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国农村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

作者&投稿:翟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说明了什么?变化的原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情况是: (1)春秋:“初税亩”,这是中国田赋制度的开始。 (2)秦朝:农民要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作赋税。 (3)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田租为十五税一。文、景帝时,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桑,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昭帝和宣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4)北魏、隋:租调制,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由三长负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 (5)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帛3两或布2丈4尺、麻3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国家有事增加徭役,加役15天,免去调,30天租调全免。每年额外加役最多不超过30天,遇到灾害。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减免租、庸、调。 (6)中唐: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原来的均田制被破坏。唐政府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内容是:①取消租庸调和杂税;②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以现在的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③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④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不过六月,秋不过十一月。两税法改变了税收的方式,由人丁税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收税,两税法也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7)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废除按户等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有不服役特权或因贫困孤苦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随两税交还,加收利息两分)、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8)金朝:金熙宗采取了鼓励农耕和减轻赋役等措施。 (9)明朝:工匠银制度规定,工匠有固定的服役时间,不服役时可以自行从事商品生产;后来又规定,工匠可以纳银代役,使工匠有了较多的自由。张居正改革后,重新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的隐田,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即将原来按户、丁摊派徭役的办法,改为按丁数和田粮摊派,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一条鞭法是重要的赋役制度改革,它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折银制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有积极推动作用。 (10)清朝:康熙实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制度。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调整,结合有关史实归纳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回答 规律:①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②赋税由以实物为主逐步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③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隋唐时期的"庸"制为标志;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变化原因 :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农民的反抗斗争;③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3分)

(1)“初税亩”——随着私田数量的增加,为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春秋后期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私田,一律按亩征税。鲁国的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它与先前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的同时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2)“编户制度”——西汉时期,政府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义务主要有“田租、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3)“租调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租调制也随之盛行。“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这是由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减弱以及纺织业的兴起所决定的”。租调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与土地的结合,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租庸调制”——隋朝和唐中期之前实行的是租庸调制。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租庸调制即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来代替服役。租庸调制的出现是对劳役地租这种最落后的赋税形式的否定,它使农民生产时间得到了保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隋唐两代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两税法”——唐朝中后期为解决财政危机,于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两税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产物,标志着以人丁为主的课税标准开始改变”。

(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神宗于 1069年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中“募役法”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地主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7)“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增加财政收入,“把田税、丁税、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一条鞭法后因大地主的百般阻挠被废止,但用银两收税的标准得以保留。“纳银代役、赋役征银的办法,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

(8)“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雍正式将固定下来的“丁税”,平摊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人头税”的废除。

鲁国的初税亩,汉代的编户齐名,唐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地丁银制度


从古至今,我国农村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
(1)“初税亩”——随着私田数量的增加,为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春秋后期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私田,一律按亩征税。鲁国的初税亩,承认私田合法,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它与先前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的同时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2)“编户制度”——西汉时...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知道的请回答,谢谢...
我国的农产品在出口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农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从产品的外观、包装设计、产品口味、品牌等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点。如果农产品可以划分等级、品牌,逐渐形成规模化市场,农产品的销量及价格会更可观。而且产品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形成一道产业链,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是最...

古往今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而我们现在的改革设计以土地为依据,多多少少忽视了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农民收入、财产占有不均的状况,造成了试点地区出现了部分种田农民负担反而加重、城郊收入高的地区赋税反而比偏远地区税赋轻的现象。 我认为,税费制度的形成与土地制度和财产的产权制度以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税费改革要适应家庭承包制度,适...

我国自古一来就是农业大国,为什么还要振兴乡村?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由于小农经济占据我国当时经济模式的主体,使得很多居民都是自给自足,所以对商业大发展需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关于农业的问题,毕竟是人就需要吃饭,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占据世界将近25%的人口,所以对于粮食的需求当然是十分高的。...

我国农村宗族势力、多子势力普遍存在的,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模式相较于西方来说,中国的家庭因素更加浓重,家长色彩也更加普遍,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一个新家庭的组成,往往要获得两个家庭家长的认可,这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都是这样管理的,以前有士族乡绅来管理整片农村,现在有村长来管理,这虽然不是国家的一个...

你知道有哪些农村至今还很常见的陋习?
第一个陋习:天价彩礼 彩礼是中华民族男女结婚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婚姻嫁娶过程中,必然有彩礼。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习俗中的彩礼已经完全变味,成为少部分人敛财的工具。如今,天价彩礼之风在农村愈演愈烈,几经压制,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农村大龄青年结婚难,根本原因在于自己...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农村道路建设中推广的意义
1 农村的道路建设环境 1.1 自然建设环境 在工程的初步勘测调查中,对呼和浩特市周边的大部分农村的环境进行了调查。集中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呼市周边农村乃至全国的广大农村,都存在着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就是从古至今的我国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中几乎没有规划的概念。村中村舍的建设随意性特别...

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
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和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一、丧葬风俗1. 布置灵堂在中国农村,灵堂是安放死者灵柩的地方,也是家属祭奠死者的场所。在布置灵堂时,一般会在灵柩前摆放祭品和鲜花,以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

我国农村寒露节有哪些习俗?
寒露吃梨:寒露后各地水果集中上市,由于进入秋季,天气逐渐的干燥,很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因此在很多的农村,老人有嘱咐孩子吃梨的习惯;而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泡一杯菊花茶或喝一口菊花酒也是不错的选择。寒露吃花糕:寒露过后,叶落一秋,花草树木也逐渐枯萎,寒露吃花糕,有留青之意。并且,花糕...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出处?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的说法出自“土地承包到户”政策实施的情况。1984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分产责任制要求家庭分田承包,很多人思想转变不过来,就流传出这么个说法,意思是好不容易消灭了私有制,做到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结果分产到户以后又成了私有制了...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从古至今,我国农村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变化的趋势怎样? -
刁勤妇女: 鲁国的初税亩,汉代的编户齐名,唐代的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地丁银制度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我国历史上进行过哪几次重大的农业税费制度变革 -
刁勤妇女: 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王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地位,曾经进行多次税费制度变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次: 一是唐代前期的“租庸调法”.租庸调是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田租、役庸、户调三种赋役制度的合称.公元624年开...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
刁勤妇女: 春秋鲁国——初税亩,中国赋税制度的开始; 北魏、隋——租调制; 初唐——租庸调法,交谷物叫租,调是交绢、绵或布、麻,以绢或布代役叫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中唐——两税法.分夏秋两季交税,由按丁征税变为按田亩和...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过成? -
刁勤妇女: 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2、汉朝的田赋 3、北魏开始的租调制 4、隋唐开始的租庸调制 5、唐中期的两税法 6、明朝的一条鞭法 7、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先秦到秦汉时期我国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怎样? -
刁勤妇女: 西周土地制度:井田制 春秋战国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税收制度发展历程 -
刁勤妇女: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情...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我国从古至今的赋役制度有哪些? -
刁勤妇女: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是:征收的标准由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征收时间由不定时发展为定时;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的...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明清赋税制度如何演变的? -
刁勤妇女: 1.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张居正推行的赋税制度.将田赋,徭役,杂役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开始用银两征税,商品经济发展.2.摊丁入亩: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定额(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将田赋和丁役合而为一,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减轻人民负担,废除人头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人口增长.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中国赋税制度在各个朝代主要有哪些表现? -
刁勤妇女: 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赋税制度...

旅顺口区19272659550: 中国古代史历朝历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有哪些? -
刁勤妇女:秦代的赋税制度 《汉书·食货志》中载有董仲舒关于秦代赋税制度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