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上所谓的“悟了”是指什么?

作者&投稿:空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怀瑾:禅宗悟道,悟的是什么道~

南怀瑾智慧这3点是修身养性的秘诀,悟懂了,对人生有帮助

我补充zhuao1997

对于破初关,悟了同未悟,还要保任以至于纯熟

细分还可以说有个秘密禅.

<< 楞严》:“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以下引用南怀瑾先生著作:

三关与顿渐
宗门之徒,约有三说:一谓先修后悟;二谓修悟同时;三谓悟后起修。第一说者:主不做工夫,不依教奉行,纵有所悟,皆是狂见,工夫到处,大悟自易。第二说者:主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即行即悟,事至理圆,方为稳当。第三说者:主《楞严》所谓:“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五祖所谓:“不悟本性,修法无益。”凡此三说,各主一理。如欲发心求悟,自然已入薰修之林,即入门矣,渐渐薰习,必有所益,渐至“开佛知见”,日久工深,一旦豁然,了了无物;然后不修而修,修而不修,乃“入佛知见”。到得此时,若欲不修,自不能已也。故曰:“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当人到此自知,必于其平常心行习气上,痛下针砭,自知转处。从朝到暮,自夜达旦,“宴坐水月道场,修习空花万行。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三说虽异,通途是一,根器各异,自知适应,何有立说差途,反生诤论哉!或谓此即三关之旨耶?曰:未敢妄下断语也!
三关之说,起于何时何人,未经考定。百丈诸师各有三句,反复盘诘学人,难过其关也。然犹未如后世立工用见地之合一,定为三关者。又黄龙南禅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学者莫能契旨,天下丛林,目为三关。脱有酬者,师无可否,敛目危坐,人莫测其意。南州潘兴嗣,尝问其故?师曰:已过关者,掉臂迳去,安知有关吏,从关吏问可否,此未透关者也。师自颂曰:“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尝离得虾。但见日头东边上,谁能更吃赵州茶。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直待云开日现,方知此道纵横。”总颂曰:“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高峰妙禅师室中垂问学人,常设六则,人称为高峰六关。中峰亦有三关之说。此皆祖师方便权巧,设置机关也。
后世之言三关者,立“破参”为初关,复有“重关”,及末后“牢关”之次序。等而之下,杜撰禅和,却立“山海关”、“雁门关”等巧名。禅门倒却,粪著佛头,直笑脱明眼人牙臼矣!有曰:山海、雁门等关名,乃祖源禅师所立,岂有错谬?呜呼!是何言哉!人情通病有三:重难而轻易,重死而轻生,重远而轻近。故于古德一言,不问精粗,一味吞咽。祖源禅师,既为古德,错讹处亦是妙法乎?源师乃鼓山禅德,著作刻板在闽中者有之。如《万法归心录》,确亦善品。度师见处,不至有此种谬误也。若谓此乃孤本,流传日本,辗转由高丽取还,安知非人伪托哉!日人善于伪托,况又经翻版,钝刀割锦,指鹿为马,诚为不经之误,无稽之谈。以此论正法眼藏,信有未可也!
三关之名虽立,而三关之实,各无定论。有曰:未得破参,确信有此一事,或先能认得这个,所谓主人公禅者,曰:“知有”,或曰:“有省”。破本参后,见得空性,意识不起,分别不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谓“初关”。由空性起用,识得妙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谓“重关”。人法皆空,顿超佛地,是名末后“牢关”。又曰:“初关”乃破第六意识。“重关”乃破第七末那识(我执),人空之境也。末后“牢关”方破第八阿赖耶识,人法双空矣。又曰破“初关”乃菩萨登初地(欢喜地)。破“重关”,乃至八地(不动地)。破末后“牢关”,方超十地(法云地)。是则不谙教理,未悉菩萨道福智二严之理也。雍正于三关之说,自立一格,然非的论。有例于天台宗之三止三观,以有、空、中为三关之别,误矣。盖证得中观正见时,以禅宗观之,适破本参耳。向后大有事在。古德有言:“向上一路,密不通风。”又曰:“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把断要津,不通凡圣。”不知后贤之步步破关者,从何着力也!岂不闻“一簇破三关,犹是箭后路”乎?始作此说者,或有功于修行,或有过于宗门,诚难衡论。依三关之说,定宗门阶梯,则禅宗自称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圆顿之教者,又何所据?由破“初参”而至末后“牢关”,方是见性,则为有定则之渐法耳,何有于顿哉!

