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绿"字的原因

作者&投稿:苌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王安石改绿的故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何时明月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原来写的不是“绿”字,王安石同学反复琢磨,想到很多词,如:“到”、“入”、“吹”等等。但王同学不满意,因为这些词只能反映春风的动作,达不到他想要的意境。猛然一抬头,看到远处草色若隐若现,透出神秘的绿色,于是恍然大悟,一个“绿”字横空出世了。因为“绿”不仅表达了春风的动作,更表达了动作的结果,还是彩色的,形象、生动的多。
当然,如果上述你不满意,那就是传说王安石对“绿”情有独钟吧,难道他曾经有过切肤之痛?呵呵

王安石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因为“绿”字用的最传神,把“绿”作为动词来使用,最能体现春意盎然的样子。一个“绿”字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春风无迹可寻,但春风一至,江南倏忽绿了,那么突然,又那么自然。“绿”字描绘了江南春风的气韵,引出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情和景,和谐地融和在一起了。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文学史上的名句,王安石千锤百炼炼字炼意,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

出处:《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全诗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扩展资料

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这是因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泊船瓜洲



王白石组成个碧字!碧是绿色的一种!所以绿

因为“绿”字用的最传神,把“绿”作为动词来使用,最能体现春意盎然的样子。一个“绿”字表现出诗人思念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王安石改字文言文翻译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的草稿,初时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并注明不好,改成过字,又划圈删去过字...

《王安石改字》的翻译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的草稿,初时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并注明不好,改成过字,又划圈删去过字而改作...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影响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

王安石改诗告诉我们什么?
做学问、做事要严谨,精益求精。 《王安石改诗》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一首诗,一篇文章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心血,需要对字、词、句进行精心地锤炼方可成就。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是进行写作训练的一项基本功。一个人的生活知识总是有限的,调查研究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为创作...

王安石改诗告诉我们什么??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去“过”而改为“入”;后来又改为“满”.总共像这样改了多个...

关于王安石改诗句的小故事
1.关于名人改诗句的故事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

什么是王安石变法
(四)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水晶の回忆 2009-03-02 ·...

为什么说王安石变法对文人打击很大,有什么弊端?
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宋朝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自我拯救的改革。不过王安石并没有从宋朝国情出发考虑问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现在我们提起王安石首先就会想到他诗人的身份,想到他文学家的身份。但是在宋时代,安石最著名的是他政治家的身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宋朝变得更好,让百姓生活变得更好,在曾公...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诗句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诗句1.王安石改革诗句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泊船瓜洲京口

跪求历史文献 王安石改革,详细点的,最好是理论研究的那种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吕惠卿最终把“自愿请贷”改为“强制发放”,而且有硬性指标,老百姓不想贷也不行,最后必然是“上下骚动”。另外,吕惠卿的个人操守也大有问题,他任用亲信,打击其他改革派成员,发展到后来“凡可以害王安石者无不为”、“朝廷纲纪几于烦紊”,原因是他想取王安石而代之。吕惠卿个人欲望大发作,...

康定县19139004277: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王安石反复推敲,改了十许字,有哪些字?除了“到”“过”“入”“满” -
蓬股秦归:[答案] 这个是我找的原来的故事,就这些了 到 过 入 满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

康定县19139004277: 王安石改"绿"字的原因 -
蓬股秦归: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八)记载,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 从修辞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

康定县19139004277: “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词,反复推敲的故事是什么 -
蓬股秦归:[答案]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

康定县19139004277: 王安石的的“绿”的分析 王安石的的“绿”开始是用“到”,后来诗人觉得不好,圈“到”为“入”,圈“入”为“满”,经过几次修改,最终用“绿”.试... -
蓬股秦归:[答案] 答案1:“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

康定县19139004277: 泊船瓜洲中的“绿”字王安石改了几次 -
蓬股秦归:[答案] 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除了擅长于散文创作之外,亦善为绝句.其绝句诗造意新颖,语言精粹,风格雄健.他的《泊船瓜洲》就是一首很有影响的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春风又绿...

康定县19139004277: 荆公改字一课中说一说王安石改字的过程并说说为什么定为绿字最好? -
蓬股秦归: 《荆公改字》是一则有关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他改字的过程以及为什么最终定下了“绿”字.故事中,王安石在写《桂枝香·金陵怀古》时,原句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然而,他对其中的“凝”...

康定县19139004277: 王荆公改字,为什么改为绿字? -
蓬股秦归:[答案]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

康定县19139004277: 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时,“绿”字曾改过多次,你对此有事么想法?
蓬股秦归: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个人觉得,此现象很正常,卢延让曾写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古代文人就是这么较真的,而且,我觉得这个“绿”字用的很好,让人很有画面感,中文的博大精深就在于不是动词的字随时可以做动词用~

康定县19139004277: 王安石与泊船瓜洲 王安石经过几个字将《泊船瓜洲》中的一字改为“绿”字
蓬股秦归: http://baike.baidu.com/view/246749.htm

康定县19139004277: 泊船瓜洲的绿字改了几遍 -
蓬股秦归: 《泊船瓜洲》里的“绿”字改了十多遍.1. 王安石此作初稿用的是“到”;2. 次稿改为“过”字;3. 后又改为“入'字、“满”字等,如此改了十多次;4. 最后,王安石走到船头上,忽见春草碧绿,“绿”字跃然纸上,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 了.《泊船瓜洲》全篇内容: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