的顶天立地之山同样既是写景又是象征诗人及红军的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写山之险峻,山可以高得来刺破青天,而锋刃未残,然而又用一个合乎情理的大夸张,似乎山之利剑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这里所写的顶天立地之山同样既是写景又是象征诗人及红军的作为民族中流砥柱之顶天立地的作用。

山好像枪和戟一样直接刺破了青天,甚至成了天地间赖以存在的中介。没有山支撑的话,天就会坠落下来。


毛主席诗词中的“天欲坠,赖以拄其间”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意思是: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原句出自于现代毛泽东的《十六字令》。1、句中字词详解:(1)欲,要,将要。(2)堕,落下,掉下来。(3)赖,依赖,依靠。(4)以,用。(5)拄,支撑。(6)其间,指天地间。2、原文:《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天欲坠,赖柱以其间"出自哪里?
答:出自毛主席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的第三首中“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柱其间”。

请问:哪三首诗词中有离天三尺三这句?
毛泽东《十六字令》1934年到1935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原注】。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题解∶作于二万五千...

毛主席与山有关联的诗篇?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毛主席的抱负。第二首是登庐山时写的。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主席...

毛泽东在长征的诗词
1、《沁园春·雪》近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有关于毛泽东的诗词(越多越好)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原注】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七律 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

毛泽东诗词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

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
《十六字令三首》中,他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山之高,以及“刺破青天”和“天欲坠”的拟人化表达,都充分体现了他的神奇想象力,对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艺术概括。总的来说,毛泽东的诗词在现实主义内容中融入浪漫主义的创新手法,以诗意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政治寓意,展现出其卓越的艺术才华...

谁知道毛主席写的诗词?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宵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毛泽东的诗词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七律 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