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文章练习题

作者&投稿:爱新觉罗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年级下《《孟子》》两章练习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 ) 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
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 ) 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
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 ) 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
4.解释加点词:4分
⑴苦: ⑵过 ⑶虑 ⑷喻 ⑸衡
5.翻译句子:4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上文选自 ,全文论证了 和 的问题。3分
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 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 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 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 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
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
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
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答:
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
(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按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①②③段论述的中心是 。
3.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4.第③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
A.城市 护城河 兵器 甲衣 B.城墙 水池 兵器 甲衣 C.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 D.城郊 池塘 泛指武器装备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委而去之 B.亲戚畔之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夫环而攻之
6.解释第④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 ⑵固: ⑶至: ⑷威 ⑸多助之至 ⑹以天下之所顺 ⑺域
7.“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翻译是:( )
A.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B.这种情况是地理形势不如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C.这是因为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民和睦 D.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统一
8.翻译上文最后一句:
9.文中的通假字是 ,通 ,正确的读音 ,含义是
10.翻译:
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⑵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上文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12.文中的君子是指
13.上文第④段开头的排比句从反面否定了什么观点?
答:
14.作者认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该靠什么?
答:
15.“君子战必胜”的条件是什么?答: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博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
2.为文章断句,用“|”表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 ③而后作 ④而后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5.文章侧重论述 。
6.读过本文,使人不由想起这样两句话:自古雄才多磨难, 。(写出下句)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人 和 池 域 至
3.写出本文的一个通假字。 通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答:
5.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答: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
答:
7.孟子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
(五)一、填空l.孟子,名 ,字 , 时期著名的 家, 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得道多助,夹道寡助》选自 ,论点是 , 。性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环而攻之( ) 池非不深也( ) 委而去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寡助之至( )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
委而去之( )人恒过( )而后喻( )而后作( )
二、写出文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l.亲戚畔之 畔:本字_____,义: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 曾:本字_____,义: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 衡:本字_____,义: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上 拂:本字_____,义:_____
三、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故君子有不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D.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北山愚公者
(四)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公孙丑》。孟子,名_____,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是记录他的言论、活动的书,而另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我们曾学过其中几则语录,如"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_________,不亦说乎?"
2、在上段文字横线上,按原文填空。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
5、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②皆出酒食(拿出) ③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没)
④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显露、出现) ⑤殚其地之出(拿出来)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6、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征于色,发于声 ③苛政猛于虎 ④积于今六十岁矣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
A、①③ B、②⑤ C、④⑤ D、②④
7、对"所以动心忍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这样),所以他的心惊动起来,性情也坚韧起来
B�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的原因。
C�(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D�(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的内心警觉,他的性格坚定。
8、从这段文字中概括出全文的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二章》参考答案
(一)1、C2、B3、A4、①使...受苦 ②犯过失 ③(思虑)④奋起,指有所作为⑤同“横”,梗塞、不顺5、①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②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③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6、《孟子.告子》;造就人才;治理国家7、B8、C9、A10、C11、 A
12、治理国家的重任13、苦其心志....乱其所为14、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5、犯过失;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不被为了解16、改、作、喻17、艰苦的环境的磨炼,对人的成才有促进作用。
(二)1、A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排比4、 C 5、 C 6、①所以
②巩固③极点④震慑⑤达到⑥凭借、归顺、服从⑦限制7、A 8、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会胜利 9、 畔、判、pàn、背叛
10、①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他的人就少
②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得道者 13、靠武力来统治天下
14、得道(或行仁政)15、得道;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三)、1.《孟子·告子》2、略3、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生于忧患6.从来纨绔少伟男。7、略
(四)、1.孟子 2、略3、略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天时、地利、人和。人和民施行“仁政”,战必胜矣。6、略
7.宣扬“仁政”。
(五)、(一)、(二)、略(三)D(四)略

  Ⅰ 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A 流俗( ) 顾颉刚( ) B 譬如( ) 侵蚀( )

  C 惩前毖后( ) 户枢不蠹( ) D相互效尤( ) 翘足而待( )

  2.根据注音写汉字

  A jí( )牛 diàn( )污 B zhuān ( ) 顼 sī( )亡

  C 吝sè( ) 懒duò( ) D fū( )衍 洗dí( )

  3.判断各组字形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A 奢侈 鹰隼 ( ) B 宗诣 停滞 ( )

  C 腐草为荧 辨伪去妄 ( ) D 不可思议 煜煜皇皇( )

  4.解释词语中加点字意义有误的是( )

  A 闻者足戒(戒:防备) 启迪(迪:开导,引导)

