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衣和裳有什么区别

作者&投稿:仲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衣和裳 有什么不同?~

yī shang 1、古时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指裙子)。《诗经·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古人最早下身穿的是一种类似裙子一样的“裳”。“裳”字也写作“常”。《说文》:“常,下帬也。”“帬”是裙的古体字。《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几块狭幅布横拼起来,样子象一幅腰围。这种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后来,衣裳泛指衣服。 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国。 5、裳或曰帬,汉以前称裳,汉以后则多称帬。按帬,《说文》曰:下裳,《玉篇》注:裳也,《唐韵》引作下裳也,皆作裳解,唯《方言》曰:“绕衿谓之帬”,段玉裁注说文据此,谓“然则绕领者,围绕于领,今男子妇人之披肩,其遗意”。以为系披于肩上之帔子,殊误。(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注: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衣裳读cháng。 《现代汉语词典》:名词,口语。衣服。


词目:衣服 拼音:yī fú 基本解释 [garment;clothing;clothes] 衣裳服饰。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详细解释 1. 衣裳,服饰。 《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史记·赵世家》:“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巴金 《灭亡》第一章:“街中聚集了一大群人,有着各样的身材,各样的衣服。” 2. 借指形体,身躯。 宋 苏轼 《答钱济明书》之二:“小人能害其衣服尔,至於其不可坏者,乃当缘厄而愈胜尔。” 3. 穿衣服;使穿衣服。 《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 王季 ]今日安否何如?’” 宋 苏轼 《天篆记》:“ 江 淮 间俗尚鬼,岁正月必衣服箕箒为 子姑 ,或能数数画字。” 衣服(yīfu)衣裳服饰。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种衣裳服装 衣服的本意是指防寒保暖,护身的介质;在现代社会成为人体的装饰物品,好、孬——贵、贱、更多是象征着一个人的生活水准(消费层次)和社会地位身份的表述品,但同时也起到了原始不变的基本功能,只是质地上的区别而已。


参考百度百科

“衣”字在古代除了统指身上穿的衣服外,还有广义和狭义的含义。狭义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其中在古代被分为头衣、上衣、下衣和足衣。


一、头衣。头衣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帽子。只是“帽”字产生得较晚,而最初的意思是“小蛮儿夷头衣也”(见《说文》),还不是一切头衣的统称。在先秦,各种头衣都有自己的专名。

头衣又称为元服。元的本义是头,例如《左转》僖公三十三年:“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因此,元服跟头衣字面意思是一样的。在古代贵族和平民的头衣是有严格区别的。贵族戴冠、冕等,平民戴帻(责)。


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札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长到二十岁时行加冠之礼,同时起别名,意味着从此就是大人了,社会与家庭都要按成人来要求他。而古代不戴冠的只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


古人是不剪发的,孩子的头发长了,就紧贴着发根扎在一起垂于脑后,叫“总发”。平民不戴冠,发髫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这就是帻。

二、体衣。衣的狭义是指上衣,跟“裳”相对。如《诗经》:“绿兮衣衣,绿衣黄裳。”而《齐风》里“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因此,裳是下衣。


古代的上衣分长短,这和现在一样,短上衣叫襦(如)。杜甫《别李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说文》:“襦,短衣也。”其中的“襦”就是这个意思。

而长上衣就是“深衣”。《经典释文》引郑玄《礼记深衣》“深衣者,连衣、裳而纯(镶边的)之以采也。”可见深衣是连衣与裳为一,下面垂到踝部。相似于如今的长裙、旗袍之类。


而裳就是古代的下衣。古代的下衣有裳、绔、褌。裳又写作常。《说文》:“常,下帬(裙)也。裳,常或从‘衣’。”这说明裳就是裙。古代男女服装没有多大区别,男子也著裙。

绔,就是今天的裤字。但它跟现在人们穿的裤子很不一样。《释名》说“两股(大腿)各跨别也。”这说明古代绔没有前后裆,只有两个裤筒。


这就是古代的衣裳和现在衣裳的区别,当然,古代的衣裳还包括了“足衣”,就是人们脚上穿的鞋子,只是在古代叫屦、履、屐等名。

  《说文解字》:上曰衣,下曰裳。穿在上身的为“衣”,穿在下身的为“裳”。


在文言文中衣和裳有什么区别
《说文解字》:上曰衣,下曰裳。穿在上身的为“衣”,穿在下身的为“裳”。

左边衣字旁右边一个阑字念什么?做什么解释?
古人没有裤子,穿在上身的叫“衣”,系在下身的(类似裙子)叫“裳”。衣裳在文言文中是一个词组,即上衣和下衣。劳动者一般的衣和裳是分开的,干活热了,可以脱掉“衣”,光膀子,但还须着“裳”。一些读书人、当官的,不需要脱上衣,于是有一种不分上下衣的服装,称为“襕”。实际上就是一件...

