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全诗是什么?

作者&投稿:卞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什么意思?~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抒写对亲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却喜欢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
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黛玉所说的李义山指的是李商隐,他的字为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赏析】这首诗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全诗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宝玉道:“这些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功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李义山,就...

留得残荷听雨声 的出处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简析】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李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

残荷听雨声的诗句有哪些?
残荷听雨声的诗句: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文如下: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描写荷花的句子:1、眼前此景,不惊感叹:残枯的荷叶,为何还死守着这片秋日下寂寞的池塘?是为了曾经的辉煌,还是为了莲藕的丰腴,或是为了意寓一个遥远的梦。...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诗名是啥?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译诗:竹林如屏,无纤尘,青青栏杆,池水漾,碧波澄,空际启思神,遥想那,崔家兄弟,城关叠叠,相隔阻重深。散不尽,似愁秋云,更那堪,晚来霜风凄紧,留几扇,残叶败荷,待秋雨,滴滴敲打...

留得残菏听雨声的另一句是什么?
“听”字将人的心绪与外界环境一齐写出;连绵的秋雨敲击在枯衰的荷叶,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韵冷落的身世之感。相融一片并唤起作者对人生风雨的主观感受。阅读古典诗词,也常常有这种“留得枯荷听雨声”不期而遇的意外喜悦。某句诗词,也许就像残荷一样平凡,似秋雨一般平常,可仔细倾听,含英...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谁的诗句,可以列出原文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便是圣旨一般,立刻诺诺连声说,果然是好诗句,留着破荷叶不用拔去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全诗是什么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便是圣旨一般,立刻诺诺连声说,果然是好诗句,留着破荷叶不用拔去了...

留得残荷听雨声全诗 全诗表达了什么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话便是圣旨一般,立刻诺诺连声说,果然是好诗句,留着破荷叶不用拔去了。2...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哪首诗里的,全篇是什么? -
傅歪美力: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采纳哦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全诗是什么? -
傅歪美力: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赏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全诗是什么? -
傅歪美力:[答案] 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作者: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陆川县18548301360: ''醉卧残荷听雨声'是谁的诗句呢? -
傅歪美力: 应该是“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文如下: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谁的诗句,可以列出原文 -
傅歪美力: 1、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于是宝玉听到黛玉的...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残荷听雨声"完整版是?
傅歪美力: "留得残荷听雨声" 出自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全诗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陆川县18548301360: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谁的诗? -
傅歪美力:[答案] 残荷听雨,典故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写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谁的什么诗? -
傅歪美力: 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和七年(834),21岁的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做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崔戎不仅待他极好,还送他去南山读书....

陆川县18548301360: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谁写的什么作品 -
傅歪美力: 是李商隐的诗句,也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所谓诗无达诂,我也只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残荷”象征年老,而且孤独,因为荷叶残枯的时候,往往周围的“同伴”也...

陆川县18548301360: 大浪淘沙独么徘徊,留得残荷听雨声是那首诗 -
傅歪美力: 大浪淘沙独徘徊大概是出自晏殊的《浣溪沙 》吧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宝玉嫌弃大观园中的荷叶已经残败,随口叨叨说破荷叶可恨,要遣人拔去.黛玉却偏偏和他争论,说平时并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独爱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