  B 惩前毖后(毖:谨慎,小心) 循序渐进(循:按照,依照)

  C 不亦宜乎(宜:应当) 头戴其苍,地履其黄(戴:顶着)

  D 干将发硎(硎:磨刀石) 吃一堑,长一智(堑:挫折)

  5.判断解释句子中的词语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A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流俗:流传下来的俗人俗见。 ( )

  B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 )

  C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 )

  D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断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

  蠹:蛀虫。 ( )

  6.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A 纵观古今中外的学者、科学家,无不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专心钻研,“聚焦”成才的。

  B 老人如夕照,少年如朝阳。

  C 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即使是马其诺防线,也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

  D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7.文学文体知识中有误的是( )

  A 一篇议论文要有鲜明的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B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引证)、比喻论证(喻证)、对比论证等。

  C 对比论证就是在论述一个问题时,将另一个问题和它放在一起论述,从而具体鲜明地将问题论证透彻。

  D 议论文往往也使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但它与记叙文中的叙述不同:它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记叙事例来证明论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8.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的不同的是( )

  A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B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

  C 日本人称我中国老大帝国。

  D 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9.判断复句关系和表达效果分析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A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

  分析:转折关系。强调指出孟子的话在现实社会中仍值得借鉴。 ( )

  B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分析:第一重是条件关系。强调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 )

  C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析:递进关系。强调指出了怀疑还有积极方面的作用。 ( )

  D 我们只要正确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坚持纵比与横比的辨证统一,就可以既看到成绩和胜利,增添前进的力量和信心,又不断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看见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坚定不移地为着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分析:第一重是假设关系。强调假如可以正确比较会带来的益处。 ( )

  10.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是( )

  凸透镜的作用在于聚焦, 是酷暑的阳光 不足以使火柴燃烧,但是______用凸透镜聚焦于一点,即使是冬日的阳光, 能够把火柴点燃,发出它的一分光和热来。

  A 即使 也 如果 也 B 尽管 也 因为 所以

  C 虽然 但是 即使 也 D 只要 就 不但 而且


  Ⅱ 语言运用

  (一)

  11.不改变原意,将下列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静雅园小区的居民昨天通过了业主委员会提出的严禁广告公司在小区居民楼顶违章设立广告牌的决议。

  (1)

  (2)

  (3)

  (二)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救哪一

  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答案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是 。


  12.请给上面的短文拟订一个能揭示文章中心的标题

  13.请在短文结尾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Ⅲ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一)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⑧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文段的论点是( )

  A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B 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 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D 如果没有怀疑,人类的文化就不会进步。

  2.第⑥⑦⑧句直接证明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3.划分文段层次正确的是( )

  A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B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C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

  4.文中在证明论点的论证中,叙述戴震的内容从哪两个方面证明了论点?请简要回答。

  A

  B

  5.第⑼句中“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词语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6.如果将第⑼句的四个“常常”删去,表意会有哪些变化?


  7.文段运用的例证法除了戴震的事例之外,还有哪些事例?用横线划出来。

  8.分别指出第③句和第⑨句中代词“这样”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这样③句

  这样⑨句

  9.“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在原文中有波浪线划出来。

  10.⑴句中“必要”和“基本”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


  (二)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的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一个更为浩瀚的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损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产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非存在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的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生命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越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至起负面作用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秀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出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灵魂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美好境界前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分三层)

  ① ② ③ ④ ⑤

  2.文章第①段中说造成“精神不平等”的原因是 。

  3.文章第②段着重讲述了阅读的好处,这好处一是 ;

  二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4.文章第③段列举了许多书名和作家的材料,意在说明A

  B ,从而论证 的观点。

  5.第④段引用歌德和雨果的话,是为了证明 。

  6.简答第④段中加点的短语“极大的可能”不能删去的理由。


  7.文章第⑤段的作用是:


  (三)吃苦是一种资本


  ①吃苦,是一种资本。假如你没有吃过苦,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②只是在影片里见过那位被击倒的拳击手,他躺在地上喘着粗气,浑身伤痕累累,嘴里还淌着血,却没有一个人给他送花,给他鼓掌;只是在旅途中看过赤脚的纤夫,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弯腰垂手将沉重的纤绳深深地勒进肩膀……

  ③你充其量是个旁观者。

  ④没有经历饥饿的历史,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耘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的可悲和伸手乞讨的可怜。

  ⑤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你便无法塑造坚强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⑥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⑦

  ⑧某报一篇专稿报道,武汉市一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七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悬梁自尽。她是船长的女儿,父母的心肝宝贝,从小泡在蜜罐子里长大。蜜喝多了,竟会这般脆弱。

  ⑨聪明的日本人,在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前已经洞察了这种病变。据说,为了让大和民族的后代继承父辈创业的秉性,不少学校特地设立劳动场所,让孩子使用锉刀、榔头,目的是学会吃苦。

  ⑩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未免过于娇嫩了,还是狠狠心把自己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吧。在成长的季节,吃苦经历是你成长的养分。以后你就知道这种养分会让你终身受益!