迈向生命的圆满

台湾 高雄 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
新春开示

大悟见性的那一天,

那一刻,

那一刹那,

我见到了生命的永恒与圆满。

从此心中的喜悦与安详充满了身心,

它是如此的清净与平等

无相与解脱

无求与无住

无诤与寂静

在圆满的心性中,时空完全静止,宇宙和世界,并不存在。

了(liǎo)悟了(le)

五蕴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六入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八界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

七大尽不可得,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身心即空,无我无我所,就在此时此刻呈现出

第一义大空,完整无瑕的真实生命。

它不是色身,因为色身 体空如幻,

不是识心分别,因为识心分别是依他起,空无自性。

最原始又最完美的真实觉性,

它不是相,而是毕竟无相。

空相中,它没有语言,我无法形容它。

空相中,它没有观念,因为不存在能所。

空相中,它没有妄想,超越一切想像。

空相中,它没有委屈,也从不哭泣,只是事来不著。

内心深处只有微笑,而心灵却又是一片祥和。

在大悟见性的世界里,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文字,

更不会落入观念,也从不起妄想,

身心世界本来就空,皆不存在,一切皆是假名,

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虽是假名,但灵觉真心亘古长存,没有新旧,亦无增减,

它只是存在,无法触摸。

当我正想告诉你的时候,却无从启口。

当我想去描绘它时,它没有颜色与形状,无从细诉。

用人类拙劣的语言,教我如何去说明真心无相的圆满生命?

它不是明也不是暗,它不是动也不是静,

它无形相,亦无来去,更没有任何动作。

它不是物,亦不倚一物,

但却又是如此清清楚楚,时时呈现眼前。

空灵无思,动念即乖,拟议皆非,

真的无下手处,但处处是。

不预设立场,不期盼未来,不落入观念,

心中不计较不比较,只是事来随缘不著,不强分别,

不起心,不动念,大道觉性立刻显现。

真心求不得,取不得,也舍不得,

它是如此的完整,它是如此的圆满,

它是如此的纯洁,它是如此的自然,它从不做作。

当你破除一切假相,不再被名称所困扰的同时,

心性等如虚空,那就是圆满清净自性,歇即菩提,当下即是。

若大悟见性,一切时空,当下入无为安详涅槃处,

自在与解脱,不再贪著,也没有任何渴望。

食衣住只是随缘,心中无比的知足,秒秒安详。

行坐卧无非道场,站立与睡眠皆与道相应,尽是真如。

当生命悟性达到最完美和圆满时,

心中什麼事都没发生过,

因为了悟了 缘生即是无生。

菩提涅槃圆满自性现前时,真心无妄,

无妄之真心如日当空,

照尽山河大地,

无所分别。

当圆满觉性显露时,

不必坐禅,禅即是心。

不必诵经,经即是心。

亦不求解脱,

本自无缚故。

诸法本空,没有能所,

但有能所,具是戏论。

是故圣心无求,品格高超。

当大悟见性时,

一切生、住、异、灭皆在一时,

十方三世尽在一念。

一切有为皆是真如无为,

无为处即是佛行处,

即是生命圆满处。

不可立一个真谛,

不可立一个俗谛,

不可立一个中谛,

一切法不立,

尽是真如故。

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

万法本自空寂故,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

连不可说亦不可说。

圆满清净自性,

它只是存在,但却道它不得。

因为诸法本空,

万法如幻,

本无来去生灭增减,

身心非我,诸法

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如泡、如影,

是故不再执著。

外不缘尘,内不循根,

不落分别,识心不生,

万事只是随缘,

生命自然圆满。

大悟见性则万法一如,

「如」之一字,众妙之门。

「如」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

无有形状,

超越数量,

能所不二,

无求亦无住,

即是生命圆满处。

心中不著,亦无所惧,

不刻意作观,

不必灭相,心中自然无相。

不落能所,了一切法无我,

心中无滞,无法不通,

是生命圆满行。

佛性即是觉性,

是人类生命的终极圆满,

也是生命的终极完美,

从完美中取出完美,

剩下的依然完美。

若大悟见性

五蕴当下尽是完美

六入当下尽是圆满

十二处当下无非究竟

十八界当下绝待纯真

七大当下即如来藏第一义大空,

周遍法界,纯一圆觉,无法不圆。

生命的圆满,就在当下,

无一时不圆满,

无一刻不圆满,

无一处不圆满,

无一法不圆满,

因为它本自具足圆满。

真理只是被发现,并不能创造。

发现人生宇宙究竟真理即是佛,

佛即是众生心。

唯佛唯心并无增减,

法界如是,

法尔如是,

法法如是,

尽是圆满。

身心休歇处,

即是生命圆满处。

生命一旦达到了究竟圆满,

般若妙智便时时刻刻出现心中,

如涌泉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有人请示师父说:

