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作者&投稿:岑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达到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品德与社会》课这套教材的使命是: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共和国的下一代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因此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杜会》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兴趣引入,启智相剂。师生互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依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如在教《社会呼唤诚信》这一课时,教师板书:1、何谓“诚信”? 2、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做出承诺? 3、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聚精会神地读书,圈点,之后盼着教师抽问,以便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深层次地想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新意见,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现自己,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再完善、总结。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心理和谐的相容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地开展。在不断地学习、教学中探索,使得教学思想越来越活跃,把这种有启有发的教学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远胜于按部就班地说教式教学。2.从实际出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1 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我的祖国多辽阔》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与其它省市比比面积大小,再用课件展示东、西、南、北不同地方同一季节的气候特征,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方法来了解我国领土疆域之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又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师生互补,提高课堂实效,结果明显。2.2 从生活实际中取样,让学生感知自然,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花草树木点头笑》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询问家长它们有什么作用,,再组织学生展开对“花草树木本领大”的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对学生进行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培养他们从小爱农村、爱家乡、爱自然,树立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2.3 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教学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寻找学生自身资源充实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达到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学务之目的。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说说自己当时是怎样处理的,讨论“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指点,有的学生找不到可倾述的对象又不敢跟老师、家长说,教师可指引方法如:写信、记日记等来转移烦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对生活的态度。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心结一解开,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对学习也有促进作用。3.以教材为主体,从实践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门学科知识,但这些知识又贯穿着大量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首先是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是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主线,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去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第三是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达到教学之目的。如在教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课时,一是要求学生读课文,了解世界各地都有我国的同胞,世界各国都设有“中国城”,他们在节假日或举行什么活动时都会相约到中国城庆贺;二是通过海外华人的故事,了解他们在异国他乡的艰辛与心系祖国的热忱,如:对国内贫困生的资助,地震灾区的援助等等。三是通过一些实际事例让学生知道今天的许多海外学子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如钱学森事迹等。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信念。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使《品德与社会》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精彩导入,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探究,获得科学精神、态度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孩子们说说平时经常玩哪些游戏?每次都玩得开心吗?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哪些规矩?如果碰到个别人不守规矩,大家会怎么样?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样,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也有规则。如:公共交通的规则,体育比赛的规则,娱乐活动的规则等。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公共交通、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公共财物会怎么样?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没有规则,生活就会非常麻烦。我穷追不舍,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校里能不能没有规则?如果完全没有规则,同学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们想什么时候上课就什么时候上课,行不行?与同学们关系最密切的学校规则是什么?
三、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如讲拾金不昧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实际例子,由浅入深,设计如下练习:(1)一个同学把同桌掉在地上的钢笔拾起来交给了老师,算不算拾金不昧?(2)某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在路上拾到一块手表交给老师,算不算拾金不昧?这样学生由易到难,对所设计的练习逐一进行回答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观点和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一方面要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思路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并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现代化手段让思品课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在上“珍惜水资源”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体验成功的思品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代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还要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
五、大力开发农村资源,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 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果园、林中,亲身投入搬玉米等实践性课堂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①调查问卷评价。如:这册书中哪幅画你最喜欢,哪幅图最不喜欢,怎么改?②展览会评价(师评、学生互评、自评)。如画一幅最有创新意识的画;制作一件最喜欢小物品(要求可以独做,也可以合作);从自己成长资料袋中拿出最有价值的一件作品。③激励每个儿童,自由创作作品(可由家长合作进行)。④讲述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如:搬玉米、帮妈妈做家务活等。⑤到学校资源室考查知识,如找一找哪些种子是秋天的果实,哪些种子是夏天的果实,从各种树叶颜色上分辨夏天、秋天、春天、冬天的树叶标本。⑥测评每个儿童自身兴趣、爱好。老师找准学生闪光点,最后给予描述性的、以鼓励语言为重点的评价。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

百年树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思想道德建设是育人成材的基础。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要让孩子们能够从寓言中领悟哲理,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故事中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准备充分。

无论是一个好的交易,还是一个先锋模范人物,为孩子上一堂思想道德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让其在好奇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得到启发。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无法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寓教于乐。

生硬的思想品德课,孩子们是难以提起兴趣的。要在孩子们知道的哲理、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孩子所不知道的道德内容,让他们体会更深、收获过多。在游戏中总结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三:增加互动。

提起孩子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必须增加孩子们的互动,对于他们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内容,需要具有能够用思想品德内容加以解释的能力。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要在表扬中加以纠正。

四:言传身教。

老师不光是讲授课本,传授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自己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上好思想品德课,自己需要身正、言正、行正。

五:矫正和引导为主。

孩子们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受到生活环境等原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不仅相同。对思想品德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学生,要予以表扬;面对有不良品行的孩子,要注意慢慢矫正和引导,不能急于求成或者放任不管。