  1.“吃苦是一种资本”,文中与“资本”的含义相近的一个词是 。

  2.第⑨节加点的“这种病变”指什么?(可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3.“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根据这一观点,为第⑦节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写在下面空格内。(50字以内)

《公输》、《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复习《公输》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起于鲁 2、公输盘不说 3、子墨子起,再拜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乎 6、胡不见我于王 7、 子墨子九距之 8、 子墨子守圉有余 9、公输盘诎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2、方五千里 13、舍其文轩 14、吾义固不杀人 15、夫子何命焉为 16、请献十金 17、不可谓仁 18、宋无长木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2、宋何罪之有? 3、此为何若人? 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6、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8、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子墨子九距之。三、阅读答题:(一)、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公输盘曰:“诺。” 1、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从段中“行十日十夜”读出了哪些信息? 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3、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4、“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试简析文中墨子的论说技巧。答: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 5、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6、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 (二)、子墨子见王,……“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填空: A、本文主要通过 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 ”。 B、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 、 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C、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 2、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答: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使别人接受自己正确意见的方法: 3、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 4、 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 5、你能概括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墨子、公输盘、楚王的形象吗? 6、试找出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明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三)、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 “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 1、词语理解。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 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 ②例句:以牒为械 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 2、对下面句子的体味,语气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横蛮不讲理) 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 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 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 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大国,难测也。 (2)虽杀臣,不能绝也。 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8、天下顺之 9、故君子有不战二、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 B、故: 故曰,域民…… 扶苏以数谏故 C、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D、利: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五、理解回答: 1、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意思是 ,也就是下文所说的“ ”和“ ”,这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 2、文中借战争论述了实行“王道”的重要性,这一则短文的论点是 。 3、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4、本文论述逐层推进,试理出思路。答: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点,接着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与阐述。 5、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举事例要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 解释加点词语: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管夷吾举于士 3、百里奚举于市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必先苦其心志 6、、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 8、人恒过 9、衡于虑 10、而后作 11、征于色 12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 国恒亡 C、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理解回答: 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2、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3、作者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样的条件?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又需要有哪些条件?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课文第二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6、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7、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相关链接材料)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鱼我所欲也》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贤者能勿丧耳 4、一箪食,一豆羹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乡为身死而不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11、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三、选择: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四、理解回答: 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 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 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 面举例。 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 6、从全文看,本文的论点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 8、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答案如下:《公输》(一)1、交代事情有起因。“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2、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3、宋何罪之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4、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指出攻无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之举,重重否定,极有气势,批判强悍有力,使公输盘陷于自相矛盾的困境,无从辩驳。5、(1)、班门弄斧 (2)、墨守成规 6、如:1、让战争从地球上走开。2、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3、珍惜生命,反对战争。(4)用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二)、1、A、对话描写 必为有窃疾矣 B、攻械尽 守圉有余 诎(公输盘诎)2、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运用了类比及对比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结合实际。3、示例:唐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捍卫了领土的完整。4、如:1、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2、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5、略 6、略(三) 1、 (1)①于是 ②原故(原因) ③倒下 ④“诎”通“屈” (2)①B“克敌制胜”的“克”与例句“克”相同。 ②“下不为例”的“为”与例句“为”相同。 2、A 3、 (1)大国,是难以测度的。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4、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观点正确,叙述恰当,即可得分。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得来,2分;叙述恰当,2分。 举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 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作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无借鉴意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五、1、人和 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多助 天下顺之 民贵君轻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4、先以战争中的情况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点,并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与阐述。5、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1、共同点:都出身贫贱,但是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作用:引出文中所要论述的话题,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2、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3、人才造就需经受苦难的磨练;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5、略 6、A、D、7、 略 (名言及事例提供: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事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鱼我所欲也》三、1、A 2、D 四、1、三层。理由: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的观点;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阐释观点;第三层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2、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巧妙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浅近易懂。“是心”指的是向善之心,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第一段主要是道理论证,还有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是举例论证,还有正反对比论证。 4、正、反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论点:每个人都有“本心”,人应该保有“本心”。 7、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8、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谁知道《秃的梧桐》这篇文章后面的练习题和答案?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 1ónɡ( )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

黔之驴练习题
能力训练 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文章通过心理、动作描写,把虎的形象刻画得细致逼真;对驴的描写则抓住其形体的庞然和驴的“鸣”、“蹄”来写,形象传神。 5、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本...

