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竹筒做的书是什么样子的(求图片)

作者&投稿:房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竹筒书很什么呀?~

竹筒书?是竹简书吧!很多都很珍贵。是特丰富的文化资料。

竹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象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

竹简渊源: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扩展资料

由来

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竹简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象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竹简渊源: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扩展资料:

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正在进行的古代墓群发掘中,出土了一批有较大价值的西汉竹简。这批竹简全部出自西汉早期墓葬,经初步清理,共登记565支,其主要内容为《日书》。

据考古专家介绍,《日书》是古人从事婚嫁、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时日吉凶宜忌的参考书;这批文字资料对于研究随州地区汉代社会文化,特别是丧葬制度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湖北随州出土565支西汉竹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简



古代使用竹筒制作而成的书如图:

扩展资料:

竹简的制作过程:

1、裁竹片:就是将筒状的竹段进一步裁成竹片。竹片的长度和宽度以选出的底稿作品为准。用准备好的砍刀,顺着竹子的生长纹理,将竹筒裁成片状。注意起刀要稳,落刀要准,速度要快。否则裁出的竹片边缘会起刺,不光滑。有时劈出的竹片,甚至会出现片片相连的情形。

2、刮青:就是用工具刮去竹子表面的青色竹皮。这层青皮十分光滑,会妨碍后期的雕刻和上色,而且也不美观。刮青用的工具是刮刀,刀头扁而薄,在刮青过程中,一定要顺着竹子生长纹理轻刮。刮青讲究的是力度,一定要均匀,否则就会在竹片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刮青后的竹片表面均匀,显得更加明亮、通透。

3、竹简是将竹片,片片串连,编制成册的一种工艺品。要穿连就必须为竹片打眼儿。

4、打眼儿,选择小号钻头的电钻,先选出一个竹片,在距离竹片一端一厘米左右的位置钻透。这个钻好洞眼的竹片可以作为其他竹片打眼的模具。所有的竹片都要以此为准,在竹片的两端,分别打眼儿。这样洞眼儿的位置、大小就可以保持一致。

5、之后还要经过编码,贴稿,雕刻,和一系列的后续处理,才能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竹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竹简制作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扩展资料: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

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简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 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制作过程

现代: 裁、煮、烘,切竹,刮青、书写、钻孔、编。

古代: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纸张发明之前书写典籍、文书等文字载体的主要材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书之一。简牍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目前简牍学也以惊人的速度形成了世界性学科,它从史学、考古、古文字学、文献学、书法等,多角度多领域,为中国历史文化学术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简牍几乎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纸张发明后,竹木简牍又与纸张并行数百年,直至东晋末年恒玄下令,简牍制度方告结束。

古代竹简也是可以用现代工艺来进行体现的。

简牍起源于商代,《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到了战国时期,竹简的使用变得十分广泛,目前考古所发现的竹简最早只能到这个时代。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 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竹简最著名的考古有:

汉武帝时期,鲁恭王破坏了孔子的旧宅壁,发现了一些竹简,其中有先秦古文书写的《左传》、《论语》、《尚书》、《毛诗》等。

279年,晋朝汲郡人从战国时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发掘到写有文字的竹简数十车。

(以上两次所发现的竹简都未能流传至后世)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

为战国之物。

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简上文字依然清晰。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 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1994年5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买回1200余枚楚国的竹简,这年的秋冬之际,又从香港买到497枚相同类型的竹简。

2008年7月,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这些竹简也是从境外买来的。清华简中,有《尚书》、《系年》、《筮法》等。

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以浩大的声势,向更宽广的社会大步前进。所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现,才的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竹简是研究战国楚文字和西汉初年书法的重要资料。先秦时代,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这时的书法与文字的 变革紧密联系着,它从稚拙阶段渐趋完美,从而奠定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竹简千余枚,上为墨书秦隶。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甲本》已有了明显的隶意。