「敢问上人,如何修行才能入於圆满?」

答:
「开口问的那个人,正在问问题的那一刻,即是生命圆满处。」

悟 否 ?

若真有心于佛法,还是要从基础的来,开悟的境界离一切心行,离一切语言文字,你靠思维,用臆测,用揣磨,用推理,是不能了解的。脚踏实地,建议从基础开始多看慧律法师讲座

慧律法师为禅宗祖师,是受海内外公认的祖师大德。

比如禅宗目的在明心见性,然而别教初地菩萨或圆教初住菩萨才明心见性,不说近代,那么现在地球上还会有几个靠自力而修成的明心见性的大菩萨呢?楞严经说坐禅不能突破50种阴魔,就沦为魔子魔孙,终不能出三界六道。佛祖当年悟道后,说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能,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楞严经说有丝毫执著就不能突破50阴魔了,试问,自慧能大师后,还有多少个高僧大德证果的呢?
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坛经》里面讲的(“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门你进不来。

因为禅宗“顿悟正因”,这讲开悟,悟了并不就成佛,“理虽顿悟,事须渐除”。理明白了,烦恼习气不是一下就断得了,还得慢慢去断,它断得比别人快一点就是了,比别人顺利一点,这是真的。但是他也不能在一生当中就断干净,那个很困难!所以他要“生生不退”。禅宗彻悟之后,“生生不退”不容易。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大彻大悟的人,来生退转的就太多了!禅宗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三生石”,这是讲的圆泽法师,很了不起,他能知道过去未来,还是免不了来生去投胎。这一投胎他很难得,他没有隔阴之迷,前生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可是还要轮回。来生作人也是轮回,从老再换一个小孩的身体,继续再修。换一个身体,他也没有机会跟等觉菩萨在一起,也不能圆证三不退。禅宗大师到第二生,因为他前生修持有福有慧,所以到第二生享福,大富大贵,聪明才智外泄的非常之多,他死之后再一投胎,愈投就愈迷,每况愈下,逐渐退转了。要保持不退,谈何容易!这就是佛所说的,要三个阿僧祇劫,要无量劫才能成就。所以它跟净宗带业往生不可同日语,不能为比!
世间之人,坐禅坐到精神错乱,疯狂的人大有人在,故称为“走火入魔”。禅宗历史上有过很多高僧大德,开悟的程度很高,有很大神通,还能知道自己几世后的事。但该轮回还要轮回。印光大师说: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仿佛,而且又复受生。

然而世上不自量力的人太多,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动辄笑其他修行法门“着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师所说:“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故印光大师云: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

叫明心见性 只是理论上的明白了 不是圆满一切善行成佛的果位
明心见性----就是使人废弃邪见,矛盾永息、疑惑永灭而已.
人类的一切执着来自于见解──分别自性见、俱生自性见。有见解就一定有执着,但没有见解却不一定没有执着
开悟之人 都是愿力所致 他都是发心 发愿为度化众生而做事!反应在 ,会出口成章 ,诗句具有高深的禅理 和预言 ,寓意,
解答提问, 话很少, 而点到、点破 。

所谓“开悟”是指人真正纯净的本性显现了出来,即“般若智慧”又作“三藐三菩提心”,佛陀所说此心“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无老死,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人能感受到的一切,于精神与物质,全部空掉,得菩提亦为无一所得,得法即无一法实得,是故佛经云,法即非法非非法,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而后离一切相,得大自在大欢喜,一句极乐无眼,净土无耳,亦是此理。打个浅显的比方我们人有时在受某些刺激时,心里会摆脱一切束缚,于一切全不在乎,那时心里会变的很放松很快乐,这股能量和“般若智慧”所产生的能量是一个方向的,但其程度是两个概念,不能相提并论的。更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及的。至于“开悟”后心里有什么特征,前面说了语言文字所到之处,皆是虚妄皆是妄想,是谓:极乐无眼,净土无耳。楼主如果感兴趣 可以去看看金刚经。阿弥陀佛