坦然看生活阅读题答案
失意”的事,他们都能坦然视之。(意思对即可)坦然看生活阅读题答案相关 文章 :★ 初一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答祖择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 驳马虎疑阅读练习及答案 ★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考题练习(有答案)★ 默扶的阅读题答案 ★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整理 ...

关于《小石潭记》的练习题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5.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6.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7.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8.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中考英语周报优缺点
优点:英语周报:这东西时效性非常高,文章很新,这是所有练习册比不上的,没有一个练习册可以跟他比文章的新鲜程度,而这个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 ,53练习册:是一本练习本,类似于试卷,要做题的,能够帮助孩子查漏补缺;缺点:英语周报:只是很多范文文章,但没有练习题,学练结合会更有用,53...

对麦子微笑 阅读练习题 1.作者以“对麦子微笑”为题有何妙处? 2.文章...
以下仅供参考 1.这里的麦子不仅指被雹灾打烂了庄稼,更加指在困难面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对着麦子微笑就是这种精神的真实体现。2.雹灾打烂了庄稼,摧毁了农人丰收的希望,但父亲仍然“对着麦子微笑”,这表明父亲是一个慈爱、乐观、坚强,并且能从容、镇定、坦然地面对困难的人。作者对麦子...

五年级小学阅读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8分)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⑹文章有很多地方用列举数字的方法加以说明,请用“~~~”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⑺文中划“”的句子,是句,这样写的好处是。(8)请你再举...

简爱的练习题
简爱的练习题 请你从吃穿两方面简单的概括下洛伍德学校的生活特点简爱对洛伍德学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 请你从吃穿两方面简单的概括下洛伍德学校的生活特点简爱对洛伍德学校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 展开  我来答 ...

桃花源记的练习题
《桃花源记》复习题 1、本文作者是___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___(填人名)。2、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处处(志)...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孟子》两篇【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 -
包甄达芬:[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 ②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之:代词,他们.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翻译句子的能力.根据句子“多助之至,天...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阅读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 孟子是鲁国人,小时候上学很早.鲁国的教育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也是最严格的.孟子是一个小孩时,平时散... -
包甄达芬:[答案] 答案:解析: (1). . , :“ , , , , !” (2)孔子 孔丘 孟子 孟轲 (3)①逃学回家的孟子被母亲发现了. ②母亲把孟子叫到跟前. (4)一丝不苟;一干二净;一口咬定;一...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文言文练习1.选自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阐述了孟子______的人才观.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和______(用课文词语回答)3.... -
包甄达芬:[答案] 1.《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 2.敌国外患 法家拂士 3.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8年级下语文练习册同步解析与测评第10课《孟子》二章只不过课后联系5.解释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和6.翻译下列句子没有答案 5.(1)劳其筋骨( )(2)饿其体肤( )... -
包甄达芬:[答案] 劳,使……劳累.使动用法饿 使……饥饿 使动用法空:使……贫穷.使动用法乱,使……错乱.使动用法动,使……惊动.忍,使……坚忍.使动用法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使他做事不顺.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给这样的...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
包甄达芬:[答案]8.A9.D10.C11.(1)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2)如果现在天下...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孟子在文中提出了其“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 -
包甄达芬:[答案] (1)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2)梁惠王只是为了增加兵力而孟子是施以仁政,使黎民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注】文中“执事”即指欧阳修.1 .试根据上段文意,分别用通俗明了的语句概括孟子(孟轲)、韩子(韩愈)和欧阳子(即欧阳修)三人文章的特点.... -
包甄达芬:[答案] 答案:见详解内容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填空题!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文章中能表现磨练益处的句子是( )经历磨练的目的是( ),国家灭亡的原因... -
包甄达芬:[答案] 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 -
包甄达芬:[答案]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 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

峨边彝族自治县13047456733: ...让人们不要用密网打鱼,留下池塘中个体较小的鱼继续生长繁殖,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启示意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A.文章... -
包甄达芬:[答案] (1)A、“这属于孔子'仁爱'的思想”错误,从原文第二段可以看出,这表达的是孟子的思想.故选A. (2)B、“指出了儒家两圣孔子和孟子在生态伦理思想上的贡献”于文无据.故选B. (3)D、原文第四段只是说“适度地获取生活资料”,并不是“不要...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