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作者&投稿:易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扩展资料:
《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
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有了更深的意义。
参考资料:白杨礼赞-百度百科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细瞧,近处麦浪翻滚,远处连峰祈福。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雄壮”、 “伟大”,但又有些“单调”。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

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木的名字,而是用一设问句来提醒,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

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深感“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这个你可以先试着了解这个东西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的作者简介是什么?他写白杨礼赞是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茅盾、蒲牢是最常用的笔名。 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5 4 为您推荐: 白杨礼赞原文 白杨礼赞ppt课件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作者 白杨礼赞主要内容 白杨礼赞选自 白杨礼赞朗读 白杨礼赞 读后感 白杨礼赞课后题答案 茅盾简介 ...

白杨礼赞读书笔记?
后来,我又详细地了解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才知从1940年5月起,茅盾先生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了在中国 *** 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根据地人民身上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与未来。因此,茅盾先生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白杨礼赞》来热烈地歌颂根据地的人民,表达了他对...

九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

白杨礼赞教案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

《白杨礼赞》主要运用抑扬先欲的手法
和屈曲盘 旋的虬枝,单这一点来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礼赞》是传统篇目,历年来都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我想这主要因文章较中规中距,学生写作时较容易借鉴和模仿,尤其是其中运用的...

题白杨图翻译
现代·茅盾《题白杨图》白话释义:北方有一种好树,挺拔正直如长矛。每个叶子都很团结,每个枝条都力争上游。羞与树中的贵族为伍,甘愿同榆树、枣树为伴。诗人画家都推崇白杨的风骨,都愿意同心协力抗击敌人。原文: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

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
导语:《白杨礼赞》是一篇叙事散文,赞美了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下面是该课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一、教学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

白杨礼赞中,作者是怎样逐层深入地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般是暗示性的,而《白杨礼赞》是明示性的.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战争风云席卷中国大地,人们无暇揣摩品味迂回曲折意味深长的作品,作家们都用直率的方式表 达个人和全体民众的意志、愿望.所以本文的特点,既运用有余韵的象征手法,又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在本文中,象征体是白杨树,象征义(或本体)是北方的农 ...

《白杨礼赞》仔细阅读第七段,结合写作背景和象征的内涵思考作者是怎样...
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个排比句。第一个反问句引人深思白杨树和人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中作铺垫。第二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不平凡品质,肯定它和北方农民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哨兵。最后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写照。层层深入。

1.分析《背影》与《白杨礼赞》在体裁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各...
1.分析《背影》与《白杨礼赞》在体裁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各表达什么主题?(【提问】正在努力为你整理资料,请稍等一下哈,亲【回答】文章都是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矛盾写白杨礼赞〉〉时的背景,有人知道吗?请问一下,最好马上回答
可振金泽: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
可振金泽: 抗战,北方农民,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初三课文白杨礼赞是谁写的? -
可振金泽:[答案]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 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等.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编辑本段创作前提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白杨礼赞》分为几部分,怎么分? -
可振金泽:[答案] 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4)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5—6)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7) 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标出重音和停顿,白杨礼赞 -
可振金泽: 白杨树(重音)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重音)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阅读下面茅盾关于《白杨礼赞》的两封信的摘要,请写出你的探究的结果.“白杨礼赞写作时间大概是1941年,于重庆.赴延安是1940年6月于西安遇见... -
可振金泽:[答案] 从茅盾的信中,我们可以至少推测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茅盾写此文肯定有针对性,或者说有特殊的含意.写于重庆,定是有感而发.二是茅盾写此文肯定是经过了大量实地材料的对比的,不仅是有感而发,肯定也是有据而发的.“非取材于一地或...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白杨礼赞是谁写的 -
可振金泽: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41年3月,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谁知道<<白杨>>这一课的时代背景 -
可振金泽: 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开发大西北,艰苦创业.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来歌颂这些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澳门特别行政区15024274368: 白杨礼赞作者是怎么赞美白杨树的 -
可振金泽:[答案] 具体地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手笔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突出西北高原壮阔、粗犷的特点,以此为背景衬托白杨树;第二,大写意描绘白杨树的形象,直露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与工笔细绘、迂曲委婉的暗示型作品是迥然有别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