竹简的字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常见于楚国简帛,字形结构是楚国文字的本色,书法体势则带有“蝌蚪文”的特征,可以说是楚国简帛的标准字体;第二类出自齐、鲁儒家经典抄本,但已经被楚国所“驯化”,带有“鸟虫书”笔势所形成的“丰中首尾锐”的特征,为两汉以下《魏三体石经》、《汉简》、 《古文四声韵》所载“古文”之所本;第三类用笔类似小篆,与“古文篆书”比较接近,应当就是战国时代齐、鲁儒家经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类与齐国文字的特征最为吻合,保留较多齐国文字的形体结构与书法风格。竹简书法俊朗,疏密得宜,对研究中国书法史有很重要价值。

简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有竹木简上记事的方式,战国时期的竹简发现很多。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内容为遣册、古书和卜筮记录。秦木牍和秦简上的隶书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极尽变化。点面有明显的起伏和波势,用笔有轻、重、疾、徐的区别,是考证隶书发展 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战国的竹简是手写。这些字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或偏前的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书写的特色。这与金文随形轻重和因接搭凝结的笔画形态不同,已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篆文更为简略。可见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隶书在流行。“简书”是近年在中国书法界兴起了一支流派(又称“竹简书法”)。这是一种仿效秦汉竹简和帛书的“古隶”体式,即效仿先秦、两汉时代在竹片、木片和丝织物上的古文字的书法,即以独特的国画颜料配制古朴赭黄色,以板刷在生宣纸上刷出类似竹简书竖条,字体就写在这赭色“竹简”条上,别有一番古雅特色,适应了现代审美装饰情趣。 对色彩变化瞬息之间的精确把握,使书法获得了“随类赋彩”之妙。这种书法呈现出活泼,具有生机的形象。“简书”这一书法艺术于图与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谐。使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又驰骋在色彩和图案带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里。




版犊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我国最早的书有“简策”、“版犊”、“帛书”。用竹做的”称“简策”。把竹筒破成一条条又窄又平的细分签,就可用笔在上面写字,当纸使用。一条竹签叫“简”,许多条竹签连结在一起叫“策”。“简策”最早出现在南朝中叶。用木头做的书称“版牍”。把树锯成若干段,再将段锯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写...

古代的竹筒做的书是什么样子的(求图片)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象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竹简渊源: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

最早的书是什么做成的
我国最早的书是简策、版犊、帛”。用竹做的称简策。把竹筒破成一条条又窄又平的细分签,就可用笔在上面写字,当纸使用。一条竹签叫简,许多条竹签连结在一起叫策。简策最早出现在南朝中叶。用木头做的书称版牍。把树锯成若干段,再将段锯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写字后,就叫牍。把薄片编起来,就...

中国早期的书籍简策产生于什么时代
商代。中国早期的书籍形式之一。在造纸技术发明以前,中国古代书籍主要是用墨写在竹木简上。人们将竹木劈成狭长的细条,经过刮削整治后在上面写字,单独的竹木片叫做“简”,若干简编连起来就叫做“策” (亦写作“册”),这是现在称1本书为1册书的起源。简策在中国使用起源很早。《尚书·多士》记载:...

古人发明的哪些东西是竹子做的?
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

书籍的来历是什么?怎么来的?
在编目中,经常使用麻绳,也使用丝绳(称为“丝编”)或皮条(称为“韦编”)。古书中提到“韦编三绝”,意思是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因为他经常读《易经》,把简化的管子擦掉三次。根据一本书的长度,决定它应该用几段来编纂,通常是两段或三段,以及四段或五段以上。表示书籍数量的“书”这个词是...

古代哪个成语与竹筒有关
古代名垂青史与竹筒有关。青史:史书。古代以竹简记事,故称史籍为“青史”。这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史”是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古代,一般的书籍大都使用竹简所制成。竹简也就是串起来的竹片,古人将其编联成形状像“册”字的书,是古代人用作书写的工具,亦用来记载历史,...

