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掉王安石日记的事谁

作者&投稿:缪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安石写的笔记叫什么?~

王安石没工夫写笔记,他的作品《三经新义》《字说》等文献,在新法被废的同时也被大量销毁,后来的《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等都是一些散文诗词类作品,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冲突不大才得以保留。

另外,能够流传到现代的宋人笔记,都是经过保守党及其后人清洗过的,反对新法的笔记大行其道,歌颂新法的笔记一本不留。如果沈括的《梦溪笔谈》胆敢为新法歌功颂德,我们现在也无法见到了。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功念点儿书吧。”
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正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下令烧掉王安石日记的是司马光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以前看的传记里说过,忘了。


烧掉王安石日记的事谁
下令烧掉王安石日记的是司马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

司马光日记内容
第二类记录了苏轼在熙宁三年四月策试进士的事件,苏轼以“独断”为主题的考题挑战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导致他被排挤出朝,这对北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安石试图通过“独断”推动新法,但苏轼的反对揭示了传统与新法的冲突。第三类涉及反新法派反对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斗争,该司由王安石设立,试图集权于新...

苏东坡日记中的聋子名医,是怎样和文豪结为了好友的?
公元1079年,是宋神宗在位的第十三个年头。苏东坡流年不利,迎来人生中一个大坎,几乎丢了性命。起因是他在湖州给神宗皇帝写了一封奏章 《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东坡先生手滑,奏书里有几句话涉嫌吐槽,被人揪住了小辫子,说他诽谤朝政,并且翻出了他以往写的讽刺诗作为证据。苏东坡画像 于是...

苏轼和王安石的微妙关系
单从改科举一事而言,不能不说是苏轼更有远见,王安石在晚年也认识到自己改科举的片面性:“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王安石赞扬神宗的独断专任,而苏轼则在试进士时出题《晋武平吴,独断而克;苻坚伐晋,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功异》,明显同王安石的观点相悖。这一次...

王安石是怎么死的?
王安石是病逝的。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

阅读文言文王安石逸事
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

司马光。《涑水记闻》
《涑水记闻》有很多篇幅记载王安石变法的史事,因为司马光坚决反对新法,故对推行新法的王安石及其支持者多所贬抑;相反,对自己的支持者却是多所褒扬,这样的记载很多,褒贬也十分明显。如卷十五第一百二十四“苏颂草罢吕诲制”条云:介甫初参大政,章辟光上言:“岐王、嘉王不宜居禁中,请使出居于外。”太后怒与上...

有关名人雄心壮志的故事
宋代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他两岁便失去父亲,母亲贫困无依,就改嫁到长山一位姓朱的人家。范仲淹稍微懂事之后,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泣别了慈母,到南都学舍不分昼夜地苦读五年中间,竟然没有解开衣服好好地睡过觉。有时困倦已极,便用冷水冲洗一下头脸。他边稠粥都不够吃,所以常常忍饥挨饿熬到下午才...

29-宋代日记-《曾公遗录》
01—作者其人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02—日记介绍...

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诗人
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的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黄庭坚:(1045-1105),字...

梅县13816122068: 烧掉王安石日记的事谁 -
饶衫杏香: 下令烧掉王安石日记的是司马光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

梅县13816122068: 王安石是怎么死的? -
饶衫杏香: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实行的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在主张变法的宋真宗死后,王安石失去了靠山,四面受敌,被痛恨变法的保守派施以“车裂”之刑而死.

梅县13816122068: 王安石在宋神宗时代就被罢官罢相过? -
饶衫杏香: 熙宁七年甲寅(1074)四月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这是第一次罢相,熙宁八年乙卯(1075)二月,复拜同平章事、昭章馆大学士,熙宁九年丙辰(1076)十月,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这是第二次罢相.其实神宗是个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性格软弱的人.变法改革肯定会触及既得利益者,顶不住压力就只好牺牲王安石,旧党上台不能解决问题又只好复用王安石,纵观两宋的皇帝除了太祖太宗都是一个德性.

梅县13816122068: 谁推翻了王安石变法 -
饶衫杏香: 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

梅县13816122068: 第四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被称为“拗相公”的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 -
饶衫杏香: "拗相公"即宋时人们对王安石的戏称.因为王安石极为固执,不允许任何人反对他,一心想把他的政策实施到底.这是他个性上的缺点,他无法接受忠言,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别人反对他反而增强了他要实施新法的决心.由于变法期间出现了用人不当、天灾人祸等问题,因此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很多人因此深恨王安石,称呼家里的猪为"拗相公".

梅县13816122068: 王安石找到了花生笔阅读答案 -
饶衫杏香: 应该是这篇吧...王安石找到了生花笔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创作的诗歌《江上》、《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等是古今公认的佳作.//王安石20岁那年,背负书籍、行李,从家乡临川,到宜黄鹿风...

梅县13816122068: 同为近代人,为什麽林语堂对王安石的评价很差,而梁启超和列宁等人对王安石评价就很高呢? -
饶衫杏香: 林语堂先生对王安石的评价极低,是基于苏洵的一篇文章《辨奸论》. 据说,苏洵曾经写过一篇《辨奸论》.苏洵在文章中认为...

梅县13816122068: 苏洵是否有明确反对王安石变法(否定王安石个人)的著作. -
饶衫杏香: 从史料记载,应该是没有.苏洵1066年去世,而王安石变法1070年开始变法.时间不符 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又授命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辟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

梅县13816122068: 苏轼为何被贬?关于他被贬的故事 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因为他改了王安石写的诗这个故事谁清楚? -
饶衫杏香:[答案] 改诗的故事出自三言二拍 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王安石的两句诗是 昨夜西风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见了 心想 菊花枯死枝头 是风吹不落的 于是就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家看见了心中大怒 心想 苏东坡少见多怪 其实可...

梅县13816122068: 伤仲永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是他21岁,如果到他23 - 25岁时写,会有什么不同 -
饶衫杏香: 王安石生于1021年,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此时正是他二十一岁,意气风发. 根据范仲淹“庆历四年春”,可推断出他23-25岁时正值庆历新政,进行币制改革.但实际上庆历新政和王安石没什么关系,他也未曾受益或者被牵连.所以我推断应该这几年写的伤仲永可能没什么大的变化.可能惋惜会更多一些,有此等人才,不能为民所用,却被养废了,时也命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