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无数贡献,戚发轫本人如何总结自己的成就?

作者&投稿:浑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短的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的感想~

  自1956年以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50年来,中国航天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回顾中国航天所走过的50个春秋,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规划和决策,在中国航天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0年代做出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毅然做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决策。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诞生。为了加强对两弹事业的统一领导和决策,1962年12月14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正是由于这一英明而伟大的决策,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随即仿制成功了从苏联引进的P-2近程液体弹道导弹、“543”地空导弹、“544”海防(岸舰、舰舰)导弹,还相继研制成功了自行设计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中高空地空导弹、岸舰和舰舰飞航导弹等,迈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随即在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专门研究人造卫星的581组,将其作为1958年的头等任务,组织专家制订《发展人造卫星规划(草案)》,并开始进行人造卫星方案及其预先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还进行了探空火箭的研制与发射。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等,面对当时封锁、包围和威胁的形势,亲自为国防部五院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建院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引下,中国航天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由仿制跨入了自行研制,不断战胜重重困难,自主创新,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

  1965年3月20日,中央专委会议原则批准了七机部《地地导弹发展规划》(“八年四弹”规划)。即在1965年至1972年的八年时间内,研制成功用于“两弹结合”的增程的中近程液体弹道导弹,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这个规划在执行中虽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有所拖延,但“四弹”的目标都已完成,不仅使我国国防实力得到了实质性增强,而且使我国航天科技工业基本形成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与物质基础。

  “四弹”的研制成果,还衍生出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促进和带动了我国人造地球卫星技术的发展。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1975年11月26日,我国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并于11月29日成功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尔后发展出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和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八年四弹”规划与决策功不可没。

  70年代做出开展“三抓”任务的决策

  1975年,在当时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将军的主持下,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的讨论,制订了我国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新的发展规划,确定了我国80年代前期主要的发展目标(即“三抓”任务):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液体远程弹道导弹、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从水下发射固体推进剂的战略导弹。1977年9月党中央正式批准这一规划。

  1980年5月18日,由我国本土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落于预定海域,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1982年10月12日,我国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4月16日,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并成功地进行了通信、广播、电视传输试验。至此,我国80年代前期的战略导弹和航天技术三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使我国战略核导弹和航天技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些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如多级火箭技术、一箭多星技术、低温高能发动机技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卫星控制技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测控技术等。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

  1984年,当时的航天工业部组织科技专家和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中国航天新规划的酝酿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形成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规划,即在9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1986年,国务院批准了这一规划。与此同时,也制订了其他航天型号的发展规划。90年代以后,中国航天所取得的一系列新成就正是贯彻执行这些规划和决策的结果,使我国航天技术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论证及关键技术预先研究工作为后来的载人飞船工程的立项和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90年代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992年,中央专委会议同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党中央从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从凝聚民心的高度,决定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

  从1999年至2002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4次无人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2003年10月15日,长征2号F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升空,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遨游,并按计划从太空平安归来。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五天的太空飞行,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10月17日飞船顺利返回地面,载人航天再奏凯歌。

  21世纪初做出实施探月工程的决策

  2003年9月,国防科工委向中央专委汇报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具体思路》,2004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工程。探月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制订了一系列规划,并适时地做出了开展多项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的决策,正是由于这些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研制工作的开展和完成,才使我国航天成为自主创新的先进行业之一,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效益。

戚发轫老院士是一生有着无数辉煌的成就,比如他现在是我国的。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我国的国际宇宙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所的顾问,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宇宙学院的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如此的辉煌成就,是什么驱使着他到了老年,依然在继续献身伟大的事业之中呢,那么下面我们会通过以下几点做详细解答。
一、戚发轫老院士的个人介绍。
提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就绕不开戚发轫老院士这个名字,因为也正是戚发轫所主持的东方红1号,2号3号等卫星的研制,才奠定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基础。最近神舟5号探测器。搭载着长征5号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并且到目前为止一切运行顺利,在神舟5号探测器经过共11个阶段22天的太空旅程之后,将会携带着月月球样本成功返回地球。对于这一次的神舟5号探测器成功升空,戚发轫老院士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什么驱使着戚发轫老院士到了老年依然献身伟大事业?
如果说个人的荣誉和集体的荣誉是密不可分的,那个人的荣誉和国家的荣誉更是紧密相连的,戚发轫老院士一生淡泊名利,为人低调,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工作建设。虽然现在的戚发轫老院士已经年过花甲,但是依然在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培养国家的高端人才。这是一种不为个人而为集体,为国家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也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老一辈的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变得越来越好。
三、向七发任老院士学习。
继发任老院士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对于这样的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小伙伴学习和敬畏。

戚发轫1933年出生于辽宁,在日本侵占中国时,感到国家受人欺侮。东北解放、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时,都在第一线。在志愿军的伤员从朝鲜乘船被送到大连时,作为中学生参与运送伤员。因为伤员被美国飞机扫射、轰炸的而受伤的场面受刺激,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下决心一定要为国做贡献,当时意识到造飞机可以强国,就立志一定要去学航空、造飞机,建设国防。

