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喜欢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肥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林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呢?偏又喜欢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这要从李商隐所写的诗的内容及情感上分析:

  事实上李商隐和林黛玉在情感上有明显的区别,两人并不相似,先说李商隐:
  李商隐是个多情以至于滥情的人,一生不幸,原因也在于他的滥爱,在晚唐朝中有两股政治势力——牛党和李党,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可见李商隐是多情伤身!!
  李商隐所写的诗侧重于情,而且写得十分露骨,口无遮拦,招来不少麻烦,但是无可否认,李商隐在这个方面造诣是很深的,也深受世人欢迎,其诗缠绵悱恻,隐晦迷离,难于索解,风格靡丽,而且李商隐的情人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多位,足以见此君为人放荡!和后来温庭筠等共成昆体,不妨称作鸳鸯蝴蝶派!!最求辞藻华丽,但不免言之空洞乏物,且较为晦涩!且不免十分粗俗!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位脱胎换骨,不染尘俗的奇女子,她又是一位极注重感情的人,她把一生的爱都献给了贾宝玉,她多愁善感,无非是追求一种诗意的生活,正如刘心武先生所言,林黛玉是一种诗意的存在!她的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她的葬花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因此,林黛玉这样一个背离尘俗,不染红尘,生活高雅的人,对于李商隐这样一个追求辞藻华美,滥情无度,缠绵悱恻的诗人,是有根本区别的,李商隐的诗写爱写的露骨,写的直白,为世人所欣赏,但是林黛玉并非尘世中人,这样的诗在她看来也是十分粗俗,不过是粗话而已!怎会喜欢!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倒颇有意境,林黛玉也的确写喜欢这样意境悠长的诗!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表达对李商隐情诗的不屑,恐怕也是这位看破世俗的痴情公子的真实感受吧!

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黛玉所说的李义山指的是李商隐,他的字为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这首诗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总结】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滕王阁序》——二十四诗品读古文之绮丽
黛玉漏出来的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其实是四美最好的注脚。再下来就真的是个人表演了:“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

赐我三千弱水化作眼泪断桥人不归是什么意思??
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后成为男女之间信誓旦旦的爱情表白。(“三千”乃虚词,众多之意。)结合原句可以这样理解:纵使汹涌万里的河水给我化作眼泪,桥都已经折断,而故人仍没有回来。

形容不好的人成语?
例句: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个若不胜衣、多愁善感的女子。 4、头重脚轻tóu zhòng jiǎo qīng 解释:形容因酒醉或犯病等原因而感到头脑发胀,脚下无力,身体 失去平衡;也形容事物上下或前后不协调,不均称,失去平衡。 出自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轻重倒置 同...

女名人的故事,急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对大多数人来说,“林妹妹”仍然是陈晓旭最知名的身份。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她所领导的北京世邦,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4A广告公司。 提起陈晓旭,很多人还是会习惯的想到“林黛玉”,对大多数人来说,林妹妹仍然是陈晓旭最知名的身份,和她现今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掌门人”的身份似乎无多大的关联。 陈晓旭...

中国历史上的名女人
100、花伴朝云:东坡爱妾。 注:孟姜女、花木兰、秦罗敷、焦仲卿妻、祝英台、红线女、李娃、霍小玉、白娘子、杜十娘、苏小妹、窦娥、崔莺莺、潘金莲、林黛玉等女子,实为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中人,因无法确定其有无,故未在此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京城...

班级辩论赛活动总结
黛玉的爱是执著而纯洁的。 l 黛玉虽然沉默但他有内涵,她不像宝钗那样时常展现自己的才华,她懂得什么是才什么是品行。她读了不少的诗书,但他却保持沉默,保持自己的真性情,绝不为了贾母的喜好而做作。 反方:做人应该像薛宝钗 l 宝钗善于合作,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开怀大度。她帮邢岫烟隐瞒当票的事情,为史湘云做...

关于动物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散曲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

语文古诗词默写
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咏菊(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形容“剑”的成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封刀挂剑 〖解释〗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出处〗《羊城晚报》1984.8.25:“中国女排完成‘三连冠’伟业之后,队伍将作小的调整。据悉二十七岁的老大姐周晓兰和队长张蓉芳将要封...

关于蛙,蝉,鸟,猿的诗句,谁能告诉我些,还有动物的诗句
13、红楼梦{四十九}黛玉咏蟹诗 铁甲长戈死未忘, 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 桂拂清风菊带霜. 14、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15、...

萝岗区15644473015: 林黛玉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喜欢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镡伯新红: 原文:《红楼梦》第四十回,有一段贾府人游湖的描写.宝玉说要拔掉那些破荷叶时,林黛玉说了一句令人奇怪的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李义山即晚唐诗人李商隐,原句为...

萝岗区15644473015: 为什么林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呢?偏又喜欢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
镡伯新红: 林黛玉是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姑娘,多愁善感,聪明绝顶,但又孤傲清高,不愿随波逐流,所以才会对李商隐这句表达冷寂清幽之美的诗句产生共鸣

萝岗区15644473015: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自己最喜欢唐代诗人李义山的一句诗 -
镡伯新红: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采纳哦

萝岗区15644473015: 红楼梦中林黛玉说自己最喜欢唐代诗人李义山的一句诗是什么 -
镡伯新红: (《红楼梦》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林黛玉为何如此说,当理解为是“正话反说”,“欲扬先抑”,目的是为了强调后面的“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所以宝玉随即说:“果然好句……”

萝岗区15644473015: 为什么林黛玉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一句? -
镡伯新红: “留得枯荷听雨声”是李商隐诗中的名句.关于这句诗,红楼梦中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在贾母带着刘姥姥大宴大观园那一回中,在园里曾坐了一次船.看到了池中的枯荷.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

萝岗区15644473015: 林妹妹是不是只说“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古诗最好? -
镡伯新红: 是的,是李义山的(李商隐)的诗句,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萝岗区15644473015: 林黛玉喜欢李义山的诗吗 详解? -
镡伯新红: 她自然是喜欢欣赏的,只是嘴上说说罢了,要不然又怎会吟出李义山著名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残荷听雨声”?她是寂寞的,也是孤傲的,李白也很少有欣赏赞美的人,除了谢灵运和孟浩然这样的.虽然他们的性格迥然不同,也跨了几个朝代,但这种孤傲是相同的吧.

萝岗区15644473015: 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的诗?请谈谈个人见解 -
镡伯新红: 林黛玉孤芳自赏的性格,她不喜欢雍容华贵的东西.却喜欢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突出了她的自哀自怜的特性.

萝岗区15644473015: 林黛玉之留得残荷听雨声 -
镡伯新红: 残荷听雨,典故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写道: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不着痕迹的落笔,似乎把整个大自然都斟在了诗人的酒杯里.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对往...

萝岗区15644473015: 诗词的错误 -
镡伯新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解析: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