古时候的书是用什么做的
在造纸术发明前,主要是竹简和帛书,但帛书太贵,一般人少用;造纸术发明后是以纸张为主。

为什么《囊萤夜读》故事中说“书”,但插图却是竹筒呢?是插图画
因为竹简有便宜和取材简单的优势。东晋是书写材料由简牍向纸过渡的时期,简牍和纸并存,198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在武威的东晋墓葬中发现了五枚简牍。《囊萤夜读》故事中说“书”,但插图却是竹筒是因为竹简有便宜和取材简单的优势。“囊萤夜读”指的是晋朝人车胤因为家贫用袋子装萤火虫来照明苦读的...

西汉时期是不是用竹筒来当作书本?除了竹筒还有别的吗?
西汉时期是用竹简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的,同时也用丝帛上书写,不过因为丝帛较为珍贵,所以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或者是皇家在某些比较隆重的场合才会使用。

青冈县15212403246: 最早的书是什么做成的 -
佐疤去氧: 最早的书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甲骨文,利用动物骨头.......再后来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竹简了....到布简....到现在的纸质书

青冈县15212403246: 要写一张手抄报,关于古代英雄人物的.但关键是,手抄报上要画些什么呢?我想画个古代的竹筒书,但怕老师 -
佐疤去氧: 你可以上网找一些模型去画.构思特别好,要注意竹简与纸张的搭配协调.颜色选为暖色调为主最好.老师会喜欢的.

青冈县15212403246: 我国最早的书学专著是哪两部?
佐疤去氧: 我国最早的书是“简策”、“版犊”、“帛书”. 用竹做的”称“简策”.把竹筒破成一条条又窄又平的细分签,就可用笔在上面写字,当纸使用.一条竹签叫“简”,许多条竹签连结在一起叫“策”.“简策”最早出现在南朝中叶. 用木头做的书称“版牍”.把树锯成若干段,再将段锯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写字后,就叫牍.把薄片编起来,就是“版牍”. “帛书”是写在丝织品帛上的书.

青冈县15212403246: 古代在竹子上写字的那个是什么书,是叫竹签吗? -
佐疤去氧: 竹简.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 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

青冈县15212403246: 古代用竹子做出来的“书”称为什么 -
佐疤去氧: 竹简. ...

青冈县15212403246: 竹筒传书的故事 -
佐疤去氧: 竹筒传书的故事,得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0年)说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纷纷发生叛乱,为了平定叛乱,稳定江山,隋文帝紧急下诏,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前去讨伐.杨素率领水军渡江进入,接连...

青冈县15212403246: 古代竹筒做什么的 -
佐疤去氧: 1、火折(摺)子火折子是以竹筒为外壳制作的易于携带之简便照明和取火用具.火折子制作方法是以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放在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 2、宋朝时期,有人用竹筒做枪身,内装火药和弹丸,制造出突火枪. 3、将竹筒刮削后,作为盛酒的工具;也可制作竹筒饭 4、基诺族艺术敲竹筒这一风俗的历史可以追索到很远的古代,它跟先民们的狩猎有密切关系,人们能从竹筒声中,分辨出是打到了什么样的野兽.可以作为一种最古老的通讯工具吧

青冈县15212403246: 我国最早的书学专著是哪两部? -
佐疤去氧: 是数学专著吧.据我所知是:汉朝的《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

青冈县15212403246: “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材料一①战国王魏晋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竹筒的制作材料是竹片.②我国多地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竹简,其中居延出土了编... -
佐疤去氧:[答案] 通读所给的六句话,结合题目的要求,“上面提供的历史素材中哪三句话最能言简意赅地解释为什么要写为“汗青”?”也就是要从这六句话中选择能解释汗青这一称呼的原因,首选③⑤是比较明显的,里面直接解释了“汗青”,另外①也直接说明...

青冈县15212403246: 古代人的笔袋是什么样子的? -
佐疤去氧: 用笔帘(细竹子织成的,像门上挂的竹帘,但小的多),卷起来.再装入布袋子或竹筒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