抱着这样的愿望,1952年到北京学航空。1957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五院研制导弹和运载火箭。因为学的是航空,分去搞导弹。1992年,国家立项搞载人飞船,那时已经59岁戚发轫,担任总设计师。

信念的力量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理想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们,即使遇到很多苦难,你也无所畏惧。

探索太空、认识整个宇宙,是全人类的追求。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工程师、尤其是航天领域的工程师,都应该是严谨、理性的。戚发轫却总是讲,要有爱,一个人没有爱的人,是不会把他最宝贵的东西拿出来的。

戚发轫深爱着自己的老伴儿和家人。戚发轫的老伴儿不幸因病去世。当时的戚发轫正担任神舟四号的任务,他顾不上悲伤,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因为他知道,看中国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是老伴儿生前最大的愿望。

戚发轫把他一生最多的心血和汗水贡献给了国家。在他心中,爱国是理所当然的,是不需要讨论的。航天事业强度高、压力大、责任重,但他始终甘之若饴,乐在其中。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再到纵使粉身碎骨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道路的万户。中华民族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中国航天人61年来的奋斗与奉献,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中国人在太空中留下了一百多颗卫星,把11名宇航员成功送上太空;湛湛青天,“天上宫阙”不再是诗人的想象,更是中国人迈向更浩瀚宇宙的前哨……

所有这些光荣与梦想,都离不开像戚发轫老这样的中国航天人,离不开他们一生的奉献与付出。



    1957年9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戚发轫被分配到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这是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开发导弹和火箭的研究所。当时的总统钱学森,亲自给他们做了一个关于《导弹概论》的演讲。

    当时,由于中国和苏联,关系的恶化,苏联方面拒绝接受戚发轫和其他参与导弹开发的人从中国学习。

    “想学,人家为了不让学,只能通过靠自己。现实让齐发仁等人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所以在贫穷、面临信息技术进行封锁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咬紧牙关,坚持学生自主创新研发,克服了很多企业难以想象的困难。

    “我记得东风-2导弹第一次发射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导弹掉下来不到一分钟就爆炸了,当时大家都受到重创。但团队管理还是要前进,不能轻易选择放弃,因为对于我们需要每个人都坚信别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齐说。

    20世纪60年代,来自七机部第一产业研究院(现中国作为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研究院)的18名运载火箭设计师听从我们国家政策号召,转向卫星资源开发研究领域。在中国发展航天史上,戚发轫就是他们可以被称为“十八勇士”的其中之一。在新领域,参与并主持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二号计算机通信技术卫星和东方红三号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卫星的研制。

    回忆起自己那个工作激情澎湃的时代,戚发轫感慨万千:“正是在那个社会时代,我们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努力奋斗、精诚团结合作、无私奉献、严谨科学求实、勇于攀登’的航天企业精神,其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自力更生。依靠这种文化精神,我们克服了许多经济困难。”

    “如果你不确定,你就不会把杨利伟送上天堂.“

    1992年,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建成。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的总设计师。

    那一年他如火如荼,压力和担忧可想而知。

    “我去苏联看他们发射载人飞船。发射的时候,总设计师要签字,说准备好安全送宇航员上太空。我在想,在未来把我们可以自己的宇航员成功送上一个天堂没有之前,我能说这句话并签上这个字吗?然而,面对国家的需要,齐法凯仍然承担着负担。

    他一上任就做了四件大事:一是组织研究团队,以旧带新;二是在保证航天员有相对舒适的飞行环境的基础上,拿出降低返回舱难度的设计方案;三是建立试验基地,北京航天城应运而生;第四,建立规章制度,确保航天器子系统和设备的协调发展。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第一艘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迈出了我国载人航天信息工程的第一步。2001年1月10日,中国第一艘正常的无人飞船“神舟二号,”成功发射,其系统结构得到扩展,技术性能得到提高.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宇航员杨利伟在轨道上飞行14次,成功完成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因此,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那一刻,讲台上的许多老专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但戚发轫像往常一样平静:“我们花了11年时间,不确定,也不会把杨利伟送上天堂。”据他说,除了在地面上做了无数次实验外,团队还做了四次无人实验,反复纠正了“上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了确保宇航员的安全,我们设想了100多次失败,并制定了计划。当然,最后100多个方案都没有用过。”

    在戚发轫看来,载人航天精神的核心是“特殊”,即“特别能够吃苦、战斗、解决关键问题和做出特殊贡献”。当国家有特殊需要时,每个中国人和每个宇航员都必须有这种特殊精神”。

    如今,从航天技术大国发展走向中国航天科技强国的重任,落在了新时代宇航员的肩上。在戚发轫看来,如果你想成为太空强国,你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一个是企业进入中国太空的能力。“去年,长征五号启动了。我们的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已经增加到25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在未来,我们的宇航员将去月球。只有长征五号还不够,还要有重型运载火箭。”

    第二,利用空间的能力。“在卫星方面,中国有100多颗各种类型和不同类别的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每年发射的卫星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中国掌握了载人天地间航天运输技术,突破了航天员太空行走和空间交会对接两项关键技术。它已经发射了一个太空实验室和货运飞船,并计划在2024年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在探月工程中,中国完成了“盘旋”和“下落”的前两步,下一步是“返回”。预计我国今年年底将实施嫦娥五号发射工作任务,并回收利用月球样品。”

