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莱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篇一

  《阿房宫赋》较为圆满地结束,结果也令我满意,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的解决。下面主要谈一谈《阿房宫赋》一文的“诵读教学”。

   一、初步理解,打好诵读教学的基础

  诵读教学的第一步是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实践证明,只有大致理解了文意,才有诵读的基础。否则浪费时间,难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要达到初步理解的程度,不同的文章所涉及的内容不同。进行诵读教学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读文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就《阿房宫赋》来说,要抓住三个方面:

   1.掌握文体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铺采文”就是铺陈文采辞藻,指的是形式上的特点;“体物写志”就是咏物说理,指的是内容上的特点。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学生了解了这些特点,对驾驭全文的内容必有一定的帮助。

  2.了解时代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凡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了解了写作背景对理解文章内容不无益处。诵读《阿房宫赋》时介绍两个方面的背景知识:一是借助《史记·项羽本纪》上面的有关内容,介绍阿房宫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丰富而生动的想象的史实根据。二是利用本文《自读提示》中的第一段文字了解杜牧写这篇赋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初步理解写此文的目的。

   3.把握文章脉络

  在简介文体特点、背景知识后就引导学生根据赋“体物”、“写志”的特点清理全文脉络,掌握文章“卒章显志”的结构模式,让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再深入一步。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熟悉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就为诵读打好了基础。 二、反复朗读,抓住诵读教学的根本

  古人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所得尔。”学生要“有所得”,唯一的途径是“读”,诵读教学的根本也就是一个“读”字。

  二、《阿房宫赋》一文教学怎样抓住“读”这一根本呢?

   1.教师范读

  《阿房宫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读书人的青睐。诵读的开始,教师要尽量表情达意地朗诵一遍,使学生入情入境,跃跃欲试,创造一种美好的气氛。

   2.学生自读

  字、词等方面的障碍直接影响诵读的效果,所以在学生诵读前必须借助书中的注释初读课文,清除文字障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作重点讲解以加深印象,节省时间。如本文中的“四海一”的“一”,“盘盘焉”的“焉”;“蜂房水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等,虽有注释,但必须板书,加以强调。

   3.教师导读

  所谓教师导读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读中见情,读出文意,反复朗读,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如气势磅礴的开头四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既写出了秦始皇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统一中国的英雄气概,又暗示了秦始皇兴土木,广声色,不惜人力物力而导致速亡的原因。文笔雄健,气冲霄汉。朗读必须读出气势,读出作者的情感来。又如“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是在铺陈空阔而密集的宫内建筑之后写的一个结句。读这一句要做到两点:“矗”字要重读,一字一个音节;读出作者对秦始皇劳民伤财的罪行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这样指导朗读,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学生朗读

  在教师指导之后,就是学生朗读了。在这个时候应鼓励学生摇头晃脑地尽情去读,先领读,接着自由读,后齐读。“体物”的内容指名读,“写志”的内容集体读„„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三、熟读成诵,达到诵读教学的目的

  周正逵先生在高中 语文 实验课本《文言读本·前言》中指出: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诵读这个环节,指导学生把课文熟读成诵,使之烂熟于胸。这样不仅培养文言阅读能力有望,还会多方得益,终生受用不尽。“熟读成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诵读方法,《阿房宫赋》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指导背诵。 1.理清层次结构

  著名教授石声淮先生说:“会背书者背结构。”这是经验之谈。一篇文章有段落,一个段落有层次,一个层次也有组成它的句子。背诵一篇文章可遵循由句到层,由层到段,由段到篇的基本规律,划整为零,聚零为整,逐层逐段地背诵,直至全篇。 《阿房宫赋》第二段较长,望而生畏。如果清理一下层次,就好背诵了。全段可分为三个层次:宫人来源,宫人生活,宫中珠宝。层次明晰,易于背诵,就是在一个极小的层次里也还可以寻找速记窍门。在“宫人生活”这一层中可以按时间顺序记忆:宫人早上起床后开镜──梳发──洗脸──焚香„„这是从一层一段而言。从全篇看更应该理清层次。《阿房宫赋》全文四段,前三段是“体物”,最后一段是“写志”。分清了这样的结构,背诵全文就方便多了。 2.注意句法特点

  文章第四段由五个复句组成:开头两个并列复句指出了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接着两个假设复句,如“使„„则„„”,指出六国和秦若爱百姓就不会有如此下场;最后一个转折复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讽喻唐敬宗不要重蹈覆辙。利用句式特点弄清文章大意,背诵起来就很快了。

  又如第三段有议论句,有描写句。若用波浪线划出议论句。全段议论、描写泾渭分明,分而背之,各个击破,记忆迅速。 3.利用修辞手法文

  赋这一文体运用对偶、排比、夸张等手法比较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帮助背诵。例如第一段中当背到“五步一楼”这一出句,不假思索就会对上“十步一阁”来,背了出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立即就会对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样利用对偶的句式就能加速记忆了。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1 这次汇报课我所选择的篇目是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锁定在三四段的议论抒情部分,在解决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分析秦亡原因,并对比贾谊《过秦论》总结出秦灭亡的本质。这节课以元稹的《行宫》导入,承接上节课第二段宫人生活。在导入时,我对这首诗进行了简单...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篇一 《阿房宫赋》较为圆满地结束,结果也令我满意,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的解决。下面主要谈一谈《阿房宫赋》一文的“诵读教学”。一、初步理解,打好诵读教学的基础 诵读教学的第一步是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实践证明,只有大致理解了文意,才有诵读的基础。...

