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

作者&投稿:荀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概括如下:

提起关中这个地方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起“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唯美,或者是“渐觉风沙暗,萧关欲到时”的苍茫,华清池、兵马俑、大明宫、大雁塔、阿房宫、钟楼鼓楼、尤其是那一个个是古老的边关,无一不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骄傲。

的确,作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是一个很值得一说的地方,先来看看关中平原的示意图:

关中,顾名思义,就是关塞环抱的地方,它南有秦岭巍峨,西有陇山延绵,北边是黄土高原,东边则是高耸的华山还有黄河环绕,山川之中,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分别雄踞东西南北,所以关中平原也被称作是四塞之地。

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关隘为保卫关中平原和都城长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百二秦关”说的就是如果以百万之众进攻关中,那么只需两万人据守就够了,其险如此。

在这些所有的关隘中,东边的函谷关颇有名气,但是比它更接近关中平原腹地的潼关则更加的闻名遐迩,它是连接关中平原与中原地区的主要通道,守住它,既可以防止中原一带的政治力量攻入关中,同时关中一带的军事力量也可以据此东进中原、席卷天下。

令人遗憾的是,千百年来,黄河的滔天巨浪都未曾撼动此关,但在近代公路与铁路的建设浪潮中,我们却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潼关的蛛丝马迹了。

大散关,在今天宝鸡的陈仓镇附近,因为秦岭中所有的道路都是与山谷中的河道并行的,长年累月的山谷溪流早已把河道切割成了一条条深深的峡谷,而大散关就是建立在了这种峡谷之中。

通过它既可深入汉中盆地,也可顺着嘉陵江河谷直接进入成都平原,历史上这条道路被称为陈仓道,大散关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历代兵家必争的要地,自古以来这里征战无数,而最著名的自然当属楚汉战争时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了。

需要注意的是:大散关只是秦岭的一个山口,而非关中平原的西大门,它的战略意义在于连接汉中而非陇西,西出关中是不经过大散关的,平时我们说蜀道险,渭河河谷才是真正的险地,即使今天也是如此,所以出陇西更多的时候都是先从宝鸡到达陇县,然后再翻越六盘山经陇城、秦安到达天水。

位于秦岭峡谷之中的武关是关中平原的南大门,也是关中通往长江中游大道的咽喉,“秦因得武关,故可以制楚”,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

武关道是关中平原和长江中游相互进攻的捷径,楚怀王入武关会盟被作为人质,终身囚禁,汉高祖刘邦入武关灭秦,都是由长江中游直赴关中平原的;而周亚夫平定七王之乱以及东晋的前秦进攻襄阳,则是关中平原出袭长江中游的行动。

武关由于位于函谷关和潼关以南,往往成为了中原向函谷关和潼关进攻时的迂回路线,由此可见武关及武关道固然重要,但是从东西对立的格局来看,只能算是函谷关和潼关的侧翼或者附庸,再加之武关的地势更为险要,历史上发生的战役也较少,一定程度上也是武关名气有限的原因。

北边的萧关在今天宁夏的固原一带,位于六盘山跟黄土高原的峡谷之中,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平原西北的安全。

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萧关故道亦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对于陇右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繁荣商贸、方便交通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候是不是有人会问:关中平原的正北方向呢,难道没有人从黄土高原南下威胁长安吗?答案当然是有的:

关中平原的北边,地势较为复杂,正北偏东大山横亘,天然屏障,中间是黄土高原,山塬居多,而陕北的延安,历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北方的势力也多会经延安、顺着洛河南下,比如突厥和蒙古就曾数次沿着此道南侵,但是由于这条道路艰险而漫长,也更容易遭受伏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北方的势力还是会多借助西北方的萧关南下。

虽然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占尽了天时地利,但也绝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它也有自己的弱点,就是东边的那条黄河:

黄河本身固然天险,但也绝非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土高原以南、洛水与黄河之间的那片土地,一直都是秦人的心病,整部秦晋或者秦魏关系史,可以说都是围绕着那块土地的归属问题而展开的,当年那部《大秦帝国之裂变》恢弘巨制、风靡一时,其核心就是那片河西之地。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秦晋之间所争夺的河西之地是由一段L型的黄河作为切割线的,而这段河面上,最为著名的渡口有三个:龙门渡、蒲津渡以及风陵渡。

位于山西河津市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龙门渡传说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因此也叫禹门,当黄河水刚从晋陕大峡谷流出之时,较窄的河道再加上湍急的水流,使得龙门渡口并不是理想的渡河地点。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在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年轻气盛的郭襄,只身一人来到风陵渡,听到了神雕侠的传说,留下了不可言说的爱慕,无处倾诉,在金庸先生笔下,这里是杨过和郭襄邂逅的地方,一个古渡成就了一片江湖,同时也造就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风陵渡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处,从这里开始,蜿蜒的黄河就开始向东流了,因此风陵渡也被称为大河东去第一渡,但是因为风陵渡的对面就是潼关,而攻打潼关都是史诗级别的,因此很多时候这里也不是合适的渡河地点。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流已经渐渐平缓的蒲津渡才是进出晋陕的主要渡口,过河后直面的就是河西的开阔地带,由山西入关中,十有八次走的都是这里。