六: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不肯能千变一律,一堂思想品德课讲授的好坏,不在于专家评审,主要看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有兴趣听,能够领悟其中的道理,并且在成长中产生正面影响,就是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作为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教材,才能上好思想品德课。学生进入学校主要目的是受教育和学习知识,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要借助文本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上这一科目的老师该如何做呢?要让小学生将来成为诚实和富有责任心的人,重在加强学生健康、向上的品德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尝试和耳濡目染,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精彩导入,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探究,获得科学精神、态度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孩子们说说平时经常玩哪些游戏?每次都玩得开心吗?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哪些规矩?如果碰到个别人不守规矩,大家会怎么样?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样,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也有规则。如:公共交通的规则,体育比赛的规则,娱乐活动的规则等。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公共交通、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公共财物会怎么样?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没有规则,生活就会非常麻烦。我穷追不舍,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校里能不能没有规则?如果完全没有规则,同学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们想什么时候上课就什么时候上课,行不行?与同学们关系最密切的学校规则是什么?三、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教师要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最后找难以辨别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如讲拾金不昧这篇课文时,我们结合实际例子,由浅入深,设计如下练习:(1)一个同学把同桌掉在地上的钢笔拾起来交给了老师,算不算拾金不昧?(2)某小学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在路上拾到一块手表交给老师,算不算拾金不昧?这样学生由易到难,对所设计的练习逐一进行回答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观点和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一方面要对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思路进行适当引导和点拨。在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要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并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现代化手段让思品课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在上“珍惜水资源”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体验成功的思品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现代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还要做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五、大力开发农村资源,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 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果园、林中,亲身投入搬玉米等实践性课堂中让学生受到教育。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可采用综合评价方法。①调查问卷评价。如:这册书中哪幅画你最喜欢,哪幅图最不喜欢,怎么改?②展览会评价(师评、学生互评、自评)。如画一幅最有创新意识的画;制作一件最喜欢小物品(要求可以独做,也可以合作);从自己成长资料袋中拿出最有价值的一件作品。③激励每个儿童,自由创作作品(可由家长合作进行)。④讲述参加一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如:搬玉米、帮妈妈做家务活等。⑤到学校资源室考查知识,如找一找哪些种子是秋天的果实,哪些种子是夏天的果实,从各种树叶颜色上分辨夏天、秋天、春天、冬天的树叶标本。⑥测评每个儿童自身兴趣、爱好。老师找准学生闪光点,最后给予描述性的、以鼓励语言为重点的评价。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还要指出今后应怎样用学习的道理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即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观点去联系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分析认识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小学生进一步全面健康发展。

1、要熟读课本教材,划分出重点内容
2、搜集一些背景资料和素材,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上课内容很好的呈现出来
3、用有趣的方式将内容导入课堂,用鲜活的时政引发学生的兴趣
4、注意用幽默的语气让学生快乐起来,讲到一些跟当下时事政治有关的话题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上好思品课。要让孩子感兴趣。如果他实在不感兴趣。那就要培养他的兴趣。


如何创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自主高效课堂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并受到感染和获得较深刻的记忆,使课堂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一定要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情境,要以鲜明的形象为主...

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计划小学思品小课题
C、举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讨论,评析,促进自己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达成共识。D、经常与其它教师交流自己参与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2.提高阶段(1)目标 A、在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动方案,积累研究经验。B、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教学计划三篇
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因吃对未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积极引导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朝着客观、乐观、进去的方向发展,为顺利完成中小学衔接作好铺垫。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

如何创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自主高效课堂
并受到感染和获得较深刻的记忆,使课堂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产生情感共鸣 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一定要按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根据内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情境,要以鲜明的形象为主体,以此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把...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
【 #一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学生才能有信心和决心,久而久之,才能使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内化。 2用教师品格影响学生小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对于纯洁的犹如一张白纸、好奇心强、知识少、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俗话...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课程结构体系上呈什么趋势?
与学生一同探讨新奇的话题,共建共享更好的教育成果。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在课程结构体系上呈现出整合分享化、场景化和体验化、个性化和差异化、全员参与和共建共享等趋势。这些趋势有助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享受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所带来的多元化的教育益处。

如何上好小学品德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很荣幸教研室给我这次机会,开这次讲座,我今天讲的这个讲座的标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思品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它涉及到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要把思品课上出实...

如何抓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情感教育
当代少年儿童他们对现代的美好前景无限向往;但在社会公德和责任感方面有所弱化。他们视野开阔;但缺乏对不良思想文化的辩别能力。他们性、自主性有所增强;但意志尚有欠缺,生活上依赖性较强。他们追求较高的目标;但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时代不同,观念不同,现时代的儿童迫切需要适应时代的思想道德...

富顺县15781192355: 怎样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
中心障翳: 以前在我们农村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一直被视为豆芽科学.老师不重视,经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课;学生不喜欢,认为反正不参加统考,学好学坏无所谓.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重视小...

富顺县15781192355: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
中心障翳: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 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首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

富顺县15781192355: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
中心障翳: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虽然考试时不是重点,但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之重.一个孩子从家到学校,是个学习的过程,学校起到了育人修德的首要作用.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把我们中华的美德融于课堂上,与课本相互渗透,与学生互动,让美德变得不再只是纸上谈兵,空空荡荡.这样孩子们对美德的认识会更深刻,孩子们的言行也越来越被美德所感染.

富顺县15781192355: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 -
中心障翳: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学中如何施行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每个《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学创新的主体——教师,在从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不仅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标准,使《品德与社会》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的实效.(剩余2261字)

富顺县15781192355: 小学品德课怎么上最有效? -
中心障翳: 一、重视《品德与社会》中的道德培养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品德课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要从思想得到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

富顺县15781192355: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
中心障翳: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学生情操,教育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会品德的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通过改变传统的小学课程...

富顺县15781192355: 怎样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中心障翳: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小学教学的原则我觉得应该首先以教会做人为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不是一两年就能够树立的,但是小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启蒙是很重要的,小学《思想品德》内容很少,建议你先...

富顺县15781192355: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
中心障翳: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但反观如今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由于受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应该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富顺县15781192355: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
中心障翳: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学到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也应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生活中应该用到的本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富顺县15781192355: 如何让品生,品社课上得生动而形象 -
中心障翳: 4月10在临沂市沂州实验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行山东省品社优质课评选.我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受益非浅,感触颇深.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品生、品社课取得了巨大进步,这几天的优质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的小学品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