文言文《阿房宫赋》教学反思
《阿房宫赋》教学反思第一篇 古人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所得尔。”学生要“有所得”,唯一的途径是“读”,诵读教学的根本也就是一个“读”字。《阿房宫赋》一文教学怎样抓...

高中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和反思
在《阿房宫赋》的学习告一段落之后,我和班主任取得联系,几个班联合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读比赛并书法比赛,这对鼓励学生诵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之后考查这一课的知识点时,发现学生们记得比较牢固,极少丢分。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们在文言文教学领域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较现代...

文言文虚词研究报告反思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

幼儿园大班教案
教师在黑板上出现16宫格,幼儿拍念节奏。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排出吸铁,每个幼儿排一行,每行排七个吸铁。全体幼儿一起拍念节奏。 教学反思 《风筝和小鸟》是一首很好听的儿谣。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就熟悉了语词,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小鸟、蝴蝶、蜻蜓、蜜蜂的动作。幼儿比较喜欢表情表演,通过肢体与表情对...

古诗默写错别字怎么破
今天上课正好讲到《泊秦淮》一诗,我们聊到杜牧乘着夜色站在船头经过秦淮河,看到河岸两边灯红酒绿,依同学们的默写来看,杜牧接下来怎么做呢?之前我们介绍了出身豪门的杜牧,十三岁时批注《孙子兵法》,二十三岁写了《阿房宫赋》,二十六岁科举考了全国第五,才气十足。晚唐时期,杜牧的前期是颇为关心...

桥的形状有哪些图片
比如,《史记》里“信如尾生”一辞来自桥的典故,《阿房宫赋》里,“长桥卧波”一辞来自桥的成语。桥的名字题得好,它对文史就可有贡献了。桥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学的丰富,它也许是世界无双的。先谈单名。较著名的有:“蓝桥”,在陕西蓝田县蓝溪上,“传其地有仙窟...

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

高三下册教学反思
高三下册教学反思【篇1】 高三这一年,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砺。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老师,随着今年考试题型的突然变化,曾有一定的迷茫感,但同时这也是一件好事,促使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新题型和高考,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回首自己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在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与其他教师的交...

香洲区19237391886: 阿房宫赋描写秦王朝崩溃和总结历史教训起了什么作用 -
局生滋补: 1、《阿房宫赋》总结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2、《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3、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香洲区19237391886: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总结历史教训时表明"如果后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 -
局生滋补: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香洲区19237391886: 阿房宫赋说理方法就是如何从艺术魅力的角度表现其价值和思想意义用什?
局生滋补: 阿房宫赋 运用了 借古喻今的说理方法.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统治者不要只图...

香洲区19237391886: 阿房宫赋中杜牧所写与《史记》所记的营造时间,修建目的,修建规模有很大差别,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
局生滋补: 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是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王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对当时的执政这提出警告,唐敬宗宝历年间大修宫室,广纳声色.《阿房宫赋》在写作上体现出了赋的文章内容特点,赋的写作手法里多有夸张、排比等.文学色彩较重,而《史记》则重于写实.

香洲区19237391886: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反思 -
局生滋补: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一种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对于这两种类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

香洲区19237391886: 学习《阿房宫赋》有何现实意义 -
局生滋补: 阿房宫赋 : ē fáng gōng fù 赋篇名.唐代杜牧作.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被项羽焚毁.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秦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意在讽谕唐代统治...

香洲区1923739188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反思 -
局生滋补: 关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小华家养了7只鹅,养了10只鸭,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课前预设即使这节课不上,也会有许多学生会列式:7÷10=7/10,但是如果把例题稍作调整,变成“小华家...

香洲区19237391886: 阿房宫赋最后两段具体分析 -
局生滋补:[答案]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 “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就是最后一段了)!总结六国和秦灭...

香洲区19237391886: 阿房宫赋知识点总结需要把文章的所有知识点总结出来啊!例如古今异议、通假字、字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急~ -
局生滋补:[答案]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

香洲区19237391886: 阿房宫赋中第一段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用意是什么? -
局生滋补:[答案] 是从阿房宫的建筑面积大 精巧工致,富丽堂皇的建筑. 用意就是突出阿房宫的宏伟与壮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