建议楼主多看慧律法师的一切视频讲座,关于他的开悟见性讲座有: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
达摩四行观,达摩血脉论,达摩悟性论,达摩破相论。
最上乘论
什么是禅,禅是什么
等等。。。
慧律法师以研读六祖坛经开悟后,致力于见性的讲座,如果要开启智慧,是学者不可缺少的选择。。。

顿悟:顿除妄念,悟无所得。。。
佛陀的念头是由本性的空性引出来的妙用,若认为佛陀没有念头,那是跟无想天一样。。。。
佛是体用一如,大用现前。。。。
没有妄想才是精进,不是拿命去拼搏就叫精进。。。。
用观照,用念头去修行,不是用体力去修行。。。
三大阿僧祗劫成佛,是指三毒,贪嗔痴,顿除三毒即入佛位。。。。


禅宗里所谓的开悟,悟的是什么?
禅是一种宁静的心功能,具备禅心的人看问题能够穿透事物的表面而见本质。当一个人有那种能力看清人、事物的本质时,他会对以前很多未知的领域豁然明了【这个情况就是开悟】。

佛教禅宗上所谓的“悟了”是指什么?
了(liǎo)悟了(le)五蕴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即空不可得,即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尽不可得,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身心即空,无我无我所,就在此时此刻呈现出 第一义大空,完整无瑕的真实生命。它...

禅宗里的悟了是怎么回事,悟了是成佛的意思吗
第一说者:主不做工夫,不依教奉行,纵有所悟,皆是狂见,工夫到处,大悟自易。第二说者:主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即行即悟,事至理圆,方为稳当。第三说者:主《楞严》所谓:“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五祖所谓:“不悟本性,修法无益。”凡...

所谓觉悟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禅宗的顿悟大家觉得怎么样
禅宗主张顿悟说,其余各宗大都主张渐修。禅宗内部,又有“南顿北渐”之说。北宗神秀侧重渐修,南宗惠能提倡顿悟。惠能认为,“凡夫”和“佛”,并无多大差别,关键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间。所谓“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后来这种顿悟说还...

禅宗所说的顿悟,是悟到什么境界?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哪些祖师...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要悟则悟,若不悟,则需依佛教导,依教奉行,按步就班,积累福德因缘,静待因缘时节成熟。若明心见性,即是明见目标,不会偏离,亦不妄废无用之功。故有悟后起修之说!佛所说的,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渐除,因次第尽。所谓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等等,皆是此事非渐...

请教:禅宗的开悟是几果
禅宗典籍上说“大悟十八次,小悟无数次”。说明开悟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禅宗里面常常讲到的“大彻大悟”,这个就是指解脱生死轮回的开悟,从超越三界轮回这个角度来看,“大彻大悟”所证菩萨果位,是法身大士,高于于四果阿罗汉。

[佛教]关于禅宗的顿悟
解悟是明白实相,解悟后还是文字禅,是用思量心领悟的境界,没有受用,可能完全是凡夫,没有破无明。证悟就是证果,已经限量的悟到常、乐、我、净的清净自性,真证的开悟是证悟,至少是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已经了生死。如果没有禅定的功夫是不可能证悟的,现在的人得到初禅都很难,...

禅宗说的开悟是不是证到初果了?
开悟的人,当下就是法身大士,最低也是地上菩萨。虽然他没有证量,但是假以时日,就会慢慢的证到。由此可知,开悟的境界,比小乘四果的境界都要高的多。如果达到“事上见性”,就是彻见“心体如月轮形”,有了证量,那是小乘圣人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也望尘莫及的。那时候开悟的这个人,已经是“...

禅宗的顿悟成佛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禅宗的顿悟成佛,这个觉醒其实是颠覆世俗之人的想象与见识,比如我们所认为的真,其觉悟的人那却是假、是虚幻,也就是说我们这些没有觉悟的人往往把“无常”当作永恒,把虚亡当成真实。虽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但那是自我意识,而不是真相,也就是说用自我意识的标准来衡量所感知的一切,在...