    第三,空间保障能力。“我们在未来的天空中有卫星,有宇航员,有空间站,所以我们必须有能力控制和保护它们。”

    戚发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和光荣,应当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



他认为自己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了,在研究过程中大家自力更生,团结合作,达到了航天精神,才能有今天这么多成果。

他并没有表现出非常骄傲的感觉,反而非常的谦虚,他说他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国家的支持,把所有的功劳归咎于国家,说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见他的心中有大爱,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

他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这些成就,也是多亏了国家给予的支持,他也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无愧于心。


戚发轫一生载誉无数,到了老年是什么推动着他继续献身伟大事业之中?_百 ...
这是一种不为个人而为集体,为国家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也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老一辈的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变得越来越好。三、向七发任老院士学习。继发任老院士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对于这样的高尚的品德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小伙伴学习和敬畏。

中国航天代表人物
中国航天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钱学森和杨利伟。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早年留学美国,获得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学位,并在美国从事航天研究工作。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

我准备为祖国航天事业做什么?
尽管每一次的看到国庆阅兵式大家都很为祖国自豪。但是那些是夸大赞誉我们本身的,为了增强本民族的自信心,对外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些不是真正的航天事业。航天事业也不只是阅兵式上的各种空军及其衍生的各种防空兵。再看看军事方面的航空武器,美国 F\/A-18“大黄蜂”、“F-...

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及事迹有哪些?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2、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

钱学森爱国事迹概括
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状况,和中国科学家、留学生讨论建设祖国的有关问题。为了能够迅速...钱学森在航空航天、导弹技术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帮助中国走向了世界科技强国。2.投身国防事业,坚定不移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钱学森曾多次前往军营慰问士兵,...

钱学森历经磨难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钱学森爷爷历经磨难回到祖国,为祖国做出了哪些贡献?钱学森院士主要贡献为航空事业的导弹,其中主要包括两弹一星。力学方面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与喷气、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对系统工程等诸多贡献。一、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贡献 钱学森爷爷回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

中国航天事业工作人员队伍究竟是一群多厉害的人?
而是更多的成为年轻人的战场。中国航天队伍的平均年龄达到36周岁33周岁以下的工程师,占到全部工作人员的66%。这样的数字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世界的未来也属于年轻人。让我们向科学家致敬,正是有无数甘于奉献的科学家,用青春点燃了祖国的明天,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人物事迹。300~500字就行!跪求啊!!!
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新事业起步,千头万绪。钱学森首先给刚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

充满正能量的航天精神的句子汇总
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3.众星捧月来形容当前世界上的航天热潮似乎十分恰当。 4.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有探月的嫦娥;有在人的神舟;还有成功对接的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近年来钛合金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和军事工业上,同时其在民用工业...

中国航天历史是什么?
然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将多种卫星送入太空,并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作为国家的栋梁和祖国的希望,我们应继承中国航天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

尚义县19290665027: 如何看待罗阳的人生 -
禄羽美威: 罗阳同志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在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用身躯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罗阳同志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制成功的杰出成果;他以追求卓越的治企理念,实现了管理创新的升华,改变了沈飞的面貌.罗阳同志辉煌的一生,用鲜血祭旗,为沈飞人和中航工业员工树立了楷模.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沈飞人将永远缅怀罗阳同志!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罗阳未竞的事业,为实现中航工业的伟大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尚义县19290665027: 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的故事. -
禄羽美威: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

尚义县19290665027: 为祖国的航空飞行事业献出生命的是谁? -
禄羽美威: 自从1900年以来,每个时代都有,你这道题出的有问题.冯如就是我国最早期的为了航天飞行事业献身的.

尚义县19290665027: 有哪些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功臣 -
禄羽美威: 翟志刚 杨利伟 费俊龙 聂海胜 刘伯明

尚义县19290665027: 大人物与大事件比如一辈子航天事业钱学森? -
禄羽美威: 1、一辈子医疗事业,钟南山.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2、一辈子航天事业,钱学森....

尚义县19290665027: 我国为航空技术做出贡献的有哪些人 -
禄羽美威: 成千上万的.中国航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上亿人间接参与到其中.光是那些航空研究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就达数十个之多.发动机、飞行控制、材料工程……光院士估计就有好几百.

尚义县19290665027: 求翻译~罗阳同志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 -
禄羽美威: Luo Yang's life is the life of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aviation industry. He has dedicated 30 years of his spirits and wisdoms to the aviation industry of our motherland, with action to practice the great purposes of the aviation industry, until the last moment of life.

尚义县19290665027: 航天史上有哪些为中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功臣?发明项目?时间和意义? -
禄羽美威: 万户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尚义县19290665027: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
禄羽美威: 钱学森(1911-2009),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钱学森为新中国的高科技做出无可估量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航天的影响力,就是钱学森的影响力.

尚义县19290665027: 哪一些人为了中国航天事业付出全部心血与生命或猝然长逝 -
禄羽美威: 赵九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