这段黄河在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小范围的变迁,但总体是向西移动的,现在的蒲津古渡遗址离黄河已经有几公里了。

关口这个渡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有两件:

一是渡口处有一座著名的鹳雀楼,相信王之涣的那首著名的《登鹳雀楼》,大家早已经是耳熟能详了。

二是因为划分河东河西的黄河在不断的变迁,还造就了一句俗语,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就是由于河道经常会变化,本来在河西的村庄,几十年之后已经就跑到河东去了,是呀!世事无常,又有谁能说得清呢?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之外,关中平原作为帝都所依托的广大腹地,本身也是极其富饶。

早在秦代,关中平原的经济实力就已十分强大了,特别是农业生产,丝毫不逊色于蜀国所依托的成都平原。今天我们说“天府之国”,这个词其实最早是用来形容关中平原的。




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
关中,顾名思义,就是关塞环抱的地方,它南有秦岭巍峨,西有陇山延绵,北边是黄土高原,东边则是高耸的华山还有黄河环绕,山川之中,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分别雄踞东西南北,所以关中平原也被称作是四塞之地。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关隘为保卫关中平原和都城长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百二秦关”说...

关中平原,四塞以为国
首先,关中平原被秦岭、陇山、黄土高原、华山与黄河环绕,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四大关隘分别位于四方,使其成为四塞之地。在冷兵器时代,这些关隘对保卫关中平原和都城长安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东边的函谷关名声显赫,但更靠近关中平原腹地的潼关,因其为关中与中原地区连接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更为重...

秦汉时代,人们说的“关中”指哪一带?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 。更令古人看重的...

四塞以为固 金城千里是哪个城市
“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指的是西安。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润长安”之美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 四塞之国也固 翻译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过秦论 [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

汉中平原地域...
古人通常将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中提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亦云:“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关中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四周山势险要,故有“四塞之国”之称。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地理位置重要,易守难攻。此外,关中气候温和...

辉煌古都长安城,应当如何守卫?
古人谓关中“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守军只需牢牢控制住关中平原四大关隘,长安便安如泰山。 历朝历代的君王正因综上优势,才将都城设立于此。自西周至隋唐,长安分别作为十三朝的都城而存在,也使得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都城,位居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之首。 这一切光...

人教版《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

郑国渠的修建与赢政统一中国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关中不仅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还是一个四面有天险扼守的安全之地。黄河从这里折向东去,同东边的诸侯国相隔开来。它的南、北和西面又有秦岭、岐山、陇山形成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四塞以为国”之说。公元前316年,秦军占据四川盆地,有了除关中外的第二块富庶之地。都江堰使成都...

关中在今何处?为什么会成为沃野之地?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以长安为中心.古代,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可谓八水绕长安.在宋朝以前,中国的气温普遍比现在高.因为关中地区河流众多,政府利用这天然条件,广挖水渠,形成一套水利灌溉系统,秦在陕西省兴建...

鹿寨县17077143874: 关中,关内,关外,关东”是指哪些地方 -
阿奇二维:[答案]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范围 ,理解也不尽相同. “关”即是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此地.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

鹿寨县17077143874: 秦汉时期,关中指哪一带? -
阿奇二维:[答案]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

鹿寨县17077143874: 关中地区指的是陕西什么地方? -
阿奇二维: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 .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

鹿寨县17077143874: 请问古时的关中,三秦各指的是哪里? -
阿奇二维:[答案]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

鹿寨县17077143874: 古代的关中在哪里? -
阿奇二维: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

鹿寨县17077143874: 关中指的是哪里? -
阿奇二维: 关中指的是关中平原,今陕西西安附近一带地区 渭河平原(Weihe Plain),又称关中平原(Guanzhong Plain)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介于秦岭和渭北山系(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黄龙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

鹿寨县17077143874: 秦汉时代,人们说的“关中”指的是哪一带 -
阿奇二维: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是今天陕西省中部的关中盆地.理由:“关中”因为位于函谷关内而得名.战国初期,秦国在黄河南岸崤山隘口修筑函谷关,地理位置在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境内.关中就是指...

鹿寨县17077143874: 顾谓其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诚不虚也!” -
阿奇二维:[答案] 这些群臣说 美阿 山河的壮丽 怪不得娄敬说 关中四塞之国 果然不是虚假的

鹿寨县17077143874: 秦汉定都关中的原因!
阿奇二维: 秦国简单.因为他的封地就在关中,且地势险要,利于固守 汉承袭秦.也是利于固守 关中是平原地区 , 但周围却被山地环抱 , 南为秦岭 , 西为六盘山、千山 , 北为尧山、黄龙山、九 山、嵯峨山 , 东有华山.古人称之为“四塞之国”、“八百里秦川”.关中西通陇西 , 与现在新疆地区相连 , 是中西交流的陆上大道 , 南通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巴蜀 , 东过函谷关与华北大平原相连.在关中平原上较大的河流有渭、洛、泾三水 , 古代三水支流很多 , 又有许多的泽薮、湖泊相调节 , 使这片黄土更加适于农作物生长 , 而且很肥沃.

鹿寨县17077143874: 陕西简介 -
阿奇二维: 古都西安(古称长安)位于渭河南岸.昔日不少帝王以渭河流域为根据地.秦始皇统一中原,也靠这里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