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故事文言版

作者&投稿:商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故事内容:
秦始皇建立政权以后,视天下苍生为刍狗,贪婪暴虐,滥施刑罚,弄得民不聊生。特别是他为了控制思想,听从丞相李斯的建议,尽烧天下之书,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
当时有两个为始皇求长生药的人,一个姓侯,一个姓卢,两个人私下议论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因为灭了诸侯,统一了天下,就以为自古以来的圣贤谁也比不上他。他高高在上,听不到批评之声,日益骄横。官员们为了讨好他,只能战战兢兢地说谎欺瞒。
他还颁布法律,规定方士之术不灵就要被处死。如今大家因为畏惧,谁也不敢指出始皇之过,致使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取决于皇帝。他竟然还用秤来称量大臣们的上疏,如果大臣们每天呈上的疏奏(竹简)不足一百二十斤,就不让休息。
像这种贪权专断的人,我们不能为他求长生不死之药。”但是,后来二人脚底抹油,跑了。秦始皇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又因为有人举报咸阳的诸生中有人妖言惑众,扰乱老百姓的思想。
于是,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读书人,并且严刑拷打,令其互相检举揭发,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牵连进来。秦始皇一声令下,这四百多号人遂被活埋于咸阳。这就是发生于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扩展资料:“焚书坑儒”实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为统一思想、保护神传正统文化、正道修炼而采取之两项重大措施。
秦始皇虽然武力征服了六国,仁慈所致,并未赶尽杀绝,六国中妄图恢复过去势力者大有人在。利用思想、文化干扰,欺诈、行骗、诋毁新政、干扰正道,以至复辟,则是秦始皇面临之严峻考验。保护正统文化、统一原六国民众文化规范势在必行。
秦始皇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统一政权开始,到实施所谓焚书之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的八年间,从六国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大量古典文献。同时征聘七十多位学者,授以博士之官。召集两千余学生于博士官之下,命为诸生。对古典文化清理甄别,去伪存真,保护正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焚书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1. 焚书坑

  2.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3. 赏析
      这首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公元前213(秦始皇三十四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此时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别望采纳一个哦!!!

秦皇没有焚书坑儒 不要再黑秦皇了 秦皇干的是焚书坑术【术指代的是术士】原因是没能练出长生不老药 坑儒那个完全是儒家为了博取同情杜撰出来的 试想那会诸子百家儒家算个屁啊 说难听点儒家还不够资格被秦皇坑杀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朝不许学者们对朝廷的政治、经济等问题提出意见和批评,把很多书烧了,有谈论《诗》、《书》的人全都要处死,奉命求仙问药找不到还乱说话,秦始皇就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活埋在坑里了。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真相是什么
便是一些儒家大士乱用儒家经典,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恢复古制分封弟子,这与当时秦朝的政令相背道而驰,不利于国家政令推行,此时的中国已经大一统不再适合百家争鸣,更重要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坑术士或儒生: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坑儒有史料记载坑杀的是些欺骗秦始皇的方士,当然也有史料...

第四期:始皇帝之焚书坑儒事件(下回)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拉仇恨故事,其背后一定有幕后黑手,到底会是谁呢? 首先,坑儒这个说法,最早是由出生于汉景帝年间的孔子第十世孙,孔安国提出来的。 他也是司马迁的古文经学老师。孔安国曾在《尚书序》里提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又有《古文...

历史故事焚书坑儒600字
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 ,就是树敌兵。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事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 还是师今 的争论。焚书之举正...

焚书坑儒的历史典故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恨不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对秦始皇敲骨吸髓.这种仇恨实际上是后来的文人们潜意识里面的集体恐惧,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从感情上来说,老僧也觉得秦始皇...

焚书坑儒的小故事
只留下那些医药、种树、占卜的书籍。百姓想学法律,就找官吏当老师。有敢说《诗》《书》的,通通斩首。有谁敢拿古代讽刺现代,就灭他的九族。秦始皇说,好。于是,焚书运动就开始了。由此可见,焚书的主要原因是儒生不赞成郡县制,而赞成分封制。而它的始作俑者,正是郡县制的倡导者"一丞相李斯。

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理解(200字以内)
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在文化上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但是,它依然有积极的影响,这表现在对秦王朝和秦始皇的统治上。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始皇建立秦朝时,并没有十分厚实的历史基础,并且,秦始皇刚上位当皇帝,他的政权还很不稳定,这需要他通过一些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而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记载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

焚书坑儒故事简介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秦始皇三十四年,齐国大夫春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按古制分封子弟。宰相李斯予以驳斥,主张禁止民以私校谤国事。秦始皇在李斯皇帝的建议下,下令焚毁除秦记以外的其他国家史籍,以及诗、道书等私人收藏。不属于博士馆的,也限期上交烧毁;敢说诗,书的处决,古代的灭族;...

秦始皇焚书坑儒故事文言版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赏析这首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公元前213(秦始皇三十四年),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

延平区19338807934: 焚书坑儒的成语故事 -
玉响盖柠:[答案] 】:公元前213年,有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摆席庆贺打败匈奴等少民族的大喜事.文武官员全出席了.有七十个在学术思想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博士,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在宴会上博士的领袖周青臣举杯颂扬秦始皇的功德.秦始皇听了周青臣的颂扬,连连...

延平区19338807934: 焚书坑儒的解释和故事 -
玉响盖柠:[答案] 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比喻对文化和文化人的摧残 通常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政治上,秦始皇因此巩固了中央集权、成功实行个人独裁.原来周朝的封建制允许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

延平区19338807934: 历史故事焚书坑儒600字 -
玉响盖柠: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

延平区19338807934: 关于秦始皇的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 例如筑长城 焚书坑儒之类的 越多越好 不要古文 还有扶苏 胡亥 赵高 的都要 -
玉响盖柠:[答案]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

延平区19338807934: 焚书坑儒 -
玉响盖柠:要给最佳啊 简介: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

延平区19338807934: 焚书坑儒历史背景内容简介. -
玉响盖柠:[答案] 焚书坑儒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

延平区19338807934: 趣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只因曾经被算命先生忽悠
玉响盖柠: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一场盛大酒宴在咸阳宫中举行,七十名博士集体举杯向秦始皇敬酒.这个宏大的场面让秦始皇颇为感动.首席博士周青臣代表博士们向秦始皇...

延平区19338807934: 焚书坑儒有关哪个历史人物?
玉响盖柠: 主要是与秦始皇和当时的丞相李斯有关.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

延平区19338807934: 尊敬师长的故事 -
玉响盖柠:[答案] 、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