桐梓县15044516085: 佛教中所说的【悟】是什么意思 -
说食安维: 佛教当中所说的悟应该就是说思考吧,就是说你思考之后的一个成果是什么,你悟到了什么?就是说你有没有在任何一个问题上得到于一个自己感觉正确的答案.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

桐梓县15044516085: 佛说的悟 是悟了人心还是悟了宇宙 望高人指点 -
说食安维: 楼主的提问,其实是两个问题.1、悟什么?2、拿什么悟?大圣 佛祖说的悟、觉悟,觉悟什么?觉悟的是:宇宙规律,人生究竟.人的内心是宇宙的反映,或者说,人心是宇宙的一面镜子,如同管中窥豹,透过人心即可通达宇宙全貌,因为人...

桐梓县15044516085: 什么是佛法的,悟 -
说食安维: 就是通过某人、某事、某物而得来的更深一层的道理的认知、境界的提升、想法的改变,把自己固有的、认为不会改变的、以为是对的、不愿去变化的道理,通过新的、认可的事实,去用到生活里,实地改变的过程就叫做悟!随便举个例子:你看见一个塑料瓶子,然后就发现塑料和瓶子是分不开的,能改变的是把塑料瓶子加工成塑料碗,不能改变的是塑料的性质,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有所悟,对于自己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步验证就会发现佛法的精妙所在!而你身边的一切都能通过不同角度去观察,得到你自己还未知晓的道理和事实,所以,“悟”实在重要!阿弥陀佛·

桐梓县15044516085: 佛及悟之言,道达禅之音;非也,非也;善哉,善哉.何为“悟” -
说食安维: 佛教的悟,与世人所说的悟的境界高下是不同的.仅从字上讲,悟,就是明白了道理,明了了.原来不懂,现在知道了:原来是这么回事.但佛教的悟,所悟的道理,就不这么简单了.这个道理,是至理,是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质规律,是生命的究竟.它决不是说从字面上去学习、去推理,它的更主要的特征是:实证.佛经,是佛指给我们的道路,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走,悟,就是我们行到一定程度的成果.到了彼岸,一刹那就悟了;噢,是这么回事啊!但用文字是说不清楚的,这就是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

桐梓县15044516085: 禅宗所说的顿悟,是悟到什么境界?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哪些祖师,如慧能等,顿悟就立刻成佛? -
说食安维: 阿弥陀佛!师兄,正如佛在楞严经中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渐除,因次第尽.所谓的顿悟,只是顿悟法理,也是过去生的福德因缘积累,并非一世之功.因缘到了,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受人棍棒,遭人诃斥,均可以忽悟本心.然而...

桐梓县15044516085: 道家和佛家的悟是指悟什么? -
说食安维: 觉悟和开悟.是一种境界的修行.

桐梓县15044516085: 请问佛法里总讲的开悟,这开悟到底是什么意思,谢谢请有缘人开示 -
说食安维: 开悟,是指开智悟理也.一念醒,即开悟;一念迷,即不悟.开悟不是一种持续状态,因为生命并不是一个持续状态.生命是一个念头的针点式打印机的活动,而开悟也只是某个点上的悟或不悟、开或不开. 有人把开悟想象成一种持续状态,...

桐梓县15044516085: 何为佛家讲的开悟? -
说食安维: 生理上不会有变化的,下面摘了一个高僧的话,你看看,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我今天讲开悟,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

桐梓县15044516085: 佛家的顿悟指的是什么?怎样达到? -
说食安维: 指对一件事情突然间(或称一瞬间)有了明确的认识或答案.有顿悟,还有渐悟.渐悟是逐渐的明白,顿悟是突然的明白.在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下,靠外力给予突然作用,致使自己瞬间得出答案.渐悟是自己经过长期思索,一点点的得出答案.想要达到顿悟,不是你要刻意去想,是要求自己对一件事情做好深思熟虑,然后得出答案.可遇不可求.

桐梓县15044516085: [佛教]关于禅宗的顿悟 -
说食安维: 佛教果位是后来大乘的说法,禅宗顿悟即是成佛.如果没有达到圆满觉悟,那属于感悟并非顿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觉迷只在一念倾.顿悟即是通达一切,没有丝毫无明困惑. 声闻——闻佛所说,依教奉行 缘觉——自身机缘,不从他得 名不同结果不二.顿悟后外在跟一般人无异,人人一样.这个一样不是说吃同样饭住同样地,是说相互言说没有障碍,乃至不说话都可互通. 简单就介绍这些吧,因为知道跟不知道没有区别,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亲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