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的孝是什么?

作者&投稿:方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孔子“孝”论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能养”,即赡养和养护父母;

二、是继承父志,完成父业,并使父之事业发扬光大;

三、是要从内心里对父母充满爱意。

孔子孝论的三个层次是依次展开的,亦是逐次上升而升华的。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是对当时社会普遍观念的认可,是对当时世俗观念的概括与总结,也是作为人子的本分。

但一个人只是尽到自己作为人子的本分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发自内心的对于父母真诚的爱意。第三个维度才是问题的根本,才是孔子孝论的核心。

扩展资料:

孔子在书中提到的孝论:

1、孝要有必要的物质供养

衣食住行,都照顾好父母,这是孝的最基本的方面。但是孔子在这里却说得很少。大概以为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了,可以略而不论。当时的人们认为,能养活父母,服劳先食,这就是孝了。但孔子认为,这还算不上孝。孔子对孝的要求非常之高。

2、孝要让父母精神愉悦

使父母精神愉快,心情舒畅,这是高层次的孝。孝必须敬。孔子说,单是养活父母,还不能算孝。供养父母,好吃好喝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严肃认真,心存敬意,孝敬,孝顺。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

3、孝要遵守礼制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无违”就是按礼而行,不违礼制。具体地讲,就是父母活着,要按礼制来奉养他们,比如穿什么等级的衣服、坐什么等级的车子、吃饭时奏什么乐跳什么舞等;父母去世,要按礼制来安葬他们,以后也要按礼制来祭祀他们。

4、孝要能继承父亲的遗志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就是说,在父亲去世三年之内,对父亲所用的人、所交的友、行事的规则,都不加以改变,可以算是孝了。这体现了对父亲的尊重。




孔孟之道的孝是什么?
一、是“能养”,即赡养和养护父母;二、是继承父志,完成父业,并使父之事业发扬光大;三、是要从内心里对父母充满爱意。孔子孝论的三个层次是依次展开的,亦是逐次上升而升华的。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是对当时社会普遍观念的认可,是对当时世俗观念的概括与总结,也是作为人子的本分。但一个人只是...

论语中的孝的含义
同时,悲哀就是孝了?守丧三年就是孝了?不是!真正的孝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孟庄子之孝,不在于哀,不在于守墓三年,在于“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前面,我们说过:守丧的实质,是个人对家族的付出(更准确地说是回报,因为父母养我们在前)。孟庄子守丧,他保证了父亲的旧臣未散,他保...

什么是孝?有多少人有多少理解~!
从正面来说,就是表彰孝子,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能青史留名;前面说过"孝"本不是儒家专利,而是华夏民族固有的道德传统,所以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标准;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都不能不读,类似现...

什么是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

什么是尧舜之道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简言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什么是孝?
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

古代三孝指哪三孝?
对于第二条,也是与孔子时代的思想相背道。孔子的思想是认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如此看来,“无后”反而排在第三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为大”。我们可以通过孔、孟儒家思想的发展,看出“不孝”定义的发展。当然,孟子的 《离娄上》也好,孔子的《...

孝是什么
看上去“孝”是传递“道”的载体,类似于《老子》中的“谷神”。还记得《老子》第六章中“谷神”吗?“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用来传递道的“谷神”在宇宙交替之间永生不死,“玄”是有和无的总称,“牝”是雌性的,而传递“父之道”需要这样雌性的载体。于是,传递...

孝是什么
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国学文化之孝道
所以,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孝道的理由,就是为了建立家庭健康、社会健康、人类健康。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为什么?”“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

博爱县17559802943: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
储裕优力: 问题一:分析并归纳孔子所认为的“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

博爱县17559802943: 孔子对孝的解释有哪些? -
储裕优力:[答案]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 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博爱县17559802943: 你认为什么是孝? -
储裕优力: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之首. 1、无违即孝.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无违”.当樊迟问什么是“无违”时,孔子解释说:“生事这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还强调,“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博爱县17559802943: 孔子孝是什么意思 -
储裕优力: 仁的根本和起点是孝悌,尤其是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是如何看待孝道的呢?《论语•为政》篇中关于孝道有四章. 第5章: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

博爱县17559802943: 孝字的含意指什么,, -
储裕优力: :“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

博爱县17559802943: 什么是孔子言说中的“孝顺”?
储裕优力: “孝”和“顺”

博爱县17559802943: 请问什么是孝?
储裕优力: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易经》:“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恶出?”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我觉得在现在,孝就是能对父母恭敬,能侍奉父母.

博爱县17559802943: 孟子认为,人的一生具体应该怎样行孝?行孝得标准是什么? -
储裕优力: 首先要要敬爱父母,其次,孝之以礼,孝养终生,包括生活层面和精神层面,然后,父母死后,丧葬一定要重视,并且,孟子所提倡的行孝还包括对父母过失的诤谏.

博爱县17559802943: 所谓的“孝”是什么,如何体现? -
储裕优力: 孔子对孝的理解很深,他说;父母之期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为孝也!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亦!小仗受,大仗走.是为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