规箴的文言文翻译
③颠倒衣裳:把衣和裳掉过来穿,后用来比喻举动失常。衣,上衣;裳,下衣,是裙的一种,古代男女都穿裳。 这句话出自《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④“明府”句:明府指高明的府君,吏民也称太守为明府。 按此,袁奉高似乎曾任陈留郡大守,而边文礼是陈留人,所以谦称为贱民。尧德,如尧之德;大德。

国风邶风绿衣原文及翻译鉴赏
第一章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表明诗人把故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里翻面地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妻子活着时的一些情景是他所永远不能忘记的,所以他的忧愁也是永远摆不脱的。第三章写诗人细心看着衣...

文言文与
与在文言文中作动词:赐与 例: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与在文言文中作名词:例: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

与的文言文
4. 在古文中与的意思 与: 作动词用时,通"予",表示给与的意思。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译:给与(他)衣和裳,派官员护送他回到乡里。 有时也翻译成 赠与。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参与。如: 怀嬴与焉。—...

诗经绿衣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说:“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表明诗人把故妻所作的衣服拿起来翻里翻面地看,诗人的心情是十分忧伤的。第二章“绿衣黄裳”与“绿衣黄里”相对为文,是说诗人把衣和裳都翻里翻面细心看。妻子活着时的一些情景是他所永远不能忘记的,所以他的忧愁也是永远摆不脱的。第三章写诗人细心看着...

银川市18358516594: 在文言文中衣和裳有什么区别 -
慕阅补脾:[答案] 《说文解字》:上曰衣,下曰裳.穿在上身的为“衣”,穿在下身的为“裳”.

银川市18358516594: 古文中衣的意思 -
慕阅补脾: 在古代”衣“象征不同的能力和地位,简称权能古文中的衣就是指的穿衣服

银川市18358516594: 古文中衣的意思是什么 -
慕阅补脾: 【中衣】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多为白色,主要有中衣,中裙,中裤,中单之分.中衣可搭配礼服,也可以搭配常服,同时可以作为居家服装.【简介】 也称中单,是穿汉服必备的基本衣物,着礼服时里面一定要...

银川市18358516594: 如何识别文言文中的各种句式? -
慕阅补脾: 其实从不同角度去分类就有不同的分法.比如:从语气看就有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肯定句、否定句.如果你只是应试,建议就不用去深究.我们上古代汉语通论时也只是讲了三种....

银川市18358516594: 古文中的颜色 -
慕阅补脾: 1,“绛、朱、赤、丹、红”的区别 “绛、朱、赤、丹、红”五个词都表示红色,按其由深到浅的不同程度排列,“绛”的程度最深,《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朱”的程度其次,《说文...

银川市18358516594: 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有哪些?虚词和实词有什么区别,怎么分辨? -
慕阅补脾: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

银川市18358516594: 有会的请告诉我,是关于文言文的.下列文言文词语有不同的意思或用法,这在过去所学的古诗文或成语中都出现过,你能举出一二列说明吗?(只要一个列子... -
慕阅补脾:[答案] 1.若:假如、如果 例: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你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陈涉世家》2.是:动词,表判断.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斯...

银川市18358516594: 文言文词类和汉语词类的区别是什么,文言文词类有什么 -
慕阅补脾: 首先说,文言文词类也是汉语词类.文言文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一起,都属于“汉语”. 汉语词类,是汉语言中词的句法功能分的类.在分类方法没有区别,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

银川市18358516594: 古文里“我”和“吾”的用法在古文里 他们具体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时候用 我 什么时候用 吾 -
慕阅补脾:[答案] 我和吾,在古汉语中均为第一人称代词.《说文》:我,施身自谓也.吾,我,自称也. 但在上古时代(先秦),“吾”和“我”在语法上是有分别的.“我”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还可以做定语;而“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宾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